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中思考在反思中提升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4月,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在无锡市蠡园中学举办了“第三届江苏省初中数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笔者应主办方邀请,在活动中执教了一节观摩课,课题为“初三专题复习:图形操作与变换——翻折”,并结合本节课做了一个微型报告。笔者现将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整理成文,与同仁交流。
  一、教学实录
  1.回顾与思考。
  T:翻折是一种常见的图形操作,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出现。运用“翻折”,我们探索、验证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结论。如图1,将等腰三角形翻折,我们验证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定理。图2验证了哪些定理呢?
  S:图2几张图的翻折分别验证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
  T:上述图形中,折痕两旁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
  S:全等。
  T:上述图形中,每对关键点(如图1中的点B与点C、图2①④中的点A与点B、图2②③中的点C与点D)与折痕之间有何关系?
  S:每对关键点关于折痕对称。
  T:其实折痕两旁的部分也关于折痕对称。翻折生成轴对称,翻折的本质是轴对称变换,上述图形中都含有的图3是轴对称的基本图形。
  2.操作与说理。
  教师用PPT呈现:问题1.如何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操作。
  T:请同学们展示你是如何折的?并说明理由。
  几位学生分别展示了如图4(见下页)中的3种不同折法,并分别就①中的△BCE、②中的△ACE、③中的△BCE是等腰三角形进行了说理。
  T:几位同学的折法正确,说理清晰。如图4③,当点E在折痕上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等腰三角形将特殊化为等边三角形。
  教师用PPT呈现:问题2.如何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出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操作。
  T:请同学们展示你是如何折的?
  S1:如图5,沿MN将矩形ABCD对折,沿CF折叠,使点B落在MN上,△BCE是等边三角形。
  T:你能证明△BCE是等边三角形吗?
  S1:由第一次折叠,得CE=BE,由第二次折叠,得CE=CB,所以CE=BE=CB。因此,△BCE是等边三角形。
  T:真棒!两次折叠,实质是在矩形纸片上构造了两个如图3的轴对称基本图形。折叠可以构造轴对称,轴对称可以生成特殊的数量与位置关系。
  3.操作与求解。
  T:“折”时心中有图形(即图3),“折”后不仅可进行相关结论的说理,还可进行相关线段的长度计算。请大家看下面问题。
  PPT呈现:问题3.将矩形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C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你能画出折痕BE吗?
  我们的目标图形如图6,如何在矩形ABCD中画出折痕BE呢?
  学生思考分析,操作尝试,交流画法。
  T:如图6,若AB=10,BC=8,可求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如何求解?
  学生思考分析,展示交流CF、DE、BE的长度计算的方法。
  T:请你总结解决“折叠类问题中相关计算”的方法策略。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结合DE的求解中重要过程的板书及学生的汇报,完善板书,如图7。
  T:折叠给出不变量,勾股、相似寻关系,方程模型来求解。
  4.操作与探索。
  教师用PPT呈现:问题4.如图8,在△ABC中,∠BAC=45°,AD⊥BC,垂足为D,BD=2,DC=3。AD的长确定吗?
  S:AD的长确定。
  T:你是如何判断的?
  S2:因为AD⊥BC,垂足为D,所以点D在BC上。由BD=2,DC=3,可知点D的位置是确定的。如果AD的长发生变化,那么点A在过D点的垂线上的位置就会改变,同时∠BAC的大小也会改变。而∠BAC=45°,所以AD的长不能改变,是确定的。
  T:从变化的视角分析,清晰透彻。既然AD的长确定,如何求AD的长呢?
  学生思考、讨论。
  T: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考,下面请有思路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你的思考。
  T:3位同学思路不同,关键是他们从不同角度发挥了∠BAC=45°这一条件的价值。其中,前两种解法都属于静态常规解法,第三种解法运用了动态变换的思路,解答过程更加简洁。
  5.小结与思考。
  教师用PPT呈現:美籍华人布莱恩·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艺教授,他最擅长的就是折纸。纸片的翻折成就了麻省理工学院工艺教授,今天的“翻折”复习,你收获了什么?
