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悲悯之心”作文一题多作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d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6页“本期作文”。
  例文
  醒醒吧,悲悯之心
  范莹莹
  是否,你曾侧目那些因上帝的疏忽而降落人间的残疾的人们?
  是否,你曾避开那些肤色黝黑干涸如枯叶的老土的农民们?
  是否,你曾嘲笑那些无知无趣无童年的山沟里的孩子们?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醒醒吧!悲悯之心!
  悲悯是一种抑郁的感动。不管是在微笑中流下泪来,还是在流泪时又笑出声来,你的心里一定会盛满柔情,载满温暖。
  那些沉睡的心。
  殊不知,正是那些被人们称作“残疾”的人,补全多少残疾的心。
  殊不知,正是那些深深扎根于泥土的农民让无数人得以在天空翱翔。
  殊不知,正是那群如干草般的孩子需担起人们丢给他们的祖国的大梁。
  那些沉默的心。
  一场车祸,引来的是路人的围观,“凑热闹”是人们常挂嘴边的词。血泊中的人流尽了鲜血,才散去了观众的好奇心。
  那些沉寂的心。
  一场临于他国的天灾,引来的是国人的戏谑调侃。“大爱无疆。”世界本无疆,何谈大爱无疆?转换一下时空,炮弹击中的是你的家园,大水淹没的是你的农田,地震震垮的是你的房屋,是否在乞求他人的悲悯之心?
  那些沉醉的心。
  沉醉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主任,这事……”“有困难啊!”“科长,这事……”“有难度,确实有难度……”成天嚷嚷的是和谐社会,是天人合一。便又在“悲悯”中插了二字,成了“悲天悯人”。“我的命很苦啊!”哦,是的,很苦。需百姓来悲悯这些期待悲悯的人。
  悲悯不尽然是怜悯,需世人来悲;悲悯不尽然是悲痛,需世人来悯。悲悯不过辛弃疾曲折的一生,在那郁孤台下,让泪融入连绵的清江水,融入多少行人的悲悯之泪。
  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再繁华也繁华不过现今的和谐之世,呼唤着幸福,人人都成了雨夜轻纱裹衣乞求共伞的哭诉者,求人怜悯?醒醒吧,悲悯之人!
  该被悲悯的是谁?
  点评 感悟真切,哲思深刻。“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醒醒吧!悲悯之心!”给人以警醒。本文立足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虽然也写“小悦悦”事件,虽然也写大难面前人们悲悯之心的缺失,但是却不落入俗套,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思考与批判,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层次清晰,语言犀利精炼,富有张力。显示出作者独到的认知眼光,深厚的知识积淀。
  综合评分为63分。
  醒醒吧,悲悯之心
  康登娥
  “悲悯”,一个简单的词语,却难住了不少自认为聪明的现代人。
  习惯了劲歌热舞下的狂欢,习惯了网络空间里的虚幻,人们渐渐地将一丝冷漠挂于自己的脸庞。
  一句句“与我何干”成了现代人口中的“挡箭牌”,却折射出悲悯之心的沉睡与丧失。于是,是时候说一声:“醒醒吧,悲悯之心!”。
  古人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正因为这颗悲悯的善心,人间多了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唤醒悲悯之心,你我只需做到: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友爱小朋友;在茫茫人海中,虽然素不相识,但请用一颗真诚的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悲悯之心人皆有之,怎能不去帮?怎能视而不见呢?
