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做大为何“困境”依然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415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分析报告》称,全国民营企业500家规模持续扩大,盈利能力快速稳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管理日趋规范,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民营企业做大需要条件和基础,在管理程序、制造流程等系统工程方面,要与国际接轨,民营企业缺乏这类系统工程,越做大就会越累。那么,民企要不要做大,做大要注意什么问题?
  
  “小舢板”和“大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市场洗礼脱颖而出,一批民营企业迅猛成长,累积了巨大的财富和市场能量,成为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企业集团。华为、联想、奥康、新希望等,就是它们之中的杰出代表。
  对于民企集团的管理者来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越来越感觉到:不能像原来那样,得心应手地管理自己的企业了。在他们看来,企业好像不再是那个自己曾经非常熟悉的,而是一个虽然有了自己的生命,却经常要执拗地脱离管理者掌控,要离开自己心愿的家伙。
  他们还发现,自己以前积累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都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变得不再那么有效,好像企业不单是规模“长”大了,随着规模的“长大”,内部也产生了一种力量和逻辑一般。奇妙的感觉来自何方?一般来说,对于从“小舢板”的个体企业,成长为“大船”的企业集团,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困境和考验。
  机会导向型战略不再可行。当企业小的时候,机会是最重要的,只要抓住一个机会,就可以使企业得以生存和运转下去,可谓是“拾到篮子里就是菜”,企业领导者的重要作用,就是要随时去寻找和抓住机会,将这种机会转化成企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成长为集团了,机会好像不如原来重要了,哪怕一个新机会也没有,企业照样能够保证和维持正常运转。甚至,有的机会看起来是机会,抓住了虽然也能赚钱,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却会产生负面影响,原来那种机会导向型的做法不再可行,企业集团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和办法。
  创业文化,不再有效。当企业小的时候,生存是第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拼尽全力,不计艰辛,多方突破,以期活下来。这种做法的最典型表现,就是华为公司广为人知的狼文化。正是因为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狼文化”,很多公司在创业初期,赢得了生存的业务和空间,赢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资源和能力。
  企业成长为集团了,员工的“狼性”淡下去了,虽经多种努力,效果很不理想,员工认为“洗脑”而产生抵触情绪。很多领导感慨,那种二话不说,提上包就出差的劲头不见了;那种不分昼夜,一鼓作气把事情做完、做好的激情不见了;到点上班、到点下班,讲待遇、讲报酬的风气,一点也不需要提倡,就会四处蔓延,企业越来越没有进取心了。这样的企业,还能继续向前吗?不少老板忧心忡忡。
  
  亲力亲为不从心
  亲力亲为,力不从心。当企业小的时候,管理人员不多,管理深度不深,管理幅度不大,老板完全有能力、时间,对企业的所有重要事情进行管理。基本上,企业所有重要的事情,都由自己发起和掌控,对业务的进展、流程,全部一清二楚,时常免不了身先士卒,捋起袖子一起动手。老板感觉:企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的发展都清晰可见,心理感觉非常踏实。
  企业成长为集团,业务范围广了,业务流程长了,管理跨度大了,关键节点多了。老板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能力对每件事情都能掌控了;不再有时间,过问每件事情的进展了。他们好像突然觉得时间多了起来,事情少了起来,作用小了起来。而心里的踏实感,却好像悬了起来。
  有的管理者,为了排解心中的不踏实感,就把自己变成“千手观音”,什么都抓,什么都管,到头来,非但没有取得成绩,反而常常陷入细微之处,迷失了大方向。亲力亲为,非但没有成为员工的表率,反倒引发员工的怨言,觉得老板插手太多,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管理者埋怨员工不负责、不努力,殊不知,正是因为自己“一竿子到底”的管理办法,让员工失去了权利,也失去了责任。
  如何协调老员工和空降兵。企业成长为集团了,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张和业务流程的延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和纯粹的,而是出现了多样性和专业化的要求。所谓多样性,就是除了能够给企业带来业务的人才,还需要有配套的后勤支持人才,比如:人力资源经理、法律顾问、会计、设计师、培训师。所谓的专业性,就是要求人才都必须是专才,对于某一领域中的专业问题,能够给出应对方法,找到方法和途径。
