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叩而至大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鼓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教育者往往引用此语,说明教育学生传授知识循序渐进才是启迪正途的道理,但还有一种“小叩而大鸣”的境界。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讨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达到理想的语文学习状态,点滴“小叩”目的是至“大鸣”。具体做法如下:
  一、由质疑问难到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好问则裕”
  现在有些语文课堂似乎追求的仅仅是众生哗然的课堂形式,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但这些问题的设置大部分是教师的命意。在新课改形势下课堂内容的处理上,应该主要采取鼓励学生提问的做法。其实这正像积累的功夫,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当学生习惯了思索、诘问,习惯了用想象去拓宽思维空间,習惯了自我探究知识,学生自然会由“小叩而至大鸣”。
  二、加强互动体验——“学而不思则罔”
  不同的学生会对相同的课堂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各抒己见,进行辩论。同时,教师还要予以引导,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体验,学生也从中体验了思考参与的意义。
  三、拓展迁移——“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虽然对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教师不能采取“则不复也”的态度,但孔子的主张正诠释了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在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所以对课文内容的处理要秉承这样的原则: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完成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迁移中训练发散思维。
  以《雨霖铃》为例:(一)为让学生迅速感知文本,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1.整体感知全词的感情基调。2.全词的主旨句(关键句)是什么?3.你最喜欢词的哪句?能从意象、意境或表现手法上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吗?4.学习诗词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能具体结合词句说说怎么朗读吗?(二)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对这些问题有了基本把握之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譬如,在归结了离别诗的常见意象和感情之后,就有学生质疑了,离别诗的感情一定是凄婉哀伤的吗?就没有其他类型的意象吗?(三)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思考迁移。交流互动成果,也就是进行拓展迁移,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举例:第一组,李白《赠汪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第二组,高适《别董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三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然后,由学生归结出离别诗的常见意象和感情类型。
  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在问题中进行互动交流,完成能力提升。长期这样的培养,必然会让学生从点滴积累中有很大的能力收获,自然而然达到“大鸣”的境界,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初中生还处于初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所以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才更见成效,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忱  现代网络的普遍应用,学生的视野很开阔,学生关注的层面较多,关注点较多。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学生并不一定喜欢,从而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然而走进课堂,看看学生写字:有的本子不正,左歪右倒;有的手腕外凸,笔尖向内;有的握笔过紧,食指内凹成弓状;等等。针对以上情况,通过对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质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找到症结所在,找出解决的办法,非常关键。  一、理论成果  写字教学融育人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于一体,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难点,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却又是枯燥无味的,有的知识还要求必须死记硬背。那么,学生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学生如果对某学科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把这种兴趣转化成自觉学习的一种动力,并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去探索学科知识的奥秘,学科知识水平就会得到迅速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
期刊
我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位语文教师。每个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带有自己的职业特点,我也不例外。在孩子出生以后,尤其是开始上学以后,我越来越庆幸自己是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因为这样的职业特点让我更关注孩子语言的积累和发展,因为一个人语言文字的素养是学习一切的基础。在家庭中,顺着孩子的兴趣点去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是一件可以做出大文章来的益事。  一、闲书有文章  一年级的一段时间,儿子
期刊
争论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形式,它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文本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和活泼的个性。争论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有效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长足发展。故而,教师应该提倡课堂的上“争论”,尤其是建立在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争论。  那么,怎么才算是
期刊
随着教育的改革,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以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但是,就如今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实际要求,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呢?  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分“字、词、句、篇、语、修、文”七个部分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对照新课标的要求反观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着“阅读方法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不仅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关乎学生终生发展的大事。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教科研精神,
期刊
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是许多写人叙事类文学作品大放光彩的亮点,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往往会被文中个性鲜明、形象分明、气质精神独特的人物所吸引,从而牢牢地记住了这部作品及作者。可在谈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许多学生只简单就人论人,不从深层次思考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忽视了作者独具的匠心。人物外貌的描写,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来,其意蕴与作用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  一、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和
期刊
《兰屿观点》是台湾人类学家胡台丽拍摄的以兰屿岛上的原住民雅美人为对象的人类学纪录片。兰屿是台湾东南部面积约46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岛,岛上的原住民为雅美族。传统的雅美族人主要以捕鱼和种植水芋为生。每年4到6月飞鱼缘洋流而至,是雅美人的“飞鱼季”。雅美族人独特的民俗活动和服饰吸引着外界人们探索的目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雅美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外来旅游者的围观与拍照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期刊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语文阅读都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阅读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开始,人们认为语文阅读只是学习语文和信息采集的工具之一,很多人都认为它只是个独立单一的工具,忽视了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课的资料来源单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