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危机”折射的黎巴嫩之困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tc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今年10月,黎巴嫩议会已经连续30次推迟总统选举投票,致使总统职位空缺达17个月之久,国家机器濒于瘫痪。

  近来,黎巴嫩局势颇不太平,“垃圾危机”引发的大规模民众示威如火如荼。在教派林立的黎巴嫩,街头示威、游行、抗议可谓家常便饭,甚至零星武装冲突也并不稀奇,但自今年7月以来的这次街头运动与以往有明显区别,折射出黎巴嫩社会在当前内忧外患中对国家未来的新思考。
  “垃圾围城”引爆街头运动
  贝鲁特是黎巴嫩乃至整个中东的商业、交通、金融、文化中心,人员往来频繁,城市人口密集。1997年,黎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在贝鲁特南部开设了一个临时垃圾填埋场,但后来一直未能找到替代场所,该处逐渐成为黎巴嫩最大的垃圾场。周边居民不堪垃圾场的污染,自发封锁垃圾场周边道路,迫使政府不得不在今年7月17日关闭该垃圾场。由于政府无力寻找新的替代地点,同时负责清扫垃圾的公司也因为合同到期停工,导致贝鲁特街头垃圾堆积如山,10月底以来的大暴雨甚至导致城中多地出现“垃圾河”,曾经的“东方小巴黎”俨然已成为臭气熏天的“垃圾城”。
  此情此景令黎巴嫩民众忍无可忍。自7月以来,不断有人走上街头示威抗议,要求政府立即解决“垃圾危机”。随后,抗议事件持续不断,性质也从要求政府解决市政难题逐渐演变成要求政治改革、政府下台。黎巴嫩民众将示威行动命名为“恶臭”运动(You Stink Movement),这一名称一语双关,既指贝鲁特满城垃圾所散发的恶臭,又指黎巴嫩政府部门的腐败无能。在8月下旬的一次抗议中,部分示威人群喊出了“人民希望推翻政权”,这是“阿拉伯之春”中最著名的一句“革命口号”。抗议的激烈程度也逐渐升级,从聚集在政府门前的和平示威发展成与军警的暴力冲突。
  实际上,“垃圾危机”只是整个黎巴嫩民生困局的冰山一角。在黎巴嫩,只有一半市民拥有政府提供的自来水供应;全国电力资源长期严重短缺,部分边远山区甚至完全无电力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严重不足,大部分市民需购买私人医疗保险;全国教育系统与就业环境脱节,年轻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毕业即失业”;政府无法提供足够安全保障,每个主要的教派都拥有自己的警察、间谍机构,像真主党这样的组织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军队。根据“透明国际”公布的2014年“清廉指数”,黎巴嫩在175个国家中排名第159位,得分仅27分,甚至低于西亚北非地区平均的40分。2011年后,约110万叙利亚难民陆续涌入黎巴嫩,占了黎巴嫩当前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使得黎巴嫩成为世界上难民比例最高的国家,更令黎巴嫩经济社会雪上加霜。
  但与以往抗议不同,此次民众抗议并非只针对政府的执政能力,而是明确提出要彻底摆脱黎巴嫩既有政治体系。从抗议者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黎巴嫩当前的整套体制都已“不可救药”,产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政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黎国内现实。这种体制只会导致政府失灵、社会分裂、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并且长期使得黎巴嫩沦为外部势力插手的牺牲品。因此,参与抗议运动的黎巴嫩民众呼吁彻底打破以教派为基础的既有制度,过渡到“非教派的”、“真正的”民主体制。
  新老难题叠加的结构性困局
  然而,黎巴嫩的病灶并非仅仅通过“建立民主”就能解决,当前的“垃圾危机”只是深层次国家认同困境的一个表象。就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的那样,当一个社会各阶级利益相互冲突且无法调节时,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力量就是国家。然而,黎巴嫩虽表面上拥有一个国家的形态,但在实质上又不具备一个国家的要素。黎巴嫩是一个拥有18个教派的“大拼盘”,对黎民众来说,家族、教派的重要性远高于国家、政府,自独立以来各派间的矛盾纷争从未停息。1990年停战后,黎巴嫩虽然停止了流血,但并未抚平创伤。25年来,黎国内始终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2005年前总理哈里里遇刺点燃整个黎巴嫩,更令国内矛盾愈发激化,以“未来运动”为主体的“3·14”联盟和真主党主导的“3·8”联盟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针锋相对。在这样一个国家认同严重缺失的社会中,政治改革自然无从谈起。正如黎巴嫩总理塔马姆·萨拉姆所言,“垃圾危机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个国家的政治垃圾。”
