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是他留恋不舍的圣坛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2953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老院长语重心长地说过这样的话——
  “我是爱北京人艺的。
  “因为我和一些老同志在这个剧院的天地里翻滚了四十年。我爱那些既有德行又有才能的好演员、好导演和那些多才多艺的可爱的舞台艺术工作者们。我爱剧院里各种各样性格的工人们。我和他们说笑、谈天、诉苦恼,也不知道有多少回了。
  “戏演完了,人散了,我甚至爱那空空的舞台。微弱的灯光照着硕大无比的空间,使我留恋不舍。
  “是否人生如梦,是否我在思索我这一生究竟为什么活着?
  “不!我完全没有这样想过。
  “我觉得北京人艺是培养戏剧新人的园地,是锻炼人物的舞台。她是初春的雪水、夏日的莲花、秋天的黄菊、冬天的傲雪。她贡献给人民以娱乐和教育,人民给予她滋养与恩情。
  “我曾经说过:‘说起北京人艺,我像是从山谷涌出的清泉,沿着溪涧,浪花潺潺,有说不完的话要讲。’”
  这段段、句句、字字都如同精灵一般,都是从曹禺老院长的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真挚情感。多年来打动并温暖着剧院的每一位成员,自然也包括在北京人艺舞台上打拼近半个世纪的韩善续。
  韩善续从1958年高中毕业参加了人艺演员训练班开始,与我同事整整四十年。如果要对他做出一个总体评语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人缘好,戏路宽。”
  韩善续中等身材,微胖、光头、小眼睛、厚厚的嘴唇,说起话来不管是对谁,不管是什么话题,甚至也不管是在什么时间和场合,他都会笑眯眯地带有几分坚定不移的悦色。他的戏路很宽,按照梨园行的话说:“狮子、老虎、狗,什么都能扮演。”他是一个“硬里子”。据说,韩善续在话剧里扮演了六十多个角色;在电影、电视剧里扮演了五十多个角色。近些年来,韩善续无论是在舞台上、屏幕上还是银幕上,前后扮演了一些地痞、流氓、军阀、恶霸、奸商之类的角色,有的特别精彩,甚至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高阔亭”走上大街
  前些年,韩善续在电视连续剧《甄三》里,扮演了经理高阔亭,人物形象很突出,很引人注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一天清晨,韩善续骑着自行车到剧院上班排戏。刚刚来到小马路上,就发现有两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人一直看着他。韩善续慢骑两个青年人也慢骑;韩善续快骑两个青年人也快骑。他们几乎到了一种寸步不离的程度。于是,韩善续索性仰起头由着青年人看。其中一个青年人说:“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另一个青年人说:“是他!没错儿,准是他!”两个青年人同时大叫一声“哎呦”,一起喊出了三个字:“高阔亭!就他妈的是高阔亭!”这一喊不要紧,弄得韩善续很不好意思,他赶忙低下头,蹬着自行车就跑。韩善续在前边猛跑,两个青年人在后边紧追。转眼之间,来到了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突然,头顶上的绿灯灭、红灯亮。韩善续一看不好,来个急刹车,一迈腿就从自行车上下来了。后边,两个青年人只顾着追看韩善续,没留神,两辆自行车撞在了一起,人仰马翻。两个青年人吵起来:“你长眼了没有?”“你长眼了没有?”“你长眼都干吗去了?”“我这还要问你呢!”韩善续见状就马上支上自行车,走了过来:“二位都别急,少说几句吧!”两个青年人一个瞪着眼,一个噘着嘴争着说:“他愣赖我!”韩善续笑眯眯地不紧不慢地说:“别价,二位谁也不赖,都赖我了!赖我!”这一下子可把两个青年人都给说笑了。韩善续继续说:“我看也没有什么大事。快看看自行车出毛病了没有,有毛病先修车去,千万不能够耽误上班!”两个青年人一边扶起自行车,一边连连说:“没事儿,没什么事儿!”就这样,两个青年人又骑上车,临走还再看了韩善续几眼,嘴上说着:“是他,就是他!高阔亭!”韩善续也再次笑眯眯地向着他们招手致意。
