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学习视域下高耗低效课堂的转变策略与路径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协同学习”是指每一个拥有独特学习经验的学生集合起来,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共同分享认识的一种活动状态。这一育人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学情差异为基础,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分享认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在当前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迭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型期,“协同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值得人们深入探索。
  关键词:协同学习;高耗低效;教学策略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保障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权利,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正处于不断更迭转型中,但脱离学情、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常见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笔者试引入“协同学习”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协同学习”概念简述
  借助数人的交互作用而相互学习,谓之“协同学习”。其本质上是一种“互惠学习”。“协同”指的是通过同异质的他者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状态。就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每一个拥有独特的学习经验的学生集合起来,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共同分享认识的一种活动状态。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一切活动设计和实践的出发点。在协同学习中,教师应首先认识到学生作为个体,无论在知识积累、学习目标、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方面的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具备差异性;同时,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只有当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并在集体中获得充分交流和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能力提升和自我成长。
  教师的作用则在于主导学习活动的走向。在协同学习策略下,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妥善协调教学中的各项因素,使之融合成个体、集体两个层面上各自流畅完整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发展,是教师作为主导者的应有之义。
  二、 协同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构筑良好的课堂氛围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课堂的危机》中,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第一,课堂气氛是否转变;第二,学习方式是否转变。其中,“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协同学习强调互惠的效果和协作的方式。教师首先需要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目标,努力构筑良好的课堂氛围。
  1. 营造民主安全的氛围
  在协同学习中,教师应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为学生营造民主与安全的氛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所思所想,杜绝主观武断的评判方式,善加引导,使之符合积极、进步的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包括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客观分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校正方向、拓展思路、获得新知。
  2. 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课堂是各种教育事件的集合体,既有符合预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又有即时生成的突发事件。在协同学习的策略中,教师应始终以发展学生为最高目标,细致观察课堂中随时变化着的学生的状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及时做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决策,引导意外事件向着积极方向转化,成为课堂有效生成的关键点,推动学生的进步。
  (二)制订适切的学习方案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深入研究学情,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制订学习活动方案,发挥“协同学习”的交互作用,使每一个独特的学习者在集体中共同分享学习所得、获得发展,进而实现课堂的转型。
  1. 基于学情,定制任务
  什么是学情?赵克礼的《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指出:“‘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这些差异和特点,即“协同学习”集体中,成员间的异质性的体现。教师首先应注意区分集体内各成员的不同角色与责任,设计与之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并高度统一于集体的认知深化目標中。
  2. 基于个体,达成集体
  随着“协同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层层深入,力争实现所有成员都“有事做”并且“可以做”,以及作为集体的一分子而“必须做”,从而达成这样的共识: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必不可少,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使学生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帮助、互补共进的责任感,和共同对小组成果负责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协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
  3. 基于学术,引领课堂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学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课堂中教师所能够站立的高度。作为协同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通过学术引领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探究兴趣;挖掘探索过程中的“亮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集体中进行合作探讨,启发学生基于现实问题,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意义、有创见的阐释,使“交流、启发、分享”成为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中的“关键词”,从而达成集体知识的深化,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对“协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反思的主体既有教师,也包括学生。
  教育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作为组织者,教师对“协同学习”进行反思,既要从学习活动设计的层面进行考查,寻找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优方案,也应从学生个体在集体中的参与和发展程度、集体目标达成情况等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梳理出更契合学情、更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互动探究模式。
  反思也应落实于集体成员内部。参与者对学习过程中同伴及自身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习得自身不具备、而他人拥有的良好思维习惯等优点,从而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互结合,将有利于“协同学习”课堂所有参与者的进步与发展。
  三、 以“协同学习”方式,重构高耗低效案例
  笔者以本人执教的九年级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为例,通过课堂实录、数据统计的方式,对本案例进行分析,尝试诊断,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供探讨。   (一)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是九年级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课堂教学第一模块“专题概述”:笔者先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及板书,并在学案中设计知识梳理表格,横向依据朝代沿革,厘清发展脉络。纵向则包含四条演进线索,并用色块覆盖掉中考范围外的内容,留下需要填写的知识点(见表1)。
  在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的情况下,课上安排10分钟完成表格,并按学号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预计在两分钟内完成答案核对。而在实际作答中,共提问9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不能作答,一名学生回答错误,一名学生内容不完整,正确率仅为55%(见表2),且实际用时为5分钟(见表3)。
  课堂教学第二模块:笔者分别以两大线索的发展脉络为重点,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归纳。通过图片、历史文献、图表、历史地图等多种材料的展示和研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在教学设计中,预计本环节时长为23分钟,但在实际操作中长达27分钟,并直接导致第三模块当堂练习的时间被完全压缩掉(见表3)。
  (二)原因分析
  1. 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通过回看课堂实录,确认表2中两名不能作答者为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回答错误、答案不完整的两人在班级中属于基础较弱的中下游水平。结合知识梳理表的内容,可见对学困生及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即使经历了第一轮时序为主的单元复习,基础知识仍然不够扎实,有较多的漏洞亟待填补;同时,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分布零散,缺乏系统性,无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了。
  2. 抽象概念难以理解
  从表1的设计来看,“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作为核心概念,虽然在本课的学习中被首先提出来并进行解释,但对于这样抽象的理论概念,初中阶段的学生难以理解。即使有板书及图片的辅助,仍难以和具体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表格填写中,学生普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未曾对学情有充分的研究,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导致出现活动设计与学生实际水平差距较大,不得不耗费更多时间,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状态。
  3. 学生需求考虑不全
  学生对部分知识点不熟悉,教材中仅一句话带过,第一轮复习中也没有予以展开,但在平时练习中却有一定程度的涉及。教师需要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推动学习进程的开展。而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消化能力并不同步,导致所用时间被迫延长,显示出学生作为互异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而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并未对此有足够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4. 材料远离生活经验
