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更多的科学课走出教室,真正在大自然中发现科学已经成为今后小学科学课的发展方向。但是科学课中所遇到的阻碍和问题需要每个老师的发现和总结。只有老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并且建立完善的常规制度,才能把课堂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一堂室外课堂更加简单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科学;室外课堂;问题;建议
现代科学课更多的提倡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这也就对老师在室外课堂的组织和探究方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科学室外课存在的各种现象
让室外课堂更加简单高效,在选择活动地点、设计活动时间以及课堂常规管理方面总是存在诸多问题。
1. 室外课堂地点的选择。科学室外课同室内课一样,需要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尽量多的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通常教师选择在操场、花园等不同地点。由于各个学校的大小和环境均不相同,老师在规划场地时选择范围不同。但是选择合适的场地是老师课堂效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2. 室外课堂时间的分配。一堂40 分钟的课程,要让孩子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观察和研究,就要求教师老师尽量少讲内容,把尽可能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孩子支配。但是外出观察,考虑到实验要求、安全要求,活动要求等等,老师们常常会多“啰嗦”两句,这样孩子观察的时间也就相应减少了很多。久而久之又陷入了老师讲学生听,怎样让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孩子,是每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3. 室外课堂常规的管理。长期在教室里上科学课,学生对于教室中的课堂常规问题已经很了解。比如如何坐、如何站以及讨论问题、汇报问题、小组实验等等,学生已经很熟悉老师的要求。但是一旦走出教室,情况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就会有不按老师要求随意活动的现象。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外出观察习惯问题。同学们活动的空间更大了更自由了,老师一个人看一个班的孩子,总有些力不从心,在管理教育时难度大大增加。
二、科学室外课问题的原因
所有问题的产生都与学生对室外课有着浓厚的兴趣相关,正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探索欲,才会使得老师在选择地点时更加小心,在控制时间方面更精练,同时课堂常规也会更难以把握。
1. 选择活动地点时要全方面的考量。走出教室活动,当然要根据相关课程的需要加以调节。当教师带着学生外出进行观察时,常常因为不同的课程需要而改变活动的地点。比如二年级上册做中学中《花园里的小动物》一章,要求学生研究蚯蚓的各种生活环境。那么在选择这样的地点时,老师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蚯蚓究竟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由于蚯蚓是生活在地表以下的,那么选择场地时最好找有植物的草地而且植被不能太过茂密,这样便于挖掘。注意在挖掘之前最好先淋一点水,使土壤松软。做好这样充分的准备再带学生外出观察实验,就会让一堂课事半功倍。
2. 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室外课堂的要求常常比室内课的要求还要多,首先教师要介绍今天观察的内容或者实验的目标,讲解记录单的使用方法和填写要求。其次教师要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比如活动时的安全问题,活动的纪律,小组成员的分工,集合的方式,实验中材料的使用方法等等。这些都要在很短暂的时间讲完,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室外课堂的常规仍然要让学生铭记在心。在外出活动时,教师并不是完全游离在学生之外,常常要边实验边讲解,比如三年级做中学中《观察小池塘》一章,就需要老师边引导边讲解,那么学生能否像在教室里一样认真倾听和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池塘里和陆地上一样,都有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池塘中同样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的观察相结合,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能够使用合理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观察中仍然能保持高效的倾听和思考,这样的课才是室外课堂的高境界。
三、对《小学科学》课室外课上述问题的建议
走出室外,若能选择好恰当的活动地点、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并且确保学生在室外仍然充分的倾听和思考,那么这样的一堂室外课堂老师都会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学有所得。
1. 适当的活动地点是高效室外课的基石。首先,教师组织科学室外课的时候,课前准备要考虑的全面,包括一定要先到活动的地点做相应的考察。首先是将安全隐患问题降到最低,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才能保证课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其次,针对不同的课程需要,教师活动选择的地点也就相应作出微调。比如一年级做中学内容《搬运水》等,是小组合作在区域内去完成实验,范围不需要太大,教师完全可以选择在教室外的走廊或者操场的水泥地上进行。当课程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活动时,教师就要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比如三年级的校园里的《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就要求你在全校范围内找寻有生命的物体,教师此时可以找一个动植物最多的一处或者两处给孩子进行观察即可。以点带面,让课堂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2. 清晰明了的活动目标是高效室外课的灵魂。每次要外出进行观察实验时,要想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活动,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就要把这堂课的任务简明扼要的阐述给学生,你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要清晰明了。教师最好用记录单来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记录单时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却能让学生牢记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对于活动注意点,教师可以让孩子到了相应的环境中再边观察边提醒,身临其境之后给学生的提醒要比在教室里的讲更能理解和接受。
3. 活动过程的常规是高效室外课的催化剂。室外课上一旦让学生活动开,再想集中起来总是比较困难,原因就是学生太兴奋。即使是室外活动,个人建议还是采取小组活动的机制,由四到五个人为一组,互相管理,教师集中时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小组评比。给注意力最集中的小组以奖励,同样给较散漫的小组以批评。这样的奖惩制度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后,常规管理也就得心应手一些了。