  这个场面,让人们不禁想到:“我们的话剧运动始终是没有脱离过人民的,总是为人民的命运、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呐喊呼号的。”
  保驾护航买缝纫机
  20世纪70年代初期,“文革”还没有正式结束,物质生活依然相当匮乏,买一架缝纫机不仅需要有票,还要到有认识人的门市部去买,不然就很难买到名牌的、能够使得住的。
  一天晚上,韩善续把我请到他在天桥的家里去吃炸酱面。他家的炸酱面不光是酱炸得好,菜码还格外的齐全,黄瓜丝、胡萝卜丝、红萝卜丝……都有。北京人特别爱吃炸酱面,于是我就高兴地答应了。在吃饭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买缝纫机的事。韩善续的夫人王文英当时正在106路无轨电车上当售票员,她说自己有关系可以买到好缝纫机。于是,就说定改天由她亲自陪着我去买。一个下午,我和王文英一起去珠市口一家门市部,买到了一部上海牌的缝纫机。机器上面还印着金色的毛主席语录。缝纫机买到手后我心中十分兴奋,但如何运输又是一个大难题。那时候出租车还很少,怎么才能把缝纫机运回到史家胡同的宿舍大院呢? 我实在是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突然,王文英说:“干脆,咱们就坐106无轨走吧。”我说:“那能行吗?”王文英说:“有我,他们就得让上车!咱们灯市口下车,一点都不绕远。”我犹豫着还是没有说话。王文英提高声音说:“就这么定了,时间不等人!”于是,我们就硬是搬着沉重的缝纫机,挤上了无轨电车。等到了灯市口以后, 我找人借来一条长棍子,与王文英一起抬着缝纫机回到了史家胡同家属大院的家中。
  第二天上午,当我在剧院里见到了韩善续时,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他事先安排好的。我真想说上几句感谢的话,韩善续却抢先开了口:“人世间只有过心的朋友才是金不换的!”这时,我一下子就哽咽了,再也说不出半个字来。
  扮演鲁贵出了彩儿
  韩善续在出演曹禺名剧《雷雨》中的鲁贵后,我在首都剧场后台的过道里,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当我肯定韩善续扮演的鲁贵形象以后,他便笑眯眯地说:“我先跟你交代交代是从哪儿传来的真经吧!”我听他接着说:“在咱们剧院的《雷雨》里,从沈默老师开始,还有一些老师都扮演过这个人物,其中就有李大千老师。我是认真地向李大千老师学习、取经的。他是在1954年全国解放以后、剧院首演《雷雨》的时候,提出申请扮演鲁贵的。很可惜当时没有被选中,让沈默老师扮演了。李大千老师早在1940年,山东济南的一个业余剧团里,就已经扮演过鲁贵了。他当时只有20岁。”我赶忙插话:“这么说,大千对于鲁贵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了?”韩善续连连点头,继续说下去:“李大千老师认为,他在舞台上和银幕上看到过十几个鲁贵的形象,他们在体现上、处理上是各不相同的,这使他自己不能不认真地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鲁贵既真实生动又更具有典型性呢?”我追问:“他的答案是什么?”韩善续点了一下头,说:“他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人在什么环境里生活久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又会在有意和无意之间表现出来。