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的最低培养目标就是向社会培养合格社会人,合格社会人应具备进入社会的必备素质,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文明进步,社会的稳定和谐和个人的顺利发展,每一位大学生在积极吸取各种营养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为将来进入社会买一张合格的门票。
关键词: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合格社会人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02
一、合格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
(一)责任意识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职责。人们通常说的“责任意识”是多种多样的。如父母养儿育女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说的是领导的责任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道出了国民的责任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救死扶伤,仁心仁术”,衬托出医生的责任意识;“业兴我荣,业衰我耻”,折射出员工的责任意识。作为社会的一员,要从自身做起,承担起自己的应尽职责。只要心态好一点,责任意识强一些,许多工作就都会做得更好些。惟如此,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尽心尽力尽责地工作,与全社会有责任心的人们一道,营造同舟共济的氛围,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遵守规则,会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和安定。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要养成规则意识,首先我们要知道关于规则的知识;第二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第三要把遵守规则变成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即把遵循规则成为人的第二天性,成为人的内在素质。这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成为人的一种习性。按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例如国内报纸报道过的“美国女士街头救人,武汉数十名同胞围观”和“外国人主动地在长城捡拾垃圾”的新闻。为什么美国女士在异国街头援救并非“同胞”的外国人?为什么外国人要去维护由中国人自己污染的中国的文化古迹长城呢?一句话,习性使然,是他们自小在本国内培养的遵守公德的规则意识使然。他们打内心里就知道,不能随手扔垃圾、不能污染环境,不能见难不救。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三)参与意识
简单地说,就是个体积极参与各种事物的心理状态。参与意识的长处在于它能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事物。如为公司的发展建言献策或技术革新,积极参与公司的发展等等。
而公民的参与意识,主要是指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如为社区和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提出建议或议案等,即处处体现一种主人翁意识,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人人都具有参与意识,就能促进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参与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意识。
(四)科学理性精神。
理性指人能根据生物趋利避害的本性所作出的自觉选择,不同于动物的本能选择。正是基于理性和超现实的人类关怀,所以人类才可以从愚昧走向智慧,从野蛮走向文明,从相互敌对压迫走向理性的平等合作,所以才有今天自由平等原则的确立。科学是基于理性、平等、实证、怀疑和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因理性而发展,理性因科学而进步。比起科学常识,科学精神是更为根本的文明基因。科学精神不只基于理性,还具体表现在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有根据就可以怀疑,不断进取和超越。故而科学理性精神本是生命精神的一种反应。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直接体现着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我们看问题、做事情才不会盲从,才有独立性,才能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
(五)人格完善高尚
人格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人格不以其能力大小来衡量,不因其地位高低来判定,不因其贫富差异来评价。正如古罗马奥维德所言:“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
人格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工作能力所达到的水准;同时,又能够以感性的形式作用于外部世界,影響周围的人和环境。从某种高尚的人格中,人们能感受到品行、才高、识高等素质条件所显示的影响力,体验出无数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也能激发出潜藏于内心深层的真挚情感。完美高尚的人格是伟人、圣贤、英雄的特征,不健全的人格将导致个体走向失败甚至犯罪。
二、做合格社会人的重要性
(一)对国家来说,合格社会人提升国家的现代文明程度,加速国家发展步伐
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无论在学校、旅馆、公园、地铁,还是在街道上,确实见不到乱扔废物。随地吐痰。不守纪律,争吵打骂的现象。各阶层的新加坡公民大都表现出爱国、敬业、礼让、守时、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等良好品质,马路上尽管没有交通警察,行人和汽车都能自觉服从交通信号灯的指挥,令行禁止,秩序井然。
从新加坡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良好的国民教育是造就良好的公民素质的直接决定因素,而良好的公民素质又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直接决定因素。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对国家的发展进步应具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你的行为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你的文明程度代表着国家的文明程度,要把外在约束变为一种内在的自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素质,你说我们的国家会达到什么样的文明程度呢?
(二)对社会来说,合格社会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良性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要达到这三个和谐,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合格社会人已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法律素质,具备了一定的理性精神,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怀着一种由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格完善,遇事讲大局、识大体、顾大家。如果这样,何愁我们的社会不和谐、政局不稳定、风气不净化呢!
