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糖基化异常2家系PMM2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MM2基因突变在诊断先天性糖基化异常(CDG)中的作用。

方法

以2017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科临床诊断为CDG的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检测对PMM2基因进行分析,对明确的致病或可疑致病位点进行一代测序家系验证,并对基因突变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家系先证者均携带PMM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家系1先证者发现PMM2基因外显子1的c.59C>G(p.pro20Arg)为未报道新突变,外显子8的c.691G>A(p.Val231Met)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家系2先证者发现外显子7的c.616T>C(p.Phe206Leu)为未报道的新突变,外显子8的c.710C>T(p.Thr237Met)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

结论

对可疑CDG患儿应及时行基因检测,发现PMM2基因突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脊髓领域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近年来脊柱基础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3D打印技术在优化手术方案及实现假体的个性化定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脊柱非融合理念及微创技术也在临床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对上述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脊柱脊髓领域的新理念、新进展。
我国的关节外科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先后成立的各级各类专业学术组织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我们仍需要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更需要正视我国人工关节外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人工关节外科微创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未来发展目标而努力。
期刊
遗传病发病率低,病种多,诊断困难。遗传病的精准基因诊断是患者及家庭疾病管理和治疗的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遗传病患者获得基因诊断的预期,但如何建立可靠的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方法,以及如何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是国内遗传病基因检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遗传病NGS数据分析流程的建立与确认、所检测基因的临床有效性和序列变异分类与解读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我国从事遗传病NGS检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200份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同时收集50份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50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标本。(1)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变程度的子宫内膜组织中CXCR7与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ER、
期刊
阴道分娩时发生的肛门括约肌损伤是粪失禁最常见的原因,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OASI)的诊断主要依靠肛门指诊,医师的经验对于产时OASI的诊断至关重要,经肛管腔内超声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肛门外括约肌损伤可采用端-端缝合或全层重叠缝合,肛门内括约肌损伤应采用端-端缝合;多数国内学者建议,3个月后再修补分娩后超过72 h的OASI。识别OASI的高危因素并积极处理、发生损伤后及时诊断、培训损伤修补技术
期刊
类器官(organoid)是指使用3D培养技术,能够在体外模拟或再现一系列体内的生理病理过程,培养出具有相对稳定的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的类似器官样的组织结构,可作为临床前-临床的疾病研究模型而被广泛关注,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靶点和热点。类器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作各种模型,在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同种异体移植、信号传导通路、药物研发及肿瘤精准医学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就类器官在妇产科相关疾病诊
期刊
儿童过敏性疾病是全球公共健康卫生问题,因其可能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十年,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不同程度影响儿童身体及心理健康。过敏性疾病和儿童心理行为之间的潜在机制存在多种假设,现就近年来关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机制进行讨论,并提出关注儿童心身疾病,关注过敏性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对身心疾病的诊疗、预防和干预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由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先天性巨结肠( HD)引起的新生儿肠穿孔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2例NEC和22例HD所致新生儿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儿的早产儿比例、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发病日龄、术前临床症状及手术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NEC和HD引起新生儿肠穿孔的早产儿比例[95.23%(40/42例)比27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骨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住院的15例并发骨梗死的SLE患儿为骨梗死组,从同期住院的SLE患儿中抽取SLE病程不少于2年且近2年住院记录能够除外患有骨梗死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2组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以了解儿童SLE并发骨梗死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