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游学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学”, 也叫“修学旅游”,最早起源于英国,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马可·波罗游历中国17年、阿倍仲麻吕遣唐留学、诺贝尔游历俄美、达尔文环球考察,这些故事都透露出游学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传统学习教育方式。
  中国游学出现和形成是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重视经学的汉代,“经学”和“游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玄游”、“仙游”、“佛游”。而到封建社会的盛唐时期,游学演变为“士林之游”与“佛游”两种形式。两宋的游学虽然缺乏汉唐的恢弘气势,然而,则有“游中未敢忘忧国”、“景物理趣、明性见理”之游的特色。元代儒士科举做官的途径基本断绝,因此出现了盛行一时的游学风气。明清时期,则形成了探索自然山水之游与重实学游步寄志的游学风格。游学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一批有志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国外之游。
  游学在中国古代社会有更深远的意义,是士人、僧侣、贵族子弟等一种远道寻师求学、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文化活动,游学一方面作为他们通晓经术、拜访名师、学而优则仕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成就了一批学术大师。春秋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开阔眼界后修订了六经;唐代李白年少时即走出蜀地,26岁“仗剑出国,辞亲远游”,用3年时间“南穹苍梧,东涉溟海”,16年漫游大江南北。玄奘西天取经、容闳留学耶鲁、孙中山弃医从戎……正是游学四方的人生经历,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开阔了他们的眼界,锻炼了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游学也造就了他们的辉煌人生。
  时至今天,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游学已走近百姓,旧瓶装新酒又名为“夏令营”、“冬令营”、“微留学”,每年寒暑假,有志于留学的中小学生们都乐于参加游学营提前体验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今天的“游学”,和古时相比,虽然形式、内容大不相同,但是都是意在让学生学习期间,为了配合书本所学弥补其不足,而开展的以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扩大视野、培养素质、增进交流以及学科实践等为目的的旅行活动。
  今期《留学生》围绕“游学”主题,细数南半球游学热门城市和学校,为留学生的衣食住行支招;记者专访台湾“国家音乐演奏厅”最年轻的演奏家欧阳娜娜,她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开始了“音乐冒险”之旅;英国牛津高材生Louis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创业,实现他的中国媒体梦。
  无论是古时,还是今天的游学,都正如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大家之一严复所说:“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
其他文献
BRUNO Bisson是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今年是他在广州工作生活的第三年了。提起广州,这位亲切的绅士脸上总会泛起笑意,说自己是“本地人”。闲暇时BRUNO喜欢在广州的高校逛一逛,和学生们聊聊天  Bruno Bisson在2011年8月底来到广州,2014年将是他最后一年担任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尽管由于工作需要,大部分时间Bruno都穿着得体的西装,但他丰富的面部表情却常常显露出内心的顽皮
期刊
光阴荏苒,来到英国快两年了,在经历了只有自己才知晓的辛酸、快乐、痛楚、挣扎和做人的幸福以及逐步对英国社会生活的了解之后,很愿意把自己对英国的一些了解和体会分享给即将踏上留学征途和正在国外只身奋斗的同伴们,希望这些感受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更希望每一位选择留学海外这条路的朋友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这段难得的人生经历达到效用的最大化。  在英国的这段时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英国人的信用观念。中国留学生
期刊
在国内,我们都说搬家是“乔迁之喜”,按理是要请客吃饭大动干戈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的穷留学生来说,因为学业、租金、交通及住宿环境甚至是爱情,搬家几乎就是和吃饭睡觉一般寻常的事情。从2002年9月到现在,区区不到3年时光,掐指一算,我举家大迁7次。在朋友中,我的搬家次数真的算非常少了。留学生搬家的原因大同小异,搬家的过程方法却是各显神通。但一提到搬家,几乎都是头皮发麻、劳命伤财的大工程,在国外
期刊
用形体语言诠释现代绘画艺术    2005年4月8日,《生命之火——亚瑟?安日尔绘画展》举行了隆重的展出开幕式。主办方邀请了法国的舞蹈演员,通过她们的表演,帮助观众理解现代艺术的含义。  开幕式当天,两位曾在音乐剧《飘》中担任舞者的法国女演员,簇拥着画家亚瑟?安日尔来到一幅幅画前,用现代舞的方式表达画家的创作思路。她们的表演好似冰与火的交融,让观众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展览定名“生命之
期刊
王健,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童年时因其卓越才华受到包括小泽征尔在内的世界音乐大师们的嘉许。1985年赴美留学。英国弦乐杂志《斯特拉底》盛赞他是“一位令人激动的演奏家,他的技巧是建立在花岗岩上的”  在伦敦买了房子的王健说他“并没有定居伦敦”,因为“房子买了那么多年,真的没有住过几天”。  现在的王健抱着他的大提琴满世界巡演,偶尔有点闲暇,能在马达斯班一起喝茶,也是难得。  “现在每天花多少时间练琴
期刊
很多论坛的ID下面都会有“来自”一项,网友来自天南海北当然要做个自我介绍,从北京到纽约,悉尼到伦敦,各有各的故事可讲,一直觉得天涯论坛这个名字起的好,既说明了自己的地理位置——海南,又最确切的描述了无论天涯海角,我们都来相会这样一个人类永恒的美好愿望。孤独的灵魂在网络上可以享受到虚拟的社会生活,群居生活。网上的论坛短时间内火起来是顺理成章的,虚伪的人们,孤独的人们,在网上可以云山雾罩吹破牛皮,看贴
期刊
2005年元月30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瑞士分会与华文出版社联合主办2005年新春联谊会暨新书《在瑞士的岁月》首发式。除本分会成员外,与会嘉宾有:瑞士新任驻华大使丹特·马提内利(Dante Martinelli)先生和夫人;瑞士使馆文化参赞施罗凯先生夫妇;瑞士使馆办公室主任梅约克先生夫妇;瑞士商会会长埃尔钦汗等;瑞士联邦旅游局北京办事处代表冯辉小姐等。此外出席活动的还有四位中国驻瑞士前任
期刊
留学海外,承担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往往还有家人父母的期望。相对于有政府、单位作后盾的公派留学生,自费留学生背后的支柱往往只是自己的家人,一旦发生意外,抗风险能力很弱。因此,只身一人客居异国,自己注意保护、照顾好自己首当其冲;其次,就是给自己买份保险,以防以外发生。  据编辑部了解,中国境内目前针对留学生的专门险种少之甚少,只有一种广义上的“海外意外险”,限于赴境外旅游、商务等活动为期1年之内的中国
期刊
端木美,曾留学瑞士弗里堡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  2013年12月18日,阴雨连绵多日的广州迎来了和煦的阳光,为期两天的第十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开幕。作为与会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端木美来到了广州。《留学生》记者借机对她进行了专访。采访前记者知道端木美精通法语、英语,但令记者意外的是,由于曾在中山大学学习
期刊
中国人远渡重洋,赴法学习,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几度辉煌几多灿烂。    勤工俭学 光照千秋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47年前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自费到法国留学,1872年首批官派生赴法学习,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留法学生大量出现。尤其是1920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靡全国,在中国近代留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创业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