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追溯,更是反思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leca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国涌先生的新作《过去的小学》借由40多位民国时期的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之口对民国的小学教育进行了全景式追溯,怀旧而又亲切自然,鲜活却又引人共鸣,既是当今读者认识民国小学的一扇窗口,也是我们反思当前小学教育的一面镜子。
  透过这扇窗口,读者至少能够看到民国小学教育的五个优秀传统:
  一是学校环境承载育人之道。当时的小学育人环境虽风格迥异,但都呈现出朴素、亲切、自然、简约、清新之感。学生、教师、校长之间没有距离,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这种处处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远非今日小学趋同化的钢筋水泥大楼所能比拟。著名自然科学史专家许良英曾就读的立本小学校园里有“高大的古障树和深幽的树丛、竹林,清晨时到处悠扬着鹃啼雀鸣”。学校西侧是清澈的溪流,南面屏障着雄伟的苍山。熏陶在这样清新秀丽的环境中,学生的童年自然是快乐幸福的。
  二是校训精神体现教育价值观。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民国小学的校训似乎总是那么简约,又那么深刻,透出浓郁的人本色彩。灵山小学的校训是“处处是课堂,人人是老师,事事有学问,天天动脑筋”。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的小学母校校训是“勤俭”。茅盾曾就读的立志小学校训是“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这些校训最终都内化成为影响他们人生的价值观。
  三是教学情境凸显教育理念。民国小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样,情境宽松,学校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人格教育。梁实秋先生读小学时,“听先生讲书,随时可以写个纸条,搓成一个纸团,丢到老师讲台上去,代替口头发问,老师不以为忤”。那时的小学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肩负着训育的责任。梁实秋的老师对小学生的“纽扣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齐,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无一不加指点。
  四是课本内容注重人性复归。从晚清到民国,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纷纷推出自己的小学教科书。彼时的小学教科书大都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范畴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编排,内容多样,贴近生活,形象生动,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具有深厚的人本教育底蕴。茅盾、夏衍、汪曾祺、冰心等均在回忆录中高度评价当时的小学教科书。
  五是课余生活推进素质教育。民国小学生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灵山小学每学期都会组织大小不一的校外活动,远足、野营、社会访问、参观农村、游览名胜古迹等。在校内也经常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开展戏剧活动、诗歌朗诵会、音乐会、画展等。沈从文在故乡湘西读小学时,从课余生活中学到了爬树、采药、钓鱼、采榛子、摘蕨菜,认识了很多鸟雀。他认为自己“在校外所学的实在比课堂上多出十倍”。
  《过去的小学》追溯了我们曾经拥有的优秀的小学教育传统,但它的价值绝不仅仅是追溯,更为重要的是反思。
  小学时代是一个人启蒙、开智、塑性的黄金年代。民国的小学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精神气质的圣地。在这里,学生的生命之花得以绚烂绽开,健全的心智开始成形,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关怀社会的品格得以塑造……反观今日,我们的小学仅是教育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每个中国人,自童年时期就走进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个教育工厂流水线,群体化和同质化的教育成为教育工厂的孵化标准。《过去的小学》所追溯的自由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广泛地接触、愉快地接受、独立地思考迅速离我们远去。在工厂化的教育体制中,人只是一个被批量生产的产品,整个教育都基于统一的秩序:守时、服从、记忆、考试、奖惩。这种秩序使我们的小学教育不仅删除了人格教育,还在不遗余力地扼杀人与生俱来的天然个性。未到毕业之时,学生大都患上了“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
  读毕该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该书的现实价值——反思和重建今日小学教育的历史底本。追溯,可以帮我们看得更远。反思,可以使我们进步得更快。
其他文献
贫穷是社会的顽疾,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导致人们贫穷的原因,除了自身勤勉因素以外,和身处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贫穷的本质》  [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 著  [法]埃斯特·迪弗洛 著 景芳 译  中信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定价:58.00元  我们每天都辛勤地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远离贫穷、走向文明和富裕,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然而,世界上有很多人即便工作再努力,生活依然在贫穷边缘