  如“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一节,采用了故宫导游词与军机处内景图片的“搭配”,设计意图是通过“左图右史”的形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但因为材料展示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未能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反而增加了材料理解的难度,课堂气氛一度冷场。教师不得不联系课文内容加以点拨说明,也充分说明了脱离学情的教学设计是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大杀手”。
  (三)问题诊断
  通过对表格数据及原因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本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需求研究不足,学习活动设计与学情严重不匹配;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输出较多、学生被动接受,从而使复习课堂陷入高耗低效、气氛沉闷、学生无法获得发展的状态中。
  (四)案例重构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依据协同学习的实施路径,试对本课例进行重构。
  1. 在对授课班级学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建数个学习小组;为使成员有充分的参与度,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在成员调配上,应根据班级情况,注意控制不同层次学生的比例。
  2. 知识点回顾设计: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学困生完成表格填空,知识掌握属于中等的学生负责查漏补缺。随后,组员按照“中—困—优—中”的顺序,相互检查历史专有名词的书写情况。
  在本环节第一步中,不同层次学生根据不同的分工,协作完成表格。第二步,为强化学生对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同时避免出现组内成员地位固化的情况,设置循环检查的路径。通过这一方式,小组成员既能顺利完成本环节任务,同时也在检查别人的过程中,巩固了基础知识。此外,在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以完成用时、完成质量为评比标准,统计得分,进行排名。以小组间的竞赛,来唤醒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团队内部紧密合作。
  3. 线索梳理设计
  依据课前学情调研的结果,教师预判两至三个耗时较长的考点,采用文献、地图、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学习材料,分别设计有梯度的、不同题型的问题组合抛给学生。并根据上一轮小组竞赛的结果,由各队自行挑选题组,开展第二轮比拼。
  第二轮评分标准的设计,既要兼顾答案的准确性,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虑代表小组进行展示的学生其个人的沟通能力,积极而有效的沟通能力。这是协同学习活动能顺利开展的保障。
  4. 各线索特点归纳
  结束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归纳,从制度演进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与规律,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协同学习”是借助集体之中的交互作用,在学生个人成长的基础上,实现集体的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作为个体所具备的差异性需求和在集体中合作发展的需求。作为协同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妥善协调教学中的各项因素,使之融合成流畅完整的学习活动,从而帮助學生获得发展。协同学习的实施,需要从构筑良好的课堂氛围、制订适切的学习方案、深入地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入手。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协同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以学情差异为基础,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分享认识;既关注学业成就,也关注沟通能力、思维品质等变化,是符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目标、并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的有益尝试,值得人们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秋田喜代美,藤江康彦.授业研究与学习过程[M].东京:日本大学教育振兴会,2010:143.
  [2]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5.
  [3]赵克礼,徐赐成.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2.
  [4]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8.
  [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作者简介:吴慧娟,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小学生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不足,有些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差、缺乏责任意识、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设置恰当的班会主题,采用多样化的班会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批评和教育中获得成长,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主题班会;全面发展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
摘 要:个性化教学是教师自主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而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普及性教育,一贯以来采取班级授课制。大班化的教学方式限制了个性化教学的贯彻与落实,致使普通高中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的没能很好得以实现。文章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针对高中地理学习内容,研究并设计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地理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和实现途径,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分别探
摘 要:学前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要求,大部分幼儿园对游戏化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化设计,对其中的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同时,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通过创新游戏化教学方式,积极开发生活化游戏以及强化幼儿创新能力等方式,加强了对多种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应用,实现了对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开发
摘 要:一个民族的不竭发展依赖于青少年的成长,而只有让我国青少年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使其树立远大的“中国梦”,才能使其始终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因此,传统文化传承教育非常关键,需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感。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则可构建扇画校本课程,据此传承文化教育,同时拓展美术教学资源,全方位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奋斗。文章则
摘 要:文章针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内容、价值、构建以及优化分别展开阐述,希望借此能对未来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 引言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人文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也是当下高中教育中比较容易实现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学科。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凸显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优势,“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出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大量研究表明,
摘 要:随着近年来新的教育理念的发展,初中历史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应该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在“互联网 ”的推动下实现初中历史的高效学习。“互联网 ”的发展给初中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历史教学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愉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在分析“
摘 要:当前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简单教给学生一定信息技术常识,能够了解和操作简单电脑软件的课程,有的版本教材更是加入了编程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视频的教学方法,将繁杂的课程用很短小的微视频来呈现,将信息技术教学知识点精简化、碎片化,视频总长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学生借助微视频这一辅助工具进行学习,学习质量
摘 要:区域活动重视师幼互动,要求教师不断提供新环境和材料,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不断解读幼儿、了解幼儿,并能恰当地指导幼儿,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区域活动;策略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多样化的环境,以及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主地进行活动,得到富有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游戏活动形式。区域活动重视师幼互动,要求教师不断提供新环境和材料,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不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化学面临着改革的局面,将生活化设计融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增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對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应该重视对生活化设计的应用,加强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不断强化学生的化学素养,从而打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文章将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学生主体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点。以生为本的生本理念有效诠释了学生主体的发展思想和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高效地掌握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然而,在部分地区的初中语文课堂之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对学生主体学情的把握和理解,导致其课堂策略与学生发展产生脱离现象。文章对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