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教学倡导“复古”,即通过吟诵古诗文的方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针对当前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真钻研教材,继而从中探索出富有成效的新型古诗文教学,以便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进古诗文,有效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一、分析题目,研读注释,走进古诗文
  题目是古诗文的文眼。走进古诗文,前提是要理解题目的内容。但由于古诗文字数有限以及古今差异,导致在其字义上存在差异,因此,教材在编排过程中通过相应注释进行补充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认真研读相关注释的过程中,带领他们跨越时空,与古诗文进行对话,继而推促教学精彩生成。
  例如,《寻隐者不遇》一诗,通过题目分析,就能从中感知古诗内容,即“寻找朋友没有遇见”,而透过“不遇”一词可以从中窥探诗人的遗憾之情。又如,《游山西村》一诗,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题目中“游”一字有“游玩”的意思,可知作者心情是舒畅的;“山西村”不仅点出诗中的地点是农村,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呈现一幅农村风光图,由此可看出题目的重要性。
  古诗词赏析已经成为中考的典型题目。编者考虑到语言差异,往往通过注释或背景介绍,为学生走进古诗文扫清障碍。
  例如,2017年江苏南通中考题古诗赏析《望江南》,在其正文下面分别有相应注释,即: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品析出这首词的情感为“亡国之哀”。又如,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在其题目下也有一段小引,即“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由此可知,写这首词的时间为中秋,是思念弟弟所作,蕴含的情感为中秋思念。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题目分析,重视注释及引文的内容。这样既可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注释与引文,了解古诗文内容,为其顺利对话创造条件,又能通过题目、注释及引文,初步了解古诗文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感情基调,为进一步探究体验做好铺垫。
  二、围绕意象,渗透情感,理解古诗文
  意象是古诗文中描述的主要对象,同样也是作者借此抒发情感的主要载体。只有初步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才能为进一步理解古诗文,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做好准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找出诗中的意象,并结合意境从中窥探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其中意象有很多,开头三句,每个词都是一个意象,加之“夕阳”,完美地渲染出一种悲凉荒寂的意境,从而表达了游子在外那种思乡、思亲之苦。又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所涉及的六个意象,不仅描绘出乡村夜间景色,而且还从中透露出一种喜悦之情,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可以与作者进行对话,从中感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另外,古诗文中的意象也会蕴含特殊的含义。如“月亮”,往往是作者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的;“笛、笙、箫”等意象,则是表达一种哀怨和相思之苦。
  意象是古诗文的情感载体。要理解古诗文,前提是理解意象的特殊含义。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與古诗文内容进行对话。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来理解古诗词,又要通过资料拓展的方式对话意象,继而窥探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拓展资料,丰富内涵,对话古诗文
  古诗文字数较少,内容简洁,字词之间的意思比较跳跃。如果直接通过字面去理解,即便能读懂,其理解也是停留在表层。教师在古诗文解读过程中,可通过查阅教案、网络资料等方式了解古诗文的相关背景,丰富自己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认识,接着围绕自己的理解对所搜集的背景资料进行整合,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对古诗文的解读与理解传递给学生,继而引导学生实现与古诗文、作者的深度对话。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其内容主要是借助秋天景色这一意象,抒发自己国破家亡的悲苦之意。如果教师逐字逐句进行讲解,或者翻译,也许课堂教学效率会很高,学生能在表面上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但其情感与内涵却无法深层次把握。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围绕这首词进行背景拓展,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了解“靖康之耻”,了解李清照其他的词,以便全面走进李清照,走进她的晚年生活,切身感受在这秋意萧索的环境中孤身一人的凄惨,自然也能够感受到词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所蕴含的情感。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就没有诗。学习古诗文,前提是要跳出古诗文,通过背景拓展的方式,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面对面与作者进行交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单薄的古诗文内容教“厚”,为学生对话古诗文积蓄情感。
  四、展现美感,主动延伸,内化古诗文
  相比现代文体,古诗文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语感。闻一多曾经说过:“诗歌是带着镣铐跳舞。”同时还提出诗词三美,即建筑美、绘画美与音乐美。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来说,只有让学生走进古诗文,了解古诗文中所蕴含的美感与情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才便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延伸,而且也能提升他们的语感。
  例如,针对《凉州词》这一内容,如果单单让学生诵读古诗内容,也许学生能感觉出好,却说不出好在何处。但是通过比较,却能让学生辨析一二,这样不仅便于他们深层次理解古诗文风格,而且还能有效提升他们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教师可把这首诗与《从军行》进行对比分析,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借助比较的方式,提升古诗文鉴赏水平。《凉州词》中所描绘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虽然写出了边关的孤苦,但是诗人胸襟开阔,诗中反而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两首诗虽然内容都是抒发边关将士思乡之苦,都是表达将士保卫边疆的豪情,但是通过知识延伸,引导学生从中赏析,却能发现不同风格。继而引导学生对其语言表达形式、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进行鉴赏,以便学生从中感受诗词表达之美,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通过经典诗词积累,拓宽古典文化的知识面。
