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改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真正能体现各学科融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要求,根据学习资源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但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决定了它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实施的策略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与要求。
  [关键词]语文课改 综合性学习 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真正能体现各学科融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仍停留在无所适从、草率应付的阶段,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瓶颈,那么如何组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根据多年来教学实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要求,根据学习资源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选择你相应的方式、方法。但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决定了它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实施的策略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与要求。
  1.要努力追求个性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统一
  开展综合性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综合性学习要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倡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感兴趣、能发挥特长的学习主题,就比较乐意组织实施;反之,哪些不感兴趣、让自己的短处露馅的学习主题则会避而远之。长此以往,会在成“强项愈强,弱项愈弱”的“马太效应”。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教育来说,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必备的,加之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潜能有待发掘,兴趣有待培养,有些你要的学习活动不能因为学生不感兴趣、有畏惧情绪,教师就任其自然,草率应付。对于那些必须开展的学习活动,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增强学生的兴趣。在综合性学习中,不能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应该以个性特长来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2.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传统的语文教学也讲因材施教,但大多是在整齐划一的内容和目标的框架下寻求不同的教学方法。而综合性学习不仅尊重、鼓励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而且允许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所以综合性学习更加关注因材施教,并赋予因材施教更为丰富的内涵。在组织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天赋特长来开展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这不是片面发展,而是全买你发展的源泉。”比如,有的同学善于组织,那就让他多参与策划活动;有的同学喜爱表演,那就多给他表现的机会;有的同学喜欢“打破沙锅纹到底”,那就让他多做一些探究性的活动……综合性学习还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把语文学习置于宽广的时空背景下,这就要求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本校、本地和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实施。农村、边远地区和大中城市相比,学习资源与学习条件差异较大,教师要注意发挥本地、本校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不可盲目攀高趋同。
  3.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多样化是其特点之一。形式越多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就越宽广,收到的语文教育就越全面,学习的兴奋点就越多,学习动机也越强。但是,形式的多样化不等于形式化、花哨,最为重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要使多样化的学习效果收到实际效果,就必须实施不同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经常展开交流,让他们共享不同的学习成果。这样做,不仅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而且能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是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学习方式,也是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基本形式。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或课题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以便于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活动目标,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但是,仅有合作是不够的,必须有自主独立的探究。自主独立探究是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小组合作得以深入的保障。没有每个人的努力,小组合作要么徒有形式,要么让学生养成依赖、不负责任的懒汉心理。当然,有些活动适宜小组合作,有些活动更适宜独立探究。在综合性学习中,必须要既有自主探究中的小组合作,也有小组合作中的自主探究。不要片面地追求一种形式,或者把两者割裂开来,要视其需要,灵活应用。
  5.全员参与,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和闪光点
  综合性学习区别于文学社团、课外兴趣小组的重要一点是,后者是自由组合,完全自愿,并非全员参加,因为对于综合性学习来说,全员参与是每次活动必不可少的,优势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便是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在组织实施综合性学习时,一定要摆脱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智能优劣的观念,要用更为全面的多元智能观来考察学生。教师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和情境中,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创造潜能,特别要善于发现那些平时性格内向或调皮捣蛋的学生的闪光点。这是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的重要保证。
  6.注重学科衔接,保障有效实施
  综合性学习除了追求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的结合,还应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实践的衔接。这并非语文教师能单独胜任的。着就要求语文教师能与其他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协同作战,以保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其他文献
让作文教学回归儿童生活  何平  [摘要]生活化作文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体现对生活世界的能动反映、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升华的一种写作形态,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与生活的结合为核心的新的作文方式。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作文 审视 描绘 感悟 观察 生活  叶圣陶认为:“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科学地评改作文又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设法激发学生对作文评改的兴趣和欲望,设立文章评改专栏,诊治“疑难杂症”,让学生分组评改,自由交换评改,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自作、自评、自改的自由王国境界,这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整体向上的写作能力,创造出文理兼美的优秀作品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科学评改 方法 探究 
期刊
[摘要]新时期,从与时俱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内涵出发,图书馆对读者人文关怀的核心是理解读者、尊重读者,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所需信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趋于完善地为人们所关注。  [关键词]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服务是为了获得知识在传递中的轨迹,是为了获得公民整理素质的提高,是为了获得读者需求被满足的效果,是为了获得人生价值实现的喜悦
期刊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材料的互相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以下这一教学是紧密结合阅读材料所开展的一次综合性学习,不仅深化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
期刊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因时因地制宜,摸索更多适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管理的方法综合运用,全方位促进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实现打造和谐阳光班级的奋斗目标。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来的班级日志制度,由全班每位值日班长轮流值班并撰写一天的班级日志。这个制度记录班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共同分享全班同学成长的经历,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多渠道多角度地建立起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平台。  [关键词]班级日志制度 和谐
期刊
从古至今,传道授业解惑,乃师之职责也。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认为我们身上还有更重要的责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好良好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受用终生。所谓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也就是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听、说、读、写以及作业的习惯。
期刊
[摘要]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由“教”的失误;“学”的艰难;“热”的频繁;“钱”的诱惑;“情”的迷惘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必须正视学生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并采取切实措施,使他们在学习阶段真正学得更多一点、更扎实一点,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以在将来能推动社会不断向更新更高更好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厌学心理 思考 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人们较多地归咎于学生主观的原因和社会风气的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要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是我们每名老师应该关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营造 质疑 想象 求异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阅读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
期刊
[摘要]教研组长首先应该是本组的业务精英,更应该是一个有力的基层组织者。“独木难成林,万木才是春”。教研组长要用心琢磨,和同伴和谐共处,为老师的成就而搭建展示舞台,教研组长才能从一个“独舞”者到“领舞”者,同组伙伴“齐飞”。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研组长 角色转变 和谐共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五星级酒店招聘大厨,最后经过层层筛选,有两位得到面试的机会。面试题目是:在半小时内谁系的螃蟹最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猜想是第二要素,是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结论的前提,可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然而在实际探究教学中,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逻辑推理等因素的制约,不能提出合理的猜想或者是胡乱的猜想。为此,通过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想及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猜想的一些做法,应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科学探究 合理猜想 有效引导  牛顿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