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制度中我国应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nnn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不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死刑不引渡”原则主要是指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作出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不执行死刑”,否则,被请求方“应当拒绝引渡”。在赖昌星一案中,由于加拿大不信任中国的死刑状况及外交照会,导致赖昌星不能成功引渡回国。从这个案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中国的法治在某些方面并不被国际社会认同。本文试图以赖昌星案引渡不成功为例,浅谈我国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必要性,并对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实际情况,探讨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原则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标准,即由最高法或者立法机关进行权威性解释或立法,以间接的、有限的态度由逐步向完全接受过渡,加快刑法体系相关内容的改革等。
  关键词 “死刑不引渡”原则 死刑废除 立法机关
  作者简介:王红燕,澳门大学,研究生(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法、国际私法。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017-02
  对中国来说,以赖昌星为主谋的远华走私案是中国历来最大的走私案,涉及严重的经济和政治腐败问题;对加拿大来说,赖昌星不断诉讼使加拿大纳税人耗费大量的钱财于没完没了的司法程序上,而且让加拿大被冠以“逃犯天堂”的名声。那为何赖能在加拿大滞留长达十年之久呢?
  问题就在于死刑问题。加方坚持“死刑不引渡”原则,而我国刑法对走私犯有死刑规定。由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没有引渡条约,所以对赖昌星的引渡问题只能通过外交途径,也就是外交照会——就具体案件达成“特定协定”( specific agreements)来解决。中国方面对此已做出了积极努力:江泽民和朱镕基曾表示:如果赖昌星被引渡回中国,一定不会被判处死刑。但依据中国的《引渡法》,对被引渡人限制追诉的承诺只能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被引渡人量刑的承诺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所以,加拿大这样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不会轻易的相信一国的党政首脑对一项依法只有该国的司法机关才有权决定的事项所做的承诺。 由此可知,赖昌星案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加拿大不信任中国的死刑状况及外交照会。中国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中国的法治不能被认同,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国的处理方式带着些政治气息和人情味道,希望通过政治权威和人格保证来解决这个法律问题(当然在现有法律体系下我们只能这样),于是赖引渡不成功就是因为法不容情了。加拿大严格依法办事是没错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在引渡制度中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以文明的、完善的法治来解决法律问题。
  一、“死刑不引渡”原则在国际法已是刚性条款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引渡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近些年来发展变化较大,并已成为各国的一项宪法性原则和强制性义务, 是各国和别国开展引渡合作的不可妥协的要坚守的原则。 “死刑不引渡”条款已成为引渡条约的一般性规定,在有些案件中其地位甚至有可能高于其他国际法义务。 在其他受到各国特别强调,并且该原则在引渡实践中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社会一致同意关于不适用死刑的承诺不容丝毫含糊。 不论废除死刑的国家还是保留有死刑的国家,均已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前者如瑞士、荷兰、欧盟,其法律中有““死刑不引渡””的强制性规定;后者如美国、日本,其对““死刑不引渡””也持承认态度。
  这是引渡程序中关乎人权的问题,也反映国际社会二战以来对人权的尊重。人权保护条款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家都认为这关乎一国在保护人权问题上的国际形象。
  二、我国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利大于弊
  在是否以不适用死刑的承诺换取对逃犯的引渡問题上,一个最基本的利弊得失关系就是:能够将逃犯引渡回国总比任其逍遥国外好。正如贝卡丽亚所说:“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与外国建立引渡合作关系正是为了保障使外逃的罪犯也同样受到犯罪地法律的追究,是为了打破那一线不受处罚的希望,这不仅将使犯罪人感到外逃是徒劳的,而且也将警戒他人不要因怀有侥幸心理而重蹈覆辙。
  我国实际上已经暗示、间接地承认了“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以往的引渡实践以及有关的双边引渡条约中,虽然都没有明确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但我国政府在引渡个案中经常作出死刑不引渡的承诺,这是为了协议的达成与国际刑事合作的进行。我国的《引渡法》规定,最高院可以就量刑问题做出承诺, 对“酷刑”、“残忍的刑罚”的待遇或者处罚不予引渡, 这些规定实际上是暗含了“死刑不引渡”条款。《中俄引渡条约》以模糊方式表达了对“死刑不引渡”的认可。 《中西引渡条约》是中国首次明确接受“死刑不引渡”原则。
  当然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是不同国家间为开展引渡合作而确定的条件和限度,不意味着我国主张或者承认废除死刑。后者是我国刑事政策和立法问题。
  三、如何承认及在何种程度上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
  (一)确立司法机关的权威,行政部门不能干涉
  行政部门在引渡问题上不仅要从法律角度来考察具体案件, 而且要从国际政治、国家关系的角度考察具体案件, 甚至可以说, 对案件的政治后果的考虑要先于和重于对其法律后果的考虑。就保护个人权利而言, 司法部门较之行政当局更值得信任。行政当局必然对同请求国当局保持协调关系更感兴趣。但引渡制度毕竟属于法律制度, 应主要靠法律手段来解决,司法机关最有发言权。
  (二)最高法或者立法机关出台效力较高的权威性解释或立法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作为过度,可以适当的建立一些特色制度或者借鉴外国模式。建立特色制度要很慎重,要体现平等公平正义,要注重立法技巧。如可以专门建立一个执行“被引渡人不执行死刑保证”的机制。对内可以从立法上解决法制统一问题,对外可以显示我国
其他文献
