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的四步曲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在认真仔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理解“应用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从四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 数学语言
  应用题教学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主要是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检验所倡导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等方面也存在许多缺陷。
  解决问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2007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征求意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将解决问题的目标修改调整为问题解决,意在对解决问题进行重新改革。
  “问题解决”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口号,即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现在,“问题解决”已经成为国际数学教育领域的主题之一。“问题解决”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而“以‘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中心”,则是指应当努力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与数学思考一道作为体现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问题解决,其要求必然贯穿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之中,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主要是使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目标的实施,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解决的过程首先是要突出问题意识,要求学生能从具体情境或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是与“应用题教学”与“解决问题”所不同之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在引入新知、设置问题情境时,老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结合学习过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探究、建构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当学生从生活情境出发,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后,通过我们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课堂教学过程,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操作、实践、观察中,组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究、建构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就采用“寻找宝藏”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猜测、体验、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建构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同时渗透从可能的一点、到几点、到无数点的极限思想,从而自然而然地、清晰地提示出圆是一条无数个点形成的有规则的曲线图形。
  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运用、拓展问题解决的敏捷性与多样性
  当学生初步探究和建构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加上学生受年龄、知识、生活经验的限制,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锻炼学生用数学思想运用、拓展问题解决的敏捷性与多样性是很有必要的。
  “圆面积的计算”教学的练习课中,我先提问:要求圆面积通常要知道什么条件?再让学生算出“已知半(直)径求圆面积”的练习,又让学生算出“已知圆周长求圆面积”的练习。再进行如下二题的练习: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以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为圆心,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半径的平方就是10)?在一个面积为20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0平方米就是直径的平方,半径的平方就是5)?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能起到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更能重点理解“通常”与“特殊”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更能锻炼学生用数学思想运用、拓展问题解决的敏捷性与多样性。
  四、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回顾、整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论
  遵循小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角度,通过数学知识的梳理与复习,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回顾、整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锤炼数学思想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从“应用题”教学到“解决问题”教学是一个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飞跃的过程,而从“解决问题”教学到“问题解决”教学是一个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与升华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信念,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及时总结与反思我们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与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 课堂小练笔是单元习作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课堂教学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堂精心选择落笔点,并对课堂练笔进行有效的管理,既能让课堂练笔独具魅力,又能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  关键词 课堂小练笔 落笔点 有效管理 及时反馈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不去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作文教学不去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写作,请问,我们还有
期刊
摘要 数学练习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瓶颈。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在以人为本的大旗下,数学练习课不再将学生视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也不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奴隶,而是将学生奉为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智慧者。  关键词 融洽关系 策划练习 丰富评价 课堂氛围 习题内涵 点评反馈  练习课作为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型,是在新授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巩固与强化知识点的练习课型。历来公开课教学,练习课都鲜
期刊
摘要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缺少对学生的有意识引领,就不能使学生品尝到获得成功后的快乐。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学生要“乐于表达”。以赏析代替说教的方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习作教学 有效引领 水平提高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也是语文教改过程中的难题。不少的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老师规定
期刊
摘要 加强亲情教育,培养幼儿拥有感恩之心,需要提供教育平台,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 亲情教育 幼儿 家校互动  亲情是情感世界的玫瑰。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充满亲情的家庭是和谐欢乐的家庭。充满亲情的社会是和谐文明的社会。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的过度保护,过分关爱,使很多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孩子长期处于安逸、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对周围一切
期刊
摘要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必须回归儿童世界,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而利用乡土材料来自制玩具,能让孩子在回归泥土质朴的气息中,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一个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特色平台。  关键词 乡土材料 幼儿 多元智能 自制玩具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中“二妹子”的故乡。我们的家乡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荷藕之
期刊
活动目标:①探索民间棋游戏在小学里推行的价值。②挖掘民间棋游戏的种类和丰富的民间棋文化。③开发各类民间棋活动的方案,探究实施途径。④形成一定的棋文化价值,初步具备该课程的辐射力。⑤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队员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队员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年级:六年级  活动时长:4个月  活动准备:①
期刊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这个课题对于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来说都任重道远。应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身特点,于体育教学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新模式 小学体育 寓教于乐  在新的体育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体育要和健康相结合的方针。小学体育课的开设不但要满足课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意见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意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农村义务教育
期刊
《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断:(出示汉字:吞、呆、由)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吗?”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生2:“第二个字是‘呆’,调换部首是‘杏’。”生3(抢着说):“最后一个字调换以后是‘甲’。”师:“看来简单的题目难不倒咱们班的同学!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生(齐声说):“敢!”出示“客上天然居”“人过大佛寺”。师:“请把
期刊
走进牛小,三头形态迥异的牛雕塑充满文化气息。卧牛、行进中的牧童牛、奔腾中的拓荒牛,分别代表着三种牛的精神:卧牛慈祥安静,始终保持着清醒与自觉;牧童牛悠闲、自然,虽学养浅陋,却心灵明慧;拓荒牛豪气奔放,珍视传统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崇尚真理而不追名逐利,自加压力,挑战目标。牛雕塑昭示着牛小要有牛性,要有牛的精神与品质:像牛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尽责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