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水务:借力信息化治水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多龙管水”到“一龙治水”的变革中,信息化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信息化又该如何推动水务实现一体化管理呢?
  
  去年世界水日前夕,有一条消息引起人们的震惊。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某研究员称,经过调研发现,长三角地区地面正在逐渐下沉,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因不均匀沉降,目前已发生22处地裂缝。普遍认为,导致地面下沉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事实上,缺乏对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和统一管理才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日益加剧的水危机,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而伴随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所诞生的水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长期形成的管理模式,处于改革中的水务行政管理体制常常陷于困境中,怎样寻求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其突破困境呢?怎样让各涉水部门能够抛开体制上的纷争,实现水务的一体化管理呢?
  
  从“多龙管水”到“一龙服务”面临的困境
  
  水务行业产业链涵盖面较广,包括原水收集与制造、存储、输送、制水、售水、污水收集与处理、排污和回用等。图1描述了我国水务行业的主要产业节点。
  目前,我国水务行业正处于变革之中,在市场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 2030年,国民经济需水量将达到7100亿立方米,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迎来一个水产业的高速发展期;二是长期以来的旧的公用事业体制导致中国水务市场零散、效率低;三是资本高度集中,政策性较强,水价形成机制、水务投融资体制、水务管理体系等均由政府控制。目前,我国政府对于水务行业的市场化问题比较谨慎,更倾向于在产业中引入市场机制,同时维系水务行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责任。
  


  在管理方面,我国过去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为多部门分割管理体制,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多龙管水”,即水源工程由水利部门管理,配水由建设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环保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带来了诸如职责不清,各自为政,水源、水质、供水、排水、治污、污水回用等各个环节相互脱节,难以协调的局面。而且由于经营形式的自然垄断性和区域垄断性,使得水务行业管理粗放,运营效率低下,同地域的水务企业所处管理阶段也不相同。相比国外水务行业,我国水务行业管理相对滞后,尤其多头管理,管理混乱产权不明晰,投资结构单一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水务行业进一步发展。
  为改变这种局面,在水利部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成立了水务局,由其负起保障区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职责。水务局的出现,带动了传统的水资源部门分割管理的体制的转变,开始由原来的“多龙管水”向“一龙治水”转变,而应运而生的水务行业则指水资源的管理行业,是除政府职能以外的经营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内容的企业。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涉水部门信息协同管理将是解决水务变革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
  
  水务行业作为我国水资源管理改革后的新兴行业,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处于变革、发展之中。从1993年开始,在水利部推动下,我国开始了一场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的水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国很多城市开始成立水务局,来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力图改变传统的水资源分割管理体制造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脱节,供水与补源脱节,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脱节,政出多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环境保护不力等弊端。但这场由水利部推动的水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正遭遇来自建设部和环保部门的压力,有关争议表现在对水资源行政管理归属、职能划分等方面,对这一体制改革持保留意见的观点认为这种模式有“强化部门行政职能”的倾向,容易引起“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个人利益最大化”等不良后果。
  
  “水务信息协同管理平台”是有效解决途径
  目前我国的水务体制改革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在充分发挥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在水源建设、管网建设、以及治污等不同领域职能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二是如何切实有效的推动水务行业一体化管理进程。我们认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涉水部门信息协同管理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分别管理着各自职能范围内的水资源信息,这也在信息层面上造成水资源信息的割裂局面,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信息和数据,从而无法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和管理,进而造成水资源低效率使用和浪费。如果将这些涉水部门原有的信息化系统通过一个“水务信息协同管理平台”进行整合,将各部门的水资源信息集成到同一个平台上,如图2所示,就可以实现水资源从源头、生产、输送、回收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的共享,各涉水部门通过该平台可以检索到自己所需信息,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能,从而起到水利、建设、环保部门对于水资源信息的协同管理。水务公司的出现,在客观上为这一信息协同管理平台的搭建创造了条件。
  
  信息化治水的几个关键问题
  由于长期“多龙管水”的局面,我国水务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组织分散、信息封闭”的局面。调查发现,63.9%的水务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应用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只有25.0%的水务企业在1990年之前在局部尝试过信息化应用。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生产自动化系统和企业内部网络等基础平台建设上。从企业目前实际应用的效果上看,“信息孤岛”现象还十分普遍,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这又体现在组织分散、信息封闭,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信息化部门建设滞后,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较低,信息化建设不均衡等方面。
  