(三)对个人来说,合格社会人为自己应对各种挑战、化解人生难题打下基础
回首几年来的新闻,大学生杀人已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2004年的“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事件”,2006年,北京大学学生安然杀害自己的同学兼情敌事件,2010年,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等等。
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什么频繁出现恶性事件,很值得我们深思。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他们在人格上都有缺陷,道德感和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还未进入社会,就有这样的表现,假如他们走入社会,他们应对和处理人生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可想而知。所以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就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说,他们还不合格。人的一生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人生难题,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技能、法律、心理等素质,人生路途中的沟沟坎坎、困难挫折就能轻松应对,并一路顺风,使自己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否则,极容易被困难击倒,小沟里翻船,也就谈不上有多大的发展。
三、怎样做合格社会人
(一)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要帮助自己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些是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方向是一个人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基点,科学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成为好公民的保障。在成长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吸取各方面的营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把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创造社会价值,全方位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境界公民。
(二)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支撑。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起,只有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公民。我们要从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感恩心“四个心”入手,提升自己的道德操守。
1、要有爱人之心。要想别人尊敬你,首先你要懂得尊敬别人,有爱心的人才有善举。
2、要有责任心。作为一个青年学生,要为家庭负责,为父母负责,为自己负责,不断求索,不断努力,使自己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3、要有同情心。要乐于助人、急人所困。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必然是道德素质低下的人,更谈不上是合格的公民。
4、要有感恩心。因为感恩是每一个人进取、进步、发展、成功的动力,也是我们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三)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一个合格社会人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举一动,体现一个人的文明修养,一点一滴,彰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反复的实践,要把认识变成行为,把行为沉淀成习惯,把习惯升华为信念,仅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是养不成好习惯的,没有好的习惯,就谈不上合格的社会人。
(四)要学会协调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别人打交道。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拥有愉悦心情的关键,它不仅会让你的家庭幸福美满,而且会使你的事业顺利,从而实现人生目标。与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相比,拥有正确的交往思路和熟练的交往技巧更会给美满的人生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具体来说应做到三点:
1、对待同事朋友要光明磊落,说话要讲求信用,不能欺騙同事和朋友。
2、要善于言谈,这样,你就容易接近朋友。同时,言语要真诚实在,要给人一种信任感,这样,你会赢得朋友。
3、要善于帮助他人,在与朋友交往时应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不高敖自大,要平等待人,善取别人之长,这样你才有好的人缘和朋友。
(五)要不断学习新知
任何事业,光有一股狂热激情,哪怕是再持久也不够,还有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补充自己不足、提高自身水平的强烈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必须勇于突破专业、职业、年龄、性别、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以孩童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凡是有益于自己事业的东西,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懂技术学技术、不懂管理学管理、不懂营销学营销,不懂财务学财务……不断地完善自己,永无止静。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加尔布雷恩语)。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大学学习的大学生们,在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完善和锻炼自己,成为一个自信、自强、自立、快乐、能干的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合格社会人,这是当前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的,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最低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霄兵.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当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J].教育研究,2005,(4).
[2]秦树理.把大学生培养为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
关键词: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合格社会人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02
一、合格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
(一)责任意识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职责。人们通常说的“责任意识”是多种多样的。如父母养儿育女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说的是领导的责任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道出了国民的责任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救死扶伤,仁心仁术”,衬托出医生的责任意识;“业兴我荣,业衰我耻”,折射出员工的责任意识。作为社会的一员,要从自身做起,承担起自己的应尽职责。只要心态好一点,责任意识强一些,许多工作就都会做得更好些。惟如此,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尽心尽力尽责地工作,与全社会有责任心的人们一道,营造同舟共济的氛围,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遵守规则,会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和安定。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要养成规则意识,首先我们要知道关于规则的知识;第二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第三要把遵守规则变成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即把遵循规则成为人的第二天性,成为人的内在素质。这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成为人的一种习性。按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例如国内报纸报道过的“美国女士街头救人,武汉数十名同胞围观”和“外国人主动地在长城捡拾垃圾”的新闻。为什么美国女士在异国街头援救并非“同胞”的外国人?为什么外国人要去维护由中国人自己污染的中国的文化古迹长城呢?一句话,习性使然,是他们自小在本国内培养的遵守公德的规则意识使然。他们打内心里就知道,不能随手扔垃圾、不能污染环境,不能见难不救。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三)参与意识
简单地说,就是个体积极参与各种事物的心理状态。参与意识的长处在于它能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事物。如为公司的发展建言献策或技术革新,积极参与公司的发展等等。
而公民的参与意识,主要是指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如为社区和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提出建议或议案等,即处处体现一种主人翁意识,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人人都具有参与意识,就能促进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参与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意识。
(四)科学理性精神。
理性指人能根据生物趋利避害的本性所作出的自觉选择,不同于动物的本能选择。正是基于理性和超现实的人类关怀,所以人类才可以从愚昧走向智慧,从野蛮走向文明,从相互敌对压迫走向理性的平等合作,所以才有今天自由平等原则的确立。科学是基于理性、平等、实证、怀疑和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因理性而发展,理性因科学而进步。比起科学常识,科学精神是更为根本的文明基因。科学精神不只基于理性,还具体表现在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有根据就可以怀疑,不断进取和超越。故而科学理性精神本是生命精神的一种反应。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直接体现着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我们看问题、做事情才不会盲从,才有独立性,才能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
(五)人格完善高尚
人格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人格不以其能力大小来衡量,不因其地位高低来判定,不因其贫富差异来评价。正如古罗马奥维德所言:“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
人格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工作能力所达到的水准;同时,又能够以感性的形式作用于外部世界,影響周围的人和环境。从某种高尚的人格中,人们能感受到品行、才高、识高等素质条件所显示的影响力,体验出无数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也能激发出潜藏于内心深层的真挚情感。完美高尚的人格是伟人、圣贤、英雄的特征,不健全的人格将导致个体走向失败甚至犯罪。
二、做合格社会人的重要性
(一)对国家来说,合格社会人提升国家的现代文明程度,加速国家发展步伐
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无论在学校、旅馆、公园、地铁,还是在街道上,确实见不到乱扔废物。随地吐痰。不守纪律,争吵打骂的现象。各阶层的新加坡公民大都表现出爱国、敬业、礼让、守时、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等良好品质,马路上尽管没有交通警察,行人和汽车都能自觉服从交通信号灯的指挥,令行禁止,秩序井然。
从新加坡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良好的国民教育是造就良好的公民素质的直接决定因素,而良好的公民素质又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直接决定因素。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对国家的发展进步应具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你的行为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你的文明程度代表着国家的文明程度,要把外在约束变为一种内在的自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素质,你说我们的国家会达到什么样的文明程度呢?
