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湖看日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hao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后的清晨,我来到嘉峪关新城草湖湿地看日出。
  黎明里,广袤的草湖十分静谧,一丝微风都没有,应该是草湖收容了昨夜狂暴的风与滂沱的雨。此时,湖面上乳雾升腾,难以察觉的光正在一点一点亮起来。我看见,长在高处的红柳,由暗变亮只花费几分钟,轮廓由模糊到清晰的微妙变化也只是几分钟。芦苇、水草在光的涂抹下,纷纷由深黑转为明亮,当然,住在里面的鸟儿们也一樣。
  首先在微光里歌唱的是鸟儿们。五点四十分左右,鸟儿们陆续开口,仔细听这些鸟鸣,有八九种,其中,燕子、金雀、鹡鸰鸟、白眉朱雀、伯劳、麻雀的嗓音最为清脆。我喜欢鹡鸰鸟,它们圆润、短促又尖细的鸣叫分外嘹亮,我还喜欢它们飞行时像花朵一样张开的尾巴、在水边行走和奔跑时轻盈的姿态、骑在牛马背上时敏捷的动作,还有在人身边飞来飞去,与人总是很亲热。鹡鸰鸟和鸳鸯,在很早以前就以图案形式,被铸进铜器和铜镜里,以口衔同心、相飞相逐的形象,表达人们对恋爱幸福和生活美满的祈望。天尚未大亮,鸟儿们还不能起飞,纷纷立在草丛和灌木里为草湖歌唱,这是一首描述草湖自然之美的合奏曲。

  光的脚步太快,仅仅十分钟,天就大亮,整个草湖的样貌清晰可见。草湖湿地由许多天然泉眼、露头泉、讨赖河水和地下水形成,含沙涌泉,旋即清澈,这样持续不断、无休无止涌现的泉水,一天天扩张着自己的疆域,繁殖着草木,形成荒野和沼泽,让芦苇、香蒲、梭梭、柽柳和白刺等植物生根发芽,活出自己最舒坦的样子,让一百多种鸟和动物栖息繁衍。现在,它们都被光照亮,都披着露珠,显得柔情万分。
  我看到芦苇,干枯的芦苇挂满露珠,原来这么尖锐的草木,在被水浸润之后也有了清秀之气。还有那无际的水草,当我抚摸它们时,一股凉气疾速传遍全身,让惺忪的眼睛迅疾清澈。还有柽柳花,长长的花序和针形的叶子上密布细碎的露珠,在晨光里舒展身体。这些披光含露的草木,围绕着宽阔水面,其上雾气袅绕,远处似有海市蜃楼。我还听到一阵羊叫声,清脆、绵软,应该来自附近的村庄。遥远的古代,这里是游牧人理想的草地,是他们的夏季牧场,牧场很广阔,包括苍儿湖、花城湖周边广阔的湿地。
  现在是六点钟,太阳放出红光,在天上画了一道金红的边,那么璀璨,那么暖和,不由得让人心生欢喜,新的一天马上就要诞生了,鲜红的太阳就要喷薄而出。忽然湖面上的一切好像都停止了活动,仿佛都在等待,仿佛都有了仪式感。仅仅两分钟后,太阳露出鲜艳的脸庞,万道金光照在湖面上,鸭子们不约而同地叫起来,争先恐后用翅膀拍打水面,几只水鸟鸣叫着飞过,翅膀划开水面,箭一般飞进太阳的光晕里,随后就消失不见。
  湖面上开始万鸟齐鸣,我感到这是鸟儿们为光明和太阳唱的歌,是它们在表达谢意,因为光明和太阳给了它们生命、快乐和自由的飞翔。金色的阳光铺在草木上,大片的柽柳、芦苇、冰草、白刺、马莲都被镀上一层暖暖的亮色。这一刻,绿色淡出了草湖。
  还有那些想跑到对岸去的芦苇,现在停在水中央进退不得,只好孤独地等野鸭来,等鸟雀来。始终匍匐前进、悄无声息就占领大片高地的白刺,在金红的阳光里有了幻想,想改变自己的样貌,想褪掉尖锐的刺,想让身体变得更高、叶子变得更加宽大。忘我开放的铃铛花、马莲花和苦蒿花们,在每一个日出里绽放得都那么热情澎湃、那么无所保留……
  太阳升起来,草湖上明亮亮的,我也像芦苇一样披挂一身露珠,享受着辽阔的寂静,迎接着太阳的照耀。
  选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无论生于何处长于何地,草原,是所有蒙古人最初的,也是最温暖的故乡。因为这里与羊皮摇篮有关,与奶香的脐带有关,与汩汩流淌的血脉有关。总之,一个蒙古人,即便到了天涯海角,也是魂系草原的,无论生死,一概如斯。我生在蒙古高原东部扎鲁特山地草原一个半农半牧的偏僻村落,这里有田野也有牧场———田野幽深而苍阔,草地葱茏而宁谧。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第一次走出校门,分别在杜尔伯特草原和西苏尼特草原工作和生活,一年四
时光无法倒流,“往事”却可以狂欢,只因有了微信。两年前,我还对微信为何物一无所知,有位文友数落我“土老帽”,拿过我的手机装了微信,接着一番耳提面命,言传身教,懵懂间我闯入了微信“群”。百度对“群”的解释无法一言以蔽之,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三个以上的人或者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我也多少明白了,微信中何以有三人为“群”的规则。最初如履薄冰,但有一就有二,很快便有各类“群”向我招手,于是乎近亲繁殖