期刊
汪洋没有使时光虚度,在文学的宿命中,她用文字证明了自己的力量,这力量不来自浮华,而来自扎实的生命体验。  《洋嫁》  汪洋 著  北京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定价:28.00元  “美女作家”中许多不是美女,汪洋不在此列。她是电视台女主持出身,当年在遵义属于“上流社会”风光人物,后来宿命地迷上文学,早早脱离了荧屏,甘愿去做宅女,常一整天一整天地盯着电脑屏幕敲字,任由时光与时尚在身边流过,终于成
期刊
这片莽原已经日渐消失了,为了守住剩下的这片林子,他创立了万松浦书院,日日夜夜听着松涛阵阵,叙说着那些青春年少的欢乐时光。  《游走:从少年到青年》  张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版  定价:34.80元  张炜的《游走:从少年到青年》是一部自传性的散文集,记录的是作者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那段最艰苦,也是最欢乐青春岁月中的趣事。走过人生几十载,阅历增多,行走万里,青少年时期那段苦难
期刊
《激发人才正能量》(上)以三联书店人才队伍建设(即《三联书店人才发展规划》)为个案,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之“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企业才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理念,提出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媒体如何融合,编辑人的许多特质都是不能取代的,如个人的品位、辨别能力、情绪反应、决断能力、对内容的处理技巧、怀抱梦想以及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从这些层面上看,没有任何人或物能取代
期刊
在走下去的过程中,你需要频频回首,不断体会你今天模样的原因,更该反问一句:站在今天是否对过去的你满意,如果站在未来是否对今天的你满意。而这些疑问也在庄雅婷的新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中进行泼辣嬉笑般的解读。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庄雅婷 著  九州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定价:30.00元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辗转难眠,心中有个声音不停在追问:我怎么走到今天啦?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爱情不顺利
期刊
为父亲白崇禧作传是白先勇的多年夙愿,在2011年《青春版牡丹亭》200场演出圆满成功之后,白先勇将工作的重心转回到他一直牵挂撰写父亲白崇禧的传记上,这也是他近年来陆陆续续一直在进行的工作。在走访父亲当年好友、部下,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过程中,白先勇搜集到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图片是无声的历史,作者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先行出版影像集,将搜集到的照片按照历史时间、事件逐一分类,并进行精选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重大;同时,她们在成长、职场、人际交往、爱情婚姻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和需求的知识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需求,一些编辑出版人员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相应的推出图书,满足读者需求,受到市场欢迎,可谓顺理成章。这一点,从各大书店在新书推广区展示和辟出专门书架集中陈列女性图书即可看出,以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为例,在大厦一层,除了在新书展示区,还有满
期刊
在作宏大叙事的同时,以新的视阈捕捉、搜集资料,每下愈况,去记载普通民众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行所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欲求,他们的文化表现。  现在的年鉴编撰,在内容的选取上遵循三个原则,就是强调写大事、要事、新事。笔者认为,在这三者之外,也应当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社会民众生活,尤其是下层民众的日常活动入鉴,全方位地记录社会信息,并作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观照。这样做,对于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量,提高年鉴
期刊
过去百年,我们“以俄为师”“以苏联为榜样”,以“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为奋斗目标,走过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康庄“大道”。沧海桑田,历史的变革如同白云一样从我们头顶飘过。尽管我们向往俄苏的激情已经消失殆尽,但其潜在的影响确如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我们势利地睥睨冷落自己曾经的俄苏情怀,历史记忆与文化常识也被截然切断,殊不知历史已经参与到现实中来,成为现实担负不起的历史负累。金雁先生的《倒转红轮——俄国知
期刊
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2012年8月出版了“时光魔钥”系列趣味历史丛书(全套共6本)。这套丛书主要讲述了乔什和梅西兄妹俩用一把神奇的时光魔钥,打开了外公书房中的一扇秘门,因此穿越了时空,进入了六种不同的历史情境,历经种种艰难险阻,最后都逢凶化夷,而且增长见识无数。而这些见识主要是一些饶有趣味的林林总总的历史知识。这套丛书不仅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以资料的形式,用不同字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