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浅议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ng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对课文静止、平面的语言及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美难以领悟、体会的。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进行美的教育,捡起曾被丢失的那块宝贵的磁石。
  
  一、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尤其中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爱动"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生活与学习中,学生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试一试。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规律。因此,新课标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学习。每天走进教室,就会觉得迎面扑来勃勃生气,眼前是一个个生龙活虎般的学生,是一群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大人已很少具有的可塑性、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满活力与主动性。教学需要美。美是教育的磁石,这块磁石就在我们老师备課笔记的旁边闪烁着光亮,是拿起,不是放下,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的教学往往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丢弃了那块宝贵的磁石——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没有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教学的主动性又如何体现呢!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的是决定于教师对教学境界的追求。只有追求美,才能努力再现教材之美。教学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从而在其间产生一种愉悦之感。因为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具体感受的。没有学生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美的感受。
  
  二、让学生充分地活动
  
   让活动进入学科课程,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活动的前提条件,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从"学生"到"学生"的固有角色,往往摆脱不了"被教授"、"被接纳"的习惯地位的羁绊。这种角色的消极状态,也会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学生担当、扮演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学生兴奋不已。学生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教学过程随着学生的活动推进,再利用角色效应进行,课堂教学比起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就丰富多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突破教材难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强化基础。应该看到,人的诸多能力,事实上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得到提高的。很难想象一个关在屋子里死读书与外界很少交往的人,能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他们似乎发现了自己,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活动为学生开拓了宽阔的创造空间,一种更高的追求,希望自己能表现得更完善的渴望,随着活动日愈趋增。这时,作为他们的老师,也会猛然发现,活动使学生变得聪明、能干。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如此循循善诱,必然水到渠成。
  
  三、让学生真正感受美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描写祖国河山美的散文,若仅仅是通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解释以及一道道没有实际价值的习题的练习,这类抽象的缺乏美感的教学手段,要使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获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那是艰难的。而美感性的教学,运用艺术的直观,学生所得就丰富多了。当老师创设"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西双版纳时,老师描述着:"到了西双版纳,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图画"。随即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老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了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美,老师把情境延续下去,并加以强化:让我们眯着眼看看这图画般的美景,想象西双版纳的美。学生在此柔美的情境中,不想高声语,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沉浸在美的体验中。教学手段的美感,使学生身临其境。课文的意境体验到了,课文语言的神韵感悟到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得到了一次陶冶。正由于美感的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读着课文,品尝着语感,主动地甚至是忘我地倾向教学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是美的享受。
  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幼小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美是教育的宝贵磁石。
  (河北省新乐市马头铺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培育过程的统一。情感培育对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促进有着重要的作用,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指导学生复习更是一门科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然也应该是复习的主人。要明确导向、把握目标、抓纲务本、突出主体、优化训练。  关键词:初中毕业 语文 阶段复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指导学生复习更是一门科学。中考语文总复习,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讲动作要领,作一些示范,学生跟着学。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学生 自主 培养    《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教学,从学习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特殊学习的过程,是应该建立在学生自主锻炼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平等、爱心交流、人际契合、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展示的课堂。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对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
期刊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中生的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媒介,应该体现出时代的流行色彩。在写作中,丰富的有时代色彩的材料能够更加有力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能给读者以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在材料的运用上要谨慎行事,所选材料要新,体现人文精神。这就是说材料要真、善,富有时代感、人文性,体现出道德修养和文化积淀,与新生活、新事物紧密相连。    首先,运用材料要避免旧、滥、熟    新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更强调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  关键词:反思 小学语文 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
期刊
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新知在情境中产生、教学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实际自己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期刊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启动器,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都十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尤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问题的演变史。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
期刊
削球是我国乒乓球传统手法之一,也是乒乓球防守技术之一,削球技术正在向转,稳、低、攻方向发展。  削球是利用球拍的摩擦力切削击球的一种技术。击球时,球拍后仰,由体侧上方向前下方挥拍,挥拍呈圆弧路线,在球的下降期触球的中下部。具有球速慢、弧线长、球下旋等特点。是一种防守技術,以其旋转和落点变化威胁对方。有近削、远削、加转削、不转削、削逼角球和削弧圈球等。   削球的重点难点是手臂、腰、腹和腿的协调用力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 离开了学生自身这样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灌输都是徒劳的。  关键词:学习 自主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生发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欲望,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合格的人才
期刊
郑渊洁的童话以丰富大胆的想象、别具一格的构思,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童话热。他因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等众多形象而拥有亿万读者,连成年人也被吸引,其童话被誉为“适合全家所有人阅读”。《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是郑渊洁的代表作,两只小老鼠是故事的主人公,舒克的聪颖知性,贝塔的朴实挚诚,特别是两只小老鼠身上闪烁着的人性光芒,让人印象深刻。这篇童话还包含着不少生活化的教育学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