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双方的、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语文课应把握下面几个环节:一是导语要新颖;二是语言要优美;三是师生角色要转换;四是教师要博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生本
怎样使每一节语文课富有活气,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去欣赏祖国的语言美,陶醉于语言艺术的意境之中,我想语文课应把握下面几个环节:
一、导语要新颖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开课就必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学生好奇心强,得到课本后,立即翻个遍,专拣精彩的篇章看,加上教学前要求预习,所以到教师授课时,课文对学生来说已无多大的新鲜感了。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里,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导语,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所以在课文导入上要做到:
(1)自然,紧扣题意,切中要害。
(2)新颖,不落俗套,有趣好奇。
(3)灵活,形式多样,方法多变。
为达到此目的,老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去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兴奋起来,产生求知的欲望。如教《一厘米》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的成长,为你们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己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热爱?”这段导语我声情并茂,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激起了学生对母亲以及其它亲人的热爱,为上好这节课作了有力的铺垫。
再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不急于要求学生读课文,而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播放一段描绘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录像片,复述见到的情境。学生对录像片中的优美图景、动植物的勃勃生机,充满了新奇感,观后纷纷举手发言,畅谈看到的景象。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发言中的不足和错误,但这时学生的发言多是客观的传述,缺少生动具体的描绘,不能使人领略到录像中的美感,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传达出录像中的美感呢?在此基础上,我引出了课文。
导语还可以用听录音、讲故事、讲历史等方式进行。总之,一个精巧而成功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言要优美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假如一个语文教师知识很渊博,课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也得当,但却是一个语音不准、吐字不清、词汇贫乏的人,上课只能照本宣科,何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语文教师必须运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神兼备的教学姿态去打动学生。
如我在教学《白杨礼赞》时边读、边议、边讲,用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句,饱含激情的语句,形象地把文章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学生听到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不侧耳静听,在这艺术的殿堂中被陶醉呢?
三、师生角色要转换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不能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如果教师总是从作者介绍、段落分析、概括中心到艺术特色,无不面面俱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淡淡如水,毫无味道,这样,很难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颠倒了“主次”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不理。因此,要解决课堂上的“主次”问题,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专心读课文,大胆发表自己对课文、对语文的看法。教师要做学生的“教练”,而不是代替学生练。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时间读书,在默读中思索,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在写作中放飞思想;教师时机指导点拨,激疑导趣。话不在多,关键是说得恰到好处,能够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语文的快乐。
四、教师要博学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在语文学科内知识渊博,而且还要在相关的学科如书法、绘画、音乐、天文地理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诣。语文课包罗万象,如不能成为一个多面手,要想把语文讲活,是很难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刻苦学习,磨棒成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把教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境界。像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上初中时,口吃得非常厉害,后来经过刻苦磨炼,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广大语文教师经过努力,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魅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在语文课艺术的海洋里吸取营养,获得知识,提高读、写会话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罗艳.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06).
[2]杨似萍.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02)
[3]文吉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1(06).
[4]许志花.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J].文学教育(下),2010(08).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生本
怎样使每一节语文课富有活气,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去欣赏祖国的语言美,陶醉于语言艺术的意境之中,我想语文课应把握下面几个环节:
一、导语要新颖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开课就必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学生好奇心强,得到课本后,立即翻个遍,专拣精彩的篇章看,加上教学前要求预习,所以到教师授课时,课文对学生来说已无多大的新鲜感了。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里,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导语,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所以在课文导入上要做到:
(1)自然,紧扣题意,切中要害。
(2)新颖,不落俗套,有趣好奇。
(3)灵活,形式多样,方法多变。
为达到此目的,老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去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兴奋起来,产生求知的欲望。如教《一厘米》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的成长,为你们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己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热爱?”这段导语我声情并茂,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激起了学生对母亲以及其它亲人的热爱,为上好这节课作了有力的铺垫。
再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不急于要求学生读课文,而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播放一段描绘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录像片,复述见到的情境。学生对录像片中的优美图景、动植物的勃勃生机,充满了新奇感,观后纷纷举手发言,畅谈看到的景象。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发言中的不足和错误,但这时学生的发言多是客观的传述,缺少生动具体的描绘,不能使人领略到录像中的美感,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传达出录像中的美感呢?在此基础上,我引出了课文。
导语还可以用听录音、讲故事、讲历史等方式进行。总之,一个精巧而成功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言要优美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假如一个语文教师知识很渊博,课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也得当,但却是一个语音不准、吐字不清、词汇贫乏的人,上课只能照本宣科,何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语文教师必须运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神兼备的教学姿态去打动学生。
如我在教学《白杨礼赞》时边读、边议、边讲,用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句,饱含激情的语句,形象地把文章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学生听到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不侧耳静听,在这艺术的殿堂中被陶醉呢?
三、师生角色要转换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不能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如果教师总是从作者介绍、段落分析、概括中心到艺术特色,无不面面俱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淡淡如水,毫无味道,这样,很难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颠倒了“主次”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不理。因此,要解决课堂上的“主次”问题,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专心读课文,大胆发表自己对课文、对语文的看法。教师要做学生的“教练”,而不是代替学生练。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时间读书,在默读中思索,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在写作中放飞思想;教师时机指导点拨,激疑导趣。话不在多,关键是说得恰到好处,能够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语文的快乐。
四、教师要博学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在语文学科内知识渊博,而且还要在相关的学科如书法、绘画、音乐、天文地理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诣。语文课包罗万象,如不能成为一个多面手,要想把语文讲活,是很难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刻苦学习,磨棒成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把教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境界。像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上初中时,口吃得非常厉害,后来经过刻苦磨炼,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广大语文教师经过努力,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魅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在语文课艺术的海洋里吸取营养,获得知识,提高读、写会话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罗艳.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06).
[2]杨似萍.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02)
[3]文吉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1(06).
[4]许志花.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J].文学教育(下),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