  这些人才的需求,究竟是从内部培养提拔,还是采取外部空降?从内部培养提拔,可能懂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现状,和老板容易一条心,也给了老员工希望。但是,内部培养提拔,速度慢,时间紧,人才成长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一味抱着内部培养的思路,可能阻碍企业的发展。外部空降,能够很快地获得企业所需之才。不过,空降的人才,毕竟不是自己培养的,要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和成本,更有一个认同感的问题。空降人才的低成功率,也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
  
  越大越会受影响
  企业越大越容易受政策影响。企业成长为集团了,就有了明确的产业选择和稳定的业务方向,不再需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由于规模的壮大,如果说原来是匍匐地上的小草的话,现在就是挺立的大树了,对于政策的影响感受,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强烈。
  有的企业老板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地把企业做大了,来自各方面的敌视却增强了,好像企业做大了,反倒不受欢迎了。早知如此,何不当初?不如做个小企业,轻轻松松、安安稳稳地赚点钱算了。
  事业究竟传给谁。当企业小的时候,创始人正当壮年,一门心思都用在拓展业务上,自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根本不需要什么接班人,也就没有什么接班人问题。而且,企业小的时候,为生存而奋斗,所谓的接班人,无从谈起,无班可接,无业可承,即使自己愿意交班,目标的接班人,不一定愿意接手,不需要考虑接班人问题。
  企业成长为集团了,创业者经过多年的打拼,无论从心理上、生理上,无论从时间上、精力上,都需要寻找接班人,都需要有人,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传承下去,接班人问题就此产生了。
  从中国人的传统来说,接班人总归是自己的子女,子承父业,一直为中国人传扬,历来被认为理所当然。但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来看,接班人却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子女,应该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人。
  当子女有能力,而且愿意接班的时候,这个问题当然好解决。现实的问题是:事情很少会尽善尽美。那么,子女和空降兵之间,创业者该如何选择呢?应该用什么样的机制来保证自己一生的心血,没有白费呢?
  
  多受磨练多成功
  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市场需求不足,原来的公司扛不住了,会有很多人失业。失业的人,再去创业,如果按照原来公司的那一套办,同样会遇到需求不足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产生了很多企业家,那是国家创造了市场环境、给了许多机会,所以一路很顺。他们没有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的洗礼,心理上可能会过于乐观,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影响企业未来运作。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创业是需要的,不宜一毕业就急着去创业。首先,要很好地磨练人生,在危机中学习、在危机中历练,学会把危机化为转机,5年、10年之后,成长为稳健、老练的企业家,不以做大为目标,从小做起,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压力会小很多,成功却会多多。
  想要发财的人都想自己创业。没有计划的人生,注定遭遇失败。打算发财,打算做生意, 应该着手从小做起,从无做起,以后再做大生意。所以,刚毕业时,选择淘宝网店,为自己未来奠定基础,积累做生意的经验,从客户方面打下基础。这样,以后做起实店来,就能得心应手,不会轻易失败。
  世上很多人都很有抱负。真正的抱负, 会将自己所想的计划思索周详,然后付诸行动。那些光说不做的人,整天说自己好有抱负,一直都没有计划自己的人生,一直没有实行过自己的计划。最后,别人问他:你不是很有抱负吗?这种人,会找出诸多借口,说这说那,赖三赖四。那些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人,哪怕中途失败了,他会找出计划有漏洞,会继续寻求真正的出路。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现实中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3%,除非你对投资的项目非常熟悉,否则不要太早就自己做,可以先进入相关的行业学习一下,等熟悉后再自己做。找个岗位,人是能在困难中学习的生物,遇到困难如果不放弃,就越学越多,解决困难能力就越来越强,轻松上班也是磨练啊。
  苹果,你尝了,才可以知道它的滋味。生活,只有你尝了它的酸甜苦辣,才能知道生活的滋味。要想明白和懂得,人生吃苦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不想吃苦,那就必然死亡。企业做大做小,可以用几句简单的话加以概括:规模大型化替代小型化,业务多样性替代单一性,流程多层次替代单层次,集团稳定性替代企业灵活性,利益主体多元化替代一体化,行为客观规范化替代主观随意化。
其他文献
融资可以说是困扰中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的问题,7月20日公布的“花旗-CCER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研究项目组针对中国服务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最新调研成果显示,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障碍,对服务型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形势更加严峻;融资难的现象与中国目前的金融格局有关。  报告显示,在中小企业集中的浙江,即使是在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银根宽松的2009年,在260万家中小企业中,也只有20