  黎巴嫩总统长期“难产”一事最能体现“政治垃圾”的实质。根据黎巴嫩宪法,总统由基督教马龙派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担任。2014年5月,前总统苏莱曼卸任,各派别围绕总统人选问题展开激烈争斗。其中,带有亲西方、亲沙特色彩的“3·14”联盟提名迈克尔·奥恩将军,而亲伊朗、亲叙利亚的“3·8”联盟则支持萨米尔·贾佳担任总统。根据黎宪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议会只有在三分之二以上议员出席的情况下才能举行总统选举投票。而每次总统选举投票都因一些派别抵制而导致出席者未达法定人数,从而被迫一再推迟。截至今年10月,黎巴嫩议会已经连续30次推迟总统选举投票,致使总统职位空缺达17个月之久,国家机器濒于瘫痪。2007年11月,亲西方和亲叙利亚的两派人马也曾在总统人选问题上严重对立,选举被19次推迟,最终在阿盟斡旋下才达成妥协,选举苏莱曼担任总统。
  “3·14”联盟的领导核心“未来运动”属于逊尼派,其领袖萨阿德·哈里里是遇刺的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次子,哈里里家族与沙特王室长期关系密切,老哈里里1978年甚至被授予过沙特国籍。而“3·8”联盟核心真主党则长期受到伊朗的政治、军事、财政支持,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真主党更成为支援巴沙尔政权的重要力量。实际上,黎巴嫩的政治僵局是中东整体教派矛盾升温的一个缩影,也是沙特、伊朗地缘竞争升级的一个舞台。外部势力干预、新仇旧恨叠加,自然令黎国内政治始终走不出“死循环”。
  “重构黎巴嫩”任重道远
  到目前为止,“恶臭”运动不仅没有解决充塞街道的“垃圾山”,更没有能力解决黎巴嫩的政治僵局。而且从10月中旬以后,“恶臭”运动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弱,其组织游行的规模也从巅峰时的上万人下降到两三千人。实际上,此轮抗议活动成效有限是黎巴嫩本身的社会现实所致。
  一方面,尚不明确黎巴嫩的大多数人是否希望重新改革政治体系。尽管黎巴嫩当前的政府治理一败涂地,也有很多人对现行政策不满,但黎巴嫩民众实际上更支持渐进改革,而非政权更迭。这部分民众认为黎巴嫩政治体系虽然漏洞百出,但是却可以防止国家滑向个人独裁或神权体制。黎巴嫩的制度设计使其天然具备强大的制衡机制,可以保证每个派别都能在政治体系中分一杯羹,防止某一派独大。尽管中央政府力量孱弱,但是黎巴嫩各个地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自我管理。而且,倾向于维持现状的黎巴嫩人都经历了内战的惨痛经历,虽承认政治体制需要向着更有效率、更清廉的方向改革,但是坚决反对激烈改革,以避免带来混乱和冲突。可以说,就连积极参与抗议运动的黎巴嫩青年人也不希望看到内乱。这就使得黎巴嫩的抗议运动不会像昔日的突尼斯、埃及那样一发不可收拾。
  另一方面,地区国家虽然纷纷插手黎巴嫩内政,但目前外部势力都倾向于黎巴嫩保持现状。目前中东战火连天,沙特和伊朗的地区竞争几乎遍布所有冲突区域。黎巴嫩虽未大乱,但也是二者角力的重要舞台,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和“未来运动”领袖哈里里分别依赖伊朗、沙特支持,两派已经形成了脆弱权力平衡。如果黎巴嫩政治此时出现大的改组,新崛起的政治势力势必要重新清洗整个国家机器,这就会导致外部势力长期培育的代理人纷纷下台。很显然,这势必令外部力量在黎巴嫩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正因如此,黎巴嫩的主要教派领袖都严禁其下属成员参加此次抗议运动。
  总体而言,此次“恶臭”运动虽无助于解决黎国内僵局,但这仍是黎巴嫩建国以来首次明确质疑并反对整个政治体制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具有一定的历史指标性意义。这次运动凸显出黎社会中新生政治势力出现兴起、聚拢迹象,一旦这批新生势力形成气候,或许将对既有的传统教派政治势力构成实质冲击,从而改变黎巴嫩长期以来“众马分肥”式的教派政治。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翻看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外交》画册,内有一张笔者从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莫尼列皇太后手中接受赈灾捐款的照片。由此,与西哈努克太皇夫妇交往的一些情形又一一浮现在眼前。    东交民巷15号的“住户”    这些年来,西哈努克太皇夫妇几乎每年都向中方捐款,数目从五万到十万美元不等,对象多是中国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冰冻、干旱等地区的民众。这些捐款大多由笔者代表中国政府前往太皇在中国的官邸