鲁贵在《雷雨》中的种种表现,是和他生活的环境和经历密不可分的。这样,李大千老师在剧本的基础上,就有了自己的独特设想……”我说:“你快说说。”韩善续接着说下去:“鲁贵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绸缎店的少东家。他父亲老年得子,只有他这么独一个,因此对他更加钟爱和溺爱。他的母亲就不用说了,到处烧香、许愿,保佑儿子长命百岁。所以从一落生起,他是在老妈子和丫头们中间长大的。由于这样的环境和情况,鲁贵养成了任性的脾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管得了他。鲁贵在家里折腾到十岁,才开始进私塾读书,而且还得有人陪着。他除了不好好念书、写字以外,在别的地方都很聪明,想玩什么是一学就会。凡是玩的事他都喜欢,都卖力气。先是弹球儿、砸钱儿、打嘎嘎、放风筝、点鞭炮、抖闷葫芦……等到玩这些个也不过瘾了,就开始玩活的,养狗、养鸟、养鸽子、养金鱼、养蛐蛐、养小猴……。过了15岁,这一套又都玩腻了,他又改了方向。鲁贵开始学会了抽烟、喝酒和赌博。什么掷骰子、推牌九、打麻将,是样样精通。特别是后来有了扑克牌,他赌得更加入迷,上瘾。又过了几年,他的家里发生了大变故,父母亲相继去世,只剩下他独自一个人了。怎么办啊?他还是毫不犯愁,把铺子交给了舅舅,自己照样接着吃喝玩乐……”我想了想说:“按照鲁贵的为人和性格,在《雷雨》这样的悲剧里,他好像是一个喜剧角色?对吗?”韩善续停了一下,笑着说:“原来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李大千老师的解释不一样——鲁贵是一个小人物,很丑恶,也很猥琐;但他不是恶霸、地痞,他只能是大公馆的一个听差的、管事的,因此,这个人物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夸张’,可是又要切切注意是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正如曹禺院长在剧本序言里所指出来的——‘鲁贵应该小心翼翼地让一切都能做到均匀、恰好,不要小丑似的叫喊自己头上凸起了隆包,尻上长了尾巴,使他成了一个只是可笑的怪物。’所以,演员在真实动作的夸张中,在剧场观众的笑声中,应该懂得适可而止。演员的感觉中一定要有分寸感。对于鲁贵这样的人物,尤其应当是这样的。”   这时我们都没有吭声,似乎在消化着刚才的谈话内容。
  韩善续又说:“还有一件事我得告诉你,那天我去找焦菊隐先生,想征求一下我演鲁贵的意见。”
  我马上说:“那我得听听。”
  他继续说:“焦先生问有什么问题。我想了想回答——我从小老上天桥撂地的地方看京戏,很吸引人,现在想起来也不明白人家是怎么能做到动作顺畅、节奏鲜明,一点也不拖、不温的。我现在演戏还是做不到这样。不行,真没辙!”
  我问:“焦先生怎么说的?”
  韩善续说:“焦先生说,你要想能有戏曲演员那样的表演,身上就得有一套‘锣鼓经’。”
  接着,我又问:“他就是这样回答的?”
  他说:“一点不错。”
  我们又不说话了,互相看着。
  我说:“我仿佛明白了,你为什么扮演鲁贵会那么到位和怎么会那么到位。”
  韩善续静静地听着,没有反应。
  我又说:“不过,我真真佩服你的学习精神和你向老师们学习的精神。”
  韩善续这才笑眯眯地说:“剧院内外的人都知道,北京人艺可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能人多,有学问的人多。”
  我又插话:“曹禺院长说——‘藏龙卧虎,意思是此处人才多,有抱负的人多,有成就的人也多。’”
  韩善续马上接着说:“所以啊,我们这些小字辈儿,要是再不玩命地学习,玩命地钻研,再不在工作中加紧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那不就成大傻瓜了吗!”
