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羽掠天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大羽,作为留法归来的第一代油画家,因其对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热爱,而成为中国早期抽象绘画的拓荒者。他的艺术实践与西方现代艺术同步,是世界范围内抽象绘画在中国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艺术家,吴大羽把他高尚的人格、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与中国人固有的诗心,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之中。深厚的国掌功底和对西方艺术的刻苦钻研,使得他能够将东方意蕴与西方绘画手法融会贯通。
  为了能向观众展示吴大羽卓绝的艺术成就,展览特别与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油雕院以及吴大羽艺术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合力展出了这位艺术家不同阶段的经典作品。其中,《公园的早晨》(1973年,上海油雕院藏)并没有通过明晰可辨的花木来表现公园清晨的明朗,而是凭借无拘无束的笔触和跳动活脱的嫩绿、浅黄与黑白色块,创造了一片画家心中和谐、静谧的园地。而《色草》(1984年,中国美术馆藏)在1984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中斩获“荣誉奖”,是全国美展首次对抽象绘画作品授奖。这件作品使用了吴大羽钟爱一生的普蓝色调,画面中色与色的律动,虚与实的穿插,湛蓝的茎叶与暖色的花拥抱成一曲清新、欢悦的妙音。在当年,即使青年画家也未曾解放到这个程度,而这位82岁的老先生却前卫得如此轻松自如。
  据整理,吴大羽留下的诗歌多达600余首,體裁遍及古文与新诗,体现了画家深厚的古文功底与文学造诣。展览从中精选出45首,这其中既有吴大羽对画家尊严与人格的定位,有他对理想王国的畅情,也有对世人不理解自己的苦楚与忧伤。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梳理,我们发现吴大羽并不是一个生不逢时的落寞文人,而是一位内心强大,充满豪情的思想家与哲人。他认为自己可以穿越百年,因此他说“我是不死的”;他无视于今生获益或者身后留名,所以他的诗亦无题、画亦无名;他内心崇拜严子陵、陶渊明等先贤偶像,于是,他立志要做今世画人的样童。
  随着这些诗稿的面世,一个真正的吴大羽得以浮出水面。他的理想、志愿与初心,将一应具现。
  《无题》(海上的夜)是目前所知吴大羽最早的诗歌:
  海上的夜,
  今夜,海上没有星月,
  乌黑,乌黑,
  风吹,挟着雨点,
  船前行,带着旅客;
  船底栏杆太细瘦,粉饰着白,映着灯。
  光,分外白,白,
  看,无穷的黑,黑得浓厚,浓厚处,一点渔火,谁家的火,人的挣扎,
  你,你是否爱这黑,或者你为之恐惧,
  发抖,这黑,黑,黑!
  这首诗写于1922年吴大羽赴法国留学途经红海的邮轮上。这一时期,中国的现代汉语并未发展成熟,而他已经把现代汉语诗歌的节奏。感觉把握地十分恰当。
  吴大羽推崇陶渊明,以及魏晋唐宋的文人情怀,他的古诗字句严谨,对仗工整,行云流水。让人感觉他仿佛是从魏晋、唐宋穿越而来,因为他和古典文化之间完全没有隔阂。但同时他叉不是一个古人,而是一位现代知识分子,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新型知识分子。
  “飞羽掠天过影在,蓓蕊待发晴明枝。”这是吴大羽的诗句。吴大羽本名吴待,后自取“大道无朋,感君相知”以朋字去两撇,定“大羽”之名。这首诗暗藏吴大羽之名,同时也隐喻了画家对艺术前途的美好希冀,本次展览的题目恰出自此诗。
  在长期的中西文化关照中,更在自己所热衷的诗文与绘画基础上,吴大羽用心梳理、整合了许多既符合西方孛理,又符合中国诗学文脉的新词汇,从而区别于西方艺术的阐释语言。
  他在一封写给吴冠中、朱德群的信中,提到了“势象”的概念。这显然是他的创造,一个以中国传统文脉为依据,融贯中西且具有创意的新名词。这势象之美,冰清月洁,含着不具形质之重感,比诸建筑美的体势而抽象之,叉像乐曲传影到眼前,荡漾着无音响的韵致,类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动于静止,似佳句而不与其文字,他具有各种艺术门面的仿佛,独不备绘画艺术的基础。
  此外,“飞光嚼采韵”、“拂情视感”、“风色”、“落觉”、“姿奏”……这些均是吴太羽以诗性形象思维对抽象视觉语汇的个人表述。
  本次展览除吴大羽的诗稿与绘画作品外,还将展出艺术家的通信与随笔。这些文献记录了他对艺术、教育、形式美感、抽象语言的诸多阐述,成为我们建构吴大羽艺术见解与思想体系的有力支撑。
其他文献
2016年5月26日,龙美术馆(重庆馆)正式开馆,并由王薇女士担任馆长及总策展人。这是龙美术馆在上海先后建立浦东馆和西岸馆之后,首次将事业版图扩展至西南地区。龙美术馆(重庆馆)落址于重庆直辖市江北区国华金融中心双子座一至三层,占地面积约一万二千平方米,共设有三个展厅,分别聚焦中国传统、革命主题绘画及当代艺术。主展厅采用跃层展厅结构,挑高七米。坐落于商务楼中的龙美术馆(重庆馆)将打破艺术场馆与商务楼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后的中国,经历了最深刻而根本的变化。加速、赶超的民族潜意识仍然挥之不去,令人惊奇的数字增长背后是产业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改造的强烈愿望和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及高度商业化后个人加剧的焦虑情绪和无所适从。当在这二十年隐去“艺术家”身份、投身建设的尚暾再度做艺术的时候,选择采取一种更轻巧和幽默的姿态来转译社会剧变对于个体留下的痕迹。  近期在上海东画廊开幕的“目录”是尚
