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陷阱题”更多的内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成果的渠道。教师在解读教材习题设计意图的基础上,还应当深度开发教材习题资源,用好、用活教材习题。其中对于“陷阱题”的编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陷阱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多角度地编制“陷阱题”,赋予“陷阱题”更多的内涵。
  一、从“数”的角度编制“陷阱题”
  1.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细心计算的习惯。
  在简便计算过程中,经常设置一些计算的陷阱,可以避免学生由于粗略感知造成的计算失误。如学过简便计算凑整后,有许多学生在计算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接近整百整千的凑整,即便等于“90”或“110”,他们也一律会“上当”,写成“100”。因此编题时经常有意识地编制一些诸如“1.29 3.8 8.61”之类的陷阱题。
  2.注重数量关系的考查,避免数的巧合运算造成的假理解,使学生养成细心计算的好习惯。
  我在教三年级的时候曾编制过这样一道复习题:“48的6倍是多少?”结果等于“8”的不在少数。而另一题“18的5倍是多少?”却无一人出错。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表面上是受数的巧合运算干扰,即“18÷5不能整除,而48÷6正好可以整除”。实质上反映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题组,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还不到位。因此,练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一些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据来编制题组,如“18的6倍数是多少?8的4倍是多少?”等来考查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是否真正理解,以免部分学生被假象迷惑住。
  3.注重运算律的灵活运用,思维定势。
  例如,在学习了一些运算律后,经常编制一些能简算的题型让学生练习,而学生做多了这样的专项练习,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例:25×(407-7),有的学生使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变得更繁琐。又如378-(200-78)=378-78-200这样的错误例子并非少数。那么,在教学“怎样简便计算”的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渗透给学生两个观点:一是要学生学会判断算式变换是否有必要性,能否使计算更加简便;二是学会分析算式变换是否有可行性,依据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围绕这两点为学生编制相应的陷阱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逼着学生去开动脑筋,达到正确进行简便计算的目的。
  二、从“审题”的角度编制“陷阱题”
  数学学科虽然不同于语文需要咬文嚼字,但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制练习题时,抓住重难点,在关键字词处设置一定的障碍,形成一些大小不一的陷阱,让学生在一次次“上当”中,学会审题,去伪存真,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达到正确解答的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从题目要求入手设置陷阱。
  例如,在做题时,经常有同学不是不会做,而是粗心大意,因为漏掉题目中的相关要求而导致失误。针对这种情况,编制题目要求时,我经常变换形式增加一些附带要求,提高学生读题能力,要求学生把容易遗漏的要求圈圈、画画。
  2.从题干入手设置陷阱。
  教材中的有些习题看似没有什么值得挖掘的内涵,但只要合理改编,就可以呈现更为丰富的习题功能。
  例如五年级上册P64“练一练”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环投中两次,可能得多少环?”练习时,学生都能列举出来。在后来的练习中,我将投中两次,改为投了两次,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感觉到一字之差使解题思路有什么变化。在我的对比引导中,学生恍然大悟,投了两次可分为三种结果,一次都没投中、投中一次、投中两次,再分别列举,可见投中两次只不过是投了两次中的一种结果而已,学生茅塞顿开。我又将投中两次改为投中三次,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将投中结果先分类,再一一列举。
  像上述这样进行习题合理组编,既提高了习题的附加值,使教学得到了恰当的拓展和延伸,又让学生在“上当受骗”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之,从“陷阱题”常常会使大批学生纷纷落马的现状来看,我们要更多地针对练习设计展开反思:一道道“陷阱题”背后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对教学有些什么启示?在编制“陷阱题”时,我们还想考查学生的哪些智力或非智力因素?是否赋予“陷阱题”更多的内涵?从而达到题尽其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高中各科学习中显得愈来愈重要,具有“一双慧眼”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敏锐的观察力,我们才会尽快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而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处理问题。因此,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于他们解决问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观察,提高其观察能力,对于他们学好数学大有裨益。下面我就在高中
我们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一直提倡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却常常忘了自己的反思性教学,一位新教师要想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离开了教学反思也许会走许多弯路。  前段时间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甲乙两位女孩到某公司应聘,该公司分三天对应聘者进行考核。第一天甲得了99分,乙得了95分。第二天考试发的试卷跟第一天的一模一样,甲把第一次做的答案按原样写了一遍,这次甲还是99分,乙得了98分。第三天考试还是那张试卷,甲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总量上看,全国年交易额超过一亿元的市场达到5100多家,年交易总额已达到10万亿元左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大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有效性的问题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者就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使提问更加合理、适当、有意义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形式    素质教育逐渐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现在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中的提问占据极为重
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  一、对数学要有浓厚的兴趣与动力,并且有学好它的信心  数学是如此的重要,生活中的股票、存款利率、增长率、几个百分点、最少用料、最大利润、风险决策……无一不与数学有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感觉,就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一个个小小的成功
激励性评语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一针“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促进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努力,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有的放矢,巧妙地运用评语,大大改变了学生以前做作业拖拉、书写糊涂等不良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励性评语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贴标签”效应,就是一个人被贴上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过程。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的过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着教学效率能否提高。怎样使小学课堂环境愉悦和谐?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节气氛,学生轻松学习  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在教学中,由于新旧知识,以及难易程度的改变等,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起伏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及时
公路养护设计的定义rn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按工作阶段划分,可分为网级养护决策及项目级养护决策两个阶段,其主要解决在什么时间,针对哪些路段,采用什么方案的问题.公路养护设计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