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w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A地区3所“211工程”大学在校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从“学习基础”、“努力程度”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出发,研究分析了影响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跨专业研究生快速适应新的专业学习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跨专业;学习适应性
  
  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是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招收一定数量的跨专业研究生。
  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和实践。美国大部分高校都设有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如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达60多个;斯坦福大学实施了“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计划。[1]我国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近年来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2]
  在高校学生学习适应性方面,现有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本科生或专科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王志专(2009)研究了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关系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3]徐小军(2004)从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两个维度,研究了专业兴趣、环境选择、知识应用等8个因素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4]田澜(2004)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的有利发展状态的能力”[5]。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明显不足。我们选择A地区3所“211工程”大学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一、理论分析
  
  “学习适应性”,亦即学习适应能力,是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6]相对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学习目的性和自主性更强。因此,研究生调节自我以适应学习环境的主动性更大。冯廷勇(2002)研究认为,学习适应性包括自我调整和学习环境适应状态两大部分五个维度。[7]借鉴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将影响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划分为“学习基础”、“努力程度”和“学习环境”三个主要方面。
  1. “学习基础”与跨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Diseth A,Kobbelvedt T 等人建立分层模型研究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业成绩。[8]冯廷勇(2006年)则指出学习基础与学习适应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9]张燕贞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医科大学生进行研究后发现,学习成绩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非常显著。[10]聂衍刚,蔡笑岳、康廷虎、黎进萍等研究发现,初中、高中生学习成绩与学习适应性关系显著。[11][12]
  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研究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对于跨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其专业基础相对较差,这对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适应性必定产生较大影响。此外,跨专业的程度同样对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适应性会产生较大影响。
  为此我们重点通过“入学考试成绩”、“跨专业的程度”两个方面考察学习基础与跨专业研究生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2. “努力程度”与跨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毫无疑问,学习努力程度是影响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Chartrand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习的责任感直接影响其在第一学年的学习适应性。[13]Chemers在研究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乐观态度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学业成就的关系后也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努力程度、应对压力的能力与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4]冯廷勇认为学习适应性个体自我调整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15]周步成(1991年)认为,个人学习的努力程度包括: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等等。[16]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同时根据研究生的特点,我们重点从“主动补修本科课程”和“课堂认真程度”两个方面,研究分析努力程度与跨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3. “学习环境”与跨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学习环境适应包括对教学模式、与学习直接相关的环境的适应水平等。[17]CampbellM H等人从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学校纪律、教学交往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索。[18]周冰研究认为,研究生的学习任务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培养研究的能力。[19]这些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客观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我们重点从“参与课题机会”、“课程任务轻重”和“教师授课方式”三个方面,研究分析学习环境因素与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样本及问卷设计
  
  1. 研究样本
  我们选择A地区3所“211工程”大学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跨专业研究生比例较高的学科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03份,其中有效问卷223份,占55.7%。样本(N=223)构成如表1。
  
  
  
  2. 问卷设计
  基于前文理论分析,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如表2示。
  问卷首先进行了小样本试测,并经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正式问卷。Cronbach 信度在0.80左右,符合一致性要求。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其中,独立样本检验和单样本检验的检验值设为3.0,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求得值的绝对值大于1.96且指标均值高于3.0,可以认定其达标。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 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46.2%的跨专业研究生认为与非跨专业研究生相比,学习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别”或“较大差别”,而认为“完全没有差别”的仅为9.9%。在“专业课成绩”、“科研能力”和“心理压力”三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1)跨专业研究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成绩”与其他研究生有差别。调查结果显示,55.6%的跨专业研究生认为与非跨专业研究生相比,专业课成绩有“很大差别”或“较大差别”,而认为“完全没有差别”的仅为13.9%。这表明,跨专业研究生与非跨专业研究生在“专业课成绩”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2)跨专业研究生认为“科研能力”与其他研究生有差别。调查结果显示,56.9%的跨专业研究生认为与非跨专业研究生相比,科研能力有“很大差别”或“较大差别”,而认为“完全没有差别”的仅为17.6%。这说明,跨专业研究生与非跨专业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3)多数跨专业研究生认为“心理压力”与其他研究生有较大差别。调查结果显示,62.2%的跨专业研究生认为与非跨专业研究生相比,有“很大差别”或“较大差别”,而认为“完全没有差别”的仅为14.2%。
  2.“学习基础”是影响研究生期间学习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学习基础”对跨专业研究学习适应性有一定影响,Likert均值为3.5232(5分为满分,下同)。体现研究生学习基础的两个因素(“入学考试成绩”和“跨专业的程度”)对学习适应性都有影响,但存在差异,如表4。
  
