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案例讨论揭示了普通消费者和具有良好公民素养的消费者在商品消费过程中的不同理念选择,阐发了日常公共生活中公民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建设良好的公民文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机制,将有效地推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公民文化; 消费理念; 商品安全性; 公共服务理念; 制度参与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5-0011-02
近年来,中国社区生活中公民参与和公民文化日渐成为活跃的话语。与此同时,学术理论领域也展开了有关公民参与的内容和重要性的讨论。不过,倡导公民应当积极地介入城市和社区的公共生活,包括参与到各种项目的规划、实施、评价以及利益分享的过程中去,一个重要的层面是需要阐发公民文化对于我们身边的日常公共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它的发展能够促进哪些类型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一讨论不仅有助于增强理论的实效性,同时,对于一个缺乏公民文化传统的社会来说,这一理论展开本身也是对普及中国公民文化知识的贡献所在。
一、案例讨论:无烟锅的安全性和公民消费者的选择
虽然初看起来谈论公民文化与无烟锅的安全性似乎有些不搭界,但是,一旦我们了解了公民参与的最重要表达是在日常公共生活中,包括消费领域的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监督,两者的内在联系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目前,有关无烟锅的电视广告和商场推销方兴未艾。可每当消费者走进厨具区看到各种品牌和价位的“无烟锅”摆满了货架,总能感到无所适从。例如,从材料上看,无烟锅有锰钛合金、黑金砂、陶瓷晶体、纳米材料、复合不锈钢、航天工业合成材料、航天磁化陶瓷合金超导材料等。从质量认证来看,可以看到“德国品质超群”、“绿色环保”、“十年质量保证”、“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质奖”、“欧共体食品级84/500认证”、“中国健康膳食用品生产企业荣誉称号”等等,但就是没有我国质量监督部门的认证和相关的技术标准。
显然,仅仅依据广告和推销员的信息,消费者仍然无法判断无烟锅是否安全。例如,即便无烟锅在高温下减少了油烟它是否会产生什么看不见的有害气体?在高温烹调时无烟锅会不会离析出一些超出安全标准的有害物质?
很明显,如果无烟锅的确既减少油烟而且对人体无害,那么这个有利于健康和环保的产品无疑是会吸引众多消费者的。从更大的方面来说,这个涉及千家万户换锅的问题实在不是一件小事,因为生活在注重“吃”文化的中国社会,烹调锅这个东西的确是人们天天要使用的。因此,使用什么样的锅显然是关乎千百万人身体健康乃至社会发展的大事,我们理应在无烟锅普及之前给予仔细地评估和检测,并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然而,研究者找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询问,得到的回答是目前尚没有标准检测无烟锅,因为没有投诉。在问到能否找到有关专家帮助解答时,回答说不知道。一个印象是质检方面的回答颇为谨慎,同时也令人有些遗憾。事实上,普通的消费者对商品安全性的关注属于被动参与的类型,仅限于和自己有关的范围;而公民消费者对商品安全性的关注则明显不同,属于主动参与的类型。他们不仅能够清醒地意识到无烟锅的安全性检测和自身的利益相关,而且会从社会公益视野看待这一问题,进一步寻求制度化公共参与的渠道。道理很明显,从公民文化视野来看待商品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且也是广大消费者自己的事情。广大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是保障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性环节。
当千千万万个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各类商品时能够具有上述公民意识和眼界,并且能够找到制度化的渠道来推动公共服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付诸行动,这种公民文化的积累就会为保障消费者权利、监督商品质量编织起一个日益细密的遏制欺诈保障安全的网络,从而逐步地和有效地防止类似“红心鸭蛋”事件的重演。
二、公民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
本文案例讨论(仅仅是案例,并不具有结论性或对其安全性带有任何偏颇认识)不仅阐发了日常公共生活中公民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公民消费者的理念,而且通过公民与媒体、消费者组织以及职能部门的沟通,勾勒了一幅制度化公共参与的图景,表明了在今天的中国有利于公民参与的环境正在形成。在这方面,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组织应当为这种自下而上的公共参与提供良好的平台。
