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记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
  天气反复无常,气温飘忽不定,不同程度印证着春寒料峭。
  因了身体的一些原因,这些天很少走出户外,或者说很少走路。在房间里享受阳光,就成了最为奢侈的生活。
  沙发上堆满了棉衣、毛裤、工服以及被子,杂乱无章,我不愿去梳理它们。这个房间属于我的同时,它们也有享受温暖的权利。
  一些西药——片状的、胶囊状的、液状的占据着不大的茶几。在我围着茶几走过的每一次,似乎都能闻到治病救人的味道。我知道,这些天,它们是减少我疼痛的唯一“朋友”。每一片药剂被我吞下,肿胀和疼痛就会从体内被抽走一丝或者一缕。有形的肿胀、无形的疼痛与这些药片,在我的体内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当然,斗争的最大受益者自然是我的身体。而我,此时正躺在临窗的沙发上,微闭着眼睛,任凭暖融融的阳光,在身体之上不停地游走。
  迷迷糊糊,似睡非睡。偶尔,也有梦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梦好像刚刚开始,就被窗外孩子的叫嚷声、高跟鞋声、汽车的鸣叫声,抑或一个说话声音很大的女声惊醒。我会起身,拖着走路不太灵便的腿,扶着阳台的栏杆观望。一两分、两分钟,甚至半小时,直至平静再次来临。
  阳台不是很大,只有晾衣服的时候,我才过来。阳台下面是小区出进的一条主道,声音的不时出现,是很正常的。当然,这些声音的出现,只是偶尔会影响我对阳光的独自享受。
  继续躺在沙发上。经过玻璃过滤后的阳光,少了刺眼的成分。自由和散漫的光线,与我此时病态的身体和不急不躁的心情极为匹配。
  电视是打开的,但我不知道电视里的人在说些什么。他们说什么,于我意义不大。前一阵子,回家后的第一要务就是看电视,用电视消磨孤寂的时间,电视成了最紧密、最执着的伴侣。偶尔也在纸质的笔记本上记下一些与电视新闻、电视剧情有关的文字。记录的过程,充满了激情和信誓旦旦。這是些多么重要的信息和资料,以后一定有用得着的地方!其实,在时间的过往里,笔记本早已不知去向,记录的文字也不知去了何处,记录时的激情也被时间遮蔽……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难免会与外界产生隔膜。日久了,冷漠也会随之而来。热情少了,激情少了,惊讶少了,甚至,连说话也会少的。我有时候担心,有一天我会变成一个哑巴,一个能张口但不会说话的人。这时候,我会突然站起来,面对洁白的墙壁说:墙,你好,在这个寂静的房子里,我们是朋友,你得听我说话。然后,就等着墙来回答。墙依然站在墙该站的地方。有时候,我会在房间里大声歌唱,好像和谁赌气一样。但至今,没有左邻右舍来敲我的门,来警告我。他们知道我不是哑巴,我也知道他们不是聋子。
  买了几个桔子,一把香蕉,顺手搁在了书桌上。睡起来的时候,发现桔子里流出一小坨淡黄色的汁液,汁液停滞,和我一样,享受阳光。香蕉的表皮出现了麻点,开始泛出腐朽的色泽。吃,还是不吃?这些有味道的水果,辜负了水果店那个胖老板的一番言辞。目睹这些病态的水果,倒是让我站在春寒料峭的北方,想起此时的江南,想起这些水果产地上的那些人,他们,现在干着什么?
  太阳开始西移,我的身体也跟着太阳光移到了床上。
  一些书占据了床的很大一部分。沈从文、郁达夫在床头与枕头一同沉睡。没有读完的《民国固原县志》压在几本杂志上面,这本书,每晚睡觉前总要翻上几页,翻看它,我会睡得踏实一些。
  但是,这个时候,躺在床上,让人睡不着。
  床,其实是使人产生很多想法的地方。生活。生存。死亡。欢快。彩票。罪恶。金钱。阴谋……在床上可以尽情地想。床,也是一个充满了诱惑、色彩、幻想、朦胧、意念的地方。好在,我多年来养成了在床上看书的习惯。一些想法刚刚萌生,手一抖,书一动,想法就烟消云散,只留下一些若有若无和虚无缥缈。
  靠在床头,阳光斜射在对面的墙上。黄色与白色混合后的光彩,很像打碎在地上的鸡蛋,也很像我刚才给自己的腿上喷洒的“麝香祛痛剂”的颜色。
  我的手指按在膝盖肿胀的地方,按下去的时候,肤色是黄色,手指弹起,那地方就变成紫青色。坐在床上,一遍一遍重复着这样的动作。只要我稍稍用点力,来自肉体的疼痛会使我想起一些伴随年龄而来的词语。比如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这些一时半会儿要不了人命的病名。
