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几年,来自南美秘鲁的十字花科植物玛咖在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从每公斤上万元到现在的几十元、甚至烂在地里无人收。这种曾被人称作是南美萝卜的果实,真的降到了“萝卜价”。
实际上,中国不乏爆红爆冷的投资品。从1980年代的君子兰,到十年前的藏獒经济,再到普洱、红木,爆红爆冷背后,是国人不成熟的投资和商业逻辑。
从天价到萝卜价的玛咖神话:
陈端第一次接触到玛咖是在2011年。当时他到云南旅游,购物店门口蹲着两位当地农民,篮子里是玛咖干果。据说这种植物原产于南美,对亚健康有效。陈端看玛咖很有点“中药”的样子,就随手买下做旅游商品,“具体价格忘了,但肯定不贵”。
回家后陈端无意间看到一篇介绍玛咖的文章,才想起自己在丽江购买过。他将干果切片沏水喝,没有刻意坚持,但身体似乎轻松许多。于是再到云南,他便对玛咖留了心。
其实,早在2002年,舶来的玛咖便已在丽江试种成功,但直到2011年5月,原国家卫生部才批准玛咖粉为新资源食品。生产初期,玛咖较为稀缺,一些人以“植物伟哥”概念进行炒作,玛咖的市场价格开始虚高。
当时,陈端已经连续服用玛咖,但每年价格都在增长。周围朋友开始经常提到玛咖,诸如玛咖酒、玛咖饮片等产品也陆续出现。到2013、2014年,玛咖价格涨得离谱。
《昆明日报》曾报道玛咖惊人的发展速度:2009年丽江种植玛咖的面积约为2000亩,而2014年,种植面积就超过了70000亩。
在种植面积达到顶峰之时,玛咖的市场价格也被炒至最高。据说2014年11月玛咖最热的时候,价格像股票一样每天都在变。而其时玛咖并未成熟(玛咖收获的季节在12月底1月初),有农户为了卖个高价甚至提前把尚未成熟的玛咖从地里挖出来。
此外,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原产地秘鲁种植玛咖,据秘鲁出口商协会信息,2014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秘鲁玛咖的第一进口国和消费国。当年进口的玛咖原料和加工品达到8000到10000吨。2015年国内玛咖产量加上进口量之和达到38000~40000吨之间。
2015年3月丽江市提出要将种植面积控制在8万亩以内,但全市年内仍发展到14万亩,超出年度控制面积的80%。而除了云南以外,四川、西藏、青海等地都有种植。供求大比例失衡导致玛咖神话破灭。其最高炒到每公斤成千上万元,现在却降到几十元的“萝卜价”。一家企业推出的玛咖酒,也从2000元/瓶回落至600元~700元之间。
同时,玛咖产业的不成熟也渐次显露。种植方面,没有统一区划,种植混乱;玛咖种子、种苗混乱;种植纯度不高,且没有专门生产经营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玛咖质量和产量难以保证。加工方面,玛咖还停留在民间使用或切片等粗放模式,市面上缺乏精深加工的相关保健产品。宣传方面,则是玛咖的功能被夸大。
据了解,目前丽江出台若干有关玛咖的地方标准,还在玛咖收购、品牌战略、价格协调等方面作出努力。丽江市政府部门将建立相对统一、合理的玛咖价格协调机制。根据综合成本测算,建议鲜果每公斤价格在20~25元之间、干果每公斤价格在120~160元之间,这样才能兼顾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各方利益,逐步规范玛咖产品定价走向合理的区间。
一株兰花的狂飙运动
君子兰原是非洲南部的一种野花,后传入欧洲和日本。20世纪30年代,日本将此花赠送给溥仪,作为珍贵花卉种植在伪皇宫花苑中,后来逐渐在沈阳、长春等地种植。上世纪40年代中期,君子兰从长春等地逐渐向全国普及。
1983年,手中刚刚有点闲钱的长春市民,突然间追捧起君子兰来。1984年,长春市把君子兰定为“市花”,并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家家都要养3盆至5盆君子兰。随后,长春市家家户户都以养君子兰为荣,各家机关单位也开始加入炒作的大潮,君子兰一跃成为“绿色金条”,后蔓延到全国。
