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设计学的活动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会 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02
  
  设计教的活动,教师已驾轻就熟;设计学的活动,仍然是一个难点。而教学设计的至关紧要点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与老师们商讨。
  问个没完。好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课例。
  有位教师上《普罗米修斯》一课,一课时从头至尾提了37个问题①。起始阶段“了解课文脉络”,教师提了以下9问:
  1.课文都讲了哪些人物?
  2.普罗米修斯做了什么事情?
  3.宙斯做了什么事情?
  4.火神做了什么事情?
  5.鹫鹰做了什么事情?
  6.大力神做了什么事情?
  7.课件省略其中两件事情,为什么?
  8.这个神话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
  9.故事主要讲谁和谁之间的斗争?
  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教师一连提了9个问题。这样没完没了地问,好吗?
  发问,本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凡事过犹不及,问得太多太急,就会出现许多弊端:
  第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应付。教师不断地抛出新问题,引出个别学生简单应答,然后教师再展开讲解。学生的答问只是教师发问、讲解的一种陪衬、配合,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无主动性、主体性可言。
  第二,学生无时看书和思考。一堂课37个问题。平均差不多每分钟要解决一个问题。要么这些问题没有思考价值,要么这些问题并未真正解决。问题轰炸剥夺了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权力。
  第三,表面热闹,实则低效。教师所问,大都为学生已知。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挤牙膏式的浅层次的问题之中学习,那么他可能永远也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一堂课提几十个问题,这在当今的阅读教学中并非个例,甚至可以说比比皆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满堂问”。
  “满堂问”的根源,在于只注重教的设计,而忽视学的设计。教师备课时,对自己的发问、讲解,备得很细,可说是滴水不漏,丝丝入扣;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备得很粗,往往不留时间,不留空间。这是备课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难免导致“牵羊式”教学局面。
  其实,了解《普罗米修斯》一文的脉络,也许提一个主问题就可以了,如:“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取火,写了几件具体的事?每件事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如‘取火被罚’、‘决不认错’、‘鹫鹰啄肝’、‘大力神相救’)。”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可能简单地瞟一眼某个句子或词语就能回答,他必须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仔细阅读全文,边读边画边思考,概括、判断、动笔,形成结论,再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教学,表面上不一定热闹,也不一定好看,可是学生会切切实实受益。从中,他能学习细读文本,学习抽象思维,学习运用语言,学习有准备地交流,一举数得。
  
  学习板块,有何特征?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师生互动、生为主体的学习板块来实现的。这种“学习板块”,与传统的“教学环节”类似,但又有质的区别。“学习块板”,重在一个“学”字;“教学环节”,偏重一个“教”字,二者的立足点是不同的。
  具体说来,学习板块有如下特征:
  1.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一堂课的教学,应由若干个学习板块构成。每个学习板块,均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教师可通过指明学习目标或提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2.有相对独立的学习时间
  明确目标和内容之后,或者在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之后,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阅读、思考、动笔、交流。或者自由朗读,或者默读批注,或者快速阅读,或者质疑问难,或者边读边查,或者课堂练笔,或者背诵课文,或者展开辩论,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时间之内,教师除巡视、个别辅导之外,一般不宜面向全班发问或讲解,而应让学生静心地学习与思考。每个板块独立学习的时间,少则二三分钟,多则七八分钟,甚至一二十分钟,具体安排多少时间,应视学情而定。但有一条我们必须坚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不可太少,一节课独立学习的时间相加最好在十五分钟以上(低年级也可适当少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保证学生在阅读中用心思考,保证绝大多学生经历语文实践过程。没有独立学习,就谈不上形成学习板块,一切交流与讨论都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或少数人的游戏。
  3.有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
  一个学习板块,大体有如下过程:提出问题(或提出学习要求)一自主阅读(或练笔)一交流小结。“提出问题”是为了明确学习方向,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要紧扣学习目标,尤其要紧扣核心目标;问题要难易适度,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学习板块只提一个主问题;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亦可由学生提出,教师筛选整合。“自主阅读”是形成学习板块的核心,阅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保证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动手的时间。这与前面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直接相关。“交流小结”是“自主阅读”的延伸,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允许出错,允许不同意见的交锋,教师相机予以指导。以上三个步骤,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教学中常见的毛病是:“提出问题”往往太琐碎,太浅易,未能引发学生用心阅读、思考、动手;“自主阅读”匆匆而过,没有时间保证;“交流小结”往往由某个尖子学生或教师说了算,没有思维交锋。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形成学习板块,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教师的发问、讲解固然重要,可是教师问得再精到,讲得再精辟,示范得再精彩,都不可替代学生的学。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不是外在灌输可以奏效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把设计学生学的活动放在首位,尽可能想得具体些、细致些。而教的活动设计则可相对粗些,因为教师的讲解、点拨、示范,均应视学情而灵机应变,如果教师教前把自己要说的话全都精心设计好了(有的甚至连评价语也写进了教案),那么,这样的课就很有可能走向教师主宰课堂的误区。
  