综上所述,让更多的科学课走出教室,真正在大自然中发现科学已经成为今后小学科学课的发展方向。但是科学课中所遇到的阻碍和问题需要每个老师的发现和总结。只有老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并且建立完善的常规制度,才能把课堂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一堂室外课堂更加简单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科学;室外课堂;问题;建议
现代科学课更多的提倡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这也就对老师在室外课堂的组织和探究方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科学室外课存在的各种现象
让室外课堂更加简单高效,在选择活动地点、设计活动时间以及课堂常规管理方面总是存在诸多问题。
1. 室外课堂地点的选择。科学室外课同室内课一样,需要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尽量多的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通常教师选择在操场、花园等不同地点。由于各个学校的大小和环境均不相同,老师在规划场地时选择范围不同。但是选择合适的场地是老师课堂效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2. 室外课堂时间的分配。一堂40 分钟的课程,要让孩子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观察和研究,就要求教师老师尽量少讲内容,把尽可能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孩子支配。但是外出观察,考虑到实验要求、安全要求,活动要求等等,老师们常常会多“啰嗦”两句,这样孩子观察的时间也就相应减少了很多。久而久之又陷入了老师讲学生听,怎样让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孩子,是每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3. 室外课堂常规的管理。长期在教室里上科学课,学生对于教室中的课堂常规问题已经很了解。比如如何坐、如何站以及讨论问题、汇报问题、小组实验等等,学生已经很熟悉老师的要求。但是一旦走出教室,情况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就会有不按老师要求随意活动的现象。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外出观察习惯问题。同学们活动的空间更大了更自由了,老师一个人看一个班的孩子,总有些力不从心,在管理教育时难度大大增加。
二、科学室外课问题的原因
所有问题的产生都与学生对室外课有着浓厚的兴趣相关,正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探索欲,才会使得老师在选择地点时更加小心,在控制时间方面更精练,同时课堂常规也会更难以把握。
1. 选择活动地点时要全方面的考量。走出教室活动,当然要根据相关课程的需要加以调节。当教师带着学生外出进行观察时,常常因为不同的课程需要而改变活动的地点。比如二年级上册做中学中《花园里的小动物》一章,要求学生研究蚯蚓的各种生活环境。那么在选择这样的地点时,老师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蚯蚓究竟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由于蚯蚓是生活在地表以下的,那么选择场地时最好找有植物的草地而且植被不能太过茂密,这样便于挖掘。注意在挖掘之前最好先淋一点水,使土壤松软。做好这样充分的准备再带学生外出观察实验,就会让一堂课事半功倍。
2. 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室外课堂的要求常常比室内课的要求还要多,首先教师要介绍今天观察的内容或者实验的目标,讲解记录单的使用方法和填写要求。其次教师要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比如活动时的安全问题,活动的纪律,小组成员的分工,集合的方式,实验中材料的使用方法等等。这些都要在很短暂的时间讲完,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室外课堂的常规仍然要让学生铭记在心。在外出活动时,教师并不是完全游离在学生之外,常常要边实验边讲解,比如三年级做中学中《观察小池塘》一章,就需要老师边引导边讲解,那么学生能否像在教室里一样认真倾听和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池塘里和陆地上一样,都有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池塘中同样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的观察相结合,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能够使用合理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观察中仍然能保持高效的倾听和思考,这样的课才是室外课堂的高境界。
三、对《小学科学》课室外课上述问题的建议
走出室外,若能选择好恰当的活动地点、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并且确保学生在室外仍然充分的倾听和思考,那么这样的一堂室外课堂老师都会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学有所得。
1. 适当的活动地点是高效室外课的基石。首先,教师组织科学室外课的时候,课前准备要考虑的全面,包括一定要先到活动的地点做相应的考察。首先是将安全隐患问题降到最低,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才能保证课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其次,针对不同的课程需要,教师活动选择的地点也就相应作出微调。比如一年级做中学内容《搬运水》等,是小组合作在区域内去完成实验,范围不需要太大,教师完全可以选择在教室外的走廊或者操场的水泥地上进行。当课程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活动时,教师就要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比如三年级的校园里的《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就要求你在全校范围内找寻有生命的物体,教师此时可以找一个动植物最多的一处或者两处给孩子进行观察即可。以点带面,让课堂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2. 清晰明了的活动目标是高效室外课的灵魂。每次要外出进行观察实验时,要想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活动,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就要把这堂课的任务简明扼要的阐述给学生,你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要清晰明了。教师最好用记录单来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记录单时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却能让学生牢记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对于活动注意点,教师可以让孩子到了相应的环境中再边观察边提醒,身临其境之后给学生的提醒要比在教室里的讲更能理解和接受。
3. 活动过程的常规是高效室外课的催化剂。室外课上一旦让学生活动开,再想集中起来总是比较困难,原因就是学生太兴奋。即使是室外活动,个人建议还是采取小组活动的机制,由四到五个人为一组,互相管理,教师集中时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小组评比。给注意力最集中的小组以奖励,同样给较散漫的小组以批评。这样的奖惩制度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后,常规管理也就得心应手一些了。
综上所述,让更多的科学课走出教室,真正在大自然中发现科学已经成为今后小学科学课的发展方向。但是科学课中所遇到的阻碍和问题需要每个老师的发现和总结。只有老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并且建立完善的常规制度,才能把课堂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一堂室外课堂更加简单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