  小悦悦的故事,熟悉得让你听到都生厌了。但如果你是以这样的心态对待一个本不该逝去的弱小生命,那证明你同样催眠了悲悯之心。看那十八路人匆匆而过,无一人愿施舍那份悲悯,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假如走过路过的人是你呢?你又会怎样做?悲悯之心还是有人具备的,拾荒者陈贤妹就唤醒了悲悯之心,用拥抱让小悦悦在最后的生命里得到一丝慰藉,但最终还是没能让她逃离死神的魔掌。这种死,与其说是死在车轮下,不如说是死在人们的冷漠里。
  也许,人们不愿施舍悲悯之心的原因更多是那些“前车之鉴”。公交车司机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讹成肇事伤人,此类案件在各地频频出现,让那些想唤醒悲悯之心的人犹豫了。
  但细细想来,这样做的老人也有他们的苦衷啊!子女的忙碌,亲情的淡漠,让他们在晚年也尝到了人世的悲凉,让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担忧,于是,他们才出此下策。我们要相信,他们只是由于没人向他们献出悲悯之心,所以我们在见到摔倒老人时,更应唤醒悲悯之心。
  唤醒悲悯并不是一味地施舍同情,也需讲求策略。灾难过后,总有人唤醒悲悯,想领养那些孤儿,但他们没有考虑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次又一次的记者采访,让孩子们的伤疤一次又一次地被揭起又愈合。这不是真正的悲悯,而是变了味的悲悯。唤醒悲悯仅需默默献出一份爱心,不需张扬。
  天下有大美,因人间有大善。醒醒吧,悲悯之心,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太需要你了。
  点评 文章开头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某些言行提出尖锐的批评,一句句“与我何干”成了现代人口中的“挡箭牌”,却折射出悲悯之心的沉睡与丧失。至此提出论题:是时候说一声 “醒醒吧,悲悯之心!”,令人耳目一新。全文结构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发了对悲悯的深入的思考,思考由浅及深,发人深省。
  文章语言流畅,层次清晰,呼吁得动人之极。若在论证分析上再下点功夫,就更能启人深思,催人奋进了。
  综合评分为58分。
  醒醒吧,悲悯之心
  孙宇瑶
  公车还在颠簸。
  我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急于看完手中的冰心集。许是因为一生都幸福圆满,她总是对万物怀着悲悯之心,正如她自己所写的:“爱在左,同情在右,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爱在左,同情在右”我不禁莞尔,冰心她老人家永远这么慈悲。“啊—啊—”前面突然传来婴儿般的呓语。我好奇地抬头,却看见一个与我一般大小的少年,头戴棒球帽,双手攀着前面的椅背,急切地向窗外看去。很干净清秀的男孩子,仅是半个侧脸,就足以让人想象他正面的英俊。
  我暗笑自己又犯花痴,继续低头看书。   可是声音并未停止,依旧是些模糊的字眼,断断续续地从少年那里传来。我略微有些不耐烦,再一次抬起头来。这时,我才注意到少年旁边还坐着一位老奶奶,也是一样的干净整洁。看模样该是少年的奶奶吧,温柔地笑着,劝他小声点。少年并不理会,一次次把额头贴在车窗上,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少年目光专注,却又带着些许……莫非是智障?!我被自己的猜测吓了一跳,又隐约感到也许我并没有猜错。
  果然,当广播里甜美的女声提醒乘客即将到达文峰时,少年开始变得兴奋,声音也越发大了起来。车上无数含义复杂的目光,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划一地投向了这祖孙二人。少年依旧浑然不觉,只是咿咿呀呀的音节变得更加短促,像初春一点一滴打在脸上的雨,每一个音节都引起内心一阵悸痛。
  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老奶奶牵起少年的手,眉间眼底尽是慈爱:“乖,我们下车。”少年这时候却突然不愿意走了,死死地赖在座位上,任凭奶奶如何拉他,就是不挪动半分。奶奶轻叹了一口气,用指尖轻轻点了点少年的额头:“你呀,又调皮了。”没有责备,亦没有不耐烦,和寻常老奶奶略带嗔怪的语气并无两样。一车皆静默,只有少年带了哭腔的挣扎。奶奶没有办法,只得一手扶着少年的腰,一手架着他的胳膊,半拉半拽地移向车门。“快点儿吧,车上这么多人等着呢。”终于有人开腔了。奶奶忙不迭地应着,一边又软言软语地安抚着少年。
  我从未发觉,停车的时间可以这样漫长,漫长到奶奶每移动一步的辛酸都定格成画面。没有一个人上前搭一把手,我也没有。
  低头,冰心的话再次映入眼帘:“……使穿枝拂柳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醒醒吧,悲悯之心……
  点评 这是一篇细腻、真切、催人泪下的记叙文。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懂得悲悯,懂得爱怜。呼唤悲悯,用细腻清新的笔触,触及读者的心。文中颇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社会中一颗颗的悲悯之心缺失,作者独自拥有着。
  冰心的话贯穿始终,首尾呼应,巧妙自然,使文章更显秀气。作者观察入微,情味颇浓,切入细节,展现大爱,亲切感人。
  若在少年“咿咿呀呀”的发出声音时,能写出众人厌烦的言行或神情,突出缺少一颗悲悯之心,点明文题,为下文蓄势就更能突出中心了。
  综合评分为58分。
  醒醒吧,悲悯之心
  薛音尘
  看头顶昏黄炎热的天空,看飞鸟疾疾掠天而去,尘土飞扬间,是谁,灌醉了那悲悯之心,醒醒吧!
