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臤”字补释

来源 :语言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ss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臤”为例,讨论三个问题,以检讨楚地竹简文字与甲金文的关系:一、从西周早期柞伯簋“臤(贤)”字可见,楚地竹简和秦系文字“贤”各有所承,秦系文字继承了西周金文的一般写法,楚地竹简继承了西周金文较为罕见而且原始的写法;二、西周中期段簋此字应释为“臤”(读为“贤”),与楚地竹简“央”字无关,不能说楚地竹简“央”保留了西周金文的字形;三、西周晚期曾仲大父(盔)簋“(叹)”与《清华二·系年》“(取)(取)”是同形异字,不能据此得出楚地竹简继承了西周金文的结论.
其他文献
河西宝卷是一种明清时期流行于甘肃河西一带的讲唱文学形式.通过对宝卷中韵文韵脚字的系联和异文别字的考察,发现其所代表的明清西北方音特点有:阳声韵数量大大减少,阳声韵韵
“典籍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面,如何在做到向海外传播少数民族典籍中的独特文化同时符合目的语国家的受众需求,是亟待阐述与解决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选取彝
本文以经典英文原著《人猿泰山》的英汉翻译实践为例,根据翻译过程中通常译者不正确的翻译意识、常见的翻译误区以及错误的翻译原则等,提出翻译“五不义”的悖向翻译原则,逐
电影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多模态交流方式,其跨文化传播离不开字幕翻译.本文基于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分析电
许多传统训诂方法直到今天仍是虚词训释的主要方法,我们针对王叔岷《古籍虚字广义》中使用“复语”训释的“新义”,结合具体实例,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出发,考察词语在同时期文献
上古汉语中“死+NP”是歧义结构,见于《国语》《吕氏春秋》等上古文献中的“死吾君”有各种不同解读.本文在全面考察上古文献中“死”带宾语现象的基础上,细致辨析“死吾君”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经历了从桌面到云端的发展过程.本文以memoQ和YiCAT作为单机版CAT软件和云翻译平台的代表,从译前的文本导入、项目创建、资源集成,到译中的预翻译与
清代学者段玉裁及王念孙父子都指出,传世文献中的“最”有一些是“冣”字的讹误,但是他们认定的讹误范围不同.我们全面考察了上古的出土文献,梳理了“冣”“最”形音义的变迁
《新修玉篇》是金代的一部重要字书,在辞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贮存了大量的疑难字,给后人识读造成了困难.论文在对《新修玉篇》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训诂学
本文探讨上古汉语里“所不与舅氏同心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类含“所”的假设义片段中虚词“所”的性质与功能.文章反对以王引之(1819)为代表的著作将这类片段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