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为农村产业革命聚力赋能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在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学校近年来在涉农专业建设、涉农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培训、校企对接合作、校农结合等方面数据和学校在推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的做法,总结分析学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充分利用优势实现“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办学模式,为职业院校助力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服务脱贫攻坚聚力賦能提供样板。提出科学谋划,健全服务机制,更新服务理念;扶贫帮技,教科研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撑;校农结合,搭建产销平台,助力农户增收;发挥优势,精准角色定位,彰显文军价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精准扶贫;产业革命;社会服务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其履职的成效直接体现在为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革命的聚力赋能程度上。铜仁作为武陵山片区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最深的区域,全市有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25个贫困乡镇。在这样一个地势以高山河谷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是当地主要的扶贫措施之一,作为以应用型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更是被赋予了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神圣职责。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武陵山连片地区唯一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省部共建高校、全国优质校、“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充分利用师资、技术、科研、实训等优势资源,担负起主动融入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责,为铜仁农村产业革命聚力赋能。
  一、高职院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现实要求
  坚持“四为”服务,是统筹促进教育服务人的发展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办学方针上,学校要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始终坚持“四为”服务,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和解决地方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统一起来[1],这为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提出了根本遵循和明确要求。
  (一)农村产业革命的提出
  发展农村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贵州省有2000万乡村常住人口,占全省总常住人口的53.98%;有65个贫困县、2760个贫困村、280万贫困农民,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贵州省委从省情出发,聚焦农村产业发展,贯彻落实改革理念,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大部署,明确了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改革措施,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自2018年实施农村产业革命以来,贵州省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12个特色产业产量产值大幅度提升,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9%,居全国第一,带动农户204万户788.2万人,人均增收2604.6元,其中带动贫困户45.5万户160.8万人,人均增收2348.4元。
  (二)精准扶贫与农村产业革命的关系
  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是培育主导产业,农村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在于强化和培育农村产业。农村产业革命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点和乡村振兴战略初探期提出的,旨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带动更多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农村产业革命,一方面指向贫困农民,一方面指向农业产业,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
  (三)高职院校与农村产业革命的关系
  高职院校因其办学特点,在推进农村革命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第一,教育目的更强调技术技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重在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更快融入工作[2]。然而一技之长恰恰是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元素,是将“输血”变“造血”的有效途径,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纽带。第二,教育类型更符合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的升学率较低,大部分学生无法考入普通高校,而职业教育正好提供了升学渠道。同时,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资助,推出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免学费等系列制度,解决了众多家庭的经济之忧。第三,教育方式更注重理实一体。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注重的是“服务”,更需要懂理论、能实践的人才。职业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注重理实结合、产教融合,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第四,教育对象更面向社会全体。与普通高校相比,职业教育在完成在校生培养的同时,还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向社会成员开展技能培训,为成年农民提供各类培训机会,解决“想学无处学、想问无人问”的难题,增强农户的农业知识及农产品生产效率。
  (四)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1.服务机制设计不完善
  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涉及政府、行(企)业、教师、农户等多个主体,更需要协调好各方作用,统筹安排,共同推进。但是目前大多数地区都未制定服务长效机制,未明确经费投入及资源分配,未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政府推进力度不大,行业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教师参与热情不高,农户争取帮扶不多,各主体间存在利益博弈,农村产业革命推进缓慢,效果不显著。
  2.高职院校对自身扶贫功能定位不准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教育扶贫作为“五个一批”之一,教育在扶贫方面的可持续性作用逐渐被认同[3],国家和地方政府围绕教育扶贫精准施策。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通过国家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计划,带动一批高职院校发展,但由于长期处于“二流教育”社会大环境中,政府及社会的关注点更多的还是在普通教育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远低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作用一直未得到广泛认可,职业教育的功能还未充分发挥。此外,高职院校规划制定不切实际,目标定位不准,一味追求办学规模,未认真摸清地方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盲目调整办学指标,主动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意识不足。