  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性利用,要求水务行业从“经验管理”、“图纸管理”向“科学管理”、“电脑图文动态管理”转变,这将会推动我国水务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因此我国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面临很大的机遇。在这个形势下,我们认为,未来水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突破一:整合资源,搭建协同平台,避免重复建设
  面对我国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多系统并存和资源分散、数据异构等问题,另外也要考虑到水利、建设、环保等各政府部门的协调和信息监管问题,因此水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进行跨部门、跨系统进行资源整合、进行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的问题,从而实现区域内完整的水资源信息协同管理。
  建设水务协同信息管理平台的一项关键工作就是要对涉水部门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数据标准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务信息在涉水部门之间的一致性和共享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涉水部门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数据标准化工作,水务行业信息化涉及的应用系统较多。因此需要根据已有的水利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则(《水利工程基础代码编制规定》(SL213-1998)),结合水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水务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使水务信息的名称统一化、规范化,以保证水利、建设、环保等涉水部门和水务公司对于水资源信息的定义是统一的,以增强水务信息在涉水部门之间的一致性和共享性。具体而言,水务行业数据标准化应主要考虑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存储等三个环节。
  * 信息采集
  为使涉水部门通过协同信息管理平台对水资源信息进行提取和监控,就必须制定水务信息数据采集的标准,水务信息采集标准应该包括水务工程、水文、水质、给排水管网压力采集技术标准和其他水务信息采集技术标准,明确水务信息的采集范围、原则,规定了信息采集的内容、参数、采集方法和流程、采集设备设施的布设原则及其主要技术指标,提出了信息采集的质量要求和格式要求,从而在水务信息流的采集终端实现标准化统一化,便于涉水部门对于水资源信息的监控和利用。
  * 信息传输与交换
  水务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主要包括水务协同信息管理网络建设标准、信息交换协议等标准;网络建设标准包括参与水务协同信息管理平台的各涉水部门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网络的建设、管理和接口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信息交换协议主要包括实时数据交换协议,主要包括数据交换的路由协议、软件接口协议和交换格式的规定。
  * 信息存储
  水务信息存储标准主要规定基础水务工程、水文、实时水雨情、实时工情、旱情、灾情、水务空间、社会经济、水资源、水质水环境、供水节水、水土保持、水务政务等13类水务信息的数据库数据字典和表结构。每个数据字典主要包括数据项名、英文标识符、数据类型、取值范围、物理意义、属性说明等;每个表结构主要包括表名、表主题、表标识、表编号以及字段名、字段标识符、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关键字、索引序号、相关说明等。
  突破二: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确保有效投入
  水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涉及内容多、实施周期长,同时还具有信息化建设和水务行业的基础设施(如水厂、管网、无人值守泵站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的特点,因此对于水务公司来说,信息化建设前必须进行总体规划,并制定详细可执行的阶段行动计划,保证整体规划的落实。
  根据我国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结合国外水务信息化建设经验,我国水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分为三个阶段,如图3所示:
  


  基础建设阶段: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解决信息资源采集和共享困难的问题,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建立数据、网络、应用三大平台,对河道、水闸、泵站、管网等水务基础设施和水文、水质、水压等水情信息进行自动化监测、远程实时调度,通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基本实现水务信息的数字化再现。在这一阶段,因此如何充分的利用软件系统来充分的发挥这些硬件的效用也是我们所要规划和考虑的问题。
  有效应用阶段:以整合各个涉水部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为主,进行水资源信息标准化,搭建某一区域内水资源信息协同管理平台,通过权限角色控制来增强涉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对水务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数据深加工能力,增加水资源信息的利用价值,如图4所示:
  


