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确定议题的策略探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文本阅读教学中的议题是教学的起点,是组文的线索,也是教学的依据。就目前多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而言,多文本阅读教学理论建构并不充分,议题的选择存在随意性,缺少系统性,没有形成可推广的研究策略。而对确定议题策略的探究,有利于完善多文本阅读教学理论研究,推动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议题的概念和特点
   多文本阅读中的“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也即多个文本进行组合、讨论的关联点,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是群文阅读区别于传统单篇阅读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是群文阅读的出发点、归宿和内在逻辑支撑”。“议题”不同于“主题”,在多文本阅读中并不拘泥于一个主题,议题既以理解内容、情感表达等为目标,又聚焦于思维方式、阅读策略方面,包括人文主题。相对“主题”而言,“议题”的范围更大,它可以包括“主题”。
   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多个文本看成一个阅读整体,由师生研读、学生自主阅读完成集体建构,关注阅读的生成性。因此设置的议题要具备可议论性、开放性、比较性、迁移性、递进性等特点。
   可议论性是要给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不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重整信息、拓展延伸、点评鉴赏、再创造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开放性是指可以对议题进行多元化理解,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回答议题、阐述观点。比较性,是多文本阅读议题的突出特点,学生对同一议题的多文本进行比较,能够分析其异同点,发现特征及规律。迁移性,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将阅读中获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其它文章的学习中。例如张云佳老师在进行“干谒诗”的多文本阅读中,围绕三个议题“阅读干谒诗的方法”“干谒诗的异同比较”和“位卑言轻亦峥嵘”展开,在第一个议题环节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第一首干谒诗,然后用阅读的方法分小组自主合作阅读其它几首干谒诗。第二个环节中注重比较这几首干谒诗在创作背景、诗风、内容方面的异同,最后一个环节则由学生讨论生成干谒诗的价值,表现了古代文人哪怕出身卑微,但仍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再延伸到现阶段作为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
   在议题的设置上要注意循序渐进,大议题中可以分为几个小议题,呈现由浅入深递进趋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两篇文本都写到老师,但写老师的角度和手法不同,丁亚宏老师敏锐地发现这两篇文本的比较点,设置议题“跟鲁迅先生学写老师”,然后具体分析三个阶段。初阶挑战——给老师画个像,学习白描手法画像、在动态中画像;中阶挑战——给老师拍个电影,选取典型事例展现人物形象、在叙述、描写中加入议论;高阶挑战——诵读·求同,这两篇文章都饱含深情,都从当时和现在我的视角描述或评价老师,都在叙写老师的过程中彰显我的经历和情志。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写作中有法可依,一步一步掌握方法。
   二、多文本阅读确定议题的路径
   (一)根植于统编教材确定议题。
   研读统教版教材、课程目标、单元提示、课后阅读提示、课前预习、课后习题,找到多文本阅读的切入点。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提示中写道:“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本单元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有大量的虚词“者”“也”“而”,八年级学过的《马说》也有不少的“也”,那么我们将这三篇文本进行整合,围绕文言文虚词的作用设置议题,让学生体会虚词在表达情感、舒缓语气方面的作用。
   从阅读提示中寻找议题。《再塑生命的人》阅读提示:“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做到的?”我们便可以选择“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作为议题,选取课内文本《秋天的怀念》《永久的生命》,阅读试题《爱的防弹衣》等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全面把握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从课前预习中寻找议题。例如《〈论语〉十二章》预习要求:“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关于孔子,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讲一讲,与同学分享。”孔子是大家,《论语》中有不少关于孔子的故事,那么就可以将议题确定为“《论语》中的孔夫子”,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分析孔子形象,由此可以全面了解孔子作为教育家、政治家甚至普通人的形象。
   从课后习题中寻找议题。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的“思考探究”题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達了怎样的怀古之情”。怀古诗是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在抒发的情怀和手法上有相似之处,围绕着“怀古伤今”议题,将《赤壁》《泊秦淮》《登幽州台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放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怀古的目的还是伤今,表现对国家、人民的担忧。
   从名著导读中选取议题。例如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的名著导读中,有“探讨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专题阅读,那么可以将议题确定为“太阳的歌手”“艾青诗歌中的意象”“艾青诗歌的艺术手法”等,从而深刻把握艾青诗歌的特点。
   从写作指导、综合性学习中寻找议题。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也可以作为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以及《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列夫·托尔斯泰》等多篇文本,找出写人物传记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些方法为同学、亲友、偶像等人写一篇传记,如写出了《二诺与〈栀子花〉》《老徐家的星期天》《杨志小传》《苏轼与赤壁》《王老师的说与做》等精彩文章。
   (二)根据学情、课程需要、文本特质确定议题。
   议题的确定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设置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兴趣点设置议题,也可以根据课程设置议题。如老师在讲授思乡主题的诗歌时发现有些思乡诗歌使用“对面落笔”的写法,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从对方角度,借对方之口表达情感,于是将议题确定为“对面落笔,曲尽其妙”,选择《渡荆门送别》《月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邯郸冬至夜思家》四篇诗歌,让学生感受“对面落笔”的妙处。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也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首要维度。如何建构和运用语言,形成语言感受力?这不是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练一练就能解决问题的,教师需要把握语文课程本质,借助丰富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言语经验,在扎扎实实的构建和运用过程中,发展学生语言的感受力。   一、夯实读背基础,铸造规范的语言习惯 
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说“小说的基本面是故事”.与一般记叙文相比,小说的情节显然更应该受到重视.小说知识和理论如何转化和表征为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上的难点.在
期刊
(一)   我靜静地读着《江城子·密州出猎》,目光触摸着这一个一个之前我不曾深思的文字。慢慢的,穿过时光的封锁,我似乎看到了那个遥远的苏轼,正在向我走来。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我想到的是:真正而有品位之“狂”,是内外兼容的,是一以贯之的,其形式是自由的。这种“狂”只关精神与情怀,无关生理,它永远青春。   我发现,相关资料在给这首词添加标点或作解读时存在着不少盲点,这无形中削弱了苏轼的“狂”
纵观高中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问题就是教学的深度不够,老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效率,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导致高中语文教学出现了表层教学的现象,因此加深教学的深度就成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度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好促进阅读教学的变革,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深度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准备不充分   1.学科性质把握不准确   部分语文老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
期刊
李清照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其《声声慢》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也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中的篇目。对于这样一篇经典文本的解读,由于不同解读者的切入角度不同,形成的认识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这是符合对经典文本实现多元解读的要求的。事实上,就有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教学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新的认识,于是不时会在作品理解和教学设计方面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撰成文章发表于相关刊物,给人以不少启发。
阅读是主体通过视觉将信息传入大脑进行感知的一种心理过程,在阅读中学生要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理解、消化,实现知识积累,并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课外阅读面比较窄,普遍浅阅读,还存在阅读评价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思维的提升和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基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他们展开层层递进的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发展思维
《孙权劝学》见于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卷 66,为汉献帝建安 15年(公元 210年)中的一件小事.虽是小事,但一旦进入了《资治通鉴》,一旦进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就不再是小事了.
期刊
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与“教读”“自读”组成了阅读教学的三驾马车,确立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也掀起了整本书阅读研究的热潮.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教学
期刊
一、背景分析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曹雪芹以他的如椽之笔,经纬纵横,密密匝匝织就了一副世相百态图,可谓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无一不涉,天文地理市井风情无所不包,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本书阅读与研討”学习任务群的书目中,《红楼梦》赫然在列,新课标要求“通读全书,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