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而被广泛传唱,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一道靓丽风景线。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古诗词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61-1
  
  古代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塑造中华魂魄的优秀素材。新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要求古诗文教学要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注重阅读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传统的古诗文教法造成古诗文阅读教学课堂容量少,教学费时费力的症结。那么,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纵情诵读,情意皆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感情丰富、内涵深刻、语言凝练,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出意蕴?只有反复的吟诵,才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读懂节奏,在平仄里享受那种原始的乐感,而是用心去读,在读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感觉,仔细体会诗中内在的感情旋律,一边吟诵一边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创造性地再现诗中意境。例如:在学习《相见欢》时,为让学生能体验出作者由皇帝沦落为阶下囚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思念,教师在诵读时可指引学生注重其音节、节奏的变化:“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通过直接感受句法、音节的错落,缓慢而深沉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体味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深深地体会词人的苦涩与无奈,从而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二、拓展主题,加深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须引领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深入把握诗歌的主旨。教学中进行同主题诗词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大量的积累和筛选升华为情感能力——情商,用以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破阵子》时,为了让词人身上洋溢的为国献身的赤诚与意气、忧国忧民的思想与言行形成一种浓郁的氛围,紧紧的围绕主旨,启发学生深思,助学生奋起,不妨引领学生进行拓展新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用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与至死不渝的报国之情涤荡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感情。在学习《乡愁》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海外游子凭海临风怅望祖国大陆时浓浓的乡愁,可把席慕蓉的《乡愁》和舒兰的《乡色酒》拿来对比阅读,力求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美、意象美、音韵美,与诗人刻骨铭心的乡愁形成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接受上的高潮。
  三、想象联想,感受意境
  古诗词具有含蓄的特点,诗人往往不愿直抒胸臆,而是把浓厚的情感投射在具体的物象上,使物象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就是所谓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感受和解读诗词所表现的形象时,进行恰当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充分感受这种意象美。有些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代表着特定的内涵。如明月、残月多表达离愁别绪,渲染悲寂氛围,例如:王建《十五夜望月》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都流露出这样的情感。杨柳也多含离别之情,“柳”和“留”是谐音,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用《折杨柳》这个曲调来表现戍边将士难以排解的离愁。用“黄昏秋雨”来表现作者孤寂落寞的情绪。如陶渊明笔下的菊花具有隐者之风,飞鸟则有自由自在之意。总之,古典诗词中有着特定的意象群,而且,即使是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现不同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调动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把极其简炼、含蓄而富有启发性的“诗语”所要表现的抒情形象通过想象和联想解读出来,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意象美,进而体悟作者深层的情感世界。
  四、运用提问,准确领悟
  在诗歌教学中,设计问题要少而精,可围绕三方面来设计,即内容、画面、情感。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小令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3.画中的游子有怎样的情感?本人在让学生进行了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这三个问题一次性提供给学生,让其分小组合作交流,在全班讨论后找答案,教师只适当点拨即可。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语言来描绘画面,学生的语言组合能力及词汇量毕竟有限,老师的语言示范作用非常重要。不妨采用读思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例如,一读诗词,读准音;二读诗词,读准节奏;三读诗词,弄明诗词意;四读诗词,体会情感……这样就使教学显得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也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设计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符合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优秀文化的载体。作为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体味其中的优美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应进一步抓住古诗词学习的技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语感,以便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参考文献]
  [1]戴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1).
  [2]丁义国.应重视古诗词的声情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5).
  [3]王俊杰.多读 多感 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07(08).
其他文献
摘要: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确优化处理课堂教学中师与生之间的角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作为“导演”要在课堂中发挥其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和指挥的作用。  关键词:课改;高效课堂;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4-1 
摘 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名师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引领的“点课”活动的特点、实施程序、操作要点及效果。  关键词:引领;点课;操作;效果  中国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1-016-03     一、设计背景    随着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活动的铺陈,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而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于是,不少
试题训练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反馈教学信息并调控、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而高三复习阶段,试题训练更是频繁。然而题海浩瀚,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科学编题,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每个高三教师当务之急应该解决的问题。多年来笔者采取多种方式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编创模式题,全面强化重点基础知识    在高三复习阶段,有关课本上的重点内容的习题,笔者往往先进行认真细致地比较和研究,选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目标,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必须要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阐述几点有效策略,来探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感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43-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
摘 要:笔者由低碳经济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尤其是美高班的数学教学也应该重视“低碳”教学,注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应努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掌握科学的教学手段,尝试和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并能获得多方面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做到有效教学,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低碳经济;有效教学;美高班数学  中图
摘 要:新课改标准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提出了关注人这一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废除繁琐讲解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想、知识、情感交流的网络型课堂结构势在必行。  关键词:思路核心;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23-1  一、整体感知 把握关键  一座雄奇的山峰,一条蜿蜒的河流,一个俊俏
摘 要:笔者以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数学——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数学,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58-1  现在有不少数学老师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每拿
摘 要:《〈史记〉选读》是众多选修教材中被选教最多的一本,选教学校多、选教内容多、教学时间长,到底如何处理这本教材,确保其“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实到位,在处理这本教材时,我们有一些做法,也许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史记》选读;处理方法;“两性”到位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56-2    《〈史记〉选读》是众多选修教
摘 要:感知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脉络,尝试辨识作者的表达方式方法,初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引领学生接触文本后再跳出文本把握其整体概貌,这是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感知;第一课时;标题;归纳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47-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
摘要:传统作业因统一、单调、机械重复已经无法适应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改革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就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90-1  一、积累宝库——积累充实语言,丰富文化底蕴  1.设计举例:  苏教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