  就是那次谈话使我清晰地看到,北京人艺一代又一代地在把人艺精神的火炬传递下去。
  韩善续的师承如何
  行文至此,我忽然觉得要说说韩善续的师承如何了。记得,黄宗江大哥曾经讲过这样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一次,(黄)佐临忽然问我:‘话剧没有师父,怎么石挥像是有师父的呢?’我答:‘石挥的师父就是京戏和天桥。’”接下来,宗江又发挥了一番:“的确,30年代的话剧表演是相当洋的,如袁牧之、金山、赵丹这几位的演技。到了40年代就相当土了,如石挥、蓝马的表演是相当土的。现在人艺许多老演员,他们的师父,我认为也是京戏,是戏曲,是民族的东西。这并不排斥学洋,但学土尤为重要,咱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嘛!有一次我去看花鼓戏,遇见一位戏曲界的同志,他说:‘花鼓戏怎么也看,您跟戏曲真有缘呀!’这个‘缘’字用得好,恰如其分。他要说我对戏曲很有研究,我不敢当;说我经常看戏曲,又有点儿一般化了;这一‘缘’字,深得我心。我感到不仅是缘分之缘,而且是血缘之缘。因为我是中国人,我认娘,认乡,认土,认根!所以,我爱看于是之的戏,爱看北京人艺的戏,因为有这个‘缘’字!”由此,我自然联想到韩善续的师承如何,不必说也是“京戏”“戏曲”,或者说是“京戏和天桥”。韩善续的家就住在天桥的大杂院里,他是在天桥长大的,而且是看着天桥地摊上的京戏演出长大的,这和人艺老演员于是之等老师们不正是一脉相传吗?说到此处,我又想起韩善续曾经演过的小节目《变色龙》。那本来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表现俄国的一位警官在处理一起小狗咬伤首饰匠的纠纷案件中,由于发现小狗的主人在不断变化而变化,一会儿是将军,一会儿又不是将军,一会儿成了将军的哥哥……于是,警官的政策也就不断地变化着——一会儿要打死小狗,并给受伤者以赔偿;一会儿又说小狗聪明可爱,受伤者是由于逗狗所致,应该自负其责。真是上天入地没个准谱!本来演员可以用朗读的方法进行演出,可是韩善续别出心裁,化上妆、穿上服装进行演出。戏里戏外跳来跳去,一会儿是第一人称,一会儿是第三人称,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大有一些戏曲和说书的味道。这,不也是“认娘,认乡,认土,认根”的表现吗!
  韩善续是北京人艺第一届演员训练班的学员,也是20世纪60年代被定为重点培养的青年演员。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人缘好”即“做人”和“戏路宽”即“演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甚至也可以说是“因你有我,因我有你”的。
  近些年来,人艺老一代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朱琳、刁光覃、田冲、童超、胡宗温等相继告别人世。这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不能回避的。如今,韩善续这一代人也陆续辞世了,同样是无法改变的,不可回避的。但是,我们衷心祝愿大家共同拥有的“人艺精神”能够万古长存,永远前进,在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剧事业中不断前行。
  曹禺老院长还说过——
  “陆机的《文赋》说过这样一句話:‘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人生百年,演员和舞台艺术家们却把千种人物、万种姿态,传奇的、现实的生活与心情尝透。难道他们不是天堂的神仙?难道他们不是童话的魔杖?许多年纪大、体力弱的伟大演员,死也不肯离开舞台。历史上有一些演员,鼓尽最后一口气,读出悦耳的台词。天才的莫里哀是其中之一,他死在舞台上。他们的灵魂仿佛追随流动的仙乐,在神妙的舞台上歌唱。他们像服了仙药,永远不死的青年,享受着无穷无尽的欢呼与赞美。赞美似蜜一般甜。但对于一个伟大的演员,沉浸在人物创造的快乐中,这才是大海一般汹涌的吸引力。他比孙大圣还高明,一生岂止有72种形象变化?从前,京剧大师杨小楼,早被认为已经衰老,但还要在舞台上献出他神奇的艺术;孙菊仙九十岁,居然还要唱《四进士》。这样对舞台的依恋是偶然?又何止是我们的前辈。舞台,对今天北京人艺的艺术家来说,就是他们献身的艺术圣坛。”
  责任编辑 王彩君
其他文献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的销售价格变动频繁,石材各个销售环节的利润越来越薄,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工作重点放到了原材料的采购上。通过媒体平台,我们应当让更多的中外石材企业面对面交流。给外国矿山资源提供买家,为中国石材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荒料资源。  为何选择进口荒料?  随着我国成功加人WTO,作为石材业中间环节的水头和云浮等地的大板加工企业,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不约而同地将发展眼
期刊
