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班风及学风建设的尝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在上网,忽然有人通过QQ向我发来这样一条消息:“李老师,您好!我是唐新民的姐姐,感谢您对唐新民的关心!”我立即想起来了,上次开家长会她来过,在她家里,她就是家长的代表。我马上回复这位年轻的“家长”:“不用客气,你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工作的动力,谢谢!”她收到信息后,立即又回了消息。于是我们在网上无拘无束地讲这位学生的优点以及“不良”表现。这次既特别又顺利的“家访”给我带来了欣喜,同时也让我陷入了思考:班主任能否借助网络技术,更有效地进行班风、学风建设呢?
  针对班级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QQ——我们的情结
  
  今天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我的学生也不例外,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深深地吸引着他们。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和利用网络,趋利避害呢?抱着尝试的态度,我申请了一个QQ号码,网名为“秋”,加入到班上学生聊天队伍当中,跟学生聊起天来,聊他们的生活,聊他们的家庭情况,聊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无声地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畅所欲言。学生很惊讶——原来平常严肃的班主任也有这么风趣的一面。慢慢的,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个学生在QQ聊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李老师,跟你聊天真过瘾,因为你平常找得最多的要么是班干部,要么就是调皮生。像我这样一般不违纪,能力与成绩都是一般般的,还从没与你讲过这么多话。我送你一个网名,就叫‘浪漫英花’吧。”从她这一句话中我意识到在平常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精力有限,常常忽略了大部分中间同学的实际需求。现在运用网络手段,我可以和每一个同学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从那以后,一有时间,我就挂上自已的QQ,让学生有什么心事能向我倾诉,也可以谈班级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对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建议。这样做,既能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又为树立良好的班风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FTP——我们的学习园地
  
  谈到职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有太多的无奈,学生要写写不出、要讲讲不清,特别是对一些一天无所事事的学生来说,就更不用提了。为了丰富学生的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的FTP上我申请了一个班级用户名,上传一些对学生做人、求学、做事有启发意义的文章。每个星期我要求学生读两则故事,记五条名人名言,由组长在星期天早自习进行抽查,对于没按要求完成的学生,要求班规处理。值得欣慰的是,在后面的班会材料中,我经常看到他们用到了这些故事和名言。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我经常在FTP上展示一些优秀的电子作品、一些优秀的网页,让学生自主探索。目前班上的计算机兴趣小组正在制作班级网页。这些措施对形成良好的学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E-Mail——我们共同感悟
  
  我要求班上每个同学都申请一个电子邮箱,每个星期每人必须发一封邮件给我,内容可以叙述他们这一星期的收获,也可以是这一周的反思。我对学生的来信尽量做到每封必复,哪怕只有几句话的回复,也让学生知道我已经看到了他的信并且很重视。有一个学生在给我的信中这样写到:“李老师,不知道自已怎么回事,这段时间,我总想惹您发火,跟您过不去,其实我心里挺难受的,又不敢对您说,感觉放不下面子。我知道班上很多同学都讨厌我,甚至您也开始恨我,不想管我了。”还有学生说:“李老师,我总是违纪,你是不是特别烦我呀?”我在回复他们的信中这样写道:
  孩子们,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可知道,我是含着泪水打完的。我的心在颤抖,曾经无数次严厉地训斥过你们、责骂过你们,但其实我的内心最清楚——我爱你们,爱之深,责之切。回想起来,我却更多的是对你们的愧疚。
  与你们一起的日子里,我获得了很多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很多,获得的是你们的进步及你们进步后的喜悦,一种成就感。失去的是对父母对小孩的承诺,一种愧疚感。而我人生价值的体现却更多地来自你们,是你们成就了我,成就了我前进的每一步,即使步履维艰,即使每一步都滴着血和汗,但辛酸过后,我收获的是任何人都无法给予我的喜悦和满足,那是另一种美丽,另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充实。我早已明白,我和你们已经连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一体,我的欢乐、我的愤怒、我的悲伤、我的激情都属于你们!我的情绪在因你们而变化,我的心情在随你们而起伏,那是无以言状的感觉和感受……
  可能注定我的命运要和你们交织在一起,烦了,恨了,而最终还是选择去爱。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生命!
  学生看后,很多人都深受感动,他们发邮件过来,纷纷向我保证一定要做好,不让我再操心了。后来有的同学确实用行动来证明了。
  以上是本人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班风、学风建设的一些尝试,有些做法还缺少时间的检验。但本人相信,正如网络用于教学的趋势不可逆转一样,网络用于班风、学风建设也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效,一定会为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教师期望指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或预测。这种期待会因为个人有一个将要发生什么情况的信念而使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种期望会使教师对个别学生未来的学业成就、智力发展或社会行为形成了深信不疑的推断或者猜测,并采取了促使期望实现的行为,使学生的表现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期望呢?教学过程是复杂的,一个老师每天要和大量的学生进行
期刊
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主旋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往往学习态度积极,听课认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愿意完成作业,其学习成绩也较为理想。相反,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叫苦连天,听课精神不振。学生愿不愿学英语,关键在于他们对英语有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
期刊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1、新课程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是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
期刊
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是指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成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前提。    一、激发兴趣,自觉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在化学实验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
期刊
低年级的学生好玩、好动、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而数学本身却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让学生理解、接受抽象的数学内容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就需要挖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传授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良好的情境不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面对迅速多变的信息世界、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尽快学会自我调控,恰当地处理好课堂教学危机。下面我就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紧张怯场怎么办  作为教师,除了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对教学要点和环节做到熟记于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调准自然期望强度。一般来说,渴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期望水平,其强度应是中等的。在课前适当降低对教学的期望值水平,是教师预防和排除这种
期刊
初二阶段是学生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规律和定律可以用实验加以再现,激发学习兴趣。但是,要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持之以恒,决非单凭几个实验就能达到的,还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中学化学担负着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浓厚
期刊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促进人们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乐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笔者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兴趣教育的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
期刊
课堂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然而,同行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皆有共感: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共鸣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课堂气氛愉快和谐的班级成绩显著高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与调控的教学艺术,才能实现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