(二)对社会来说,合格社会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良性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要达到这三个和谐,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合格社会人已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法律素质,具备了一定的理性精神,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怀着一种由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格完善,遇事讲大局、识大体、顾大家。如果这样,何愁我们的社会不和谐、政局不稳定、风气不净化呢!
(三)对个人来说,合格社会人为自己应对各种挑战、化解人生难题打下基础
回首几年来的新闻,大学生杀人已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2004年的“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事件”,2006年,北京大学学生安然杀害自己的同学兼情敌事件,2010年,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等等。
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什么频繁出现恶性事件,很值得我们深思。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他们在人格上都有缺陷,道德感和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还未进入社会,就有这样的表现,假如他们走入社会,他们应对和处理人生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可想而知。所以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就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说,他们还不合格。人的一生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人生难题,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技能、法律、心理等素质,人生路途中的沟沟坎坎、困难挫折就能轻松应对,并一路顺风,使自己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否则,极容易被困难击倒,小沟里翻船,也就谈不上有多大的发展。
三、怎样做合格社会人
(一)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要帮助自己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些是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方向是一个人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基点,科学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成为好公民的保障。在成长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吸取各方面的营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把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创造社会价值,全方位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境界公民。
(二)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支撑。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起,只有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公民。我们要从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感恩心“四个心”入手,提升自己的道德操守。
1、要有爱人之心。要想别人尊敬你,首先你要懂得尊敬别人,有爱心的人才有善举。
2、要有责任心。作为一个青年学生,要为家庭负责,为父母负责,为自己负责,不断求索,不断努力,使自己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3、要有同情心。要乐于助人、急人所困。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必然是道德素质低下的人,更谈不上是合格的公民。
4、要有感恩心。因为感恩是每一个人进取、进步、发展、成功的动力,也是我们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三)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一个合格社会人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举一动,体现一个人的文明修养,一点一滴,彰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反复的实践,要把认识变成行为,把行为沉淀成习惯,把习惯升华为信念,仅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是养不成好习惯的,没有好的习惯,就谈不上合格的社会人。
(四)要学会协调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别人打交道。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拥有愉悦心情的关键,它不仅会让你的家庭幸福美满,而且会使你的事业顺利,从而实现人生目标。与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相比,拥有正确的交往思路和熟练的交往技巧更会给美满的人生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具体来说应做到三点:
1、对待同事朋友要光明磊落,说话要讲求信用,不能欺騙同事和朋友。
2、要善于言谈,这样,你就容易接近朋友。同时,言语要真诚实在,要给人一种信任感,这样,你会赢得朋友。
3、要善于帮助他人,在与朋友交往时应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不高敖自大,要平等待人,善取别人之长,这样你才有好的人缘和朋友。
(五)要不断学习新知
任何事业,光有一股狂热激情,哪怕是再持久也不够,还有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补充自己不足、提高自身水平的强烈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必须勇于突破专业、职业、年龄、性别、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以孩童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凡是有益于自己事业的东西,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懂技术学技术、不懂管理学管理、不懂营销学营销,不懂财务学财务……不断地完善自己,永无止静。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加尔布雷恩语)。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大学学习的大学生们,在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完善和锻炼自己,成为一个自信、自强、自立、快乐、能干的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合格社会人,这是当前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的,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最低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霄兵.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当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J].教育研究,2005,(4).
[2]秦树理.把大学生培养为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