  3.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业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据《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共开设专业点近3万个,在校生总人数1133.70万人,其中涉农专业点近1000个,在校生人数近16万人,占比1.4%[4]。由于考生报考热情不高,大多院校都消减了招生数量或是停办专业,导致规模逐年缩减。另外,即使进入高校涉农专业学习的学生,受涉农专业师资不足、实习实践匮乏、对口就业较少、社会接纳不够等客观因素影响,每年大概有10%的学生转专业,严重影响地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影响着农业科技人才的成长度和贡献力[5]。另外,在就业上,大部分毕业生对农村缺乏价值认同,不愿去农村工作,涉农专业人才缺口大大增加。
  4.高职院校扶贫效率存在差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列为八大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更加扎根地方发展,更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据《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150余所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指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产生的经费)超过500万元,100余所高职院校超1000万元;近百所高职院校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指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500万元,30余所院校到款额超1000万元;近300所院校培训到款额超500万元,130余所院校超1000万元。但是更加需要注意的是,三类到款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高职院校仍占3/4,其中横向技术到款额为0的占四成,纵向科研服务到款额和培训到款额为0的占两成。高职院校服务贡献能力仍存在整体不强、差异较大的问题。
  5.服务方式与实际需求偏离
  除去对在校生进行教育教学,高职院校也积极对社会成员进行职业培训。但是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技能培训时,没有围绕需求及实际需要进行调研,没有对培训对象的学龄进行细分,没有合理制定培训内容,致使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扶贫效果未实现。同时,有的乡镇迫于上级压力,经常安排培训项目,但农户不愿参加,只能通过发放物品的方式鼓励参加,变相“雇佣”学员。另外,高职院校拥有的高端科研平台在运行上习惯于搞课题,上项目,严重脱离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目标,科研成果转化差。
  二、高职院校助推农村产业革命的“铜仁样本”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科技、文化、技术等优势,紧盯发展产业“八要素”,在服务地方发展上努力扮演好“农技员”“科普员”“信息员”角色,成功打造了贫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扶贫的“铜仁模式”,助推铜仁农村产业革命又好又快发展。
  (一)构建三个机制,人才培养助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发力
  一是构建涉农专业调整机制。在教育精准扶贫计划的支持下,铜仁职院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精准把握农村产业革命人才需求状况,坚持将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同步,适时调优专业结构,构建起服务当地农业产业链的专业群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抓手,与温氏集团、贵茶集团、华为技术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环境,实现培养的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又如与政府合作开展免费医学生、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免收学生学费、住宿费,并按各县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需求,定点分配工作。近年来,累计培养政府订单办学和企业合作办学学生共1500余人。其中,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90人,精准扶贫专项计划130人[6],见图1。
  二是构建教学实训优化机制。结合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需要,把人才素质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作为贯穿专业建设的首要思考内容,不断强化涉农专业课程、实训基地等建设,改善提高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近3年,铜仁职院先后建成省级在线精品课程5门,互联网 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后被贵州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认定为国家级。
  三是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紧贴铜仁市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以畜牧兽医、药物制剂技术、设施农业技术3个国家级重点专业为核心,构建以山地现代农牧技术、中兽药等专业为龙头的8个专业群,实现了专业与地方产业和岗位群的有效链接。累计为农村产业革命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1.7万余名,培养大数据人才1500余名。
  (二)聚焦三大环节,技能培训助力农村产业革命重点发力
  高职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优势,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人员特别是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技文化素质,更好地投入到农村产业革命中。铜仁职院聚焦技术咨询服务、农企发展瓶颈和现场指导培训,切切实实解决广大农户和农企的技术难题。
  一是聚焦农民生产难题,开展技术咨询培训。依托“雨露计划”“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工程”,先后组建食用菌生产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等17个科技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种植技术、养殖技术、茶叶加工技术等技术技能培训,切实解决农民的种养殖技术难题,助力农村产业革命,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近年来,结合农民自主创业就业需要,技能培训累计189010人次,占武陵山区高职院校总数的57.41% ,见图2。
  二是聚焦农企发展瓶颈,发挥科研集成优势。依托学校工程中心、国家级茶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7大科研平台,开启科研协同创新之路,不断提升服务铜仁市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科研成果吸引多家生物科技公司落户武陵山区,孵化本地植物药类公司4家,支撑贵州梵净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武陵山区唯一一家农业上市公司,技术交易到款额累计1946.56万元,占武陵山区高职院校总额的95.15%。
  三是聚焦校农结合,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围绕“校农结合”工程,不断总结和延伸“校农结合”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构建起“学校 企业 基地 农户”的“校农结合”发展模式,在孵化农产品生產基地的基础上,畅通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市场,实现需求、生产、销售、配送的互联互通,有效促进铜仁市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收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同时,根据学校食堂对农产品的需求,用心对接食堂承包商和周边村镇农户,在确保不浪费的前提下,既满足了学校每日内需,减少采购成本,又为农户开拓销售渠道,将学校食堂的农产品需求与农户有机结合,实现校农共赢,见图3。截至2019年底,学校采购贫困点粮油蔬菜、鸡蛋、鱼肉等共计339.00万余元,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增收。   (三)围绕三个强化,党建引领助力农村产业革命同向用力
  一是强化院乡联系,推动党建扶贫。以院乡、院村共建为载体,成立“院乡共建”党支部,搭建乡村依靠服务长效机制,激发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提升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组织能力。特别是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学校大力实施党建品牌建设“四个一”工程,带领教师党员、统战人士和发展对象代表组成的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在铜仁市10个区县开展农技下乡服务,分组进园区,实地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