  历史如一汪清澈的湖,也许曾经硝烟弥漫,也许曾经血泪倾城,而今,总还是平静的,安好无恙。是谁,用指尖轻触那湖水;是谁,一不小心遗落了那颗悲悯之心,渐让它沉入那深邃的湖。
  你可否些许放慢你的脚步,抬眼望一望这水泥城。每个人如此行色匆匆,淡漠中隐隐透着些冰冷的无情。你可否改变一下你的目的地,且去翻一翻那旧日的影子,带上你沉睡的悲悯之心。红砖黛瓦,日益隐没在那林立的高楼间。这是你要的“发展”吗?且停下你手中的笔,莫再画上那一个个红色的“拆”字。醒醒吧,悲悯之心,些许悲悯那旧日的风光,让历史完好积淀。
  时钟的滴答声依旧清晰,阳光透过玻璃窗,细碎地,任尘埃逆光而上。你是否还愿意在夏日的午后捧一杯香茗,静赏船外光景?我不愿意,太慌乱,沉重的是空气。
  鸟瞰我们的家园,早已劣迹斑斑。你且去看看面积骤减的热带雨林,去看看日益干涸的湖泊,看看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带上你的悲悯之心。你高举着可持续发展的大旗,留下的却仍是身后的一片狼藉……
  你听见哥本哈根的声音了吗?你听见德班的呐喊了吗?别再沉睡了,醒醒吧,悲悯之心!放下你手中的斧头,停下你那日夜运作的工具,睁开眼,将这世界多看两眼,请你悲悯一些,给这家园留下一份宁静,送去一份清幽。且让这自然一同发展,且去悲悯那原本澄清的自然,让美丽定格。
  人之初,性本善。
  悲悯之心,人皆有之,请别让它继续沉睡下去。
  悲悯历史,停下拆毁古迹,兴建高楼的工程,让现代社会伴着历史安然前行。
  悲悯自然,放下破坏环境的大刀,还家园一份宁静美好,让人类与自然共同携手而逃。
  别让来日的生命同寂寞相绞合,别让人类只剩下人类。保留那楼头落日,山光静鸟的静好。悲悯之心,醒醒吧!