年初的马年楼市,并未延续去年底的强势,而是出现了“亢龙有悔”的征兆。银行房贷收紧之音、楼市拐点之论、业内恐慌之态甚嚣尘上,“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几乎在业内、业外形成共识。不可否认,楼市预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而预期变,则市场变,市场变则政策变,因此可预判,如果楼市短期出现恐慌性抛售,调控政策将提前松绑,甚至不排除政府二次救市的可能性。  从近期发布的一月份楼市统计数据分析,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楼市成交
期刊
还原一桩案件,追溯一个时代。左手捂嘴欢笑,右手擦去眼泪。  这是對话剧《水面之下》的最好注脚。  改革开放后的东北小镇上,歌女梅好突然失踪。很快,河边惊现无名女尸……警察张大春和协警火峰迅速将嫌疑人锁定为无业青年魏来。两人本以为证据确凿,很快就可以立功破案,却不想浮出水面的是“未来”的爱情和并不“美好”的结局。两个人在审讯中,深深陷入了魏来悲伤的情感遭遇中……  这便是话剧《水面之下》的故事。  
期刊
时 间 2002年9月10日  地 点 哈尔滨至吉林的列车车厢内  人 物 崔大管 男,三十三岁,某建筑工地力工。微胖,中等身材。大分头,头发梳得溜光,身着蓝色工作服。金小花的丈夫  金小花 女,二十六岁,某建筑工地炊事员。修长身材,披肩发,姿色秀丽。身着深蓝色西装,崔大管的妻子  赵南雄 男,三十一岁,崔大管的工友。很瘦,大个,光头,身着蓝色工作服  老教师 男,五十五岁,某高中语文教师。中等身
期刊
一部戏在演完后能使观众产生愉悦的情感,那么,这部戏也就颇为成功了。《三十九级台阶》的舞台设计与场面调度配合得恰到好处,四位演员尤其是其中两位饰演了众多角色的配角,非常精彩;戏剧节奏流畅紧凑,演出张弛有度,值得推荐。  用突破戏剧观来要求商业剧,或许有点苛刻了。《三十九级台阶》的导演在二度创作时,已经在众所周知却不太愿意尝试的一些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显示出十足的诚意。  首先,改编遵守中庸之道  故
期刊
青年艺术创想周暨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以下简称“扶青計划”)期间,上海越剧院的小剧场实验越剧《再生·缘》和重庆303话剧社的青春版川剧《聂小倩与宁采臣》在上海戏剧学院新空间剧场先后进行了演出。两部作品的创作团队都是青年群体,且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尝试再现传统故事,充分利用了流行的、现代的甚至西方的元素。但在演出中,本该偏向传统的上海越剧院却表现得如此“创新”,而一向玩先锋
期刊
时 间夜晚  地 点通往三明寨的大山里  人 物牛队长 三十多岁,派驻三明寨扶贫队队长  小辣椒 三十多岁,三明寨村民  兰 花 二十多岁,牛队长的老婆  [幕启:大山深谷。  [时隐时现的月亮在空中穿行。  [牛队长内唱:“月光光,紫堂堂……”(奔上)  牛队长 (接唱) 盼见窗外枇杷黄。  [兰花跟踪其后。  兰 花 (接唱) 哪粒枇杷不脱骨?  哪个妹妹不想郎?  [突然传出一阵狗叫声。  
期刊
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情感表达和交流,作为舞台艺术之一的话剧,其情感运用更具有核心意义。情感在话剧三要素中占据着灵魂地位,是演员台词和动作表现的基础和统帅。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研究角色的情感表达必不可少。艺术情感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具有特殊性,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心理状态,是生活情感的深化和升华,具备哲理性和普遍性的艺术特点。生活中的情感都是人的主观感受,而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则注入了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价
期刊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其本意是说,人们不必苛求过于富足的生活,在基本生存能保证的前提下,应该以自己所有为满足。的确,房产再多,没有好的睡眠,生活质量必定是不高的;家境再富,没有好的胃口,生存状态必定是不爽的。在现代生活中,有一个好的睡眠,有一个好的胃口,似乎成为一种奢侈,压力山大背景下的现代人,所应该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禄,扬名立万,而是有个舒适的睡眠
期刊
秧歌的历史悠久,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深入民间的文化形态,并且逐渐发展为在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覆盖面广泛、比较成熟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和风格样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秧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新秧歌随之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