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传奇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qianwus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一栋居民楼,住着一位名叫杨诗兴的百岁老人,与众多老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杨诗兴最大的爱好是上网,没有特殊情况,他每天都要上网,这个习惯自从他学会上网后几乎雷打不动。
  如果是一个年轻人热衷于此,那很平常,但一个百岁老人却如此痴迷于网络,就令人感到好奇了,杨诗兴老人是如何变成一个高龄网络发烧友的?上网又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杨诗兴是我国著名的畜牧营养学专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1911年,他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从小好学上进,1945年留学英国,在爱丁堡大学攻读畜牧学研究生,194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51年,杨诗兴放弃了英国优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53年,他自愿参加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联合组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兽医队,任第二队队长,奔赴朝鲜战场。在朝期间,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解决志愿军军马、骡的饲料问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回国后,杨诗兴在北京遇到了彭大惠女士,并结为终身伴侣。彭大惠曾经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人类营养学,共同的理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为了支持杨诗兴的工作,彭大惠还将自己的专业由人类营养学转到了畜牧营养学,同杨诗兴一起来到大西北,开始了为新中国畜牧业教学与科研事业奋斗的历程。杨诗兴的儿子杨正说,我爸当时就是穿着一身军装把我妈拐到了大西北。那一年,杨诗兴44岁,彭大惠40岁。
  几十年来,夫妻二人在工作上,共同搞科研项目,合作课题,合作教学,合作带研究生,配合非常好,在学术上一般以杨诗兴为主的多。然而家里的事,一般都由彭大惠决定。
  杨诗兴先生和彭大惠女士共同培养了一大批畜牧业的高级人才,二人还合作编写了许多经典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我国的畜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退休后,他们也时刻关注着学科的发展,关心着学界后人的成长。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世纪的相濡以沫,让两位老人有了一种传奇的色彩,在他们的金婚纪念仪式上,许多人送上衷心的祝福,祝愿他们能够携手走过百岁华诞,再续传奇。但是,杨诗兴97岁的时候,一次意想不到的打击,使这个关好的愿望破灭了。
  2008年,彭大惠女士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腿骨骨折。手术后,也许是年纪太大的缘故,引起了并发症,彭大惠终于没能挺过这一关,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家庭和事业。老伴儿的去世给杨诗兴带来了尤法形容的痛楚,那段时间,他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情绪低落,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
  连续两三个月,杨诗兴都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出现在一个近百岁高龄的老人身上,实在太让人担忧了。家人想尽了各种办法,想帮助老人走出痛苦和颓丧,都收效不大。正当大家忧心忡忡无所适从的时候,转机却出现了。
  老人的儿子杨正说:我买了台电脑,通过网络跟在美国的哥哥进行联系。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还有一个堂哥在台湾,我们同时在线,爸爸一看很神奇,很兴奋。当时买电脑,主要的目的是想让父亲看看新闻,然后再方便和亲人视频联络,因为儿子都不在身边,他太孤独了。学会上网后,父亲很快减轻了悲伤。他跟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发电子邮件等。
  看到老人的情绪有了好转,家人松了一口气。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老爷子渐渐迷上了互联网,除了通过视频与家人、朋友联络、浏览新闻外,他还开发了上网的其他用途。其痴迷程度大有一发不可收的迹象。
  杨诗兴说,我平常想看一些资料,要用电脑才能查到,查甘肃的,全国的,乃至亚欧美大洋洲的资料。
  杨诗兴一辈子搞科技工作,有收集资料的习惯,他觉得上网搜集太方便了,世界图书馆数字化后更方便了。
  网络的强大功能既减轻了杨诗兴老人的悲伤,同时给了他更多的希望,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没过多久,杨诗兴各种上网操作就已经很娴熟了。
  杨诗兴老人满怀信心地说,对于电脑,第一我肯学;第二我能学会。
  有一次,杨诗兴老人在网上浏览畜牧学方面的论文时,偶然发现一篇文章引用了自己60年前在英国留学时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的观点,而自己到现在还没有看见过发表这篇论文的期刊。于是,他就在网上查找,终于在一期剑桥学刊上找到了这篇论文。
  杨诗兴老人非常兴奋,让儿子到中科院图书馆找到了原件,复印了一份。
  网络让杨诗兴体验了一把时光倒流的感觉,他仿佛又看见了60年前意气风发的自己。从此他对上网更加热衷,网络已经成了他忠实的朋友,分享着他的喜怒哀乐。
  由于搬家,有段时间没有装网络,杨诗兴老人很着急。网络刚刚连好,他连鞋都没穿就向电脑冲了过去。上了年纪的老人对网络一般比较畏惧,杨诗兴却不是。
  杨诗兴老人除了本专业外,还爱好历史、考古,网络在这些方面也帮了他的大忙。以前他就对出土文物铜奔马被命名为“马踏飞燕”产生过疑问,他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和专业知识认为,马蹄下的飞鸟不应该是燕,而应该是一种鹰。学会上网后,他通过网络查了大量资料,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提出铜奔马应命名为“马超飞鹰”,并在互联网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现在,为铜奔马正名,成了杨诗兴老人心中的大事,网络无疑成了他与其他学者交流、印证的最好帮手。
