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素养,要从习惯抓起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工具,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由此可以看到,“语文素养”涉及多方面内容。它要求学生有“语言的积累”、“语感”和“思维”作为知识基础,注重“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个性、人格等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愿意学,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和动力,老师教起来索然无味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将来成为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各种习惯逐渐养成,但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具有可塑性强、矫正空间大的特点,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良好习惯的养成
  1.培养乐学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敏感、活跃,这就为习惯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填鸭式地灌输,搞题海战术,搞机械重复地抄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和规律,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乐学语文的习惯?
  首先,遵循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内在兴趣。在语文课上,需要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乐趣,慢慢养成习惯。
  其次,培养对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进行学习。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无从谈起。实践中,可采用“揭示课题引趣法”“剖析课文引趣法”“结课引题法”“旁征博引法”等,使学生发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和文学深厚底蕴,激发对语文的热爱。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甜头,像接受礼物那样接受新知识。
  2.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字要写得规范——清楚、匀称、整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悉心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写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字迹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要求学生每天练字20分钟,临帖练习硬笔或软笔书法,定期举行展览评比,褒扬优秀者,特别耐心说服字迹潦草者限期改正,督促其纠正不良的书写态度和习惯。
  3.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主要指养成做听课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听课或阅读时在书上“圈、点、勾、划、批注”,把中心句、关键词、过渡、照应,结构层次,主要内容,以及学习重点、难点等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写在旁边,这样边阅读边思考,效果更佳。
  4.培养学生养成“好读书”的语文学习习惯
  适当增加阅读课,发动和组织自主读书活动,养成“天天读几页,一月一本书”的读书习惯。凡是习惯大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养成的,要让学生阅尽文学的“春夏秋冬”,熏染书香气。然后,通过读书比赛、演讲、辩论等语文活动,加大监督力度,督促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教师要参与其中,共同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其乐融融。
  5.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锻炼情商,提升与人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己任。
  6.培养学生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验证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尺。在改革与创新的今天,创新、质疑、探究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总之,如果能切实地抓好两三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可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改进,从而走出教育困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深信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必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其他文献
新课改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从文本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收获,或增长了知识,或丰富了思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下老人和小孩坚守在农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留守学生”“小候鸟”的教育问题逐步突显出来,成为社会焦点之一,农村中学普遍面临的教育难题之一。在长期缺失亲情和关爱的情况下,他们能健康成长吗?他们的学习还好吗?本文将简要分析留守初中生语文学科学习障碍成因,并就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对策作粗略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
期刊
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程改革使教师学生角色互换,教师只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师架”,改变教学方式是不难的,可学生要改变以往“依靠教师讲解获取知识”为“主动求知的态度与方式”还是需要一个过渡阶段的。而且与教师的引导关系密切,为使学生稳步地、尽快地转变学习的态度、方法,我在教学工作中虚心求教,仔细地观察,认真研究,认为通过“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这个培养过
期刊
展开卷帙浩繁的诗卷,咏月的诗词俯拾皆是,其中不乏名篇佳作。把“月亮”写进自己诗作的诗人数不胜数,但就入选初中课本的诗作而言,李白以五首写月的诗作雄居诸多古代诗人之首,可以说李白和月亮之间有种不解之缘。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诗作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内涵也往往不同。李白在他的作品中赋予了月亮哪些内涵呢?下面让我们结合他的几首作品来了解一下。  唐开元十三年,踌躇满志的青年李白要走出自己的家
期刊
俗话说,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读书也是这样,只有读过,才知道书的浩瀚,也才能知道自己的渺小。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无论什么样的书,只要能借到手,我就会马上如饥似渴的读起来。那时候,我读的书以小画书为主,而且是偷偷摸摸的带回家,如果让大人看到了就会不停的唠叨,说我不好好学习了,净读闲书了,于是我就会被家长撵着去山坡上薅猪草。  读课外书,让我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我开始用懵懂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
期刊
现代课堂改革之风可谓风起云涌,现代文的教学更是百花齐放。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我这个青年教师,尤其是对现代文的教学时常摸不到韵脚,不知该走向什么方向。然而一次说课比赛,让我从中领悟到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要领。现在以《济南的冬天》为媒介来说明我的思路。  首先是导入,熏染情境。借助多媒体配乐出示济南冬天的山景、水景图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来感受名家笔下的情怀。每一篇文章都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给教师提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议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书里蕴涵着无尽的宝藏,使作为教师的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它像与教师面对面倾心交谈,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身为校长,兼班主任,愉快地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为每个学生写观察记录。他用自身的行动树立了永久教师的形象!  我们天天上课、
期刊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于某种事物的个人倾向,也是推动人去积极思考和创造的动力,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需要,因而那些不同的甚至相同的事物和情景,能引起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和体验,人对事物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思考和创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情商低,则参与的动力就小,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也收获甚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感教育。那么什么是情感教育呢?
期刊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班级建设的成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连续当了多年的班主任,从中使我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做班主任工作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在此,我想谈谈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  第一要有爱心。爱是幸福的源泉,有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出现为我们语文教学朗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下面笔者就近段时间以来的语文教学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一、巧用多媒体进行点拨,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悟性和灵感  巧缘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