那时候,长春人的月工资不到百元,而一株优良品种的君子兰卖到几十万很正常,有人为了抢劫名贵君子兰,不惜杀人。当时长春一王姓养花大户将一盆君子兰卖给了哈尔滨客户,价格是14万元,创造了1985年之前君子兰交易之最。什么概念呢?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14万元可买40多两黄金。而当时长春的房价是每平米280元,用一株兰换一套房绝不夸张。
1985年6月,当地政府迫于压力禁止企事业单位炒花,君子兰市场突然间崩盘,价格一落千丈,成千上万的炒作者倾家荡产。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君子兰的价格一直沉寂。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君子兰的市场逐渐稳定。由于上市量增加,供求关系平衡,加上种植技术发展,君子兰的价格更加大众化。虽然曾经贵为“绿股”,但现在的君子兰,其属性相当明确,就是花卉。
2001年到2007年,兰花价格一直飙涨,其后又遭遇暴跌。曾经越高贵的,跌得越惨。
以莲瓣兰汗血宝马为例,在十年前兰花价格最为“疯狂”的时期,一苗“汗血宝马”莲瓣兰最高卖过一百五十万,价格堪比真正的宝马车。就是前几年,一苗二十万的价格也很稀松平常,而现在的价格却回归理性,一苗价格只有几百元,而像翠荷素等品种普通苗也由过去的数万元下降到了数百元而已。
事实上,兰花的爆红爆冷不止一次。从君子兰事件,到90年代的墨兰暴跌,再至2007年莲瓣兰泡沫破灭,引发“兰花地震”,兰花的价格传奇经常上演。
爆红背后的商业逻辑
实际上,爆红爆冷的商品不在少数。其如病毒般存在,每一个时代周期都会出现一次。 当年的普洱茶只能用疯狂来形容。2002年,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5万元;2005年,一提“七子饼”普洱茶创造了160万元的拍卖神话;2007年,在东盟博览会上,一公斤所谓的茶王更是600多万元的天价。现如今,600万元一公斤的“茶王”身价也只值10多万元,跌了50多倍。
藏獒的炒作区间始于上世纪末。1999年幼犬约2000元,成年犬约8000元。一条2个月大的幼獒在国内价格最高达5万元,成年藏獒最高达20万元。许多名人也开始养藏獒,演员孙海英便养了七只藏獒。
与此同时,对藏獒的文化包装也大开脑洞。如宣称藏獒是世界最古老的犬种,曾经有三千只藏獒组成的军团跟随成吉思汗西征,一只藏獒可以战胜三头狼等,到了2004年幼犬价格涨至约3万元,一般成年獒交易均价在10万元左右,有些所谓“纯种藏獒”可以卖出万元的天价。2010年2月,河南驻马店的一位市民以200万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了一条名为“康巴一号”的藏獒,并在藏獒抵达河南后,动用了30辆奥迪、1辆奔驰、1辆宝马亲自迎接。
可炒作终究敌不过事实,藏獒的成交价大幅下跌,现在一只拥有狮子一样的毛发和粗壮四肢的优质藏獒,平均要价低至不到2万元。有些体弱者甚至沦为盘中餐。
其实,玛咖、虫草等爆红商品的炒作模式极为相似,都是过度夸大产品功效,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宣传,集体哄抬价格,吸引资金进入扩大产能。
但从君子兰事件开始,参与炒作者就存在共同之处,即市场完全沉浸在一种希望、贪婪和恐惧的非理性情感中,无视经济学基本原理。由于这类商品没有一件是生产性投资,其回报只存在于交易,并且必须要高价卖给后来者,因此它注定是一场零和游戏,即胆大先行者瓜分愚笨后入者的财富,也就是所谓的“博傻”,国外叫庞氏骗局。这种击鼓传花式的链条,一旦缺少了接棒者,之前累积的泡沫,必然会迅速破灭。
眼下,红木、邮票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暴涨,市场大呼“牛市”到来!而冬虫夏草、太子参、大红袍、黑茶均以“稀缺性”为借口,被大肆炒作;更有甚者,翡翠、黄龙玉、字画等收藏品,则以“抗通胀”的名义演绎疯狂行情。
“不正常的涨价背后必然是赤裸裸的炒作,谁知道,你会不会接到‘最后一棒’呢?”在看到巨大利润的同时,还应注意投资过度蕴含的风险,普洱茶如此,兰花如此,其他的投资品亦如此。
