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也朝着国际化深入发展,留学生教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来华留学工作已成为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留学。以四川省为例,研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内陆地区的开放程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国际化 来华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03-02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生俱来具有适应和成长的内驱力(Kim,1995),适应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的生活目标,是人们面对来自环境的挑战时所做出的自然的连续的反映。而所谓跨文化适应,指的是在异文化里的居留者对新环境的适应,具体包括短期逗留、定居、亚文化间的流动迁徙及社会变迁等情形。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跨文化适应可以从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前者主要指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包括与东道国居民建立并保持关系的能力及有效的交往能力。后者则主要以情感反应为基础,考察跨文化交往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但是,目前的研究模式多是建立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下。大量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在发达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的研究,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探索四川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分析影响其适应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1 研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的重要意义
  1.1 现实意义—— 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跨文化适应研究成现实之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留学生规模、生源、学习类型、专业等都由量的积累上升到了质的飞跃。从1950年接受第一批东欧30多名留学生至今,来华留学生规模已达到32万左右,生源国家扩展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科现已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经济、管理、教育、历史、哲学、法律11个门类。据估算,到2025年,来华留学生将突破66万。2011年,四川省接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共5165人,与2001年10年前的856人相比,增长了6倍。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与日俱增,留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实之需。
  1.2 理论意义—— 从微观层面新突破,以全新理论视角研究实际适应情况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日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重视,有关其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虽已有很多成果,但目前研究成果多是以西方国家为主。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和国情的不同,因此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不能充分揭示在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情况。我国学术界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范围也有限,且多是停留在宏观政策面上的研究,实质性的研究较少,所以探讨四川省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将丰富该领域的研究理论成果。
  1.3 文化意义—— 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促进中华文化多元化发展
  数千年来,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文化元素相互作用沉淀,使得中华文化拥有独特的凝聚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中华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汇集成的总体表征。西方文化则与之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是个体性,核心在于强调个体自由度的发挥。通过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文化对异文化成员的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的影响,通过异文化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反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丰富本民族文化,为其发展注入新活力。
  2 调查研究及相关分析
  2.1 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之以访谈法。调查问卷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语言水平,设计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走访四川省多所高校,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5份,得到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为97.8%,问卷有效率为95%。通过建立SPSS数据库,进行社会统计分析。得到克朗巴哈α信度值约为0.83,完全符合问卷所要求的信度分析。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较均衡,男生133人,女生76人。通过统计数据,得知被调查留学生来自30多个国家,以亚洲和欧美国家居多。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在华留学生的专业其中以中文和经济管理类的为主且汉语水平大部分为初级和中级。留学生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来华留学生在四川居留时间以短期较多,多数人在来四川留学前有过出国经历。
  2.3 调查对象学习和生活适应状况及分析
  (1)四川省高校来华留学生学习适应情况及分析。
  表1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1=没有任何困难,2=困难很小,3=一般,4=比较困难,5=非常困难),反映了来华留学生学习适应情况。从图中看出,绝大多数留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语言方面。辨别相同发音字词,理解一词多义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他们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汉语言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其难点首先在于独特的发音,拼音分声母和韵母,有“四声”之分;其次,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来的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数量繁多,字形结构复杂;再者,不同于欧系语言,汉语语法动词不分人称,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以上特点决定了汉语言的学习对留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对词义及发音掌握不准确就又制约着他们使用汉语正确表达自我,反馈学习情况,与外界进行交流,获取个人所需信息。因而,留学生应抓好基础,攻克说写两大难关,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力图实现语言交流实践新突破。   (2)四川省高校来华留学生日常生活适应情况及分析。
  表2反映了来华留学生日常生活适应情况,并继续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同表1)的问题形式。从表2可以看出,留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结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然而表中也反映出留学生在与当地人的沟通、互相理解上仍存在很大的困难。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继续的一种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跨文化适应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来华留学生认为中国人“友好、热情、易相处”。在其适应过程中,中国人能主动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中国学生乐于与外国友人交朋友,了解学习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这正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体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外学生在个人价值观、社交礼仪等方面可能会表现出差异,这就需要双方尊重文化差异,有效规避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文化碰撞,促进双方文化交流,实现多元化发展。
  2.4 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从参与调查的众多留学生来看,调查对象本身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留学生的性别、年龄、汉语水平、个人文化背景等个体因素对留学生的适应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从在川来华留学生具体的适应情况中探究出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1)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
