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叙述视角和叙事语言的陌生化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能反映美国20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发表于1925年,也一直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文章试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切入,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重新解读,发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陌生化技巧在故事内容和读者之间设置了障碍,延长了读者的感受过程和审美过程。
  关键词:陌生化;叙述视角;叙事语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经面世,虽受到众多文学批评家的好评,但在平民百姓家的反响却一般,可是菲茨杰拉德的去世震惊了整个世界,人们在缅怀这位旷世之才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研究菲茨杰拉德的热潮,无形中也让这部曾被人们忽略的小说在社会中掀起一阵一阵的浪潮。《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曾被艾略特称为“美国小说继亨利·詹姆斯以来所迈出的第一步”。文章试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切入,从小说叙事角度及叙事语言的陌生化两个方面对其重新解读。
  陌生化手法
  在1916至1929年间,俄国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独立的学派,即形式主义,它侧重分析文学的独特性,反对以前那种把文学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理论观念、主张、模式,以及关于文学体系和文学研究诸方面的方法论准则。”(2009:2)
  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诗歌语言对实用语言,故事和情节,文学的能动性以及艺术即手法。什克洛夫斯基在其作品《艺术即手法》中指出,陌生化是所有艺术手法的基本功能。所谓陌生化就是使熟悉的变得不熟悉,使事物变得陌生奇怪,使其突出出来,即“使之陌生”,增加理解的困难,陌生化是文学作品实现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手法,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怎样发现它与之不同的美就需要我们在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意图的同时摆脱自动化。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主要概念,最开始是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之后慢慢被众多俄国形式主义者接受。他们深信借助语言以及写作技巧的改变,从而把熟悉的内容变得陌生,可以延长审美,从而可以打破传统的感知习惯。这种手法可以引发读者强烈的感知。
  陌生化的目的是延长审美的时间,毫无利害的去欣赏对象的性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上的经典之作。文学评论家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大部分集中在小说的主题、历史意义以及叙述技巧方面,该论文从“陌生化”理论入手用陌生化而非自动化这一概念对作者选用的x叙述视角和叙事语言来进行解读,就如让“石头变成石头”。石头本来就是石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样才能要这块石头变成不一样的石头,以什么方式从什么角度来观察它才使得对它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感。
  叙述视角的陌生化
  对于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自然都是人。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作者巧妙地选用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的尼克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他是故事中的人物,每一桩事件都有他的参与,可是他又可以在此同时以一种沉着客观的态度评判周围的世界。或者可以这么说他既充当着见证人的角色也扮演着旁观者。
  主人公尼克身份特殊,是小说故事情节相互联系的纽带。他住在长岛西卵是盖茨比的近邻,却同时也是黛西的远房表兄,黛西丈夫汤姆的大学同学,因他,盖茨比才得以见到自己心爱的姑娘黛西,也因而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事件。他的存在足以使那些原本没有了交集的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这也就才有了这么一个故事。故事就是通过他的所见所闻逐步展开的。“‘盖茨比的故事’包含在‘尼克的故事’中,但作者的创作意圖就在于搭尼克的台,唱盖茨比的戏”。(2010:60)其实尼克也可以说是作者菲茨杰拉德本人的影子,他参与其中,却又冷眼看待周围的一切。他讨厌人们沉醉于这纸醉金迷的生活,来来往往,只为寻求这片刻的欢愉,虽然他也参与其中。正是尼克这个人物所蕴含的深层意义留给读者很大的思考空间,引导读者去研究这隐含其中的深层含义,延长了阅读的审美体验,取得了较好的陌生化效果。
  比如在小说的第三章,叙述者巧妙地将两种视角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他的叙述,菲茨杰拉德不断地摒弃叙述者自身视角而是采用他正在经历的感知视角。换句话说,也就是既参与其中,又远离其中的一切。这种新颖的创作手法极大地引发了读者地好奇心,“陌生化”技巧完美展现。在第三章,叙述者讲述了盖茨比别墅所呈现地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纸醉金迷的晚会。用了整整三段去描述晚会的场景。因为文章采取了倒叙的形式,所以段落前后都采用了一般过去时,但是作者突然将时态从一般过去时变成一般现在时,顿时将正在进行的奢靡的晚会场景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置身其中,同其他宾客一起惊叹于盖茨比的豪车、游泳池、沙滩、源源不断的水果供应、自助餐、美妙动听的交响乐以及进进出出的人群。整个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宛若身在其中,同尼克一起静静地观察着周围所发生地一切。
  再者,作为故事叙述者,尼克又很好地控制了叙述距离,直到小说第六章才慢慢揭开这位神秘人物的面纱,读者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人物可以每天招待一些毫不相干的人,生活极尽奢靡。这种欲言又止、讲述过程曲折含蓄的方法,引导读者去猜测,陌生感与新鲜感并存,增加了感知的难度,延长了阅读的审美体验,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叙事语言的陌生化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叙事语言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作者对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以及对颜色词语象征手法的运用上。《当代汉语词典》对模糊这一形容词的定义是“不分明、不清楚。”使肯定的事情变得不再肯定、变得不清楚、让人捉摸不透,构成了一种神秘感,引起读者的思考,让人对作者的真正用意猜不透、摸不准,变相地延长读者的审美过程和感受过程,使其陌生。比如在小说第一章,尼克叙述自己的长相时说“I never saw this great-uncle, but I'm supposed to look like him —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ather hard-boiled painting that hangs in father’s office. ”(2008:7) 这种不确定性一开始就奠定了整个小说的基调,通过这种不确定性来保持叙述话语和叙述故事之间的距离,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And so it happened that on a warm windy evening I drove over to East Egg to see two old friends whom I scarcely knew at all.”(2008:10)按常理来说,既然是老朋友肯定对方都是互相了解的,但是作者在这里用了“scarcely”一词,既有讽刺的意味在里面,也告诉读者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朋友不再是朋友,往日的情分已随风消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寻找出路。我们原本熟悉了解的东西在这里却变得不熟悉,陌生充斥在周围的空气中。后面文章中小说人物的处世态度和话语方面也是把这种模糊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说尼克对黛西和汤姆他们不确定的理解:“I was confused.”作者通过对人物这些不肯定、不相信的模糊性态度的描述,增强了模糊性叙事效果。   在小说的第二章,作者描述汤姆打断他情人的鼻子时,没有用单词slap,而是采用了更生动形象的with his open hand这个词组。读者可以更好地将这个情景视觉化。在小说的第三章,当作者描述尼克在盖茨比别墅留意到一台榨汁机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用榨汁机这个词,而是把榨汁机的性能描述了一番。“厨房里有一台机器,只要管家一按那个按钮,半个小时,按下两百多次按钮,就可以榨取两百多个橙子。”(2008,28)这段描述有效地延长了感知时间,使熟悉地东西变得陌生。
