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探索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vaf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并与实践结合进行探索,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为核心,从为人之师,为人子弟,校园风气三个方面探讨了儒家文化与大学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儒家文化;大学校园;实践探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问今之少年何处?今之少年大学之中。惜今之少年,其智虽高,其体虽健,其心不坚矣。为何?学之过,今之大学囫囵吞西方之学,没其心志,百学如一学,西学矣。如有血肉筋骨,无魂魄之人,能堪大用否?
  如果说校园基础设施是校园的筋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是他的血肉,那么校园文化便是他的魂魄。校园文化作为校园魂魄是一所大学区别与其他的学校,反应出自己独特的风貌与精神气质的重要标志。选择将儒家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相融合,一方面是因为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文化,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精髓,儒家文化的厚重的历史沉淀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土壤;另一方面融入儒家文化也符合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儒家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方面的探索,我们则主要从教风,学风,校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为人之师——儒师之风
  教学,教在这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师说》韩愈曾提到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傳道、授业、解惑也。”——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由此可见教学之中老师乃是学生课业的传授者,解惑者,对于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这就话用于我们的教学中便是要求老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先要端正自身品德修养教学态度,而对于老师在教学中的态度则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保持不断学习确保自己知识足够丰富,在教育学生是不要感到厌烦而倦怠这样才能做好教学。平时我们老师也应该“有教无类”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老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规定的知识内容以外,孔子还曾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这也说明,教师不仅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对学生为人,忠信,修养等品德教育更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我们通过儒家文化来重塑对“教”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来达到教风的提高。在儒家文化与“教”的融合中,我们的老师都在争取更好的做到为人之师,追求儒师之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仁”“德”的思想,在对待学生时选择了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关心学生,做到了“为人师,为人友”,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融入了对学生品德为人的评价考核。在这种教学气氛的烘托下,学生也逐渐的开始受到影响显得更加“沉稳”。
  二.儒家文化与学风——现代“儒生”
  “学”释意——“学有未达。”刘开《问说》,意思是学习所不知道没有达到的东西,其中包括知识修养品德等。然而在如今大学,学习却成了就业的代名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就是:学习=成绩=就业,这也导致了学风轻佻浮躁,本来该是蕴藏多年的美酒却成了快速勾兑。
  在儒家文化与学风融合过程中,我们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引导学风的变化。首先我们要重新塑造大学的真正理念,改变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大学以及学习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为了成绩和就业,更重要的是“学”。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在当今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理解为如今的学者学习的目的应该在与为人,为人民服务。而现代教育中,学习往往成了外索利益的功能性存在,使得人闭锁于一己之身。
  我们重塑“学”的定义:学为君子,是从个人的历时性成长维度的内求;学而为政,教化人心,是公共精神的外发。无论是内求还是外发,二者存在根源上的一致性,即都统一于“成人”的教育目的。本着“成人”的思想,重塑中,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生活中我们主张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宣扬儒家“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不是仅仅是有能无德,有华不实,知行不一的学生。
  从最根的学生着手,以“成人”“全面”的思想为核心,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念,这当中意义不仅仅只是大学期间,更是对学生今后成人之后的德行具有极大益处,也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真正的人才。
  三.古有孟母三迁,今可有校风之变?