  
  (1)“入学考试成绩”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入学考试成绩”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程度Likert均值为3.5988,p值小于0.05,相应95%置信区间为(3.4846,3.7130),表明“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反应研究生学习基础的一个指标,对跨专业研究生新专业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2)“跨专业程度”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A类(跨学科大类)跨专业研究生对学习适应性的Likert均值为3.8940,p值小于0.05,95%置信区间为(3.8635,3.9245),影响显著。然而,B类(同一学科大类的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对学习适应性Likert均值为2.4767,p值大于0.05,95%置信区间为(2.2843,2.6691),影响并不显著。这个结果表明,“跨专业的程度”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一个合理的解释是,A、B两类研究生在知识转移的跨度上存在差异,A类研究生相对于B类研究生来说,在知识转移上的跨度更大,因而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就有了不同的表现。
  3. “学习努力程度”是影响研究生期间学习适应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学习努力程度”与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之间关系非常显著,Likert均值为4.2077,体现研究生个人学习努力程度的两个因素(“补修本科课程”和“课堂认真程度”)对学习适应性都有较大影响,如表5。
  
  
  
  (1)“补修本科课程”对跨专业程度较大的研究生影响更显著。统计结果显示,“补修本科课程”对不同跨专业类别的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跨专业程度较大(A类)的研究生来说,“补修本科课程”影响程度较大,Likert均值为3.7522,p值小于0.05,95%置信区间为(3.4830,4.0214);然而,对于跨专业程度较小(B类)的研究生来说,补修本科课程平均影响程度却较小,Likert均值为2.0667,p值大于0.05,95%置信区间分别为(1.9209,2.2125)。显然,对于同一学科大类跨学科的研究生来说,“补修本科课程”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并不大。
  (2)“课堂认真程度”是影响学习适应性最显著的一个因素。统计结果显示,“课堂认真程度”对于所有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程度都非常显著,Likert均值都在4.6462以上,接近最高值5.0,p值小于0.05。由此可知,“课堂认真程度”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
  4. “学习环境”是影响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学习环境”对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也有很大影响,Likert均值为3.6623。在体现学习环境的三个因素中,“参与课题机会”和“教师授课方式”对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更大,结果如表6。
  
  
  (1)“参与课题机会”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在学习环境因素中,参与课题机会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程度最大,Likert均值为3.8425,t值为9.475,p值小于0.05,95%置信区间为(3.6667,4.0182)。杨春梅、陶红等人的研究指出研究生为提高科研能力,必须将科研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学习的全过程。[20]此研究发现参与课题研究与其学习适应性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2)“课程任务轻重”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着显著影响。统计结果显示,课程任务轻重对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也有显著影响,Likert均值为3.3699,p值小于0.05,对应的95%置信区间为(3.1866,3.5531)。结果表明,课程安排过多,对于跨专业研究生适应新专业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雪上加霜”,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压力。
  (3)“教师授课方式”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也存在着显著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教师授课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影响程度较大,Likert均值为3.6849,p值小于0.05,对应的95%置信区间为(3.5123,3.8576)。显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授课方式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根据跨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论及建议
  
  1. 主要结论
  (1) 相当一部份跨专业研究生对于如何尽快适应研究生期间新专业的学习存在困惑,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研究生教育和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尽快研究制订相关措施,帮助跨专业研究生顺利适应新专业的学习。
  (2)“学习基础”、“努力程度”和“学习环境”是影响到跨专业研究生对于新专业学习适应性的三个主要方面,其中个人学习的“努力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学习环境”和“学习基础”。
  (3)“学习基础”对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相对而言,在体现研究生学习基础的“入学考试成绩”和“跨专业的程度”两个方面,“跨专业的程度”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程度稍大一些。
  (4)个人学习“努力程度”是对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其中“课堂认真程度”更为关键。因此跨专业研究生应该树立起正确可行的学业目标并努力的付出实际行动,特别是要重视课堂内的学习和消化,以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5)“补修本科课程”对于跨专业程度较大的研究生来说影响程度较大,但对于同一学科大类跨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在安排补修本科课程时,应该主要针对学科大类的研究生开设。
  (6)“学习环境”对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也有很大影响。其中,“参与课题机会”和“教师授课方式”对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更大。因此,根据跨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同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
  2. 相关建议
  (1)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提高跨专业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个人学习努力程度是一个普遍得到认可的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能否尽快适应新专业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倡导良好的学风,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同时,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促使跨专业研究生主动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
  (2)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方案,建立多样化渠道和途径,帮助跨专业研究生尽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改变目前针对所有跨专业研究生补修本科课程的现状,主要针对跨学科大类的研究生补修本科课程,并且补修本科课程不能只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严格要求。同时,积极鼓励跨专业研究生尽早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导师的科研精神、人格魅力的影响以及高年级研究生的“传、帮、带”,帮助跨专业研究生尽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兼顾不同生源研究生的学习基础,帮助跨专业研究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明显,目前跨专业的研究生比例越来越高,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基础学生的不同要求,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帮助跨专业研究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
  