  有效决策阶段:实现从原水管理、制水到供水、排污、治污、中水回用等各个环节水资源信息管理一体化,将整个区域内的水资源情况纳入信息系统中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预测,这一阶段,是水务信息化应用的成熟阶段和有效输出阶段,通过对水务信息的全方位管理,为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从而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和持续利用。
  突破三:兼顾水务行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由于水务行业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盈利性)的双重特性,因此水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考虑到社会性和公益性,需要重点考虑这两个方面。
  * 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水资源信息的管理
  水务行业,不仅负有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权利,还有保持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义务。过去我国水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往往主要集中生产制造和给排水方面,缺乏对于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投入和建设,未来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对水资源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我们在研究国外水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国外水务公司对于水资源的管理非常重视,有专门针对水资源存量、供给量、用水量异常等信息进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以美国为例,这样的信息化系统甚至可以监控到每一个拥有花园的家庭每天的浇水用量,一旦某一天浇水用量超过正常值,就会有电话(甚至警察)进行询问原因,这一点,值得我国的水务公司进行研究和借鉴。
  *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水务行业的服务水平
  水务行业的服务性特征明显,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减少损耗、降低成本,还必须考虑如何帮助水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水务行业的服务特性将会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供需矛盾也需要水务行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处理,从而缩短涉水投诉的处理时间和提升突发事件的受理能力。目前,很多水务公司都通过建立呼叫服务中心来对外统一服务窗口和形象,但很多呼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还未和CRM、KMS、GIS等系统相连,无法组成强大的服务网络来对客户服务提供支持。因此,如何将呼叫服务中心和GIS、KMS等系统进行集成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加强对用水大户的服务和管理将是很多水务公司未来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诚然,从“多龙管水”到“一龙治水”是一个曲折的改革过程,但面对水务一体化管理这个趋势,可以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思考我国水务行业的改革。通过建设水资源信息协同管理平台来推动水利、建设、环保等涉水部门和水务公司对于水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能力,将有效推动水务一体化管理,并最终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周经理碰到的是预算执行监控环节的“雷区”。    本次讨论的案例是《疲于现实的预算管理》,案例中大量篇幅描绘出一个为了企业建立预算管理系统而弄得焦头烂额的周经理形象,很生动。在企业中推行预算管理,甚至是全面预算管理,碰到的问题和难题会很多,案例中的周经理碰到的是预算执行监控环节的“雷区”。  预算管理的过程是帮助企业把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推行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五个环节:预算目标确定
期刊
预算管理模块如期上线了,  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前几天,随意浏览公司的知识库,看到同事曾经发的关于预算管理的一个帖子:国外客户,没有预算管理就不会管理了;国内客户,有了预算管理就更加乱套了。想来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对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目标的动态控制本来也不是个新鲜的事儿,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言呢?一位博友更是深深感慨预算是一个好东西,可是“很难想象完全手工的预算管理是如何实现?最
期刊
认清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  以企业价值链管理为导向,驾驭变化业务环境中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长之道。    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业务模式一直朝着更新的技术、更高的品质、更快的响应与更低的成本方向迈进。应对这些要求的各类举措需要不断的投资和良好的控制,在这个行业中,并非每个企业都能生存,也不会有企业能够永远领先。那些技术上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不例外,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
期刊
在21世纪的经济体中,最大的公司不一定最强,然而那些最敏捷的公司一定会是最强的。    52岁的Alastair Sorbie先生刚刚就任IFS全球CEO,之前一直负责IFS大欧洲区的运做。欧洲区业务作为IFS全球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收入占IFS全球的70%,员工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40%。  在过去的几年中,IFS在中国的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昆明三亚成功地举行了二届亚太用户大会,本次第三届I
期刊
“Hoshin”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既可以用于“方针管理”,也可以作为“战略”与“细节”的沟通桥梁。    《细节决定成败》、《战略决定成败》……近来热炒企业成败论的书籍各论各理,势头不减。细节主义与战略主义两者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到底是什么"决定成败"呢?  正确的观点应该是战略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的前提也是在战略正确的前提下,只有战略正确,细节才会有意义,执行才会有意义。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
期刊
信息化项目一再遇到挫折,老板和业务部门都不理解自己,身为CIO的你是不是有满腹的委屈呢?别发牢骚,学几招“讲理”的技巧吧。    作为企业的CIO,你总是冲锋在企业信息化的最前线。为了系统的升级,你没黑没白地忙碌着;为了改善企业的生产流程,你费尽心思写了建议书;为了降低成本,你想尽办法通过信息化的运作来实现。为了这个信息化,你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可是到最后,老板非但没有领你的情,反而对你横加指责,
期刊
整个项目中我们一直贯彻一个理念——先固化、再优化。我觉得这个理念一开始就应该有。有些问题没有必要讨论,一旦做出决定,执行就好。    嘉宾:  余劲松 马尔精密仪器公司 总经理   居克明 马尔精密仪器公司 IT主管    主持人:  苏丹 AMT公共知识库 主编    漫长的选型过程,一劳而永逸    苏丹:近年来,在ERP实施项目中,不理想甚至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案例让很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
期刊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扯皮推委、兜圈子效率低下,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很常见。能不能让跨部门跨岗位的人协同起来“做正确的事”,这是流程管理擅长的问题。能不能跨部门跨岗位的人都象最有经验的人那样“正确地做事”,这是知识管理擅长的事情。流程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AMT致力于成为帮助企业“流程和知识结合出实效的NO.1专家机构”。本专栏由AMT合伙人王玉荣女士主持。  
期刊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与任何人做生意,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每个企业的梦想。能否实现呢?      苛刻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动荡的经济环境、残酷的全球竞争、空前的合并浪潮-这些只是您在汽车行业中每天面临的挑战的一部分。  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领先的汽车供应商如何取得成功?  他们尽他们的所能减少浪费和提高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响应能力。他们不仅在他们自己的企业中力争节俭,而且还在整个供应链中贯彻节俭的原则。他
期刊
ERP能够但当重任,顺利完成控制与效率的平衡、解决管理者最为关心的控制问题么?    某总经理:“我知道采购环节的漏洞大,如果我让物价办来监督采购部,让财务处来监督物价办,让审计部来监督财务处,那谁来监督审计部呢?我不是仍然有可能失控吗?如果我使用ERP系统,这样的问题能解决吗?”     企业管理者们要平衡控制与效率的关系,没有效率的企业是无法持续生存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其投入于产品与服务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