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侵袭,“停课不停学”的行政命令发出,全民轰轰烈烈地响应,全方位铺开线上课程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是疫情让课程改革的进程被迫提速,学校的教学管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冷静应对,如何专业设计,如何谨慎实施,如何反思改进,都是摆在所有学校面前,既需要精心思量又需要迅速答复的考题。
围绕自主学习 有原则地调整课程顶层设计
用“线上教学”全面替代“线下教学”,这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全新挑战。面对挑战,学校课程管理首先要坚定一个观念: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是教学,教学本质属性不变,即通过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培养人,课程顶层设计的原点不能动摇。
当然,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明白“线上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明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联和区别。明白了这些关键要素,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适时调整才会有根基,才会有方向。
不仅如此,学校课程管理还需要在领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研究部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线上教学”的校本方案。
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教研组和教师个体需要跟进拟订学科教学改进方案,让每个教师明白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他们改变哪些教学观念、改进哪些教学行为,需要具备哪些技术素养;需要知道教学内容如何确定,教学形式如何选择;还需要明确学生怎么学,家长如何配合;当然也要让每一个教师明晰学校会提供哪些必要的硬件條件和研训支持。从学校到教研组再到教师个体,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学校需要特别强调“线上教学”有别于日常的“线下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特别注重学生“自控力”的锻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必须按照这个原则进行。
此外,为保障教师教学工作,学校还要细致筹划以下事务:教师教学能力和技术素养的即时研训;课程资源的收集、筛选、利用和开发;技术的保障,如网络环境的顺畅、平台功能的选定、录播条件的具备、硬件设施的提供等支持性条件和跟进服务。
结合疫情 有重点地安排课程内容
疫情期间,教学背景特殊,教学时间也不确定,教学内容就需要做即时的调整,作些校本化处理。
“突出重点,强调落实”是课程内容调整需要遵循的原则。
“生命教育课程”要补上。眼前的灾难是最好的课程,灾难中的人和事就是最好的教材。将“生命教育”作为当下最重要的课程列入学校课程体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且要将之永久列入。这个特殊阶段的生命教育,通过多种课程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活观。如由心理教师组织每周一节的生命主题教育活动,由社会学科和科学学科承担每周一节的专题科普教育活动,由其他学科组织浸润式教育活动等。
“健康与体育课程”要强化。“健康与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要强化学生的健康观念、锻炼习惯,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增强教师的专业指导。学校要保证将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程排进课表,并制定督查制度,强化管理,落实到位,争取实效。
“家庭支持课程”要深化。有些学校开设的“每周与家人谈一次心”“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微型课程,在这个特殊阶段需要深入,让漫长的居家时间成为家人倾心沟通、锻炼生活能力的好时机。
学科教学要聚焦。由于此次“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学时间缩短(初中不超过30分钟、小学不超过20分钟),教学空间隔离等情况,教学内容不可以照搬照抄日常教学的安排,要聚焦重点,整合内容,选择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
利用网络优势,逐步更新教学形式
特殊背景和特殊要求,倒逼学校课程和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倒逼教学形式的更新。
“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选择自由,交互方便。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甄选好课程资源,将国家和地方平台、在线教育机构的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根据本校本班学情做适当调整,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
“线上教学”既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也要遵循教学规律,明白不管“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倡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
我们希望教师能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情,明确每节课的目标,设计好每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提供完成任务的途径和相关资源,组织由师生、生生甚至由家长适当参与的线上交流与讨论,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在线解答、交流,适当作线上测评和展示。
至于播放形式,则交由教师和学生商议决定,学生听课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可以看直播,也可以看重播。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抓住学生在线学习的注意力,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努力达成 “上有用、有趣、有效课”的目标。同时,也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教师为新教学形式付出的艰辛,必须用心上好每节课,积极参与每个活动,力求学业进步和自学能力提高双丰收。
主打优质的外引课程资源
“停课不停学”作为国家指令已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研究机构和在线教育资源机构的积极响应。各种课程资源纷纷出品,目不暇接。
对此,学校要求各学科遵循“广采博取、为我所用、立足实际、自主组合”的原则,引导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做出选择或组合。
基于各级课程资源聚集了优秀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再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压力等因素,学校主张以利用优质的外引课程资源为主,自己开发为辅,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资源最优化,也能适当减轻教师压力。
课程资源可以引进,或者是适当改编,但课程资源的使用还是需要教师因地制宜,争取优质教学资源效果最大化。