当然,系统地论述这一自下而上和制度化的公民参与的生长背景及其与现代化变迁的联系,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论域。不过对其重要性仍然有必要从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简略的讨论。即广泛的公民参与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什么?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是,公民参与和公民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超越中国古典治道的新选择。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其理想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治道的重心在于,试图找到或者试图塑造那些能够替老百姓着想的英明君主和清官贤相。而政府的廉洁和效能有赖于道德的修养和内圣外王的规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000年的追寻长治久安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治道——无论是儒家、法家、道家——始终无法贡献出一种方案或体制,能够广泛地激发社会和民间的活力,特别是自下而上地保护公民权利和遏制公共权力的滥用。其重大缺失在于,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因而也影响到政治制度的设计,没有一个制度化公民参与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其次,透过消费安全案例讨论所凸显的制度化公民参与这一新鲜理念,表达了现代治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诉诸公开和公正制度下的公民参与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意味着消费者作为公民需要逐步地习惯于通过法治的、契约的、协商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那种要么忍耐要么暴力冲突的方式,来解决日常公共生活中包括快速现代化所带来的各种矛盾。这样做的结果将会有效地推进社会和谐。
最后,本文关于公民消费者行为的讨论也指出了日常公共生活中(在本文是消费领域中的参与)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既包括理念的提升也包括鼓励商品消费领域各种形式的关乎质量监督的参与活动。之所以强调公民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有着如下理由:1.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不会自动带来一个公正的社会包括廉洁有效的行政,在遏制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方面,公民文化起着独特的作用。2.公民文化的底蕴及其表达的更为基础性的层面是在日常公共生活的交往活动中。如果说一个人在日常社区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就缺乏尊重制度和他人权利的行为养成,那么能否在其他领域——例如学术、商业和政治——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公民素养就是相当令人置疑的。在这方面,讨论日常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文化是中国公民理论的一个重要展开。
中国的改革走到了21世纪,公民和公民参与开始成为流行的话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一个社会开始走向成熟的现代化。换句话说,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自下而上的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赖于千百万意识到自己权利和责任的公民,倚重他们的协商、争辩和首创精神,才能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迅速变化着的世界面前不至于那么脆弱,使得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摆脱古典治道那个永远走也不出去的怪圈,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 余 岩
[关键词] 公民文化; 消费理念; 商品安全性; 公共服务理念; 制度参与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5-0011-02
近年来,中国社区生活中公民参与和公民文化日渐成为活跃的话语。与此同时,学术理论领域也展开了有关公民参与的内容和重要性的讨论。不过,倡导公民应当积极地介入城市和社区的公共生活,包括参与到各种项目的规划、实施、评价以及利益分享的过程中去,一个重要的层面是需要阐发公民文化对于我们身边的日常公共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它的发展能够促进哪些类型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一讨论不仅有助于增强理论的实效性,同时,对于一个缺乏公民文化传统的社会来说,这一理论展开本身也是对普及中国公民文化知识的贡献所在。
一、案例讨论:无烟锅的安全性和公民消费者的选择
虽然初看起来谈论公民文化与无烟锅的安全性似乎有些不搭界,但是,一旦我们了解了公民参与的最重要表达是在日常公共生活中,包括消费领域的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监督,两者的内在联系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目前,有关无烟锅的电视广告和商场推销方兴未艾。可每当消费者走进厨具区看到各种品牌和价位的“无烟锅”摆满了货架,总能感到无所适从。例如,从材料上看,无烟锅有锰钛合金、黑金砂、陶瓷晶体、纳米材料、复合不锈钢、航天工业合成材料、航天磁化陶瓷合金超导材料等。从质量认证来看,可以看到“德国品质超群”、“绿色环保”、“十年质量保证”、“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质奖”、“欧共体食品级84/500认证”、“中国健康膳食用品生产企业荣誉称号”等等,但就是没有我国质量监督部门的认证和相关的技术标准。
显然,仅仅依据广告和推销员的信息,消费者仍然无法判断无烟锅是否安全。例如,即便无烟锅在高温下减少了油烟它是否会产生什么看不见的有害气体?在高温烹调时无烟锅会不会离析出一些超出安全标准的有害物质?