期刊
8月5日,由于美国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 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从而引发了主要国家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全球经济面临着二次探底的风险。而在中国,作为经济风向标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中小企业,早在今年4-6月份期间均发生了不少倒闭的现象,这似乎也正是一种对世界经济前景的 “用脚投票”。  与此同时,不管是工信部还是全国工商联等部门,纷纷就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赴各地调查
期刊
今年以来,原材料上涨、电荒煤荒用工荒让中小企业经营直逼成本红线;银根紧缩、经济增速回落、企业倒闭潮等传闻让银行开始更谨慎地考察每一笔贷款。从“温州企业扎堆倒闭”,到“从长三角到珠三角的融资难”,再到全国范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变得更加复杂。    席卷全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近期,我们网站用户数量急剧上升,企业资金需求信息量也大幅攀升,数据显示,房地产、制造业和商
期刊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运营遇到不少新困难和新问题。全国工商联刚刚完成对全国17个省市的大调研,调研报告显示: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经营成本涨等生存困难,其程度超过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已发生多起中小企业倒闭事件。    外需尚未恢复 资金岌岌可危  近期,制造业重镇东莞接连出现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恶性倒闭事件,引起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广泛关注。2008年,外需虽然缩减,信贷
期刊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力度,松不得、紧不得,需要采取稳健的政策。这里面有许多学问。    宏观调控面临两难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短期问题,更需要解决长期问题。当前,阻碍改革的利益集团已经固化,改革需
期刊
人民币国际化,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在海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筹集资金,不仅方便,而且避免汇率风险;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如美国一样,通过发行人民币,享受铸币税好处;对通胀压力的中国内地,将减轻货币当局压力,实现某种意义上的逆差。更多的钱,自由流动,将倒逼中国金融监管、金融体系变革,资金被有效率的一方获得。人民币何时像美元那样,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中国与世界账本   
期刊
人活着就得有奋斗目标,否则就像一艘没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的彼岸。有句格言说:“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第二名跟最后一名没有什么两样。”统一石化公司总经理李嘉的企业定位:第一主义, 任何事情都要做第一。    第一,成为业界第一是生存之道  “统一”,第一个赞助国际方程式赛车的中国润滑油企业,第一个赞助中国车队出征达喀尔拉力赛的润滑油企业。以前,“统一”只是学习,
期刊
今年6月30日,新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个税免征额由2000元调高至3500元,税率级数由九级减为七级,第一级税率也从5%降到3%。     在调整前,如果你的每月工资为3000元,则须缴纳75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在8月份,你和公司签订续约合同,按照约定,就算到时的薪金上涨10%,达到3300元,但在全新的个税起征点下,你依然成为了新增的、无须再缴纳个税的
期刊
一次创业靠的是企业家的激情,二次创业是追求持续稳定的发展。企业很像一部机器,一次创业的企业就像是车辆刚刚发动起步,发动机或者驱动力的能力必须高速运转,以应对生存的阻力。但是一旦整体规模放大,就必然进入一个相对匀速发展的阶段,如果速度不慢下来,只说明一次创业可能尚未完成。     如果说市场淘汰与融资困难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它会让所有不具备真正竞争力的企业加速死亡,同时也让那些有机会胜出的企业
期刊
市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有些企业固守着从前的经营模式,以为能稳坐大船一劳永逸。扔掉过时的模式吧,在变化无常的新经济中,这种优势根本不存在。既然如此,怎样才能保证企业一年甚至五年之后仍安然无恙?这就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模式——变则通。  当你考虑如何调适自身的经营模式时,务必要警惕潜在的问题。    墨守成规,坐等山穷水尽    陷阱一:执著于错误的顾客。以保险业为例,从业者很熟悉这类问题,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