期刊
2016年5月21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上海站)”在中华艺术宫开幕,此次展览由方旭东担任策展人,丁亚雷担任学术主持,集中展出了许钦松的92件山水画作品。展览以唐代《寒山诗》为主线串联起来,分为四个专题:大道之境、传统之桥、重建新山水以及宇宙心象,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许钦松在山水画上的创作与思考,呈现许钦松山水画中的自在之境,同时体现其“大荒”山水当中的人文意境与思考。  许钦松是中国
期刊
犯罪的痕迹,雌雄莫辨的形体,贲张的血脉,损坏的皮肤组织和暴露出来的内脏器官,极端扭曲的躯干,裁掉的肢体……作为残缺和解体的符号所存在的这些身体,是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摧残的再现美学所推崇的因素。这些撅起的身体所表现出的对于历史和存在的深深的失落感,明显是从道德的缺失和对于混乱的不满当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它们也在叙述着对于能够抚平皱纹的整形手术和飞上天空的钢铁侠的盔甲这些突破人类身体极限的事物的持
期刊
从程晓光的年表中我们可以得知,他先前主要是画人物,但在1996年主办了个人展览后,就转向了风景画创作。显然是更看重自己的风景画创作,他竟对先前的创作采取了忽略不计的态度,而将自己的创作分成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6年到2005年,第二阶段则是从2006年到2015年。对于他的划分我完全同意,并认为在绝然不同的两个艺术阶段中,他所解决的艺术问题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在创作的第一阶段中,他意欲解
期刊
蔡广斌自新世纪以来陆续创作的被人称作“影像水墨”或”手工影像”的作品,从早期的《逝去》《窗,窥露》发端,到《陈海公路》系列、《东滩》系列、《江湾》系列等几组水墨与影像并置的作品,以及2011年继续以这种影像水墨创作方式完成的《白求恩》《热点·2010》等,直到近期的新作《他拍》《自拍》系列,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批评界广泛而持久的关注。这些作品不仅以其对水墨媒介的创造性运用,将水墨材质的“内在力度感”
期刊
着眼于展望未来,探讨人类在22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蓝国,“ShanghaiProject 上海种子”确定以“2116”为主题,李龙雨及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担任联合艺术总监,为艺术与创意、人文与科学等诸多门类提供一个共通的全球智慧汇聚的平台。该项目将汇集世界知名视觉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电影人、音乐人、设计师、建筑师、文学家、诗人、哲学家、史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记者
期刊
刘任的“书写”和所采用的媒介,是与众不同的,他创作手法的缘起或许只是一个偶然,其作品的立意更多的来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从最初英语学习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英文字符,到此后延伸出来的各种文字符号,几乎呈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而其書写的材质也是极为特殊的,选用了一种极为廉价的而并不适合用来书写的纸张——草纸。而这种材质被艺术家反复运用,穷尽极致地要呈现出它不为人知的所有面貌。  对于文字的刻画,或称为书写,刘
期刊
自从中央美术学院把“毕业”变成了“毕业季”,所有有关毕业的事宜都跟着加了剂量。今年研究生的毕业作品首次加入到了毕业季的狂欢之中,展览展出了367名学生的作品,数量之庞大也只能用“约一千两百余件”来统计。造型、设计和建筑三个展览分区也依旧没能改变“五步一作品,十步还是一作品”的拥挤。激情、鲜花般的喜庆我们都感觉到了,如果我们只把这场展览看作学院成果的一支欢乐颂歌的话。  从进入美术馆前的通道开始,就
期刊
提起“山水”,人们联想到的已不再只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山、大水、田园风光;“山水”已然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天人台一的东方人文主义和谐精神。“山水社会——测绘未来”及“山水社会——民间传记”展览,从“测绘未来”以及“民间传记”两个不同的维度阐述“山水”精神。其中“山水社会——测绘未来”曾作为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平行展项目之一亮相威尼斯,以“山水”的意境对于城市化的反思,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呼应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