很明显,如果无烟锅的确既减少油烟而且对人体无害,那么这个有利于健康和环保的产品无疑是会吸引众多消费者的。从更大的方面来说,这个涉及千家万户换锅的问题实在不是一件小事,因为生活在注重“吃”文化的中国社会,烹调锅这个东西的确是人们天天要使用的。因此,使用什么样的锅显然是关乎千百万人身体健康乃至社会发展的大事,我们理应在无烟锅普及之前给予仔细地评估和检测,并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然而,研究者找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询问,得到的回答是目前尚没有标准检测无烟锅,因为没有投诉。在问到能否找到有关专家帮助解答时,回答说不知道。一个印象是质检方面的回答颇为谨慎,同时也令人有些遗憾。事实上,普通的消费者对商品安全性的关注属于被动参与的类型,仅限于和自己有关的范围;而公民消费者对商品安全性的关注则明显不同,属于主动参与的类型。他们不仅能够清醒地意识到无烟锅的安全性检测和自身的利益相关,而且会从社会公益视野看待这一问题,进一步寻求制度化公共参与的渠道。道理很明显,从公民文化视野来看待商品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且也是广大消费者自己的事情。广大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是保障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性环节。
当千千万万个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各类商品时能够具有上述公民意识和眼界,并且能够找到制度化的渠道来推动公共服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付诸行动,这种公民文化的积累就会为保障消费者权利、监督商品质量编织起一个日益细密的遏制欺诈保障安全的网络,从而逐步地和有效地防止类似“红心鸭蛋”事件的重演。
二、公民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
本文案例讨论(仅仅是案例,并不具有结论性或对其安全性带有任何偏颇认识)不仅阐发了日常公共生活中公民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公民消费者的理念,而且通过公民与媒体、消费者组织以及职能部门的沟通,勾勒了一幅制度化公共参与的图景,表明了在今天的中国有利于公民参与的环境正在形成。在这方面,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组织应当为这种自下而上的公共参与提供良好的平台。
当然,系统地论述这一自下而上和制度化的公民参与的生长背景及其与现代化变迁的联系,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论域。不过对其重要性仍然有必要从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简略的讨论。即广泛的公民参与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什么?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是,公民参与和公民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超越中国古典治道的新选择。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其理想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治道的重心在于,试图找到或者试图塑造那些能够替老百姓着想的英明君主和清官贤相。而政府的廉洁和效能有赖于道德的修养和内圣外王的规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000年的追寻长治久安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治道——无论是儒家、法家、道家——始终无法贡献出一种方案或体制,能够广泛地激发社会和民间的活力,特别是自下而上地保护公民权利和遏制公共权力的滥用。其重大缺失在于,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因而也影响到政治制度的设计,没有一个制度化公民参与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其次,透过消费安全案例讨论所凸显的制度化公民参与这一新鲜理念,表达了现代治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诉诸公开和公正制度下的公民参与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意味着消费者作为公民需要逐步地习惯于通过法治的、契约的、协商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那种要么忍耐要么暴力冲突的方式,来解决日常公共生活中包括快速现代化所带来的各种矛盾。这样做的结果将会有效地推进社会和谐。
最后,本文关于公民消费者行为的讨论也指出了日常公共生活中(在本文是消费领域中的参与)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既包括理念的提升也包括鼓励商品消费领域各种形式的关乎质量监督的参与活动。之所以强调公民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有着如下理由:1.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不会自动带来一个公正的社会包括廉洁有效的行政,在遏制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方面,公民文化起着独特的作用。2.公民文化的底蕴及其表达的更为基础性的层面是在日常公共生活的交往活动中。如果说一个人在日常社区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就缺乏尊重制度和他人权利的行为养成,那么能否在其他领域——例如学术、商业和政治——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公民素养就是相当令人置疑的。在这方面,讨论日常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文化是中国公民理论的一个重要展开。
中国的改革走到了21世纪,公民和公民参与开始成为流行的话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一个社会开始走向成熟的现代化。换句话说,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自下而上的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赖于千百万意识到自己权利和责任的公民,倚重他们的协商、争辩和首创精神,才能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迅速变化着的世界面前不至于那么脆弱,使得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摆脱古典治道那个永远走也不出去的怪圈,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 余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