“济南的投资者相对理性。”一直在经营红木的宋磊表示,眼下红木在福建已经炒翻了天,也是一天一个价,而济南的投资者更为谨慎,价格也相对滞后。
实际上,中国不乏爆红爆冷的投资品。从1980年代的君子兰,到十年前的藏獒经济,再到普洱、红木,爆红爆冷背后,是国人不成熟的投资和商业逻辑。
从天价到萝卜价的玛咖神话:
陈端第一次接触到玛咖是在2011年。当时他到云南旅游,购物店门口蹲着两位当地农民,篮子里是玛咖干果。据说这种植物原产于南美,对亚健康有效。陈端看玛咖很有点“中药”的样子,就随手买下做旅游商品,“具体价格忘了,但肯定不贵”。
回家后陈端无意间看到一篇介绍玛咖的文章,才想起自己在丽江购买过。他将干果切片沏水喝,没有刻意坚持,但身体似乎轻松许多。于是再到云南,他便对玛咖留了心。
其实,早在2002年,舶来的玛咖便已在丽江试种成功,但直到2011年5月,原国家卫生部才批准玛咖粉为新资源食品。生产初期,玛咖较为稀缺,一些人以“植物伟哥”概念进行炒作,玛咖的市场价格开始虚高。
当时,陈端已经连续服用玛咖,但每年价格都在增长。周围朋友开始经常提到玛咖,诸如玛咖酒、玛咖饮片等产品也陆续出现。到2013、2014年,玛咖价格涨得离谱。
《昆明日报》曾报道玛咖惊人的发展速度:2009年丽江种植玛咖的面积约为2000亩,而2014年,种植面积就超过了70000亩。
在种植面积达到顶峰之时,玛咖的市场价格也被炒至最高。据说2014年11月玛咖最热的时候,价格像股票一样每天都在变。而其时玛咖并未成熟(玛咖收获的季节在12月底1月初),有农户为了卖个高价甚至提前把尚未成熟的玛咖从地里挖出来。
此外,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原产地秘鲁种植玛咖,据秘鲁出口商协会信息,2014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秘鲁玛咖的第一进口国和消费国。当年进口的玛咖原料和加工品达到8000到10000吨。2015年国内玛咖产量加上进口量之和达到38000~40000吨之间。
2015年3月丽江市提出要将种植面积控制在8万亩以内,但全市年内仍发展到14万亩,超出年度控制面积的80%。而除了云南以外,四川、西藏、青海等地都有种植。供求大比例失衡导致玛咖神话破灭。其最高炒到每公斤成千上万元,现在却降到几十元的“萝卜价”。一家企业推出的玛咖酒,也从2000元/瓶回落至600元~700元之间。
同时,玛咖产业的不成熟也渐次显露。种植方面,没有统一区划,种植混乱;玛咖种子、种苗混乱;种植纯度不高,且没有专门生产经营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玛咖质量和产量难以保证。加工方面,玛咖还停留在民间使用或切片等粗放模式,市面上缺乏精深加工的相关保健产品。宣传方面,则是玛咖的功能被夸大。
据了解,目前丽江出台若干有关玛咖的地方标准,还在玛咖收购、品牌战略、价格协调等方面作出努力。丽江市政府部门将建立相对统一、合理的玛咖价格协调机制。根据综合成本测算,建议鲜果每公斤价格在20~25元之间、干果每公斤价格在120~160元之间,这样才能兼顾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各方利益,逐步规范玛咖产品定价走向合理的区间。
一株兰花的狂飙运动
君子兰原是非洲南部的一种野花,后传入欧洲和日本。20世纪30年代,日本将此花赠送给溥仪,作为珍贵花卉种植在伪皇宫花苑中,后来逐渐在沈阳、长春等地种植。上世纪40年代中期,君子兰从长春等地逐渐向全国普及。
1983年,手中刚刚有点闲钱的长春市民,突然间追捧起君子兰来。1984年,长春市把君子兰定为“市花”,并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家家都要养3盆至5盆君子兰。随后,长春市家家户户都以养君子兰为荣,各家机关单位也开始加入炒作的大潮,君子兰一跃成为“绿色金条”,后蔓延到全国。
那时候,长春人的月工资不到百元,而一株优良品种的君子兰卖到几十万很正常,有人为了抢劫名贵君子兰,不惜杀人。当时长春一王姓养花大户将一盆君子兰卖给了哈尔滨客户,价格是14万元,创造了1985年之前君子兰交易之最。什么概念呢?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14万元可买40多两黄金。而当时长春的房价是每平米280元,用一株兰换一套房绝不夸张。
