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科新课程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新课程的主体。因此,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新课程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转变;新课程;学生观
一、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前总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又因为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通过素质教育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一)运用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所以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比如在上一年级《你我他》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表现在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粒种子》一课中设计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朋友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是本节课的要点,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这样首先使学生进行设计合作的实践,其次遇到难点时,学生间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充分发展创新精神的创造力,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增强其创造性人格。如:在上《新年快乐》一课时,同学们热情很高,都献计献策,提出了老师很多没有想到的好点子,像分工做“办年货”、“煮年夜饭”、“看联欢晚会”、“孩子玩耍”等角色的方案;分组组成家庭的方案;大家建年货市场的方案等等。由于备课准备充分,内容全面,教学效果非常好。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首先就要成为“创造型的教师”。
(三)学习的创作性和实用性突出表现在评价阶段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因此,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的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的差的,要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像“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膽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突出表现在拓展阶段
让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个人作品完成后,应采用KT板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随意组合粘贴展示,如:学生画动物可以组成一幅“动物乐园”;画烟火可以组成“节日的夜晚”;画花朵可以组成“百花圆”等等。合作学习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展示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团体文化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后拓展“授之以渔”的新渠道。
三、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需要全方位、全身心
1、事实证明,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
2、身为人师,要理解与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和“奇思妙想”。因此,课堂上学生如何能轻松愉悦的接受知识,师生互相理解与尊重是重要前提。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3、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标本、模型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游戏、魔术、故事、竞赛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4、教课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利用身边的地方资源,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设计地方性教材;也可将科学的、历史的、事实的等内容充实到教材中;也可和其它科目领域相结合构成一种新课程;也可根据教师的特长添加有特殊性意义的课题。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积极的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自由、灵活的运用已有的课程资源。
最后,美术教育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后反思的设入是要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坐下来进行总结、探讨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彭文勇:个性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参花,2013,15(7):34-36
[2]罗良才:浅谈初中美术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4,14(9):130-145
[3]惠世彪:初中美术个性化教育论述[J],大作家选篇,2016,19(1):210-245
作者简介:
唐宝峰(1980-8),男,汉族,籍贯:山东淄博,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关键词:转变;新课程;学生观
一、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前总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又因为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通过素质教育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一)运用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所以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比如在上一年级《你我他》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表现在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粒种子》一课中设计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朋友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是本节课的要点,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这样首先使学生进行设计合作的实践,其次遇到难点时,学生间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充分发展创新精神的创造力,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增强其创造性人格。如:在上《新年快乐》一课时,同学们热情很高,都献计献策,提出了老师很多没有想到的好点子,像分工做“办年货”、“煮年夜饭”、“看联欢晚会”、“孩子玩耍”等角色的方案;分组组成家庭的方案;大家建年货市场的方案等等。由于备课准备充分,内容全面,教学效果非常好。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首先就要成为“创造型的教师”。
(三)学习的创作性和实用性突出表现在评价阶段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因此,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的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的差的,要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像“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膽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突出表现在拓展阶段
让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个人作品完成后,应采用KT板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随意组合粘贴展示,如:学生画动物可以组成一幅“动物乐园”;画烟火可以组成“节日的夜晚”;画花朵可以组成“百花圆”等等。合作学习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展示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团体文化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后拓展“授之以渔”的新渠道。
三、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需要全方位、全身心
1、事实证明,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
2、身为人师,要理解与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和“奇思妙想”。因此,课堂上学生如何能轻松愉悦的接受知识,师生互相理解与尊重是重要前提。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3、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标本、模型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游戏、魔术、故事、竞赛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4、教课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利用身边的地方资源,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设计地方性教材;也可将科学的、历史的、事实的等内容充实到教材中;也可和其它科目领域相结合构成一种新课程;也可根据教师的特长添加有特殊性意义的课题。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积极的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自由、灵活的运用已有的课程资源。
最后,美术教育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后反思的设入是要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坐下来进行总结、探讨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彭文勇:个性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参花,2013,15(7):34-36
[2]罗良才:浅谈初中美术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4,14(9):130-145
[3]惠世彪:初中美术个性化教育论述[J],大作家选篇,2016,19(1):210-245
作者简介:
唐宝峰(1980-8),男,汉族,籍贯:山东淄博,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