  S6: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们进一步认清了翻折的本质,它最基本的图形是图3。
  S7:翻折类问题,往往要根据轴对称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性质,运用方程模型求解。
  S8:运用“翻折”可以巧妙地解决问题,如本节课问题4的“翻折”解法。
  T:3位同学小结得非常好。希望今天的课能让大家紧扣基本图形、认清“翻折”本质,掌握解决“翻折”类问题的基本策略,形成“翻折”变换意识,培养运动变化的观念。
  二、课后反思
  1.复习要回归教材。
  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经过严格审查,具有全面、系统、科学性的教学用书。它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数学知识、方法、能力的“生长地”,是考试的重要依据,命题的“策源地”。因此,教师的“教”要立足教材,学生的“学”要始于教材,教与学的活动都要围绕它有序开展,用好它扎实推进。复习阶段的教学也不能丢掉教材,要回归教材。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再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节复习课的引入,是在回归教材中展开。5组教材定理验证图形,引发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的回顾;将它们集中呈现在一起,引发了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共同特征的思考。在“折痕两旁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的思考中,认清翻折的本质,提炼出翻折的基本图形。
  2.复习要突出本质。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属性。数学本质在宏观上就是指“什么是数学”“数学是什么”;在微观上是指具体数学内容的本真意义,隐藏其背后的数学规律,统摄它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要突出“本质”,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把握数学思维方式,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更要突出本质,加强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本节课,在“回顾与思考”环节,让学生在“对由翻折验证的几个定理的回顾、再认识、再思考”中,厘清翻折生成轴对称,翻折的本质是轴对称变换。在“操作与说理”“操作与求解”“操作与探索”三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学思考、说理、求解、探索,进一步认清“翻折”前后两部分成轴对称的本质特征,感悟“翻折”中渗透的运动变化观念。
  3.复习要提炼方法。
  提炼方法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挖掘、提炼知识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复习课更要重视解题方法的提炼,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在解题时思维的敏捷性。
  本节课的“操作与求解”环节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折叠的价值,从而思考求解;在解题后反思提炼,形成策略方法。其中,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活动,先让学生总结解决“折叠类问题中相关计算”的方法策略,而后在学生反思、交流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形成了如图7的板书。这样让学生参与,教师提炼,并形成板书的解题反思更充分、更有效。
  4.复习要学生参与。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回忆并产生再认识的过程。因为具体知识内容已学过,所以复习课没有了新鲜感。简单的重复式复习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满堂灌”式的复习只会让学生缺乏主动性,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不积极、不配合,甚至是不参与,复习的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复习课的效率,除了知识梳理、精选例习题之外,还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是单调的知识梳理后的“解题教学”式复习,而是问题导引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式复习。在回顾教材,认清“翻折”的数学本质之后,围绕“翻折”这一复习主题,以4个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在“折纸”操作中说理,在“画图”操作后求解,在“翻折”操作中探索,最后在折纸艺术欣赏中进行课堂小结,感悟数学文化,反思提炼学习收获。本节课的教学,变例题为引领数学活动的问题,设计从实践操作到理性思考、从问题解决到方法提炼、从文化感悟到小结提升的数学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第11期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校本化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2015JK11-L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  “导入”是历史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历史课堂变得“有意思”,从而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的学情,利用好不同的课程资源,如七年级用文物图片、八年级用统计表、九年级用历史人物的话语,让不同的课程资源发挥它们各自独特的作用,使“导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导入 话语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设疑激趣,把学生从课间闲散的状态中拉回课
期刊
一、随笔写作微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  多年来,中小学作文教学基本以考试夺高分为使命,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学生怕写,教师怕教,造成了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趋于碎片化,唯考是从,唯分是命,训练目标缺失,写作指导失当……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随笔写作教学微课程建设的实践方案,追求不仅要帮助学生考试夺高分,赢得中考高考,而且要让学生爱上写作,赢得人生。概而言之,随笔写作微课程建设的价值取
期刊
一、教学设计简录  1.整体认知。  活动1:概览章头图,整体认知所学内容。  问题1:章头图一般统领整章内容,是一章的“灵魂”,学好章头图对本章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请同学们结合本章的章头图,谈谈本章将学习哪些知识。  [活动预设]学生根据章头图中文字和图表的提示,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普查和抽样调查,回顾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统计表,回顾小学时描述数据的方法有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在学生回答
期刊
摘要  构建政治核心素养体系,是从顶层设计解决当下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和最佳路径。政治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的内容。2017年南京市中考政治试卷充分体现了对政治核心素养的考查,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中考 政治  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
期刊
初中物理特别是九年级物理的复习课,教师普遍反映难上。传统的复习课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新授课的压缩版,即按教材的章节安排顺序,把知识点帮学生重述一遍,列出框架,然后讲解例题、跟进练习、讲评。复习课似乎变成了“压缩饼干”,学生听了也索然无味,因为对学生个体而言,感觉都是学过的内容。甚至有教师认为物理复习课就是刷题再刷题。与此同时,授课教师可能还会感觉帮助学生归纳知识时,学生好像都听懂了,但到了做题时,学生
期刊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于是,以大数据时代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可以进行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情景创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利于构建争辩课堂、疑问课堂、探究课堂、生活课堂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恰好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批判性和辩证思维,提升兴趣。  
期刊
摘要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支架式的辅助,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思维品质。在执教牛津版《英语》8A Unit 3 Task 板块A day out时,巧设过程化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写作 思维品质 教学设计  Task是每个单元的重要板块,它旨在引导学生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再落笔成文。牛津版《英语》
期刊
摘要  在善思善创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用文学经典之美滋养学生的生命;营造互动开放的氛围,播下思维的种子;善用反思评价之.真,绽开学生思维之花;促成阅读和写作的融合,从而结出创新之果。  关键词  善思 善创 互动 反思  中国著名创新专家郎加明曾说,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努力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善于思考,善于思辨,善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
期刊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先生青年时期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的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抗争、不懈追求。  统编教材着力于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教读(精读)课上有所学并沉淀运用。教师借助书旁自读提示、书后阅读提示乃
期刊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造的开始,学习的开端。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因此,要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设计入手。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下面笔者就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数学例题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例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E,△AB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