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例题】
  例1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 抗日战争后
  解析 回答本题需注意题中“付诸政治实践”开始的时间,根据所学,应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是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是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思想及文化,时间是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例2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的留学热潮\&①\&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③\&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创业立业\&]
  A. 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 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 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 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解析 第一次出国潮出现在洋务运动之后,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富国强兵;民国初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思潮;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的主要方向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目的是为了建设新中国。
  答案 A 
  例3 《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
  A. 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 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 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 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答案 B  
  例4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 )
  A. 民权主义思想 B. 民族革命思想
  C. 社会革命思想 D. 发展实业计划
  解析 孙中山在旅英之前,心中的理想王国完全是英美资本主义模式,这次游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不仅亲眼看到了西方工业革命的发达和民主共和的文明,同时也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和不可克服的弊端。孙中山的社会经济观点——民生主义,就是在这时开始形成的。
  答案 C 
  例5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所处的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具有同样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革命前途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革命结果是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据此本题选C项。只有第③项“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 C  
  例6 下图是有关中国共产党两次会议的图片。这两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图一 图二
  A. 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走向成熟
  B.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 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解析 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现相关历史信息:图一反映的是遵义会议,图二是中共七大。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答案 A  
  例7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 深化了体制改革
  C.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冲破了思想樊篱
  解析 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 D
  例8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 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建设成就。“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在原子弹等成就出现时并没有提出。
  答案 B    
  
  【思路点拨】
  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冲破“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想萌发、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思想兴盛、民主科学思想高涨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几个阶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最终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0世纪以来在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这一思想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旗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复习本专题时,同学们要注意从整体上梳理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分析各种思想的特点、产生原因及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并通过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新思想的力量;同时要充分认识和理解20世纪百年变迁中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嬗变,特别要通过独立思考,领悟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在分析本专题的相关问题时,一方面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内容相联系,把近代中国思想的变迁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理解认识;另一方面要把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变化与世界形势联系起来,充分认识西方政治、思想的变化对中国思想的影响。
  
  【专项训练】
  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2.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
  A. 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 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 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 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3.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1860~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 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 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4.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5.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
  B. 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 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 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6.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8.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推翻专制统治
  C. 建立民主政治 D. 实现民族独立
  9.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A.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10.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 武装夺取政权 B. 联合地方实力派
  C. 建立责任内阁 D. 实行新三民主义
  11.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对材料中“孙先生的这些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 核定地价,土地归国家所有
  B. 平均地权,限制资本家的剥削
  C. 平均地权,土地归人民所有
  D. 平均地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12.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井冈山时期
  C. 延安时期 D. 过渡时期
  13. 毛泽东思想经历了诞生、成熟和发展几个阶段。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是( )
  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 )
  A. 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         
  B. 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
  C.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 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15.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发了(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②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③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16.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时务报》 ④《新青年》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
  17.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8. 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 )
  A. 培养人才 B. 开启民智
  C. 普及科学 D. 废除八股
  19. 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该主张( )
  A.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 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
  C. 体现了对劳动阶级的关注
  D. 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20.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1. 阅读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节选),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也。前者曷为无完全国家?以其国家思想不完全也。……故今略述其变迁异同之大体,使吾国民比较而自省焉。苟思想之普及,则吾国家之成立,殆将不远矣。
  ……
  [甲 欧洲旧思想\&乙 中国旧思想\&丙 欧洲新思想\&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四、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四、帝王非天之代理者,而天之所委任者,故帝王对于天而负责任\&四、帝王及其他统治权,非天之代理,而民之代理,非天之所委任,而民之所委任,故统治者对于民而负责任\&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而不相属\&七、立法权在少数之人(君主及贵族),其法以神意为标准\&七、立法权在一人(君主),其法以古昔为标准\&七、立法之权在众人(全国民)、其法以民间公利公益为标准\&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1)概括甲、乙、丙三种思想中关于君主权力的不同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不同主张的思想根源。
  
  
  
  (3)概述梁启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写作意图。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四月)初十日······上命臣索康有为所进书,令再写一份递进,臣对:“与康不往来。”上问:“何也?”对以“此人居心叵测。”曰:“前此何以不说?”对:“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
  ——光绪帝一近臣日记
  材料二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1)据材料一清朝某大臣的一段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为什么对皇帝说康有为“居心叵测”?
  
  
  
  (2)简析材料二陈独秀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的原因。
  
  
  
  
  (3)康有为和陈独秀在对待孔子的态度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他们在政治主张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4)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其他文献
在政治学科备考过程中,老师们都很注意考后试题的评讲,这对于理解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仅仅是就题论题,缺乏一般性总结和提升,对同学们而言,好像有“事后诸葛亮”的感觉,临到一个新的题目,仍然不知从何下手。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建构政治学科的解题思维模型,把握解题技巧。  一、对材料进行归纳  1. 将材料反映的具体内容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概括。  这类设问要求概括材料说明
期刊
“文化常识”题的考查通常以新材料、新情景来呈现,考查的不是纯粹的历史主干知识,而是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文史常识性知识,更多的体现了“人文素养和能力要求”的命题思想,适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内容涉及称谓、官职、古代地理、天文历法、岁令节日、属相地支、风俗礼仪、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目录辞书、书法器用等多方面知识,命题的触角更多的指向课外,是书本边缘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例1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
期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自2005年破题以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这类题目把对“科技创新”的考查与经济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对外贸易”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本文对2011年“科技创新”高考经济生活试题进行分析,就高考命题特点和复习备考作点粗浅的探讨。其设问方式一般为可归纳为两大类:“为什么”和“怎么做”,即原因意义类和措施
期刊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You are really crazy about music!  —Sort of. I always find in music peace which is missin
期刊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他们从不同侧面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我们应当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和智慧,学会做人的道理,认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结合几个例题分析。  例1 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
期刊
以年度重要时事作为背景考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是近几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典型特征。在背景呈现上,经济生活突出当年的经济热点与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政治生活侧重于我国民主政治的新现象与国际社会重要事件;文化生活偏向选择新的文化现象、文化与其它领域的交融;哲学生活转向自然科学、文学与艺术等领域。而在选项设置上均注重理论变式及与题干的关联,以增加试题难度。  一、选择时政视角,把握时政本质  例1
期刊
一、年代换算  例题 换算公元2010年、1911年、1894年的干支纪年。  点拨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采用干支纪年法,它是由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配合而来的。把天干、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且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60对。每60对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换算方法
期刊
【经典例题】  例1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 爵位制度的创设  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 “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从题中材料可看出奖励实业、鼓励工商是当时的创举。A项,资本主义
期刊
一、山地的形成  1.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为大洋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带。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期刊
【经典例题】  例1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