  参考文献:
  [1][2]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20—23.
  [3]王志专.师生互动对文科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09.
  [4]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田澜.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502—504.
  [6][16]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S].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7]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44—48.
  [8]Diseth A,Kobbelvedt T. A mediation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motives,goals,learning strategies,and academic achievement,Th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0(4):671—687.
  [9]冯廷勇,刘雁飞,易阳,张娅玲.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进展与教育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35—139.
  [10]张燕贞.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29—31.
  [11]聂衍刚,蔡笑岳.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2):134—138.
  [12]康廷虎,黎进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7(2):34—37.
  [13]Chartrand J M. A causal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person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of nontraditi- onal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90(1):32—46.
  [14]Chemers MartinM,Hun L,GarciaB F.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performance and adjust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l(1):55—64.
  [15]冯廷勇,苏缇等.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5):762—769.
  [17]张燕贞.广东省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汕头大学,2007.
  [18]CampbellM H, Prichard S T .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ollege adjustment scales,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0(1):79—84.
  [19]周冰.研究生学习的三大任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72—76.
  [20]杨春梅,陶红.论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整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9—1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教师薪酬是高校教师从劳动中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薪酬理论是高校教师薪酬机制的基础,是高校薪酬管理的理论依据。本文从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三个角度阐述薪酬理论。薪酬理论对提高高校教师收入有较大的启示,这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对薪酬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高校教师;薪酬理论;薪酬启示    一、引言  当前,综合性国际化大学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建校目标。因此
期刊
摘 要:FOCUS是杜克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模式,它在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上都体现出跨学科的特性,选修FOCUS的学生必须对跨学科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课程实施上重视研讨和互动。FOCUS课程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跨学科的内涵比较丰富;课程实施注重人际互动;通识教育与本科生参与科研有机整合在一起。  关键词:杜克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通识课程;FOCUS    杜克大学(
期刊
摘 要:建国初期,高等学校探索了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借鉴运用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证明,在新形势下,结合重大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现实思想教育、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开辟多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园地等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借鉴;运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高等教
期刊
摘要:理论体系的构建,概念是基础。我国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处于初始阶段,厘清概念,是建立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最基本工作。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学位教育”的错误使用既对学位制度、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产生影响,也会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关键词:学位教育;理论体系;实际管理;影响    1999年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发表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借鉴了高等教育学家提出的价值观、课程理念,提出由三个系统课程来构建课程结构体系:一是“学养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有专业能力的人”;二是“教养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有道德的人”;三是“生养系统课程”,即生命养护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身心健康的人”。与这个课程结构体系相对应,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归纳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10种能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价值观;课程体系;人才
期刊
摘要:美国社区学院学生事务工作形成了成熟的学生事务工作理念,学生事务工作机构按服务职能来设置,制度设计体现法制化、精细化,工作人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这些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内涵和品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学生事务;专业化;职业化    美国社区学院主要培养两年制副学士、普通本科院校转学生,同时担负为社区居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其职能基本与我国高职院校对应。我国高职
期刊
摘要:从人力资源规划的历史看,它经历了职能规划、系统规划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三个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着各种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理念和模式,高校这种重要的社会组织也不例外。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越来越被看做是影响高校发展与工作绩效的积极因素。国外三所高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模型在理念和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规划的流程却具有一致性。它们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
期刊
摘要:广州美术学院试行了“休学赚学费”模式,这一大胆的创新尝试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本文以广美休学学生一年期生活状况为例,从“休学赚学费”试行的环境、现实基础进行分析论述,阐明了“休学赚学费”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自立精神、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创业意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休学;赚学费;模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 国家拨款和
期刊
摘要:大学治理是指对大学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做决策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牛津大学经历了三次治理改革。其中,2004—2006年的大学治理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根据支持联盟框架,在政策子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大学治理改革行为过程是支持者与反对者围绕“由谁治校”这一核心信仰不断博弈的过程。子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影响大学治理改革的关键因素。强大的外部力量的推动是促成大学治理改革成败的关键,外
期刊
摘要:通过对广州三所大学880份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影响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跟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一致,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对大学的学习成绩没有统计相关性,大学学习成绩主要跟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呈正相关;家庭收入水平则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作用。引入户籍与学习时间、家庭地位的交互项,统计模型显示城市户籍的大学生,其必修课成绩较要比农村大学生差,并且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必修课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