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儿童诗教学的“密码”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诗的每行诗句长短不一,行数和字数也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因其灵动的语言、清新的风格、独有的童趣而被学生所喜爱。统编教材编入的儿童诗犹如一颗颗理想的种子撒入学生的心田,引发了他们阅读的乐趣。儿童诗的表现形式与其他课文不同,教学方法也就不同,那么,如何破译儿童诗教学中关于朗读、理解、感悟、创作等方面的密码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寻找节奏,破译朗读儿童诗的密码
  儿童诗描写的都是儿童眼中的世界,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口语化的诗句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却又觉得回味无穷,怎样把儿童诗读好呢?寻找儿童诗的节奏,就能破译其中的密码。
  《怎么都快乐》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课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孩子们对快乐的认识。这首诗的每小节结构都很相似,但要读出其中的韵味就需要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句诗句都是以“几个人玩,真好!”的形式出现,读的时候都要读得稍微重一些,让人感受到这一句是每小节的重点,后面的诗句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讲的。诗歌中有些诗句比较长,如第3小节中的“讲故事/多个人听/更有劲”,学生读准确这个句子有一定的难度。在朗读时我先让学生尝试着把诗句读给同桌听,让同桌说一说有没有听懂自己朗读的诗句,如果朗读时表达的意思不正确,想一想应该在哪里作适当的停顿才能把诗句的意思表达清楚。读好了停顿,诗句的意思也就弄明白了。读整首诗的时候,第1小节应紧紧抓住“静悄悄的”这个词,想象一个人在家做游戏的画面中读出自由和宁静的感觉;其它小节都是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情景,场面是热闹的,应读得快乐而有趣。
  朗读是学习儿童诗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并不能将朗读儿童诗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读通顺诗句就行,只有寻找出节奏的快慢与停顿、声音的抑扬顿挫才能体验到诗歌含有的韵律美。
  二、联系生活,破译儿童诗标点的密码
  在儿童诗中,标点符号也是诗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标点表达的意思非常丰富。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句号、疑问号、感叹号等常用标点符号的不同语气,而课文中还出现了其它标点符号,学生还不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那么联系生活实际,就能破译儿童诗标点的密码。
  课文以《怎么都快乐》为题,介绍了很多游戏名称,课堂上我先出示几幅我在平时课间抓拍到的学生活动的照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快乐的课间活动情景中。在学生回忆游戏名称中依次板书“丢沙包、造房子、丢手绢”等词语,让学生观察老师在板书这些游戏活动名称时使用的标点符号,介绍它的名称是顿号,是用来分隔同一类的事物的。再让学生在诗歌中圈一圈所有游戏的名称,细心的学生马上发现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和老师板书的有所不同。我让学生仔细找出它们的特征,发现诗句中列举同一类游戏名称的时候,用到的标点符号是逗号。我要求学生在连续读这些游戏名称的中间要稍作停顿,表示游戏的独立性,同时又感受到好像是在如数家珍的快乐和有趣。很快又有学生发现在有些游戏名称后面还使用了六个小圆点的标点符号,我告诉学生这是省略号,再让学生读一读带有省略号的句子,猜一猜这个标点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纷纷猜测这是表示还有一些游戏名称,因为作者怕说得太多了不新鲜,所以就省略不说了。我向学生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他们说得真好。
  省略号的作用和国画中的“留白”有相似之处,都是给人留下了许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破译出省略号的密码,可见学生们的理解能力都挺强。
  三、寻找方法,破译感悟儿童诗的密码
  小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接受新事物,但是又由于接触的知识面不广,理解诗句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对某些词语表达的意思还很懵懂,需要教师给予点拨,让学生破译感悟儿童诗的密码。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接触过一些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但是还不能灵活使用。在学习《怎么都快乐》这首诗时,我就引导学生尝试从诗句的上下文中找出相关联的词句来理解词语。如“独自、静悄悄”这两个词都出现在第一小节的同一个句子中——“独自一个,静悄悄的”,让学生找一找上文中哪一个词语和“独自”有关联。学生往前一读诗句,就很轻松地找到“一个人”这个词,从而知道“独自”就是“一個人,没有其他人”的意思。联系下一句中“用纸折船,折马……”想象一个人看书、写字、画画时没有人来打扰的安静,理解这样的情况就是“静悄悄”的意思。“有劲”一词出现在第3小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好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听老师讲故事的情景,当听到有趣的情节时,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这种有趣味、有意思的感受就是“有劲”。为什么诗歌中说许多人玩会更好呢?仔细往下读,就会理解作者的想法了。
  理解儿童诗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到生活中去发现,到大自然中去触摸,到网络上去查找资料等,巧妙地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都能够帮助学生读懂诗歌的意思。
  四、发挥想象,破译创作儿童诗的密码
  课文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似乎都是信手拈来,就如日常生活中的随意哼唱似的,并无多少难度,因此学习课文以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也想学着用儿童诗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学劲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地去破译创作儿童诗的密码。
  《怎么都快乐》中的诗句都比较直白,和学生的生活语言比较接近,我就把课文当作创作的范本,出示一些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如:一个人可以怎样玩,也可以怎样玩……这样玩,挺好!两个人可以玩什么、玩什么……这样玩,很好!几个人可以玩什么、玩什么……这样玩,更好!我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互相启发,打开思维的阀门,尽量和书上的内容说得不相同。然后再想一想,不同数量的孩子在一起玩还能进行哪些游戏,如四个人玩的时候会玩什么游戏?五个人呢?借鉴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的格式模仿着写下来。学生在经过交流讨论后说说写写,我欣喜地看到很多学生都像模像样地创作出了很多儿童诗,例如,有位学生这样仿写:全班同学玩,很好!/击鼓传花,人人参与真过瘾。/你传给我,我传给他。/鼓声停,心儿跳,/花落谁手去表演。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识字不多,用文字表达的意思还不够完美,但是半扶半放式的创作训练,增添了他们挑战新事物的勇气,从他们稚嫩的表达中,可以窥见他们破译创作儿童诗密码的快乐。