  常规学习活动,如何设计?
  
  下面介绍几种教学中经常要用到的学习活动设计思路。
  1.朗读活动设计
  如果把学习朗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就可以精心设计朗读学习的板块。
  有位教师教《花钟》一课,其中一个板块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①提出问题:“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句子不容易读好,不知你们读得怎么样?”
  ②出示长句:教师用课件出示文中不易读顺的四个长句。
  ③人人读练:学生围绕这四个长句反复自由朗读。
  ④及时反馈: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如何读出停顿。
  这样的学习板块,“提出问题”目标集中,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不可随便回答,非得练一练不可;“出示句子”,反映 教师在备课时精选了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人人读练”,保证了学生人人参与,人人经历了读长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个别学生的表演可以替代的;“及时反馈”,相机予以点拨,学生读长句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样一个学习板块,用时七八分钟,有效且高效。
  2.默读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默读,各学段的要求有别;具体到一篇课文,默读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学会把默读设计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有位教师教《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其中一个核心板块的教学目标,是从阮恒的神态、动作体会他的内心,其学习过程设计为:
  ①画一画。问:“细读课文5-10自然段,画出描写阮恒神态和动作的句子,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学生读、画、想,然后教师用课件出示有关句子)
  ②猜一猜。围绕学生画出的四句话,问:“我们来猜测一下,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学生从神态、动作猜测阮恒的内心)
  ③写一写。课件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心想……)。忽然又放下去(心想……)。然后又举起来(心想……)”。(学生练笔)
  ④劝一劝。问:“假如你是那位医生,你会怎样安慰他呢?”(学生劝慰)
  这样由“画”到“猜”到“写”到“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画”、“猜”、“写”、“劝”,全都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成了课堂的主干;教师的活动只是顺学而为,贯穿在学的过程之中;从时间上比较,学的活动比教的活动花时更多,而不是相反;课堂既有教师出彩,但更多的是学生出彩。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的重要教学要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也应设计为一个学习过程,从而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上。且看一位教师教《少年闰土》中的一环:
  ①提出问题:“闰土有什么特殊外貌和稀奇故事?”
  ②默读填表:教师出示表格,要求填外貌特征、归纳四个稀奇故事。
  ③反馈指点:侧重于稀奇故事概括的准确与精炼。
  其中“默读填表”是一个相对静止状态的学习过程。这样一个静态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投入,这对于形成自读能力十分重要,切不可视为可有可无。
  4.理解与运用语言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任何一篇课文,理解与运用语言都是核心目标。前面提到的学朗读、学默读、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都与理解、运用语言密切相关。这里只是换一个角度来说。
  理解与运用语言,包含的内容很广。可以是学字、学词、学句、学段、学篇、学标点等。一般说来,低年级侧重字词句,高年级侧重篇章,中年级介于二者之间。
  低年级的教学,可否从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角度来设计学习活动呢?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且看一例:
  一位教师教二年级《画家与牧童》第一课时,主要设计了三个学习板块:第一个板块是理解“争着”一词;第二个板块是品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个词;第三个板块学习“纷纷夸赞”一词。这三个学习板块形成了一堂课的基本结构,其中学习“纷纷夸赞”一词,教师是这样设计学习活动的:
  ①提出问题:假如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
  ②提供支撑:加油站给出下列词语:栩栩如生、真假难分、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③学生练说:学生一个接一个夸赞起来,并能用上教师提供的新鲜词语。如:“太妙了,太妙了!真是栩栩如生。”“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让人真假难分啊。”“(伸出大拇指)太棒了,太棒了!简直活灵活现啊!”
  ④教师小结。“是啊,这样你称赞一声,他称赞一声,就是——(生)纷纷夸赞。”
  以上学习板块的突出特点,是教师设计了提供词语的“加油站”。这样的“加油站”是完全立足于学生的学来设计的,利于形成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更多地关注运用语言的学习活动设计。这方面的设计我们在前面几篇漫谈中已有广泛涉猎,这里不再赘述。
  常用的学习活动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例举。教师在教学中还可创造出更多新颖的设计形式。
  