教学效果巩固和测评灵活多元
特殊时期有特殊要求,特殊要求有特殊形式,“线上教学”的巩固和测评也要按要求按实情灵活处理。 要控制好作业量和测评次数,要注重作业内容的多元和形式的多样,也要注重作业讲评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既有教师在线答疑,同学间相互探讨,还可以是学生自主的网上搜索和处理。
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学目标设定除学科要求外,重点要看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幅度有多大。因此,教学评价指标的设置要多关注学生的适应力、自主力和有效性。
除了评价学生的线上学习,学校还需要对“线上教学”整体方案和学科组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可采取前置评议、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估相结合的办法。
学校实施方案的出台需要听取教师、教研员及部分专家的评议。方案实施过程中,要设计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线上意见箱和定期个别线上访谈等方式,及时收集、分析各方数据,为改进完善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阶段性评价可采取外引专业机构和内作自我评估结合的方式,并形成阶段性评估报告。
为教师提供及时、全方位的支持
“线上教学”的设计者、执行者和改进者都是教师,“线上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事前、事中教师研训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线上教学”是个新课题,需要从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和技术运用方面作调整和提升,学校需要设计相应系统的研训课程,包括学校引领性课程和教研组互助课程。
学校引领课程需要根据教师的共性需要,如教学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理调适和身体保养等,需要学校设计成系列的微型课程,为教师尽快适应新教学要求提供观念、专业、身心和情感上的支持。
教研组互助课程主要通过定期召开“如何让线上教学更有效”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以系统的研讨方案设计为前提,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典型的教学实例剖析,探讨各种有效的途徑和办法,让每位教师都参与、都得益。
课程管理要为新型教学形式常态化做准备
“线上教学”的实施,让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更密切。为了让“线上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家长的充分理解、协助和支持尤其重要。因此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新机制,特别需要家长(尤其是小学生家长)准备学习设备、创设学习环境、协助督查学习和反馈教学建议。
关爱特殊、照顾个别是学校教学管理者必须尽到的责任。对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要特别关心,要制订一对一帮护方案,落实落细;对来自疫区的缺课学生或学习设备欠缺的学生要仔细核对,做好个案帮助。同时对技术运用有困难的教师要耐心等待,个别辅导、鼓励跟上,做到一个都不落下。
在管理方式上,学校采取定期召开各个层面的专题视频会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典型、提炼经验,为后续新型教学形式常态化做好机制和策略上的准备。
特殊时期,新的要求,对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各校都会有应对的策略和方法,真心希望这种倒逼能让学校新的课程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常态。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
来源:《人民教育》
如何冷静应对,如何专业设计,如何谨慎实施,如何反思改进,都是摆在所有学校面前,既需要精心思量又需要迅速答复的考题。
围绕自主学习 有原则地调整课程顶层设计
用“线上教学”全面替代“线下教学”,这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全新挑战。面对挑战,学校课程管理首先要坚定一个观念: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是教学,教学本质属性不变,即通过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培养人,课程顶层设计的原点不能动摇。
当然,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明白“线上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明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联和区别。明白了这些关键要素,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适时调整才会有根基,才会有方向。
不仅如此,学校课程管理还需要在领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研究部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线上教学”的校本方案。
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教研组和教师个体需要跟进拟订学科教学改进方案,让每个教师明白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他们改变哪些教学观念、改进哪些教学行为,需要具备哪些技术素养;需要知道教学内容如何确定,教学形式如何选择;还需要明确学生怎么学,家长如何配合;当然也要让每一个教师明晰学校会提供哪些必要的硬件條件和研训支持。从学校到教研组再到教师个体,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学校需要特别强调“线上教学”有别于日常的“线下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特别注重学生“自控力”的锻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必须按照这个原则进行。
此外,为保障教师教学工作,学校还要细致筹划以下事务:教师教学能力和技术素养的即时研训;课程资源的收集、筛选、利用和开发;技术的保障,如网络环境的顺畅、平台功能的选定、录播条件的具备、硬件设施的提供等支持性条件和跟进服务。
结合疫情 有重点地安排课程内容
疫情期间,教学背景特殊,教学时间也不确定,教学内容就需要做即时的调整,作些校本化处理。
“突出重点,强调落实”是课程内容调整需要遵循的原则。
“生命教育课程”要补上。眼前的灾难是最好的课程,灾难中的人和事就是最好的教材。将“生命教育”作为当下最重要的课程列入学校课程体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且要将之永久列入。这个特殊阶段的生命教育,通过多种课程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活观。如由心理教师组织每周一节的生命主题教育活动,由社会学科和科学学科承担每周一节的专题科普教育活动,由其他学科组织浸润式教育活动等。
“健康与体育课程”要强化。“健康与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要强化学生的健康观念、锻炼习惯,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增强教师的专业指导。学校要保证将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程排进课表,并制定督查制度,强化管理,落实到位,争取实效。