《世界知识》:今年上半年,国际上新老问题此起彼伏,有点让人眼花缭乱。您怎样看当前国际形势?  乐玉成:上半年国际形势可以简要概括为“稳”、“乱”、“变”、“治”四个字。“稳”就是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主流,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朝核、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基本保持了对话解决的势头。“乱”就是世界依然乱象丛生。欧债危机从“急症”转成“顽症”,西亚北非动荡仍在持续并有向周边地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融合与联系也愈加深入和频繁, “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以下简称“印—太地区”)这一词语也开始被经常用来描述新涌现出的其中一种地缘政治现象。曾经被视为亚太边缘地区国家的印度如今不仅正在向着西太平洋核心区域挺进,而且也开始把触角伸到更远的南太平洋地区。  莫迪旋风:交朋友、谈合作、投资金  冷战结束之后,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印度雄心勃勃地提出“向东看”的外交战
5月以来,随着东北亚有关国家新一代领导人政治议程的展开,朝鲜半岛相关各方的互动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一些双边层面。可以用“一二三”来表示:  一是朝韩紧张关系出现了一些松动迹象。  近期,朝方表示同意入驻开城工业园区的韩方企业代表赴朝,并提出共同举办“6·15共同宣言”、“7·4共同声明”等纪念活动。韩国也一反此前公开表明的“不愿同朝为了对话而对话”的立场,对朝方的提议给予了肯定性答复。  二是两起
【美】《新闻周刊》2015年8月21日~27日  随着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网对于储能的需求愈发迫切。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常只能提供间歇性的能源供应,因此,电网公司需要在用电低谷期存储过剩电能并适时使用它。近年来有研究人员提出了“电动车与电网互动技术”(Vehicle-TO-Grid,V2G)作为成本相对低廉的解决方案。  V2G技术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使得电动车车主
自2月初以来,委内瑞拉爆发了自查韦斯去世以来最大规模民众游行示威,参与人群从学生、教师逐渐扩展到商界、中产阶层和普通市民,抗争手法从和平示威逐渐向暴力冲突转化。截至3月18日,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近30人,数百人受伤,上千人被捕。更令人忧虑的是,此次街头抗争至今未有平息迹象,正在向长期性、对抗性的社会乱局演变。拉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石油输出国、西半球“最左翼”国家,正面临马杜罗接班以来的最大挑战。  
9月1日,俄罗斯1400万学生迎来新学年。按照传统,俄罗斯开学第一课通常是“和平课”。但今年孩子们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为劳动与国防做好准备”(俄语为Готов к труду и обороне, 缩写为ГТО)。《共青团真理报》称:“想要和平,就要为战争做好准备。”  根据普京2014年3月24日签署的第172号总统令,从今年起俄罗斯将恢复苏联时期的“为劳动与国防做好准备”—— 一个面向全体
近日,日本宣布将更换其驻中、美、韩三个国家的大使。据日媒报道,现任外务省事务次官(相当于常务副部长,是日本官僚中的最高级别)佐佐江贤一郎将接替藤崎一郎,出任驻美国大使;现任负责经济事务的外务审议官(相当于副部长级)西宫伸一接替丹羽宇一郎,出任驻中国大使;负责政务事务的外务审议官(相当于副部长级)别所浩郎接替武藤正敏,出任驻韩国大使。其中新任驻美、驻韩大使的上任将在9月日本国会闭幕后进行,而驻华大使
在美国看来,阿富汗战场历时八年有余而不能搞定,跟阿富汗政府不能独立运作有着重要关系;  美阿分歧近期虽集中爆发,但应该看到,双方的根本利益仍有极大的重合。    4月上旬,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闭门会议上发泄了他的不满:“如果外国势力再逼我,我也许会加入塔利班”。此语一出,即被迅速传向外界,把他与美国之间自去年大选以来的摩擦推向高潮,舆论一片哗然。随后,阿富汗与美国政府都急忙出面灭火,两国戏剧般恢复
英国凯特王妃5月2日在伦敦圣玛丽医院顺利诞下一名女婴。英国王室已经多年未添女孩,查尔斯王子曾两次吐露想要抱孙女的心声。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为小公主取名为夏洛特·伊丽莎白·戴安娜,其官方头衔则是剑桥公主,目前是英国王位排名第四的继承人,在她之前的继承人为她的爷爷查尔斯王储、父亲威廉王子以及哥哥乔治王子。有专家分析,王室新添公主,对英国旅游业和零售业而言都相当于一笔横财。如果再添一名王子,大家会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