  阳光像一面毛巾被,盖在我的身体上,不热不冷。
  但阳光总会稠密起来的,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忽然想起两年前,也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我要将身体全部投向一个未知和陌生的环境。与父亲告别,没有言语对白,隔着窗户,楼上楼下,两双目光在阴郁的天空下传递温暖。这样的目光也只有多年父子才能体味到。转身,我知道那目光一直盯着我的后背。
  经历和经验总是在冲突与疼痛中拓展,收获之后,感叹阳光是灿烂的;创伤之余,哀叹阳光是阴暗的。
  其实,阳光一直很灿烂,等到所有的欲望慢慢安静下来,即便在黑夜里,你依然能感觉到阳光的存在。
  理发
  我走着,走得很慢,在这座陌生的小城里。我不是要看什么风景,而是在寻找适合我理发的场所,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发廊。发廊里靠手艺吃饭的那些人,曾经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剃头匠。现在是不是还这样被叫,我几乎很少听见了。现在,发廊这个词似乎在褒义和贬义之间寻找着一种突破,至于能不能突破,突破到什么程度,这是社会学和伦理学涉及的范畴,我不想细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要理发的人。
  街面上,倒是有几家环境很不错的发廊。掀开门帘的时候,看见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黄头发、红头发的男孩和女孩。也许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我怕看见这样的男孩、女孩。我一直以为染了发的孩子与某种组织有关,好端端的黑头发怎就变成黄色、橙色、黑红色、麦子色,甚至白色呢?看见发廊里有这样色彩的人,不等他们说话,我就会转身离去。我知道自己的这种举动会招来这些色彩斑斓的人好奇、白眼,或者悄悄地辱骂。   从南街找到北街,又从北街找到南街。没有,没有一家适宜于我,或者说是我要寻找的发廊。我寻找的理发人应该是一个上了年岁的人,至少和我年龄差不多的人,当然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无奈,只好站在一棵树下,东张西望。两手插在裤兜里,没有任何目标地东张西望。此时,风卷着落叶在街面上奔跑。我知道这些落叶和此时的我一样,没有任何目的和去处。也有一片树叶落在了我的头上,顺手捏在手里,叶片红里泛黄,脉络清晰可见。这片失去了水分的树叶,柔软在我的掌心。一个春天又一个夏天,叶片上那些饱满的水分亮丽了叶片的一生,最后终极于一个隐秘的任何人无法看见的地方。这是秋天里最后一场风了,风急着赶路,叶子也急着赶路,明天就要立冬了,叶子是不愿意自己的身体被冬天的风吹,因为冬天的风刺骨。
  我继续走着,走得很慢。在秋风里,我的头发被风肆意地吹着。
  落叶依然被我攥在手里,不断地打量。落叶,一个经久的名词,在很多人的笔下变换着不同的色彩与意境,又表述着不同的爱恋与思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杜甫关于落叶,关于秋天的气度,一种恢弘磅礴的气度;《黄叶在秋风中飘落》,这是路遥的一种凄婉,一种无奈地诉说,一种经历后的感叹。而我,是在不经意之间碰上了这种天气,这片落叶。秋天。落叶。与我又是怎样的一种况味?我没有心思去思索这个沉重的话题,千百年来有多少人都无法说清楚的话题。我的目标是寻找一处理发的地方。
  发现这个发廊时,我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眼前一亮、欣喜若狂、柳暗花明等等词汇,这些词语用在一个寻找理发场所上实在有些被糟蹋。
  “理发”两个红色的大字被悬挂在白色的门帘上,那样简单、素净、质朴。我掀开它的时候,就看见那个四十开外的男人坐在转椅上,微闭着眼睛,随着转椅一圈一圈地转动着,一副悠然的样子。我原本是不想打扰他的悠然,悄悄离去。然而他还是听见了我的脚步声。
  理发?