  点评 文章写得文采飞扬,且一改常人对乞丐的悲悯等题材,转向我们所处的环境,而要求的便是我们人类悲悯之心的觉醒。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语言上也有较好的驾驭能力,但有些地方也需要推敲。
  综合评分为60分。
  醒醒吧,悲悯之心
  周舟
  当信用卡中的负债抵不上还款,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当慈善机构的捐款成为郭美美炫富的资本,就会引发诚信危机;当你的灵魂跟不上身体的节奏,就会产生心灵危机。
  “惟仁者,能爱人。”儒学笔祖孔老夫子如是说。在孔夫子眼中,只有那些符合仁义道德规范的人,才能腾出一份闲暇去爱别人。我不得不说孔老对“人之初,性本善”的诠释尚不到家。以我愚见,人的能力是与他人的期望成正比的。就拿李白来说,他何得以自诩心比天高,气宇轩昂?不是他狂妄自大,而是他真的胸中有笔墨,学富五车。李白之狂何处来也?在我看来更多的是那“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期许造就了他。悲悯之心亦如此,不是以偏概全的形式主义,更不是悲悯于天下的博爱,是这个社会对人性根源的呼唤,是每个公民应当习以为常引以为傲的良品。
  醒醒吧,悲悯之心。这样触目惊心的字眼,像是呼唤一个久卧不起的病弱老叟。可是真若如此,人人都一副悲天悯人的惨样,当又奈何?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可谓心系悲悯之心了。他有个叫吕安的朋友,妻子被他哥哥迷奸,遂欲为吕安出一口恶气。不巧正不胜邪,吕安的哥哥恶人先告状,沦为“不孝者的同党”。
  好一颗美丽的悲悯之心哪,只可惜陨落于那漫天星斗之中了。朋友,有的人一辈子害人利己,但活得“自在”。有的人像嵇康一样视之如亲生骨肉,反把小命搭了进去。   反思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小悦悦事件,回首最美妈妈捧住坠楼婴儿的善举。一个令人倍觉世态炎凉,一个让人心酸流涕。
  我们真的没有悲悯之心吗?常有这样的闲愁;徜徉于宿雨初霁的晨曦,只听“咯吱”一声脆响,“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壮歌再也听不见了。伤害弱小心灵的我们也曾为之动容,为之黯然神伤。为何面对同类之时,我们心中的悲悯却荡然无存了呢?是一贯自私的相待,是免受坑骗的自保还是天生泯灭的善良根性。
  人是世间一切善与恶的果。
  红与黑,剑与善,光与影,惊鸿一瞥过,些许总让人留点触动。谁动了我们的悲悯之心呢?谁?
  是我们自己,使我们泛滥的情愫抽空了我们的真情,是日趋浮杂的尘世熏染了那抹灰黑。
  此情无计可消除呀!我只得大喊:“醒醒吧,悲悯之心。”
  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高远、识见不俗的佳作,显示出作者独到的眼光与高超的文章驾驭能力。文章论说言辞十分有力,犹如雄狮怒吼,火山喷发,表达了对社会上一些人悲悯之心的丧失的痛心,同时,作者也表达出对真情回归的呼唤。文章列举了种种现象,论据典型,丰富,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综合评分为63分。
  醒醒吧,悲悯之心
  鲍雪蕊
  违心则悲,怜悯则悯。
  孩提时光,不谙世事,常捕鱼虾为乐。还是蝉儿喋喋不休的午后,几个拖沓着泥水的脚丫,高低地站在小涧里,钓虾。
  这是件极容易的事儿,不会儿,收获颇丰。年长的一些男孩子们,娴熟地掐头去尾,攥住还是活生生的一只虾,粉白的色彩淡下来,于是这生命只剩无力的战栗。而我们,只三五成群地轻笑。
  虾在鱼篓里早没了动静,我轻轻掀开一条缝。清白的壳依偎着黏答答的虾肉,篓上的水滑下来,一点一滴浸渍了满眼。
  它们已不再活生生的了,不能跟我们一般活蹦乱跳的了。我想,这也许也算作不公平,它们是可怜的。些微违心的悲化作久久的呼吸,绵长而逼仄。
  扯着那大哥哥的衣襟,试图让他们发现虾儿们的可悲之处。他们成群地笑我,敷衍地说“可怜”的虾是美味的。
  然而我就信了,也不管心里随“悲”而来的“怜惜”。
  后来又是一次“悲”紧紧攫住我的目光。他瘫坐在市场人流密集处,衣衫褴褛,蓬松的乱发里不知沾了多少风霜雨露。
  手里执着破旧的搪瓷碗,有气无力地摆两下。只两下,叮叮咚咚,不甚沉重,却也不甚讨好。经过他的几秒,我若有若无地一瞥,那是污浊凝固的目光,无焦点无希望。
  忍不住放慢了步子,我有些违心地悲。虽辨不出他的年纪,不论他孤苦过几载朝暮,我想,他需要我们的怜悯。
  可这人来人往的路口,却不见有人停下来。认真地怜惜他哪怕几个硬币的重量,几点微笑的弧度。
  我们行色匆匆,他便无悲不喜想等待着什么,又像错过了什么。
  “又是骗人的……”
  轻易地,我被糊弄过去了。然而一上车,就发现他僵直的双肩晃了两下。这与生俱来的怜悯呢?若是自己不善良,怎能要求别人善良呢?
