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消费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案例讨论揭示了普通消费者和具有良好公民素养的消费者在商品消费过程中的不同理念选择,阐发了日常公共生活中公民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建设良好的公民文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机制,将有效地推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公民文化; 消费理念; 商品安全性; 公共服务理念; 制度参与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5-0011-02
  
  近年来,中国社区生活中公民参与和公民文化日渐成为活跃的话语。与此同时,学术理论领域也展开了有关公民参与的内容和重要性的讨论。不过,倡导公民应当积极地介入城市和社区的公共生活,包括参与到各种项目的规划、实施、评价以及利益分享的过程中去,一个重要的层面是需要阐发公民文化对于我们身边的日常公共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它的发展能够促进哪些类型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一讨论不仅有助于增强理论的实效性,同时,对于一个缺乏公民文化传统的社会来说,这一理论展开本身也是对普及中国公民文化知识的贡献所在。
  
  一、案例讨论:无烟锅的安全性和公民消费者的选择
  
  虽然初看起来谈论公民文化与无烟锅的安全性似乎有些不搭界,但是,一旦我们了解了公民参与的最重要表达是在日常公共生活中,包括消费领域的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监督,两者的内在联系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目前,有关无烟锅的电视广告和商场推销方兴未艾。可每当消费者走进厨具区看到各种品牌和价位的“无烟锅”摆满了货架,总能感到无所适从。例如,从材料上看,无烟锅有锰钛合金、黑金砂、陶瓷晶体、纳米材料、复合不锈钢、航天工业合成材料、航天磁化陶瓷合金超导材料等。从质量认证来看,可以看到“德国品质超群”、“绿色环保”、“十年质量保证”、“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质奖”、“欧共体食品级84/500认证”、“中国健康膳食用品生产企业荣誉称号”等等,但就是没有我国质量监督部门的认证和相关的技术标准。
  显然,仅仅依据广告和推销员的信息,消费者仍然无法判断无烟锅是否安全。例如,即便无烟锅在高温下减少了油烟它是否会产生什么看不见的有害气体?在高温烹调时无烟锅会不会离析出一些超出安全标准的有害物质?
  很明显,如果无烟锅的确既减少油烟而且对人体无害,那么这个有利于健康和环保的产品无疑是会吸引众多消费者的。从更大的方面来说,这个涉及千家万户换锅的问题实在不是一件小事,因为生活在注重“吃”文化的中国社会,烹调锅这个东西的确是人们天天要使用的。因此,使用什么样的锅显然是关乎千百万人身体健康乃至社会发展的大事,我们理应在无烟锅普及之前给予仔细地评估和检测,并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然而,研究者找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询问,得到的回答是目前尚没有标准检测无烟锅,因为没有投诉。在问到能否找到有关专家帮助解答时,回答说不知道。一个印象是质检方面的回答颇为谨慎,同时也令人有些遗憾。事实上,普通的消费者对商品安全性的关注属于被动参与的类型,仅限于和自己有关的范围;而公民消费者对商品安全性的关注则明显不同,属于主动参与的类型。他们不仅能够清醒地意识到无烟锅的安全性检测和自身的利益相关,而且会从社会公益视野看待这一问题,进一步寻求制度化公共参与的渠道。道理很明显,从公民文化视野来看待商品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且也是广大消费者自己的事情。广大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是保障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性环节。
  当千千万万个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各类商品时能够具有上述公民意识和眼界,并且能够找到制度化的渠道来推动公共服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付诸行动,这种公民文化的积累就会为保障消费者权利、监督商品质量编织起一个日益细密的遏制欺诈保障安全的网络,从而逐步地和有效地防止类似“红心鸭蛋”事件的重演。
  
