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一条定理的思考去理解新教材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细致的改编形成的,是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重视知识的自然产生,遵循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客观规律,紧跟新课改的理念深刻理解新教材,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合格学生。
  关键词:思考;自然;客观规律
  新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将直角三角形的几条重要性质合为一节课,在八年级上17.2进行专门研究,除了比原来几种版本的呈现方式较集中外,更能显示出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体现了新版教材编者的独具匠心。新教材中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条性质定理时,先通过折纸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命题,再证明所发现的命题。具体证明如下:
  在备课时,我感觉这种方法综合应用了学生目前学过的多条基本事实和定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达到了复习回顾的目的,不过对于刚进入初二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复杂。于是我就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证明这条定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发现了以下解决方案:
  1.仍然使用图2的辅助线,借助“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并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这条定理,再结合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
  2.将图2所作的两条平行辅助线改为作垂直也能进行证明,方法与教材的类似;
  3.利用中心对称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证明过程如下:
  5.利用矩形对角线的性质证明,也就是②原冀教版教材中这条性质的证明方法。证完以后,我认真比较了上述几种方法,感觉虽然每种方法都添加了辅助线,却也各有特点:方案1和方案5证法简单,不过缺点是现在学生还没有学到相关知识;方案3的方法较少使用,学生不易想到;方案4是遇到已知条件中有中线的题目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条件下的方法;那到底哪种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呢?在学了本节课之后,我又将方案3和方案4的方法讲给学生,学生们在比较之后,不少人认为方案3和4的方法简单,可也有一些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添加辅助线呢?”
  是啊!为什么要这样添加辅助线呢?
  为什么呢?继续思考,我发现自己之所以能够思考出方案1、方案4和方案5,是因为我拥有这样的学习经验,而方案3则是我从原冀教版教材中的证明方法中受启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也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可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却没有这些学习经验,如果我们硬生生的将这些添加辅助线方法教给(或灌输给)学生,从知识形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看是牵强的,从新课改的角度看也是应该摒弃的。再看教材的处理,先通过折纸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命题,再受折纸活动中折痕的启发,引发了在折痕处添加辅助线的猜想,进而进行证明。整个过程自然流畅,顺理成章,不会让人感到辅助线的添加不自然,也不会显得突兀。这样一想,就不难理解教材的用意了。冀教版数学新教材在很多地方的处理都是重视知识的自然产生,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客观规律,紧跟新课改的理念,是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我们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深刻理解新教材,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合格学生。
  写到这,本该结尾了,可我脑中又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虽然证明这条定理时添加辅助线比较自然,但是整条定理在这里呈现却显得不那么自然。集中研究直角三角形没有错,但并不代表一定要把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不分难易一股脑的研究。既然我们要重视知识的自然产生,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客观规律,既然这条定理用以后的知识证明起来更自然,更简单明了,那何不待到时机成熟时再行研究,水到渠成,何乐而不为?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数学.八年级.上册/杨俊英编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7义务教育教科书G 第148页.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九年级 上册 杨俊英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G 第147页.
  作者简介:李树强(1981-6-6),男,现工作单位:河北省正定县第四中学,中学二级教师。近年来,他发表各级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参与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理科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的教学交往往往出现形式简单化、单边化等,教学交往逐渐失去了地位与重视,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所以有必要重建构建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本文就针对体育教学交往的失去与建构问题
期刊
摘 要: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情境任务;
期刊
一、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
期刊
当新课程改革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时候;当我们幸运地成为新课改的一名实验者,真切地走进新课程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正经历着一次强烈的震荡。虽然我们曾迷茫过、徘徊过,但是,当我们因此而取得进步,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在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边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要体现在参与,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所有学生参与一切学习活动。主要通过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
期刊
摘 要:任何人主体性的的完美体现都必须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展现。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许多教师成为了“说唱文学”的主角,教条式的照本宣科,教条式的尽情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口若悬河,学生没有丝毫的发表自己观点机会,教师常常是教学内容的主体,学生只能盲目崇拜,鹦鹉学舌。这种教学模式下催生出来的必然是死气沉沉,严肃而一丝不苟。为了打破这种严肃的气氛,教师必须将恰当的活动
期刊
摘 要:数学与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工作者进行数学教学就离不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帮助其在小学阶段能够高效完成学业,对于小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培养其思维能力时要注意分步骤培养,制定合理的计划。本文将分条阐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同侧重点,并举出例子进行说明,与广大教师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人心不古万象乱,尤其是"文革"期间对“儒释道”的批判与破坏,导致而今道德沦丧与社会乱象。一味的追求发展,强调经济,一切向钱看,破坏易,建设难。爷爷一辈所犯的错误,孙子一代品尝历史的苦果。本文以当今社会弊端现象为例证,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探讨反思,同时指出目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倡议在学校弘扬中华正统人性的教育。  关键词:人性;道德;倡议  一、站在正统人性的高度认识学校道德教育 
期刊
情感教育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在于唤醒每一颗学生的心,用爱去滋润,用真诚去开启,师生情感融洽,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一、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
期刊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做得更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如果教师视教材为“圣经”,囿于教材,教给学生的也是僵化的教材,培养的也是僵化的思维,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语文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传授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要打破“教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媒体,实现“用教材教材”,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