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98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同志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努力提高感受语言的灵敏度。
  一、比较品味,培养语感
  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语言描述。有些语句,特别是重点语句都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字面上的意思,二是语言文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表达感情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哪些看似平凡的字词句上去揣摩、比较,如教学《猫》一课,学生只体会到满月小猫的可爱,而对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古怪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怎样,则大惑不解。这时,教师就要抓住一些关键字词,“反其意而用之”。例如:①“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把“睡大觉”改成“睡懒觉”好不好?②“……在纸稿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改成“涂上几个小黑图团”行吗?学生用过这个的比较,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带着什么感情来描写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典,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随便对付……把它的滋味辩出来了。”教学时,我们必须依据文中的字、词、句,以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揭示语言内在表现力,使学生对所学的字、词、句获得整体感知。如《草地夜行》以生动的笔触,对老红军的语言、动作、神态、心态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他不容分说”、“怎么说他也不肯”、“小鬼,快离开我……要记住革命”等。教学中,要紧紧地扣住这些看似平常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掌握其内在的含义,使老红军用于献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脑海中。教学中,如能常常这样启发引导,对于增强学生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是大有神益的。
  二、读文品情,强化语感
  叶圣陶曾与教育家夏丐尊合著的《文心》中王先生给学生们讲“语汇与语感”一课,说:“辞的情味可以从好几个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要从声音去吟味”。王先生所说的意思是语感应通过推敲和吟味来培养。“推敲”说的是思维,“吟味”则是读与听,是感情的沉入。语言的内涵有时从字面就可感知,有时还必须把语句变作有感情的声音去细细体味。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努力激起对作品的鲜明的“内心视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通过读与想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语感能力。如教学《小珊迪》第一段时,教师先提出:小珊迪一共向“我”提出几次要求?前后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卖火柴时的心情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反复读出那“请”、“请求”、“乞求”的语气。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还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通过边度边想,就会明白珊迪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我”买火柴,就是因为他家里太穷了,急需钱买东西填肚,一刻也不能再等了。像这样达到语感正是表象因素、情感因素与逻辑因素的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特有环境中去。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意境,把课文当作单纯的语言材料的读讲,就必然使充满活力的语言文字变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如《采蒲台的苇》第二自然段写着:“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加入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在学生朗读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出五月的苇塘那种壮观场面,加深对苇的感性认识。
  有时,课文中景物的描写,奇情浓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把情与景交融一起,才能强化语感。例如《三人行》结尾的两句话:“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快地向南飞去“。从表面上看,是写大雁南飞的自然景物,实际上它还有深刻的含义。理解这两句话,要联系全篇课文的内容。联系了课文的具体内容,学生就会理解作者写大雁南飞的用意。大雁南飞,是为了追求温暖,它象征着三个伤员为了革命胜利和美好未来而勇往直前的崇高神经;大雁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是为了安全地飞行。这象征着三个伤员的团结互助,也说明了只有团结奋斗才能战胜困难,表达了作者对三个伤员的赞扬,敬佩之情。
  语感的特征之一是情感的激发。情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我们引导学生進行情感体验活动,就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实践中,提高语感能力,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并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把知与情统一起来。如《春蚕》一课,单从文字上看,是叙述养蚕的全过程,表现了母亲的辛苦,文风朴实、词句简练。但只要细细品味,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伟大母亲的热情讴歌,渗透着作者的爱。教学时,应让学生多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课文开头写着:“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这是母亲劳作之动力,课文接下去写着“春天一到……母亲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在引导学生理解全句的意思后,教师以充满深情的语调讲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母亲毫无怨言、只是起早贪黑地劳作,默默无闻地付出。接着让学生思想,母亲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把学生引到课文开篇所提到的主题上,开始入情了。再如教学到篇末时,教师说:“蚕儿结蚕了,母亲也老了,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母亲就是这样一生只知道默默地劳动,把全部的心血、全部的青年,甚至连生命都交给了我们。那么,母亲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到母亲在摘蚕时说的一句话:“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啊!。”然后,再点出:这就是一个母亲,一盒成年累月、日夜操劳、付出全部心血的母亲的期望。通过这样的感情活动,学生就不难从字里行间读出文章所表达的强烈感情。同时,学生也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
其他文献
贝克汉姆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如今正谨慎地开拓着中国市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介绍了一种用于多传动点 ,带同一负载时控制传动点电机负荷分配的装置 .该装置在多传动点负荷分配上实现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故障警示等自动功能 . A device for control
摘 要: 隨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儿童文学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凸显其重要性。从学生方面来讲,儿童文学读物的大量引入为学生语文学习增添了很多新鲜元素,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奠定了基础。从教师角度来看,儿童文学是他们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更好地展现语文魅力的一个平台。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儿童文学教学,鼓励学生阅读各种儿童文学读物。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
摘 要:小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既是技术,更是艺术。向课堂练习要效益,设计出有效性的课堂练习是前提,善用多媒体是重要方法,精彩的口头评价是必要保障。  关键词:课堂练习;设计原则;效益;评价  近年来,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教育局大力开展“轻负高质”系列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怎样落实“轻负高质”理念,做到减负不减质,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已成了所有老师的共识。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期问题rn初343已知x、y为正实数,n∈N,且n≥2.证明:rnn√x+(2n-1)y/x+n√y+(2n-1)x/y≥4.rn初344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均在边AD上,满足AE=DF,联结CF与对角线B
摘 要:以团体社会工作的形式,对贫困晚期癌症患者的最直接照顾者或者其他家属提供情感支持、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从而使其减轻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以较好的心态照顾患者;使患者家属通过参与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增强照顾患者的耐心,协助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生命回顾,与亲友间更好的沟通及表达情感,探索人生意义,达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别”;患者辞世后,为其家属提供哀伤支持服务,帮助其建立小组之外的联系,使他
摘 要: 文言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活水。学好文言文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更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必需。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积淀文言文文化素养,作者以“小古文”为阅读突破口做了尝试。  关键词: 古文阅读 激发兴趣 阅读方法  一、坐实阅读的基础——挑选素材  阅读是积淀语文素养的前提,文言素养形成必然如此。小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作品,才能
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等式或不等式,一般用数学归纳法,但用此法证有时会碰壁或运算繁杂或效果欠佳.若转变观念,跳出定势思维的束缚,采取求异思维(即发散思维),积极探索别的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