  理发。
  依然是那些惯常的动作:洗,擦,围上围裙,坐在椅子上,面对一块大镜子。镜子里的这个男人,动作娴熟、干练、麻利。他也不问我留多长,留什么样的发型,固执地按照自己的经验修剪着我的头发。
  他不说话,我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和他攀谈,只有嚓嚓嚓的剪刀声音和电推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头发一缕一缕从他的指间落于地面,头发就像此时那些在街面上乱飞的树叶,没有声响,没有去处,被往来的人踩踏于脚下。树叶最终被焚烧,被大地上的土壤腐殖,而我的头发呢?在离开我的头时,肯定有一种疼痛。这种疼痛只有头发自己明了,树叶也一样。任何一種物体在离开母体时,都会疼痛,但离开以后呢?漂泊。流浪。闯荡。寻找安逸的居所。期间没有谁能说清楚它们付出的艰辛、酸楚、孤寂,如同现在的我,离开母土,四处漂流。
  大约二十分钟,我的头在这个男人的手中变换了模样,这模样我基本满意。当然了,已经到“前秃明亮”的年龄了,就没有什么资本要求人家的手艺,只要整齐就行。
  从钱夹里取出十块钱。他在接钱的时候,我才发现他的左手明显比右手小,并且不停地颤抖。就想,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练就了这样一个熟练的手艺,理发的时候他的手怎么就不颤抖呢?不敢多想,人总是要谋生的。
  找了零,我看见他拿起一把笤帚开始扫落在地上的头发,然后又用一把很小的铁锨小心地把头发端了出来。就在他掀开门帘的那一瞬间,一股风将头发吹向天空。此时,我看见我的头发和一些树叶混杂于一起,自由缓慢地飘向我看不见的地方去了。
  (程耀东,宁夏固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散文》《湖南文学》《四川文学》《黄河文学》《山东文学》等报刊。有文字被《读者》《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转载,多篇作品入选年度选本。出版散文集《在大地上过完一生》。)
  特约编辑:刘亚荣
其他文献
乡村的黄昏  黄昏从秋千上下来  鱼木花伸长耳朵  收集它的声音  偶尔一两声短毛狗的吠叫  被黄昏的翅膀扇远了  马戏班的鼓点停了  这是下午六点钟  人间每一种生物  都在同时经历这个黄昏  无一例外  在黑暗到来前  藏好自己  只有黄昏知道  黄昏离黑暗有多远  它走在寂静与孤独  的转换之间  并从短暂的一生中  看清了自己的缺憾  湖  湖,大地的眼睛  天空的镜子  它的寂寞在于  
期刊
爬山  在油菜开花的山坡上  春风,吹着你单薄的背影  多么轻柔。  儿子,我多想你不停攀爬  抵达山顶,避过  这人间的荆棘。  浥园  修剪春天的人  背影清晰。如白描  桃花灼灼,映着碧水  野樱桃树,白衣胜雪  黑塔子、黑松肃立  紫玉兰有娇媚的气息  布衣友人,提着酒瓶。隐入曲径  阳光温顺,照着  不染的俗世  傍晚  夕旧照高楼。照田塍  蚕豆花、豌豆花  肤色鲜嫩  白菜苔抽出细细
期刊
我与雄鹰无怨  我与雄鹰无怨,却嫉妒它的翅膀。我与小河无仇,却羡慕它的流淌。  站在高岗远眺,小河十指环扣,千山峰峦叠嶂,蜘蛛侠为我罗织天网。  雄鹰能否借我一双翅膀,飞上蓝天自由翱翔?小河能否借我一叶扁舟,驶向大海任我东游西荡?  每一粒在冬天煎熬的种子  每一粒在冬天煎熬的种子,都把发芽的梦想托付给春天。  春天只是生命轮回的驿站,还要接受阳光、风雨和雷电的试炼。  如果我的灵魂托胎一粒种子,
期刊
A lonely sail is flashing whiternAmidst the blue mist of the sea...rnWhat does it seek in foreign lands?rnWhat did it leave behind at home?
期刊
The idea of learning a language, especially when you\'re learning it from the beginning, seems anything but fast.
期刊
蝈蝈  夏天。树上和灌丛中,“唧唧唧唧……唧唧唧唧……”的蝈蝈鸣叫此起彼伏。在丘陵合围的老家,蝈蝈鸣叫是我听得最多的声音。很多时候,我听到叫声却看不见蝈蝈身影。看不见蝈蝈,等同于我闭上眼睛听叫声。纯正的叫声侍奉着阳光,侍奉着我的耳膜。蝈蝈叫声中盛满复调咏叹,快节拍旋律,音乐过门的元素,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一支声音大军,撕裂空气折断光线,走在行军路上的场景。蝈蝈鸣叫不停,简洁洗练的歌声,就会不断带我走进
期刊
张炜,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张炜文集》50卷,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茅盾文学奖等。  刘东黎,中国林业出版社董事长兼总编辑,有著作多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王剑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著作多部,获丁玲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  杨海蒂,《人民文学》编审、“观音山杯”当代文学高峰论坛秘书长,有著作多部,获丰子恺散文奖、北京文学奖等。  杨海蒂:生态文学没有明确的
期刊
你是否要去斯卡布罗镇  《斯镇之歌》,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这是一首老歌,如今,翻唱这首歌的人很多,在网上,尤其在抖音里,到处都是。好听的歌,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唱,反复听。不过,听这首歌最好听原文,哪怕听得似懂非懂甚至根本不懂,最好不要翻译成中文,听中文的歌词,味道全无,连旋律跟着一起变味走形。  我最喜欢听保罗·西蒙和莎拉·布莱曼唱这首歌。保罗·西蒙是原唱,最早听他唱的时候,还没有莎拉·布莱曼的版
期刊
1  我的父亲相信了风水先生知仙的话,以为我连续三年考不上大学是因为爷爷的坟地没有选好。他思索了几个晚上,拉了几次调动情绪的二胡后便动了迁爷爷坟的念头。他的念头在心里坚定下来像块铁,但是还是渴望有人能理解,于是他得空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村里人听。  村里人说,别瞎胡折腾啦,继诗根本不是上学的那块料,考了三年没见考上个啥,这大脑就像齿轮子,滑了。再说了,考上了又怎么样,那么一大笔学费怎么弄去?养儿为防老
期刊
I. 阅读理解rnWhen the explorers first set foot upon the continent of North America, the skies and lands were alive with an astonishing variety of wildlif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