  童年的虾像正午的影子,时而被拉长,带出一缕悲,却未换来与生俱来的悯。久久地倚在椅背上,横亘在心里的几个字团揉起来。
  醒醒吧,悲悯之心。
  点评 平凡生活中的小事,却能清晰地看到“悲悯之心”的缺失。本文巧妙地选取了两件事:一是童年捕虾儿的悲哀,二是漠视乞丐的内心自责。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置身其中发掘出无论是渺小如虾还是卑微如一个乞丐,作者都在其中给予了深深的悲悯之情,暗含文章主题,文章的细节描写也是文章一大吸引之处。
  综合评分为60分。
  (作者: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
其他文献
【延伸训练一】一颗健全的心灵应该有刺——一根锐利的、伴人一生的尖刺,始终对应着自己的恶行。这根刺,哲学的名称叫“良知”。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今人所说的知耻、知愧、知恩……无不诠释着良知的内涵。可是,当今社会让有良知者痛心疾首的良知沉睡、麻木甚或泯灭之事却时有发生。  请以“唤醒良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期刊
1.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  (史怀哲)  2.我们必须全力工作,组合善的精神力量,去对付现实世界的罪恶。  (海伦·凯乐)  3.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狄更斯)  4.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狄更斯)  5.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罗曼·
期刊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6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如何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刊
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 于 清 绮 河 朔 词 义 贞 刚 重 乎 气 质 气 质 则 理 胜 其 词 清 绮 则 文 过 其 意 理 深 者 便 于 时 用 文 华 者 宜 于 咏 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舍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  1. 用斜线“/“給文中画线的句子断
期刊
限时:45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赡养/禅让 吝啬/苦涩 莘莘学子/歆羡  B. 孝悌/倜傥 栅栏/咋舌 引吭高歌/亢奋  C. 伺候/瑕疵 叱咤/诧异 笔耕不辍/啜泣  D. 烙印/落枕 签字/悭吝 假日经济/稼穑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门扉/绯闻 蛊惑/鼓动 吞咽/呜咽  B. 搓手/蹉跎 复辟/辟
期刊
面面平行的性质和面面垂直的性质,是高考中立体几何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能够充分理解这些性质的基础上,关键是要做到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     类型一: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例1】 如图,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H分别是B1C1、C1D1、BC的中点.  (1) 求证:平面CMN∥平面HB1D1;  (2) 若平面HB1
期刊
【失分原因】    表达语言一般,词汇贫乏,平庸者众,醒目者寡,显得语气平淡,如开水一杯。      【原作亮相】  心灵的答案    百花盛开的春天、火热奔放的夏天、肃杀的秋天、寒冷的冬天,你喜欢哪一个?柔情的西子湖、粗犷的戈壁滩,你更向往哪一个?富足有余的生活、清贫艰苦的日子,你挑选哪一个?……你也许左右为难,或者坚定选择,这都是你可能做出的答案。  现在,一张志愿表摆在我的面前,使我左右
期刊
【考点分析】  该考点要求能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求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知识汇总】  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同时,还要把握重点句式特点和特殊语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难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  对生命意义的寻找是人的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
期刊
【考点分析】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次为C级。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因而读文章就应弄清文章中的信息。所谓“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知识汇总】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②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