  来华留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最先要面临的就是一系列生活上的变化,如:不同的气候、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等,跨文化接触所带来的这些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心理适应情况。从现有研究成果中我们了解到,社会支持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来源有很多,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熟人和老师,他们能给留学生提供信息和感情支持。具有留学经验的人可以给他们提供本地社会生活上的信息,帮助他们便捷、有效应对新环境。同时,当他们在新环境中遇到挫折,感到无助,焦虑时,他们圈子内的人能给他提供情感帮助,支持他们宣泄情感,减少焦虑,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根据每个文化的特质,可以将文化划分为或远或近的一个连续体,根据文化距离来看,留学生的文化若与居住国的文化距离越近,其跨文化适应能力就越强。例如,亚洲国家(如越南、韩国)的来华留学生的适应情况就比欧美国家的留学生较为良好。
  (2)内在的个人因素。
  认知和期望是指在进行跨文化接触之前,对跨文化接触的设想以及了解外部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现实的、与实际体验匹配的期望,能促进旅居者良好的适应,因为正确的期望决定了人能对未来的压力环境进行真确的评价,从而减轻焦虑,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在来四川留学前,留学生若能事先对四川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在四川学习生活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个大概的了解和学习,有了充分的认知和恰当的心理准备后,他们在跨文化适应中便会处于主动地位,遇到困难也能沉着应对。此外,人格也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它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当面对问题时,由于个体的人格差异性,他们看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便有可能会截然不同。语言运用能力在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其跨文化适应进程、与中国人的交往,同时决定着留学生是否能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传递本国文化,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
  3 结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19世纪后期到现在,走过了短短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若能根据已有经验总结反思,加强教育制度的建设,规范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事业定能获得充分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中华文化将通过留学生这一群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将得到显著地巩固和提高。
  为了提高初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首先,东道国也就是中国各高校应多组织活动、讲座及来华留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会等,帮助留学生了解在中国生活学习的情况,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其次,从留学生的原环境方面看,在其来华之前,其学校若能提供和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信息,这从一定意义上利于减少留学生来华后的“cultureshock”,方便留学生更好的适应来华后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加强教育者、中国学生与来华留学生的交流,拓宽交流渠道,鼓励留学生参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怀揣梦想来到中国这片土地,对外教育学习领域日益拓宽,层次不断提高,留学教育管理工作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话题。如何进一步促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的适应?如何将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播?这将是一条不断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 黄倩.重庆市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 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5):114-11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生望“理”兴叹,厌恶物理学科;源于模型建立,理解模型建立的内涵与外延;贵在概念理解,“悟”出道理,知其所以然;巧学解题方法,多想、多思、多类比;重在归纳总结,找准状态,准确列四种方程。  关键词:源模型 贵理解 巧方法 重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86-03  高中物理难学,使许多高中生望“理”兴叹,有的甚至厌
期刊
摘 要:一节好课的标准在不同的时期,标准也不相同,但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将发生改变。首先教师上好一节课要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而且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师要学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主宰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语言艺术性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
期刊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自主 创新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它不但能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而且能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本文主要是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利用板书这一特殊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意志品质及历史责任感的教育。  关键词:板书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意志品质 历史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目标出发,用爱心滋润后进生的心灵,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集体生活的乐趣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欣赏和鼓励的目光去照亮后进生的心灵,他们一定会不再“后进”,他们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向中等学生迈进,在一定的时候有的还会成为优秀学生。  关键词:后进生 爱心滋润 学习兴趣 欣赏鼓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考查“天气过程”的题型频繁出现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此类题型能较好的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判断、分析等方面的思维品质,同时体现了今后高考命题的价值取向,对今后地理教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考 地理 试题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80-01  1 试题呈现  (2009年全国卷Ⅱ)图1中,
期刊
摘 要:美术资源是一种超越教材和超越课堂的教学元素,其开发利用应当顺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使得美术教学能够走出课堂回归到社会和自然当中,积极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美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高中生正处于从抽象思维到理性思维过度的时期,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美术课程设计才能有效提升美术课程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论述了积极开发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以及高中美术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
期刊
摘 要:如果能让学生像爱看综艺节目一样喜欢上美术课,喜欢上某个“明星”老师的美术课,那么,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尝试探索课堂教学和电视节目的共性,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应该像主持人那样有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所以在仪表、表达、组织、应变等方面都可借鉴主持人表演风格。美术课也能像电视节目那样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最终满足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期刊
摘 要:面对中职学生个性心理特质和令人担忧的现状,面对美育在中职教育中被边缘化甚至被忽略的尴尬处境,中职教育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是否应该重视和强化审美教育,《美育》这门课程是否应该在中职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扎下根来。为适应中职学生对美育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中职审美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其形象性、愉悦性的特点,通过感性育人、精品育人、平等育人、创造育人,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实现育人的目的。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期刊
摘 要: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增加,各个国家的留学生的基础不太一样,而且目前来学校学习通信电子的来华留学生主要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内的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这些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需求。如何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要求,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多种模式教育,对于我们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学习,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很有帮助。本文根据来华留学生的特点,讲述了来华留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