“家庭支持课程”要深化。有些学校开设的“每周与家人谈一次心”“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微型课程,在这个特殊阶段需要深入,让漫长的居家时间成为家人倾心沟通、锻炼生活能力的好时机。
学科教学要聚焦。由于此次“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学时间缩短(初中不超过30分钟、小学不超过20分钟),教学空间隔离等情况,教学内容不可以照搬照抄日常教学的安排,要聚焦重点,整合内容,选择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
利用网络优势,逐步更新教学形式
特殊背景和特殊要求,倒逼学校课程和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倒逼教学形式的更新。
“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选择自由,交互方便。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甄选好课程资源,将国家和地方平台、在线教育机构的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根据本校本班学情做适当调整,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
“线上教学”既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也要遵循教学规律,明白不管“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倡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
我们希望教师能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情,明确每节课的目标,设计好每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提供完成任务的途径和相关资源,组织由师生、生生甚至由家长适当参与的线上交流与讨论,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在线解答、交流,适当作线上测评和展示。
至于播放形式,则交由教师和学生商议决定,学生听课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可以看直播,也可以看重播。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抓住学生在线学习的注意力,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努力达成 “上有用、有趣、有效课”的目标。同时,也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教师为新教学形式付出的艰辛,必须用心上好每节课,积极参与每个活动,力求学业进步和自学能力提高双丰收。
主打优质的外引课程资源
“停课不停学”作为国家指令已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研究机构和在线教育资源机构的积极响应。各种课程资源纷纷出品,目不暇接。
对此,学校要求各学科遵循“广采博取、为我所用、立足实际、自主组合”的原则,引导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做出选择或组合。
基于各级课程资源聚集了优秀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再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压力等因素,学校主张以利用优质的外引课程资源为主,自己开发为辅,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资源最优化,也能适当减轻教师压力。
课程资源可以引进,或者是适当改编,但课程资源的使用还是需要教师因地制宜,争取优质教学资源效果最大化。
教学效果巩固和测评灵活多元
特殊时期有特殊要求,特殊要求有特殊形式,“线上教学”的巩固和测评也要按要求按实情灵活处理。 要控制好作业量和测评次数,要注重作业内容的多元和形式的多样,也要注重作业讲评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既有教师在线答疑,同学间相互探讨,还可以是学生自主的网上搜索和处理。
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学目标设定除学科要求外,重点要看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幅度有多大。因此,教学评价指标的设置要多关注学生的适应力、自主力和有效性。
除了评价学生的线上学习,学校还需要对“线上教学”整体方案和学科组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可采取前置评议、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估相结合的办法。
学校实施方案的出台需要听取教师、教研员及部分专家的评议。方案实施过程中,要设计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线上意见箱和定期个别线上访谈等方式,及时收集、分析各方数据,为改进完善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阶段性评价可采取外引专业机构和内作自我评估结合的方式,并形成阶段性评估报告。
为教师提供及时、全方位的支持
“线上教学”的设计者、执行者和改进者都是教师,“线上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事前、事中教师研训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线上教学”是个新课题,需要从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和技术运用方面作调整和提升,学校需要设计相应系统的研训课程,包括学校引领性课程和教研组互助课程。
学校引领课程需要根据教师的共性需要,如教学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理调适和身体保养等,需要学校设计成系列的微型课程,为教师尽快适应新教学要求提供观念、专业、身心和情感上的支持。
教研组互助课程主要通过定期召开“如何让线上教学更有效”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以系统的研讨方案设计为前提,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典型的教学实例剖析,探讨各种有效的途徑和办法,让每位教师都参与、都得益。
课程管理要为新型教学形式常态化做准备
“线上教学”的实施,让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更密切。为了让“线上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家长的充分理解、协助和支持尤其重要。因此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新机制,特别需要家长(尤其是小学生家长)准备学习设备、创设学习环境、协助督查学习和反馈教学建议。
关爱特殊、照顾个别是学校教学管理者必须尽到的责任。对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要特别关心,要制订一对一帮护方案,落实落细;对来自疫区的缺课学生或学习设备欠缺的学生要仔细核对,做好个案帮助。同时对技术运用有困难的教师要耐心等待,个别辅导、鼓励跟上,做到一个都不落下。
在管理方式上,学校采取定期召开各个层面的专题视频会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典型、提炼经验,为后续新型教学形式常态化做好机制和策略上的准备。
特殊时期,新的要求,对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各校都会有应对的策略和方法,真心希望这种倒逼能让学校新的课程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常态。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
来源:《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