摘 要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每任总统都会根据外交安全战略的调整对国安会进行变革,以便使其在对外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总统所倚重,并为国家安全服务。奥巴马执政时期,在美国软硬实力遭到了极大地削弱的情况下,奥巴马对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相应调整,并开始重新定位国家的安全战略。  关键词 国家安全委员会 阿富汗 奥巴马  作者简介:李小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中图分类号:D75文
摘 要 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波动,目前,在许多地方法院破产案件不减反增,新破产法在实践中的操作关系到破产企业债权人最后的权益分配。破产财产分配不均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破产管理人行使破产撤销权的积极性。因此,正确认识新破产法所确立的这一项法律制度,将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在债权人利益上体现矫正公平和机会公平。  关键词 管理人撤销权 构成要件 限制  作者简介:史芳,宜兴市人民法院法官。  中图分类号:D9
摘 要 部分村规民约在农村土地权益分配中剥夺了外嫁女的享受资格或给予较低的标准,这也引发外嫁女不断上访、诉讼以维护权益。本文以台州市椒江区村规民约为出发点,从三个维度分析外嫁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原因,提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现行维护外嫁女土地权益的有益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 外嫁女 村规民约 土地权益 股份合作制  基金项目:2013年度台州市社科联第一批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新型
摘 要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实现要靠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没有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护,人权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然状态,要么经常面临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地位上存在差距,诉讼能力上被告方又存在局限,这使得不公正现象有所发生。现代刑事审判虽然把证明责任赋予控辩双方,但被告方因自身诉讼能力的局限,仍然无法与强大的控方平等对抗。所以我们更应该强调法官对有利
摘 要 近年来,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甚至暴力袭警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与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治安状况日益复杂、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社会管理职能日趋扩大、公民对民警的期望增高等执法环境的各方面变化有关。也存在法律法规、执法对象、民警自身、机关内部问题、舆论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对此,本文试从执法环境角度入手,认为应该从改善公安工作外部环境、完善民警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规
摘 要 根据中央政法委制定的政法[2005]9号文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第二条规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本文则以法院涉法涉诉信访现状为立足点,对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一些想法,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法院信访 涉法涉诉 信访案件  作者简介:崔白洁、虞玲艳,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  中图分
摘 要 北京大学苏力教授在1996年出版了文集《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一时成为热议的话题,该书对法学界认识形成很大的冲击。本文认为书中所提 “本土资源”的利用对于基层司法机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文化、传统存在差异,法律并非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根植于当地文化的活的规则,所以各基层司法机关在文化建设中可以从当地的“本土资源”中汲取养分,形成特色司法文化。同时本文也尝试论述本地特
摘 要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与司法机关,其贯彻和落实有关执政党制定的各项公共政策是其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现有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检察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公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能完全贴合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已检调对接工作为例,应把握刑事诉讼法修改这一机遇,加强队伍建设与部门配合,有效落实公共政策。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大调解 检调对接 刑诉法  作者简介:李良、赵群,
摘 要 关于死刑的存废是近几十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国学界,实务届乃至社会中探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随着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废除了13个死刑罪名,又掀起了我国新一轮死刑存废的热烈讨论,众多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尤其对现阶段我国死刑制度的宪法控制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本文从死刑与生命权的关系角度出发,试通过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宪法对生命权的保护从何体现?如何理解死刑在宪法中的体现?死刑制度与保
摘要本文以国际私法公平与正义之核心价值取向为视角,分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缺陷,提出解决缺陷的方法,并对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施行后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 价值取向 涉外民事关系  作者简介:邱威棋,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2008届法学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