  “孟母三迁”是儒家很出名的一个故事,大致就是孟子母亲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进行多次搬迁。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都能看出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大学的校风其实便是我们大学生的一个成长环境,对其后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礼记.解经》在礼记中也强调过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如果一个学校有着良好的校风那么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好的,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化育学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将儒家文化融入校风之中,加强校园风气净化与建设,举办一些儒学讲座宣传儒家文化。在我院的定期举办的大学微讲堂便是一个以文化熏陶育化人的一个典型例子,参照百家讲坛每期让优秀的同学做一些自己对不同领域的独特讲解,学生自己的讲堂自己做主。利用文化品牌效应掀起一股“讲堂风”,为校风增添了一分文化气息。当然说到环境影响,其实在建设校风的同时,不得不提到校园周边环境。
  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这时候关于学校周边环境便是校风建设之外却又是不得不提到的重点方面了。学校周边衍生的各种娱乐餐饮行业兴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例如KTV,网吧,酒吧这一类场所将会对校风产生负面影响。当学校对内做到建设打造人文校园,对外减少外来负面影响,那么儒家文化对于校风,对于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或许就会更加的突显出来。
  引入儒家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相结合,教师的儒师之风,学生的儒生之心以及校风之变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探索中儒家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千年淘沙的精粹成功的与大学校园文化相融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天儒家文化能以千年的风霜树出一棵棵百年的参天大树,来荫蔽我们的大学,让大学成为风欲摧之而木愈秀的森林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 孔宪峰 著
  [2]《儒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常怀云 (论文)
  [3]《儒家传统文化在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现实作用》 张文彦 著 (论文)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英语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因为翻译的角度入手,先简单阐述常用的英语翻译技巧,然后探讨了“直译”和“意译”的有效运用,旨在为从事英语翻译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英语翻译;方法;技巧;运用  英语翻译就是在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转化,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同时还能提升人们对英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了解[1]。在英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联系的加强,英语翻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语言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语言功能、场合和环境,科学运用语言学模式,从而对原文的含义进行准确传达,提高英语翻译的质量。本文就对英语翻译中涵盖的语言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式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能够在一定程
期刊
【摘要】:博物馆作为特殊的文明载体,具有收藏、研究、教育的职能。本文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地区性博物馆在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益增加。博物馆作为特殊的文明载体,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
期刊
【摘要】:在北欧,“家”是传统。这个“家”代表一个聚合的空间,一段私密慵懒的个人时光,一个可以沉淀思想的地方,因此人如何在“家”里生活都是基于北欧人情感需要而考量的。文章通过分析北欧的人文、社会、环境等因素;例举在历史进程中大师们的设计贡献,挖掘出“设计在北欧人的血液里”的含义。  【关键词】:北欧设计;传统;传承;“家”的设计;设计无处不在  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与“家”相结合的设计一直以来都
期刊
【摘要】:长久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女性绘画一直不被重视,但它却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特有的表达语言。本文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分为民国以前、民国—建国、建国后三个阶段对中国女性绘画艺术进行简单梳理,试图呈现给大家一种别致的绘画风格及特征。  【关键词】:女性;绘画;意识  中国由于长久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在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女性绘画一直被忽视,许多杰出的女性画家和其作品也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民俗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民俗文化被重新包装,民俗文化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效益,体现出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认识了解它的人却越来越少。本文将以杨凌上川口村为例,从它的产生、特点、基本形态、发展等现状进行介绍,探讨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春秋决狱,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其提出于汉朝时代,其推行主要运用“原心定罪”原则和“亲亲相首匿”原则,春秋决狱是统治者推行儒家理论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吸收其它各家学说,开始了我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法律的儒家化由此发端。其后,在唐朝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完全形成。  【关键词】:春秋决狱;法律;儒家化;古代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极为
期刊
【摘要】: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和最持久的文化思想潮流。他虽是心理学家,但在美学上也颇有造诣,尤其是他把独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运用到美学研究上,创立精神分析美学,在美学研究领域起到了开疆拓土的作用,对其后的美学家乃至今天的我们都有很大启发。弗洛伊德美学思想以精神分析美学为主,也不乏其它优秀的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把心理学运用到美学的开拓者,其理论不可避免的会有缺陷甚至错误
期刊
【摘要】: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样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无论是在文化交流还是人际交流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  【关键词】: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共性;个性  引言  符号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被提出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下半期结构主义的出现,它才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众多学者所认识和研究。传统语言学认为符号即为事物的名称标记、代名词。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则
期刊
【摘要】: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作为丝路的起点和大运河的中心已为世界所公认。丝绸之路,是丝绸文化的传播之路。雀金绣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符号,如今我就是想把美好的祝愿带给丝路沿线各国,沿着先人的足迹重走丝路,让最美的丝绸成为丝路国礼,这也许就是丝绸之路最质朴又最华美的回归。  【关键词】:丝路国礼;雀金绣;崤函古道  一、前言  刺绣在唐宋时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在唐代,服装刺绣也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