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观点》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教师家访的启示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屿观点》是台湾人类学家胡台丽拍摄的以兰屿岛上的原住民雅美人为对象的人类学纪录片。兰屿是台湾东南部面积约46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岛,岛上的原住民为雅美族。传统的雅美族人主要以捕鱼和种植水芋为生。每年4到6月飞鱼缘洋流而至,是雅美人的“飞鱼季”。雅美族人独特的民俗活动和服饰吸引着外界人们探索的目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雅美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外来旅游者的围观与拍照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和利益。1982年,台湾的核废料进入兰屿储存,这让他们无法安心生活,1988年兰屿举行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核能废料游行,此后反核能废料运动就一直没有停歇。他们被迫徘徊在现代化的边缘,他们当中有些人接受了现代医疗,有些人却认为疾病是鬼怪作祟。
  开头的一段耐人寻味。海边,导演与三个兰屿居民谈论合作拍摄影片的事,医生对大众媒体持抗拒态度,但考虑到导演的人类学背景还是认可影片的拍摄;另两位雅美人的看法也不一致,一个希望“站在少数民族研究的立场……发生一些效果”,而另一个则是表达了他的疑问:“人类学者在兰屿做的研究越多,对雅美人的伤害就越深。他们并没有回馈给被研究对象雅美族人什么,而是把这些研究作为自己取得某种社会地位的工具。”所以,文化人类学研究如何介入到少数族群,要以什么样的视角和方法进行研究,要秉承什么样的伦理道德值得我们去反思。同样道理,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纽带,教师如何进行家访、怎样取得良好效果也值得我们反思。
  《兰屿观点》主要体现的是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的研究形式。田野调查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族群,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具有整体性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教师家访也算得上是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教师到学生家或者用其他方式进行调查、座谈,可以了解学生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等,有利于摸清学生的校外影响源。
  在该片开头,胡台丽导演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汉人身份,这样的表露预示着在其后的访谈与拍摄中,导演会淡化自己的“他者”形象,将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直接通过对雅美族真实的生活现状来反映导演的观点。这种方法近似于人类学研究中的主位研究。主位研究是站在被调查者的角度,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或者说用本地人的观点来努力理解文化。与此相反,客位研究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或者从人类学家所利用的观点去研究文化。
  教師家访需要将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首先,不论家长的职业与身份,学生的成绩优劣,都要对他们一视同仁,给予尊重。第二,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的对话中,要采取平等、不卑不亢的态度,这有利于学生和家长在真实地表述时又对教师心存敬畏。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可能具有两面性,家长在家庭中能够更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但也可能由于溺爱等原因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教师要用主位研究的方法进行换位思考,思考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尝试将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一些表现结合起来,如学生经常试图在课堂上捣乱的行为可能与他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关注有关。同时,教师也要用客位研究的立场,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剖析造成这样不足的症结所在,并指导学生和家长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再返回到影片开头,导演胡台丽与三位兰屿居民的谈话,他们在谈话中涉及到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首先应该关注到的一点,就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能为被研究者带来什么样的“回馈”?如果说带来文化或者经济方面的效益暂且无法达到,文化人类学研究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扰民”,即不要造成对被调查对象的伤害。在本片中,原住民认为游客所拍的丁字裤的照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容易使雅美人的利益受到侵犯。
  家访中,教师应以多督促和激励为主,要体谅家长的困难和苦衷。教师家访的目的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抱着了解情况、以期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家访不能对学生的家庭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当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过错时,有时可能会大发雷霆,教师这时候要巧妙化解家长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当,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可能会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巨大的压力,这样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教师今后的工作展开不利。教师家访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家庭和周边环境,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其他文献
板书,就是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所写的文字或所画的图表。具体一点说,就是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概括、归纳、提炼,把教学重点系统而准确、简明扼要地写在黑板上。王敏勤教授称之为“纲要信号”、“学生认知的脚手架,教师教学的导游图”。好的板书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与讲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补充教师语言的不足,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建立知识体系。好的板书要符合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
期刊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工作管理得好坏,直接决定学校办学的成败,本人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十余载,在班级管理工作略有窥探,现提出自己的浅陋看法:  一、班级管理工作要从了解学生开始,对本班学生的情况做深入的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一环  在开学时,我们刚接一个新的班级,在未走进教室之前,你最想知道这个班的什么?我们应该先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答案是多样的
期刊
初中生还处于初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所以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才更见成效,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忱  现代网络的普遍应用,学生的视野很开阔,学生关注的层面较多,关注点较多。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学生并不一定喜欢,从而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然而走进课堂,看看学生写字:有的本子不正,左歪右倒;有的手腕外凸,笔尖向内;有的握笔过紧,食指内凹成弓状;等等。针对以上情况,通过对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质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找到症结所在,找出解决的办法,非常关键。  一、理论成果  写字教学融育人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于一体,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难点,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却又是枯燥无味的,有的知识还要求必须死记硬背。那么,学生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学生如果对某学科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把这种兴趣转化成自觉学习的一种动力,并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去探索学科知识的奥秘,学科知识水平就会得到迅速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
期刊
我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位语文教师。每个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带有自己的职业特点,我也不例外。在孩子出生以后,尤其是开始上学以后,我越来越庆幸自己是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因为这样的职业特点让我更关注孩子语言的积累和发展,因为一个人语言文字的素养是学习一切的基础。在家庭中,顺着孩子的兴趣点去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是一件可以做出大文章来的益事。  一、闲书有文章  一年级的一段时间,儿子
期刊
争论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形式,它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文本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和活泼的个性。争论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有效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长足发展。故而,教师应该提倡课堂的上“争论”,尤其是建立在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争论。  那么,怎么才算是
期刊
随着教育的改革,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以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但是,就如今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实际要求,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呢?  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分“字、词、句、篇、语、修、文”七个部分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对照新课标的要求反观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着“阅读方法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不仅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关乎学生终生发展的大事。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教科研精神,
期刊
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是许多写人叙事类文学作品大放光彩的亮点,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往往会被文中个性鲜明、形象分明、气质精神独特的人物所吸引,从而牢牢地记住了这部作品及作者。可在谈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许多学生只简单就人论人,不从深层次思考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忽视了作者独具的匠心。人物外貌的描写,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来,其意蕴与作用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  一、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