  注:①《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5期 “精品课堂”
  ②《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12期 钟葱
  ③《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5期 许德鸿 刘殿冰
  ④《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7-8期 刘发建
  ⑤《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5期 徐艳
  
  (责编 李景和)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科学课教学启示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0.12.029    案例及问题  这是一位老师执教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昼夜交替的解释》课堂教学片段:  (学生观看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清晨太阳升起,傍晚太阳落下。  师:太阳清晨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
期刊
班级教育均衡如何实现    纪大海在2010年8月24日《中国教育报》上撰文指出,教育均衡发展可分为条件性均衡和发展性均衡两个阶段。发展性均衡主要指学生个体在学业成绩、优势潜能、个性特长等方面得到充分而恰宜的发展,即学生软实力的深度开发。其主要是在班级生活中实现,因此,实现班级教育均衡是关键,具体做法:一是消解心理偏见。师生班级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倾向,而教师的偏见往往是主导。师生关
期刊
六部门:未成年人轻微犯罪拟不入个人档案    本刊讯 近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进一步贯彻落实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拟将
期刊
[关键词]生成 偏离 选择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2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可是,很多教师也同时迷失了方向,使生成不再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一、生成中的“跑偏题”现象——偏离教学内容    [案例1]《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本的
期刊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境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26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的教学措施。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
期刊
[关键词]视频 案例 反思 跟进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12    “案例评析”就是把有关教育教学事件中的“案例”作为校本教研的对象,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分析,再辅以教学实践的跟进。视频案例则是用视频的形式真实记录教师课前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教学全貌,并对整个教学行为进行剖析,进而
期刊
[关键词]作文教学选材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29    电视台曾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妈妈蹲着给奶奶洗脚,便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妈妈端来一盆盘洗脚水……一声“妈妈,洗脚”的稚嫩童音打动了每个人。选取生活中的小题材,以小见大、以情感人是这则广告成功的关键。写文章亦如此。然而,一些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总觉得身边
期刊
[关键词]习作 训练 表达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31    山区学生语文底子薄,基础弱,指导学生习作,对山区语文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我尝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一、探究原因,寻找学生习作难的病根    前年下学期,我接手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通过一段时间接触,我发现班级有许多学生对语文学
期刊
[关键词]小学国画意境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36    国画最大的特点是写意,主要表现手法是借助笔墨立意为像,它不同于具象的模拟和抽象的不似。国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周围生活中的事物,通过简化、夸张、置换等变形表现手法提供给学生一个个创造的“形”,再通过启发引导,让他们进入想象世界,根据自己的
期刊
“I beheve I can fly!(我相信,我能飞!)”2000年,东葛路小学创办伊始,以“自信教育”为重要特征,这句口号被作为学校宣言响亮提出,殷殷希望全体师生自信、快乐地学习和生活;2003年,口号演变为校训,自信和爱心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同时引领着学生的日常行为,为学生插上了飞向成功的翅膀;2007年,多元智能理论被引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鼓励师生自信向上,个性飞扬,以“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