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颜与美味兼得〕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排鱼
  产于福州连江一带海域,属野生鱼,大不过掌,他处不多见。以其骨刺排列整齐如席,背鳍尖利故名“刺排”。据传其鱼肠结构特殊,烹制时不去肠脏,取其先苦后甘,以清蒸为主。
  命鱼
  又作鮸鱼(音 miǎn),形似鲈鱼,体色发暗,腹部灰白。背鳍鳍棘上缘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肉味鲜美,为连江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食外,命鱼肉也常常用来制做鱼丸。
  笠贝
  笠贝生一般长在礁岩上,外壳青黑,螺塔高突,呈椭圆状,形状有点像斗笠,也像一个倒趴着的小锅子,因而得名笠贝。在民间闽南话称它为“趴锅”,笠贝肉质细嫩,连江人常用它来蒸蛋或做海鲜汤。
  红蟳
  在连江,秋天一到,蟳开始上市,本地人叫“xin”。蟳为海湾深处的螃蟹,此种螃蟹长期潜伏于海底,个大肉肥,强健有力。八宝红蟳饭是连江人的心头之爱,将切丁块的八种辅料和Q弹糯米饭搅匀,再放上膏汁浓郁的红蟳,蟹肉鲜甜香馥,是连江人红白喜事宴席上必少不了的一道菜。
  红斑鱼
  小红斑又叫石翁鱼,生长在礁石边,对水质要求极高,以小虾小鱼为食。全身是透着亮的暗红,如果在潜水地带,因为阳光的直射,红斑鱼的身体颜色会转为深黑。个头虽小,连江一带常把它用酒炖汤,味道十分鮮美。
  墨鱼
  墨鱼亦称乌贼、墨斗,属软体动物,腹部有墨囊,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用来麻痹敌人。据出海跑船的人说,一碰到雷雨天气,墨鱼就会吓的躲起来,捕捞不到。小墨鱼是连江人餐桌上常见的海鲜之一,常用来清炒。
  黄瓜鱼
  黄瓜鱼又名黄鱼,连江渔民称为“黄瓜母”,为连江筱埕盛产。由于数量稀少,十分珍贵。这种鱼除鱼肉外,鱼鳔(鱼胶)也甚为珍贵。连江每年都会有渔民捕获野生黄瓜鱼,一夜暴富的新闻报道。
  龟足
  俗名笔架、石砌、鱼脚。主要栖息于亚热带及热带沿岸高潮鐾,经常密集固着于海水澄清的礁岩缝隙之中。福州沿海各县市多有分布,但产量少。据悉,宋《三山志》载,“以形名,坳中肉美,大者如掌。”软体部柄部肌肉可供食用,别有风味,连江常用“香油”炒成甜味,吃前吮上一口,滋味鲜甜。
  藤壶
  对于生活在海边的连江人来说,藤壶,是潮间带里最常见的存在,它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海岸的岩礁上、码头、船底等,凡有硬物的表面,均有可能被它附着上。连江本地最经典的吃法就是,敲回来用它炖蛋。
  海蛏
  海蛏是夏天的应季海产,肉质肥美,汁水饱满。在连江,最肥美的蛏大多产自百胜村。“新蛏”肉质嫩,“古蛏”较有嚼劲,各有所长。嗜鲜的连江人用自己的智慧烹制出更好吃的蛏。不论是蛏围还是老酒炖蛏,还有盐焗海蛏、蛏子抱蛋……都会让连江人馋到流口水。
其他文献
千百年來,连江人以舟楫为马,海洋为田,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鲜货。最高妙的食鲜之道,也定来自于逐鲜而居的当地人。渔家少年的记忆中,船上的渔获即捕即食,无需过多烹调,历经风浪讨得的天然鲜味,自有不可言说的妙。在黄岐、在奇达,到了海鲜的最优产区,生炊与鲜蒸当然好,海产最原始的鲜味得以保留,饕客一抬筷,便也停不下来:当真鲜的一塌糊涂。  连江的第一晚,抵达已近深夜。街灯点亮,市声喧哗,一路寻来夜市大排
期刊
连江海里捕上来的杂鱼杂蟹,弃之可惜,食之却仍是顶级美味。连江人似乎舍不得最后的这点鲜味被浪费,用来加工成为各种海味产品,在城市里卖得紧俏。在不经意间,成就了都市人嘴边的那点鲜。  [官坞村·海带]  海带原只生长在辽宁、山东等北方海域。上世紀50年代末,连江成功将海带南移,本土养殖才随之兴起。不过,在很长时间里,海带都是海产中上不了档次的“大路货”,要么作为普通海产品低价出售,要么作为鲍鱼、海参饲
期刊