  儿童诗是学生喜爱的阅读材料,是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儿童诗中还藏着许多神奇的密码等待着学生去破译。我们教师也要永葆一颗童心,带着学生们一起去开启诗歌王国的
  大门。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小学(226100)
其他文献
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韩愈在他的散文《师说》中这样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可见“传道”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排在了受业、解惑之前。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之能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气节、美好的品德,使他们自觉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是每一个语
期刊
鲁迅先生曾新奇地说,最早的纤夫在江边拉纤时喊出的号子是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接着便有了《诗经》;随着时代的变迁,唐代的经济繁荣将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我们在那个繁盛的时代,熟悉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有大量的边塞诗……在眼前历数着这一切时,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确实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1.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
期刊
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
期刊
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我现以听某教师《丑小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拙见。  初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的写法;理解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追求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
期刊
“一个引导”即引导学生走向教材,“两个转变”即由教师发问向学生提问转变,由教向学转变。  一、引导学生走向教材  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和教参为本,从自己的主观出发拟定问题,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教案,然后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思路上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力求找到与教参相统一的答案,即教师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这其实是忽视了学生内心主动求知的需要,背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算不上是启发式教学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门学科。有人说:“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语文也好似一位美人,她的闭月羞花令人陶醉,她的举手投足令人崇敬,她丰厚的底蕴令人叹服。”然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全是高考模拟训练场,本来最具灵性、最有趣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学科,变得枯燥无味,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
期刊
有人说课堂是燃烧激情的舞场,浇注热血的圣坛,青春飞扬的草地。“两活”创意课堂就是这个激情燃烧的舞场,热血浇注的圣坛,青春飞扬的草地。2010年11月3日上午,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八年级年轻的语文教师朱江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这个舞场、圣坛、草地。市学科带头人、丹徒区语文教研员颜家明,润州区教研员陆其勇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才进教室,就听到了教室里面传出了深情纯厚的男中音的朗读
期刊
导学案,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预设而在课前编制的用于引领学生学习的方案。借助导学案能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师通过课前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到集体探讨,提高其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还应兼顾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他们能够快乐学习。  一、通过课前问题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特点来设计导学案。在课前导学案
期刊
《猫》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体现的都是动物朋友这个主题,相关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对接本篇课文学习,课后用两道练习题细化了训练要求: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在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结合上述学习目标和要求,在对课文进行解读时可以重点抓“古
期刊
課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老师们眼前,致使老师们总是很迷茫,感觉语文课是千头万绪,无从抓起。因为我们的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作为一名课改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我总是不停地追问自己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什么样的语文课称得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我也在不断地努力去改变自己,尝试突破。  一、同课异构现弊端  在一次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