  对颜色词的使用,尤其是“white”一词的运用可为文章添色不少。白色给人一种纯洁、高贵、天真的感觉。可是这些真正适合黛西、贝克小姐等人的身上吗?文章中“They were both in white, and their dresses were rippling and fluttering as if they had just been blown back in after a short flight around the house.”(2008:12)这一句是尼克进入房间后对坐在长沙发上的两位女士即表妹黛西和来黛西家做客的贝克小姐的描写。两位女士穿上白色的衣裙显得更加美丽动人,但这只是外表,实际上作者营造了一种对比反差效果,在这光鲜的外表下掩盖的却是两颗阴暗冷酷的心。文章中说“A breeze blew through the room, blew curtains in at one end and out the other like pale flags”(2008:12)也間接告诉我们黛西与汤姆的婚姻如同这白旗一样,是彼此的相互妥协,是一种无爱的婚姻。语言的陌生,让读者不由去思考隐藏在作者身后的真实意图。
  结束语
  菲茨杰拉德对词语的推敲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可谓无人能及,他的小说里面的段落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也不难看出《了不起的盖茨比》后来为什么被称为美国史上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小说中颜色词语的象征性手法,以及尼克作为第一人称对故事的叙述,都为小说增色不少。正是这些用法,让读者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去思考隐藏在背后的作者的真实意图,使得原本熟悉的事情变得模糊、不熟悉,增大了理解的难度,延长了审美过程,增加审美快感,达到陌生化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欣.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J].作家, 2010,(24):59-60.
  [2]申丹.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出版社, 2002.
  [4]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5] F.S.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8.
  作者简介:刘瑶(198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介绍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结合应用实例,论述了利用无人机进行地形测量的整体流程和作业方法,同时对精度误差进行了分析,为本公司在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生产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控制测量;立体像对;空中三角测量;精度  常規地形测量方法是通过全站仪和GPS相结合的全野外数字作业方法,此种方式工期长、成本高、人工作业量大。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作为一项中小区域地形测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火电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逐渐加大,这对于火电厂的又提出来新的挑战,现如今火电厂对于新的改革下应用了超净排放的技术,这种新的技术对于火电厂的排污有了较大的革新,文章谈谈火电厂超净排放的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火电厂;超净排放;应用发展  火电厂超净排放的主要技术  超低排放改造主要技术  超低排放改造技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脱硝技术、脱硫技术和除尘技术,以下对燃煤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过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网络的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各种黑客技术层出不穷,而且病毒的更新频率也越来越快。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网络安全,成为每一个网络研发公司的头等大事。文章针对当前无线网络中的安全设置来探究,如何进行无线网络和无限接入点中的安全机制改进。  关键词:无
期刊
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大学专业同质性制约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在招生目录中位于一级招生目录,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这一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因子研究直接关系到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这一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等若干现实问题。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子  工商管理专业形成了从高职高专、本科、MBA教育这一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是工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很多学校响应国家的号召,也認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目前高中生年纪较小,身体和心理都不够成熟。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德育教育就是非常必要的工作。文章通过对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以生为本”的视角下更好的教育学生。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管理  1建立以人为本的德育重要性  1.1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创新  我国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心理学的理解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了,也不再觉得是遥远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已经渐渐融入生活,尤其是教育方面,心理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利于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这个学科的兴趣。文章从保持愉悦、充分应用赞赏和鼓励、课中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成功、分层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四个方面阐述了心理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
期刊
摘 要:连(云港)镇(江)铁路淮安特大桥跨古黄河连续梁,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施工,在挂篮走行的结构设计上,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不断优化走行方案,最终形成了挂篮液压顶推行走的移动方式,不但解决了挂篮行走的安全难题,而且提高了工效。通过挂篮液压顶推行走在施工中的应用,实践表明了顶推行走的诸多优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文章针对挂篮在液压顶推行走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工艺进行了介绍,希
期刊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利益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而忽视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社会文明逐渐退化,这需要有效提高品德教育。文章主要对小学品德和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  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与生活实践积极结合,不仅培养当代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同时促进其在日后学习中快乐成长。教师要提高这方面的教育力度,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使
期刊
摘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日后学习以及生活中发挥自身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文章分析中学信息技术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促进中学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创新能力  1
期刊
摘要:有效提问是现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对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文章深入现今受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三位在职英语教师的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课堂。采用课堂观察两位在职英语教师的研究方法。结论如下:在职教师对于有效提问的理解仍然不够充分:有效提问的策略没有完全应用。本文的意义是唤醒英语教师对有效提问的概念和策略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有效提问:在职英语教师  1引言  1.1有效提问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