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的智慧。让学生服气可以做事公正,但让学生佩服却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要知道,学生抗拒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有时我想,教师就是驾控一叶扁舟行进在急浪中的人,只有不断搏击,谨慎行船,才有避免被风浪吞没的危险。驾控技巧就是管理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升华。
下面,结合自身实践,就我所理解的管理艺术谈以下几点:
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无数经验证明,与学生走得太近的老师,往往深受其害!与学生交往“掏心置腹”,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间一长,老师身上的神秘感消失怠尽,学生就会慢慢忘记老师的身份,把老师当作“朋友”。一旦平衡感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质疑你的任何管教行为,甚至因此反目成仇,反咬一口!当老师失去管理学生的权威和合理性基础,除了失败,还有什么可能的结局呢?许多老师遭遇学生冰雹之后,总是大骂学生忘恩负义。殊不知,究根溯源,都是老师自己酿的苦果。
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包含作为班主任要在管理上体现出能力来。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奕的过程,几个回合下来,一旦学生发现你老师计止此尔,那老师就大大不妙了。因此,老师必须灵活的变换管理的策略,使学生面对你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后果。而这,也有赖于适当的拉开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条件。
二、与学生谈话讲方法
有一些老师心地很好,工作也有热情。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一律作为思想问题看待。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说个没完没了。内容重复颠倒,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说学生,就是我在旁边听得常常都不耐烦。这些教师,动机无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实际上,学生违纪多数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素质问题。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我们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因此,教育的重点就不是教会学生认识问题,而是督促学生改正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常常并不需要花费整节课的时间。
还有一些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一开始还是很严肃地批评教育,但很快,或者由于学生“健谈”,或者由于老师自己的意思,批评教育转为闲聊。刚刚还是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转眼之间,变成了久别重逢的朋友。天南海北,大千世界,无所不谈,甚至一些不适合告诉学生的事情也都告诉了他们。
我们强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主要不是争对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而是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交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三、全班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任何一种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外在规范只有最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才能持续有效。因此,强迫学生接受规范,就不如启发他们提高意识,加强修养,以利于其自觉接受外在规范。古人经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中心一环。我们传统文化有许多这方面的宝贵知识可供挖掘。我在学历带班期间,尽管每周有三十节课,我还是抽出不少时间在自习课上给全班同学讲授一些有益他们身心的知识。比如我讲过四书的部分内容,讲过清朝名人曾国藩的人生,讲过毛泽东诗词,还有台湾问题、农民问题等一系列时事问题。我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很认真的听了,并且作了令我满意的记录。尤其可喜的是,实践中有时还能看到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时候,我在讲授中提到过曾国藩书房名字“求缺斋”,班里马上就把每天的反馈单以“求缺单”的形式向学生公布。
一般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班规校规。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因为缺乏强制性,加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隔膜感,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可能完全不把这种教育放在心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虽然认识到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但由于一贯散漫,积习难改,仍然常常违规违纪。对于这样的学生,单纯说教是没有用处的,这时就需要加大外部强制。外部强制相比启发教育虽然不够温良恭俭让,但对某些缺乏自律精神的学生却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外部强制经常化为一种习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
下面,结合自身实践,就我所理解的管理艺术谈以下几点:
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无数经验证明,与学生走得太近的老师,往往深受其害!与学生交往“掏心置腹”,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间一长,老师身上的神秘感消失怠尽,学生就会慢慢忘记老师的身份,把老师当作“朋友”。一旦平衡感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质疑你的任何管教行为,甚至因此反目成仇,反咬一口!当老师失去管理学生的权威和合理性基础,除了失败,还有什么可能的结局呢?许多老师遭遇学生冰雹之后,总是大骂学生忘恩负义。殊不知,究根溯源,都是老师自己酿的苦果。
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包含作为班主任要在管理上体现出能力来。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奕的过程,几个回合下来,一旦学生发现你老师计止此尔,那老师就大大不妙了。因此,老师必须灵活的变换管理的策略,使学生面对你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后果。而这,也有赖于适当的拉开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条件。
二、与学生谈话讲方法
有一些老师心地很好,工作也有热情。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一律作为思想问题看待。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说个没完没了。内容重复颠倒,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说学生,就是我在旁边听得常常都不耐烦。这些教师,动机无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实际上,学生违纪多数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素质问题。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我们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因此,教育的重点就不是教会学生认识问题,而是督促学生改正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常常并不需要花费整节课的时间。
还有一些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一开始还是很严肃地批评教育,但很快,或者由于学生“健谈”,或者由于老师自己的意思,批评教育转为闲聊。刚刚还是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转眼之间,变成了久别重逢的朋友。天南海北,大千世界,无所不谈,甚至一些不适合告诉学生的事情也都告诉了他们。
我们强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主要不是争对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而是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交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三、全班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任何一种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外在规范只有最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才能持续有效。因此,强迫学生接受规范,就不如启发他们提高意识,加强修养,以利于其自觉接受外在规范。古人经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中心一环。我们传统文化有许多这方面的宝贵知识可供挖掘。我在学历带班期间,尽管每周有三十节课,我还是抽出不少时间在自习课上给全班同学讲授一些有益他们身心的知识。比如我讲过四书的部分内容,讲过清朝名人曾国藩的人生,讲过毛泽东诗词,还有台湾问题、农民问题等一系列时事问题。我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很认真的听了,并且作了令我满意的记录。尤其可喜的是,实践中有时还能看到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时候,我在讲授中提到过曾国藩书房名字“求缺斋”,班里马上就把每天的反馈单以“求缺单”的形式向学生公布。
一般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班规校规。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因为缺乏强制性,加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隔膜感,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可能完全不把这种教育放在心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虽然认识到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但由于一贯散漫,积习难改,仍然常常违规违纪。对于这样的学生,单纯说教是没有用处的,这时就需要加大外部强制。外部强制相比启发教育虽然不够温良恭俭让,但对某些缺乏自律精神的学生却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外部强制经常化为一种习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