  二、公民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
  
  本文案例讨论(仅仅是案例,并不具有结论性或对其安全性带有任何偏颇认识)不仅阐发了日常公共生活中公民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公民消费者的理念,而且通过公民与媒体、消费者组织以及职能部门的沟通,勾勒了一幅制度化公共参与的图景,表明了在今天的中国有利于公民参与的环境正在形成。在这方面,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组织应当为这种自下而上的公共参与提供良好的平台。
  当然,系统地论述这一自下而上和制度化的公民参与的生长背景及其与现代化变迁的联系,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论域。不过对其重要性仍然有必要从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简略的讨论。即广泛的公民参与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什么?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是,公民参与和公民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超越中国古典治道的新选择。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其理想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治道的重心在于,试图找到或者试图塑造那些能够替老百姓着想的英明君主和清官贤相。而政府的廉洁和效能有赖于道德的修养和内圣外王的规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000年的追寻长治久安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治道——无论是儒家、法家、道家——始终无法贡献出一种方案或体制,能够广泛地激发社会和民间的活力,特别是自下而上地保护公民权利和遏制公共权力的滥用。其重大缺失在于,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因而也影响到政治制度的设计,没有一个制度化公民参与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其次,透过消费安全案例讨论所凸显的制度化公民参与这一新鲜理念,表达了现代治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诉诸公开和公正制度下的公民参与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意味着消费者作为公民需要逐步地习惯于通过法治的、契约的、协商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那种要么忍耐要么暴力冲突的方式,来解决日常公共生活中包括快速现代化所带来的各种矛盾。这样做的结果将会有效地推进社会和谐。
  最后,本文关于公民消费者行为的讨论也指出了日常公共生活中(在本文是消费领域中的参与)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既包括理念的提升也包括鼓励商品消费领域各种形式的关乎质量监督的参与活动。之所以强调公民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有着如下理由:1.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不会自动带来一个公正的社会包括廉洁有效的行政,在遏制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方面,公民文化起着独特的作用。2.公民文化的底蕴及其表达的更为基础性的层面是在日常公共生活的交往活动中。如果说一个人在日常社区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就缺乏尊重制度和他人权利的行为养成,那么能否在其他领域——例如学术、商业和政治——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公民素养就是相当令人置疑的。在这方面,讨论日常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文化是中国公民理论的一个重要展开。
  中国的改革走到了21世纪,公民和公民参与开始成为流行的话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一个社会开始走向成熟的现代化。换句话说,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自下而上的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赖于千百万意识到自己权利和责任的公民,倚重他们的协商、争辩和首创精神,才能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迅速变化着的世界面前不至于那么脆弱,使得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摆脱古典治道那个永远走也不出去的怪圈,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 余 岩
其他文献
[摘要] 传统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实质上是小农经济的反映,就其主导思想而言是应批判而非理想化的。只有提出解决现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与信仰问题的文化方案,才能将儒学丰厚的历史资源引入现代。  [关键词] 和谐; 价值; 法律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2-0017-02    传统的和谐理念在现代性视野中的命运如何呢?它是随着五四新文化
期刊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的认识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 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
期刊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从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香港夜空中高高升起的那一刻,香港历史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十年后的今天,“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和基本法在香港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香港回归十年,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成功范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以伟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胆略和智慧,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
期刊
[摘要]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在全国实行,换届后的区县党委领导班子实行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初显成效,也随之出现一些新问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和完善这些问题,必须从思想认识、领导体制、决策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领导班子; 领导体制; 专职副书记; 监督制约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
期刊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考察期间,专门到农村看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农村有2000万留守儿童,目前这一数字已增至2300万。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
期刊
[摘要] 进城务工农民对中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使大量农民进城后面临就业、生活、教育、保障等诸多困难。合理、规范、有序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有赖于各级政府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7)13-0005-04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
期刊
[摘要]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德庆县委县政府抓住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快速改变了农村面貌。其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关键词] 德庆; 效益农业;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3-0047-02    历史上,广东德庆是个贫困山区农业县。这里资源贫瘠,交通不便,基础差,底子薄,全县财政收入较长时
期刊
[摘要] 农民健康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保障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以及农村医疗机构萎缩等,农民群众存在“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对济南市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系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卫生; 健康保障体系;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 F323.89;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
期刊
[摘要]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篇之年,国家的惠农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的总体形势,指出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关注重点。  [关键词] “三农”形势; 新农村建设; 问题;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5-0009-02    2006年,国家对“三农”的
期刊
制度总是与社会的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的。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而制度的最大效用就在于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两者是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  和谐社会需要制度来维护。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权益,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但处于社会经济中的个人行为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