1985年6月,当地政府迫于压力禁止企事业单位炒花,君子兰市场突然间崩盘,价格一落千丈,成千上万的炒作者倾家荡产。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君子兰的价格一直沉寂。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君子兰的市场逐渐稳定。由于上市量增加,供求关系平衡,加上种植技术发展,君子兰的价格更加大众化。虽然曾经贵为“绿股”,但现在的君子兰,其属性相当明确,就是花卉。
2001年到2007年,兰花价格一直飙涨,其后又遭遇暴跌。曾经越高贵的,跌得越惨。
以莲瓣兰汗血宝马为例,在十年前兰花价格最为“疯狂”的时期,一苗“汗血宝马”莲瓣兰最高卖过一百五十万,价格堪比真正的宝马车。就是前几年,一苗二十万的价格也很稀松平常,而现在的价格却回归理性,一苗价格只有几百元,而像翠荷素等品种普通苗也由过去的数万元下降到了数百元而已。
事实上,兰花的爆红爆冷不止一次。从君子兰事件,到90年代的墨兰暴跌,再至2007年莲瓣兰泡沫破灭,引发“兰花地震”,兰花的价格传奇经常上演。
爆红背后的商业逻辑
实际上,爆红爆冷的商品不在少数。其如病毒般存在,每一个时代周期都会出现一次。 当年的普洱茶只能用疯狂来形容。2002年,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5万元;2005年,一提“七子饼”普洱茶创造了160万元的拍卖神话;2007年,在东盟博览会上,一公斤所谓的茶王更是600多万元的天价。现如今,600万元一公斤的“茶王”身价也只值10多万元,跌了50多倍。
藏獒的炒作区间始于上世纪末。1999年幼犬约2000元,成年犬约8000元。一条2个月大的幼獒在国内价格最高达5万元,成年藏獒最高达20万元。许多名人也开始养藏獒,演员孙海英便养了七只藏獒。
与此同时,对藏獒的文化包装也大开脑洞。如宣称藏獒是世界最古老的犬种,曾经有三千只藏獒组成的军团跟随成吉思汗西征,一只藏獒可以战胜三头狼等,到了2004年幼犬价格涨至约3万元,一般成年獒交易均价在10万元左右,有些所谓“纯种藏獒”可以卖出万元的天价。2010年2月,河南驻马店的一位市民以200万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了一条名为“康巴一号”的藏獒,并在藏獒抵达河南后,动用了30辆奥迪、1辆奔驰、1辆宝马亲自迎接。
可炒作终究敌不过事实,藏獒的成交价大幅下跌,现在一只拥有狮子一样的毛发和粗壮四肢的优质藏獒,平均要价低至不到2万元。有些体弱者甚至沦为盘中餐。
其实,玛咖、虫草等爆红商品的炒作模式极为相似,都是过度夸大产品功效,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宣传,集体哄抬价格,吸引资金进入扩大产能。
但从君子兰事件开始,参与炒作者就存在共同之处,即市场完全沉浸在一种希望、贪婪和恐惧的非理性情感中,无视经济学基本原理。由于这类商品没有一件是生产性投资,其回报只存在于交易,并且必须要高价卖给后来者,因此它注定是一场零和游戏,即胆大先行者瓜分愚笨后入者的财富,也就是所谓的“博傻”,国外叫庞氏骗局。这种击鼓传花式的链条,一旦缺少了接棒者,之前累积的泡沫,必然会迅速破灭。
眼下,红木、邮票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暴涨,市场大呼“牛市”到来!而冬虫夏草、太子参、大红袍、黑茶均以“稀缺性”为借口,被大肆炒作;更有甚者,翡翠、黄龙玉、字画等收藏品,则以“抗通胀”的名义演绎疯狂行情。
“不正常的涨价背后必然是赤裸裸的炒作,谁知道,你会不会接到‘最后一棒’呢?”在看到巨大利润的同时,还应注意投资过度蕴含的风险,普洱茶如此,兰花如此,其他的投资品亦如此。
“济南的投资者相对理性。”一直在经营红木的宋磊表示,眼下红木在福建已经炒翻了天,也是一天一个价,而济南的投资者更为谨慎,价格也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