一个地方如果临海,就有吃遍海鲜的好口福,倘若这个地方还沿江,那么这份好口福自然也就加倍幸福,这样的好地方在全中国都是屈指可数,福州的连江刚好就是其中之一。  连江县地处闽江的出海口,县域内有山有江,更有广袤达三千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湾海岛比比皆是,海产品资源极其丰富,咸淡水交接处的天然优势得天独厚的孕育处各种美味海鲜,晓澳的海地龙、北茭的海鳗、百胜的老蛏、马鼻的跳跳鱼和章鱼、官坞的海带、黄岐的
期刊
从地图上看,连江的形状颇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凤凰的两只翅膀,一只扫过陆地,另一只则探入海洋。在连江4280平方公里的县域范围内,只有三分之一留在陆地,其余的3110平方公里则属于广阔的东海。  这片海是连江不折不扣的“第一生产力”。  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就因连江多山、临海而在此建造船屯,又因这里温泉广布、城内遍植大麻而为其命名为“温麻船屯”。到了五代十国,当时的闽王王审知为拓展海外贸易,招徕外商
期刊
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襟江抱海,拥野附山,拥有312平方公里的海域,几乎是其陆地面积的三倍。20多年来,这里的水产总量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县级第二。沿海岸行驶,漫长的海岸线与辽阔浅海滩涂一览无遗,连江已然是一个巨大的海上“牧场”。  一路望去,是连片纵横的海田。这样的天气,讨小海的人家早已忙活开来,在路边晾晒海带,阵仗得有几十米长,大船停在近海远处,而小船就码在岸边,齐整如画幅,连缀出低矮的船坞
期刊
初来到马祖的先民,在记忆中依循家乡的样貌,胼手砥足盖起安身立命的闽东式石屋,并将原乡的信仰带到马祖,他们自给自足,和连江人酿一样的老酒,讲一样的福州话,信仰同一个妈祖。澳口立起白马尊王、妈祖庙、五灵公庙等庙宇,成为心灵的依归。原本从事渔捞行业的渔民,依然出海操持旧业,捕捞的渔获由台湾来的机动铁船收购,销往港台地区,经济来源无虞;渔闲时期,则在岛上进行屯垦,让原本荒芜的岛屿,逐渐发展成错落有致的梯田
期刊
〔鱼鲞〕  很早以前吃冰鲜鱼是没有条件的,连江人用干腊和腌制来保存海鱼。将鲜大黄鱼剖开晒干,这就是著名的黄鱼鲞,味鲜美可口,也是本地主妇的拿手菜之一,本地话称“黄花鱼”为“黄瓜鱼”,糟鱼鲞是用生糟、白酒腌制黄瓜鱼,吃时上笼屉一蒸即可食用。明代屠本畯在《闽中海错疏》中就有记载:“石首鱼,腌糟食之。”此外,连江人料理一些菜时,喜欢放入一些熟鱼干,如煮粉干或鍋边。  〔虾酥〕  虾酥是连江常见的佐餐小菜
期刊
驱车来到晓澳镇,在道澳村下车,穿过小小的村落,翻过一座小小的山头,再往前走,滩涂就在眼前了。  在整个连江县域范围内,晓澳是滩涂资源的集中地,也正因为这里的辽阔滩涂,平日里渔民讨小海的赶海“盛况”也成为了海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晓澳镇共有道澳、百胜、长沙、赤湾四个行政村,沿着15985亩的滩涂一字排开。天赐良田,这片滩涂自古以来就是周边村落的垦殖范围,周边村落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来讨海。  目之所及
期刊
因地缘的关系,马祖先民大多数是来自长乐、连江及琅岐一带以海维生的渔户及渔商,星罗密布在闽江口外海的岛群,成为近海的渔户及渔商在渔讯时期,往来捕鱼及贸易通商的暂居之所,就地取材利用岛上的石块、土块、竿草在澳口搭建成草寮,成为村落最初的型态。  相传妈祖落海后尸身漂至南竿塘,因此南竿塘又名媽祖岛,当地居民认为“妈祖岛”太过女性化,便将妈祖岛去除女字旁,改用“马祖”沿用至今。另外,原本属于罗源县的东引、
期刊
吴让议童年的很多个暑假,都是在渔船上度过的。小时候,外婆認为做工赚不了大钱,于是父亲与两个舅舅搭伙,买了一艘渔船,一家人开始了跑船生活,船一离岸,便是十年。他至今仍记得父亲的船号——闽连渔68,哪怕那是将近十年前的事情。  小学时,一到暑假,奇达村本就不多的陆地上晒满了海带,田里、屋后一层一层的山丘上、路边空地,到处都是,从远处望,整个村子快被海带铺满。吴让议和表弟跟着父母到渔船上过暑假,也会帮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