小时候,一件衣服必定要我们姐妹三人都穿过。我是大姐,有机会穿新衣服。我穿小了二妹穿。轮到三妹穿了,衣服已经旧得不成样子,她每次都噘着嘴很不情愿。那次我穿上一件的确良碎花薄衬衣,两个妹妹羡慕得两眼放光。不过她们的眼神即刻就黯淡下去———轮到她们穿时衣服就旧了。那件衬衣,渐渐被洗得褪了色,而且袖口都磨破了,母亲只好补袖口。三妹气鼓鼓地说:“我不穿补丁衣服!”母亲补着衣服,头也不抬,说:“新三年,旧三年
二十年前,与朋友去扬州游玩,穿过一条幽深小巷,寻到大名鼎鼎的富春茶社,屁股还未坐定,我就吵着要吃烫干丝。在上海一些江浙风味的饭店里有鸡火干丝或蟹粉干丝,但没有烫干丝。烫干丝只在扬州、南京等地的茶楼里有,这是苏北食客的福分。我之所以对烫干丝有意,还是受了周作人文章的蛊惑:“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熟,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
豆腐哪里都有做的,但是洧川豆腐很多人都学不来。也有洧川人到外地做豆腐卖的,他们自己都承认,同一个人,一样的方法一样的流程,水土变了,就做不出洧川味儿。一个磨豆腐的叔叔曾经向我炫耀:“我年轻的时候,拉着豆腐去开封卖,就是用秤钩勾起来,专门让别人看洧川的豆腐有多筋道。”确实如此,洧川的豆腐特别筋道,水中千滚豆腐不烂,绵软可口。曾经有朋友拿着洧川的豆腐让开封的大厨加工,哪知道,大厨菜做得非常好看,豆腐却
大约所有动物的味蕾天生就会本能地分辨甜和苦的味道,自有记忆起,我就喜欢吃糖。当然,与所有的儿童一样,我钟情的是那种将糖果直接咀嚼时产生的快感,它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沁入肺腑的甜蜜幸福,尽管大人们常常用蛀牙的痛苦来恐吓乳臭小儿,但是谁又能够阻挡得住儿童大肆嚼糖的幸福生活呢?我们的童年遭受过没有糖的日子,因而对糖的渴望化作一股对甜食的强烈欲望,让我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糖的代偿品。那时,甘蔗和各种各样稀有的水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食物丢掉了、风化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味道锈了,舌头也跟着老了。在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他写了一个旧时狱友———黎爷。黎爷是一级厨师,有一次,野夫和他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黎爷做拍黄瓜有诀窍:诀窍就在一拍之中,野夫用的是铁刀拍的,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
入了冬,正是大快朵颐的时节,天寒地冻的,让人想起外婆的一手好厨艺。荆楚小镇,多有腌白菜的传统,尤其是祖辈的人,喜欢这些琐碎的工艺,一菜一叶,有滋有味。我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常看她腌白菜。新摘的白菜是水灵鲜嫩的,我干不来这活,但也喜欢跟着外婆往屋后跑。她把那些品相好的白菜挑出来,削去根,剥去那些残损的叶子,一棵棵仔细洗干净,再一层层放到菜坛子里,撒下细细的盐,然后用砖石压着,等过上三五天,卤水就出来了
单位附近新开了一家饭店,专门做烧鸽子。听说生意还挺红火。我每当从那里经过,心头都会为之一沉。鸽子于我,有着太多的记忆了。小的时候,我家邻居小六子家养了许多鸽子。准确地说,是小六子的二哥养了许多鸽子。在我刚学数数的时候,我就到他们家数鸽子。鸽子在窝里不动时好数,但要是飞到天空中,就很难。即使这样,我们众多的小孩子凑在一起也还是爱仰望天空数来数去。我最喜欢小六子家的两只白鸽子,那鸽子的腿上通常被主人綁
上半年搬到城南居住,耳中总有一些蛙鸣声,疑心是自己耳朵恍惚。有一天,我老婆说,奇怪了,这老城区居然天天有青蛙叫。我才明白我耳听不虚。我家楼前有条小河,其实在我这个固城湖畔相国圩里长大的水乡人眼里,它算不上是条河,只能称为沟。无奈城里人稀罕水,一条细流称为河,还设了河长,戳个木牌牌在水沿。我入乡随俗,姑且称它为河,这河里水不宽,也不深,水面上長着水葫芦水花生之类的水生物。在水乡人眼里,有水应该有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