  古诗文教学,如果仅满足学生字面理解或机械背诵积累,那学生不可能从中感受到美,有的只是学业负担。但是如果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受到诗歌的意境,那么学生会减轻负担,享受诗歌之美。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充分挖掘古诗文中的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为古诗文内化做好储备。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应通过有意识的积累、观察与运用,在提高学生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中,探索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长时间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应在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讨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學课堂教学有效
期刊
小学数学中计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计算能力与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计算能力薄弱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做计算题时错误百出。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注重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很多情况下,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是自身粗心大意,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
期刊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关键内容,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提升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有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和环境,就可以让学生一直处于轻松的状态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环境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环境构建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英语知识相比小学更加深入,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一定的阻碍。
期刊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阅读情趣、阅读自由和拓展延伸三方面构建让学生乐学、善学的三维谱系,打造摇曳生姿的语文个性阅读新时空。  一、激发兴趣,进行个性阅读  机械、死板、陈旧的阅读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个性化阅读也就无从谈起。唯有引领学生寻回阅读的兴趣、乐趣、情趣,才是开展个性阅读的长久之计。创设新颖、具体、活泼的情境化教学,才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并有收获”。  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的
期刊
国学经典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语文教学融合国学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结合使语文教学更具魅力,同时也让语文教学成为传播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桥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和语文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同时也为国学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渗透。  一、在课前诵读中渗透国学经典  学生最初是通过朗读来学习国
期刊
好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引领学生从固定框架中摆脱,从因循守旧中摆脱,从所谓的“自以为是”中摆脱。不断地“摆脱”,才使得阅读仿佛一串钥匙,层层开启文本的大门。而开启之后,必将发现更美的语言风景,发现另一重鲜活的语言乾坤。  一、在个性阅读中多一些思维落差  初中生的思维与成人的思维、作家的思维肯定不一样,抓住这种“不一样”,并作为一种珍贵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或许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丰富学生
期刊
教学目标研究是一个老问题,但在实践领域却是一个永恒的新问题,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随着研究视角的改变而历久弥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目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逐步减少,但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目标虚化,教师能从注重课文内容的教学走向学习作者表达方式的教学,但存在时间不充分和简单贴标签的现象,学生学得懵懵懂懂。第二,教学目标中过程与
期刊
高中地理在高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地理比较法是通过对具有相同点的物体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对于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学生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比较法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属于文科类学科,有很多需要理解并且记忆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淆,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养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
期刊
高中历史课堂,在构建高效教学目标上,既要遵循历史学科特点,还要兼顾学生认知需求,把握历史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科学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得全面提升和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高效课堂的构建者,如何把握教师的角色,如何立足趣味、精致、高效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教师从教学思想、教育行为、课堂设计、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打造顺应高中生教学实际的授课模式。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
期刊
美术语言属于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主要由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机理等视觉语汇组成。这与文学语言不一样,每个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笔者结合实际,针对第三学段水墨画创作,浅析借助美术语言丰富学生认知、提高创作水平的策略。  一、结合美术言语,掌握水墨画创作知识  1.结合生本认知特点。由于学生美术认知基础、天赋以及兴趣、态度不一样,继而导致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理解把握也不一样。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