  杨正说,现在,我觉得网络已成为父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常上网的时间多于看电视的时间,老人看电视是消极的,上网找资料是积极主动的。我认为,互联网对父亲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
  网络不仅让杨诗兴老人重新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网络也伴着他走过了百岁华诞。活得更长寿、更健康、更有质量,这应该是对已经离去的彭大惠女士最好的告慰。
其他文献
他捡到一只奇怪的动物,似鹿非鹿,喝羊奶,不挑食,高价求购者踏破门槛,它到底是什么来头?  吉林市天北镇马鹿沟村是一个长白山脚下不足20口人的小山村。一向平静的马鹿沟村突然发生了一件让人啧啧称奇的事。(图1)    老乡们惊奇的是邻居叶喜春家里来了个长得像鹿的小动物,它简直成了老叶家的宝贝,非常乖巧听话。老叶总喜欢给乡亲们唠唠小家伙的来历。几个月前,天寒地冻,叶喜春急匆匆地赶着回家,在村口一棵大树下
期刊
云南的深山里,从未有外人来过的地方,一群人像探宝一样在搜寻着什么,他们无所不至又遮遮掩掩,他们小心翼翼又假装心不在焉,他们是什么人?又在寻找什么呢?  饶定齐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博士。2005年,他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买到了一只奇怪的龟。从种种迹象看,这只龟很像是传说中的云南闭壳龟。看到这一消息,饶定齐震惊了,一种灭绝了的珍稀动物怎么又出现了呢?  云南闭壳龟是一种国宝级
期刊
人的身体像一台精密设计的机器,各种系统有条不紊、循环往复地运行。如果这台生命机器的动力装置出现故障,一切都将停止,生命也就走向终结。  这是一种发生在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它耗尽身体的能量,引起失明,肾衰竭,神经炎,甚至死亡。它被称为糖尿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这个名字,并将不幸地与它相伴终生。  在亚洲,四十岁以上人群,十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期刊
1931年9月18日下午,一列客车静静地停靠在旅顺火车站的站台旁,满铁的技师们正忙着为它加水、装煤和检查。这时,除了满铁总部的几个核心人物,几乎没有人知道这趟列车将要驶向哪里。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车厢里的灯光全亮了。晚上9点多,一个神秘人物在一群军官簇拥下登上了这列火车,这个人就是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中将。  晚上10点整,列车缓缓地驶离旅顺站,在沉沉的夜色中一路轰鸣着向北奔去。(图1)   
期刊
黑龙江省的李启超十分困惑:他每天都刷牙,但牙齿却一点一点地变黄了。牙齿为什么会变黄,变黄了又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牙齿变黄的原因。  经过调查,老百姓的观点大致汇总为:1、经常吸烟,2、饮浓茶,3、喝咖啡4、喝可乐,四种因素可能会导致牙齿变黄。  人的牙齿原本那么白,按道理讲不应该这么容易变黄呀?  如果让坚硬洁白的牙齿总是和咖啡、可乐打交道,就好像一件白衬衫,穿时间长了,领子、袖口会
期刊
1949年12月16日中午,莫斯科亚罗斯拉夫车站,一列火车徐徐停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从车上走下来。(图1)  这次出访苏联高度保密,国内很少有人知道。然而,在毛主席出访前,一份从北京发往台湾国民党保密局的密电,却报告了毛主席即将访苏的情报。  事情要从1949年11月上旬说起,这一天,三个人急匆匆地走进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他们是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和铁道部部长滕
期刊
在一般人看来,黄土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但哪怕只是黄土的颜色,在地质专家的眼里也是意义非凡。有一位地质学家,就在黄土的不同颜色里,有了重大的发现。    驰名中外的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偏北。黄土高原西起青海日月山,东至山西太行山,南至秦岭,北至长城。横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六省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黄土高原广袤,荒凉,缺少生机,但在地质专家眼中,这片黄土地里隐藏了许多不为
期刊
他90岁高龄还在带研究生,他对教育的研究与思考贯穿于一生的教育实践中。  2010年7月,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这是一部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谋划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颁布,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才的培养方向。《纲要》呈现出很多新的亮点,比如,把促进公平作为我们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还提出高校去行政化等问题。
期刊
在红岩英烈中,刘国志的人生经历让人唏嘘感叹,难以释怀:他出身富豪之家,却很早从精神上和自己的家庭决裂;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家人为他安排的优裕的人生之路,而去苦苦追求自己的理想;被捕入狱,家人上下奔走、反复营救,他却连续放弃活命机会,坚决不出监狱而笑对死亡。这位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生活原型,为什么多次拒绝家人的营救?他到底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图1)  1948年8月的一天,在戒备森严的特务头子
期刊
种子,万物生长的根本,一粒种子的培育需要几年几十年;玉米,每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由种子生长成玉米只需要90天。  种子的培育为何如此艰难?它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土米,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食物。啃玉米棒子,煮玉米粥,喝玉米汁,玉米的吃法有不少种。很多人家里如果有玉米就吃一口,没玉米,也很少特意去买它。说是对它太熟悉了,实际上对它又没有全面的了解。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玉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