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这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应按照这一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国民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们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补充和延伸,努力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成每个公民的内在精神信仰和现实行为追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细胞,是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几位重要的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启蒙和熏陶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不仅是人们认知能力和道德意识培育的第一个场所,还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种全程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和力减弱了学校、社会教育易于产生的逆反心理,父母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自然而有效地保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延续性,这无疑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效果。心理学家杰拉尔德·帕特森所说:“父母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向子女传授些什么。” 因此,家长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和教育子女,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好的表率,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把父母的积极影响转化为孩子的内在品质和相应行为,为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
学校的功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它是社会成员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系统化、途径方法综合化、管理规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针对各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教育目标、要求和方案,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各级学校的层次性特点,又注重不同阶段的整体性衔接。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者,要自觉、主动地承担起道德实践领航员的职责,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受教育者的思想脉搏,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因为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在社会中完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锤炼。越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通过持续的社会教育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更加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校内、校外、家庭、社会的相互联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这项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少先队、共青团、工会等组织,要密切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整体效果,共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共享工作。
第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也就是说,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从始至终都要融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统领和支撑。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具有不同特点,物质文明建设是务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是务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成效。因此,必须虚功实做,化虚为实。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不断丰富理论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同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入心入脑,取得实效。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级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宣传报道,特别要采取舆论引导、评价思想道德事件、监督不良思想道德行为等有效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要打造一批功能不同的宣传平台,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级党政要把这些硬件投入纳入政府的年度预算内,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并尽快建立宣传文化发展基金和精神文明建设基金,以及有效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先进文化阵地和设施,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因此要立足于基层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他们联系群众直接、方便的优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不断扩大覆盖面。要紧密贴近各层次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富有人情味、群众乐于接受且乐于参与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思想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不断消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盲区”,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工、个体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建设,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中,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吸引力。
第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检验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经济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原则来统筹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不同群体收入差别也有了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和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政治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规范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国的政治建设从观念层面来说,要树立和倡导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以及包括民主、高效、廉洁的行政观念;从制度层面来说,要健全和完善包括规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确保这种制度和机制理性运转的规范程序;从器物层面来说,要建设和改善包括能完整体现民主、法治进步的器物表现方式,如我国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将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并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此,要积极利用文化手段,以文化人、寓教于乐,使人们在娱乐审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认真研究当前文化发展的特点,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时尚文化、休闲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把握价值导向,体现社会良知,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领悟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在社会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要求来推动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建设,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原则,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着力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理论武装、思想道德、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群众性文明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的实践中,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
[3]韩震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5]蒋斌、周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2007.2.1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这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应按照这一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国民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们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补充和延伸,努力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成每个公民的内在精神信仰和现实行为追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细胞,是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几位重要的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启蒙和熏陶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不仅是人们认知能力和道德意识培育的第一个场所,还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种全程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和力减弱了学校、社会教育易于产生的逆反心理,父母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自然而有效地保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延续性,这无疑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效果。心理学家杰拉尔德·帕特森所说:“父母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向子女传授些什么。” 因此,家长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和教育子女,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好的表率,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把父母的积极影响转化为孩子的内在品质和相应行为,为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
学校的功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它是社会成员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系统化、途径方法综合化、管理规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针对各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教育目标、要求和方案,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各级学校的层次性特点,又注重不同阶段的整体性衔接。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者,要自觉、主动地承担起道德实践领航员的职责,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受教育者的思想脉搏,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因为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在社会中完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锤炼。越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通过持续的社会教育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更加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校内、校外、家庭、社会的相互联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这项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少先队、共青团、工会等组织,要密切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整体效果,共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共享工作。
第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也就是说,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从始至终都要融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统领和支撑。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具有不同特点,物质文明建设是务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是务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成效。因此,必须虚功实做,化虚为实。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不断丰富理论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同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入心入脑,取得实效。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级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宣传报道,特别要采取舆论引导、评价思想道德事件、监督不良思想道德行为等有效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要打造一批功能不同的宣传平台,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级党政要把这些硬件投入纳入政府的年度预算内,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并尽快建立宣传文化发展基金和精神文明建设基金,以及有效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先进文化阵地和设施,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因此要立足于基层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他们联系群众直接、方便的优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不断扩大覆盖面。要紧密贴近各层次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富有人情味、群众乐于接受且乐于参与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思想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不断消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盲区”,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工、个体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建设,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中,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吸引力。
第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检验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经济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原则来统筹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不同群体收入差别也有了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和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政治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规范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国的政治建设从观念层面来说,要树立和倡导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以及包括民主、高效、廉洁的行政观念;从制度层面来说,要健全和完善包括规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确保这种制度和机制理性运转的规范程序;从器物层面来说,要建设和改善包括能完整体现民主、法治进步的器物表现方式,如我国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将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并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此,要积极利用文化手段,以文化人、寓教于乐,使人们在娱乐审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认真研究当前文化发展的特点,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时尚文化、休闲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把握价值导向,体现社会良知,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领悟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在社会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要求来推动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建设,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原则,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着力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理论武装、思想道德、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群众性文明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的实践中,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
[3]韩震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5]蒋斌、周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20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