  二是强化模范带头,落实对口服务。选派精兵强将担任驻村班干部,既承担起政策宣讲员的职责,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入户上门服务,帮助村民解决难题;积极向上为村集体争取项目,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使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落乡入村;对接广大党员教师走进乡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利用农学专业教师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优势,成立农技志愿者服务队,以农技服务下乡村为主线,以线下线上服务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技服务。近3年,学校先后与江口民和、松桃正大等铜仁市县(区)乡镇建立了在猕猴桃、果蔬、食用菌、冷水鱼种植养殖等方面涉农惠农技术服务的稳定联系。
  三是强化责任担当,建强专业团队。围绕铜仁市六大主导产业,按照把支部建在专业上的要求组建起17个科技服务团队,通过团队带技术、带培训、带项目形式深入农企、进村入户,确保哪里有需要,农业专家就能随时找得到、及时派得出。近3年,学校2019年科技服务团队定点服务22个村(社),科技服务微信群接受服务咨询上千次,现场培训农民近2万人,解决生产技术问题500多项(次),服务涵盖全市12个重点产业。作为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的技术顾问,学校2019年农学院顾昌华教授带领食用菌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技术帮扶,仅在万山区敖寨乡就为菌农增收9000多万元。为组织推荐并聘为省级科技特派员21人,推荐一二三产技术专家60余人。
  三、高职院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助推脱贫攻坚的对策
  (一)科学谋划,健全服务机制,更新服务理念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健全社会服务机制。一是要对办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在最大限度提升人力、科研、设备等资源利用率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服务管理部门,统筹各类社会服务行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制定社会服务长效机制。要紧跟当前国家农业和科技的政策趋势,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团队的作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政策的支持与制度制约情况下,对所有教职工产生一种激励与约束,把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时,鼓励相关专业教师深入区域行业企业,了解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科技服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三是要更新服务理念。学校各项工作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并写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每年的工作要点。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及服务理念,与地方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息息相关。为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要对现行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督促部门和二级院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责任感,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二)扶贫帮技,教科研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撑
  精准扶贫中扶智扶志是最关键的环节。一是助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师一班一村”帮扶计划。组建“博士团”“教授团”等专业技术技能服务团队,对接当地乡镇村寨,开展包乡包村包点技术服务活动,落实帮扶资金和委派驻村帮扶干部,真正实现送技术、送关爱、送资金。二是专业领军人才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指导。在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革命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地方政府无法确定、不易抉择的问题,既需要抱团发展,壮大教学、科技、实训实力,又需要一大批脚上有泥、手上有茧、心中有民的教授、大师能进村入户现场指导,帮助农户解决实际技术难题。三是领衔重大课题研究,智库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结合国家和地方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紧密结合“大扶贫”战略,积极开展地方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出学校人才智力优势,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深入开展问题研究,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三)校农结合,搭建产销平台,助力农户增收
  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学生规模大多在1万人以上,是一个稳定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建立学校与农户、基地产销渠道,可以保障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与市场对接更稳定顺畅,带动贫困人口生产发展,进而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7]。一是科学指导农户培植特色种植业,调整种植结构。深入了解市场肉、蛋、菜、瓜、果等保供基地基本情况,摸清各保供基地在推行“校农对接”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涉农专业教授、专家、大师深入村组,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通过构建政校企农协作推动,建成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增收。二是借助“春风行动”,打通校农对接渠道。把高校食堂采购农产品需求向当地贫困乡镇、村组倾斜,与贫困帮扶村产业发展对接,解决帮扶村农产品销路问题。把学校食堂每个月所用农产品用量进行详细统计,根据食堂需求,合理组织扶贫点进行生产,与食堂对接进行购买。三是运用大数据,提高“校农结合”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电商专业,通过建立公开、公平的电子信息采购平台,增强进入高校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能力,降低成本。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确保品种齐全,满足需求。与各区县共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精准对接扶贫点,指导农户生产,争取扶贫资金投入,提高基地科技化管理水平,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四)发挥优势,精准角色定位,彰显文军价值
  一是切合发展需求,扮演好人才“输送员”角色。要紧密对接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合理设置专业,形成以涉农类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布局,为地方农村产业革命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应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政府订单生、免费医学生、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培养生等招生计划,与当地政府签订订单协议,合作培养紧缺人才。二是对接地方产业,扮演好科技“研发员”角色。科技进步是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支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薄弱、人才匮缺,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技术大多处于滞后状态,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发展,阻碍着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的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找准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着眼难点问题,扮演好决策“进谏员”身份。在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革命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地方政府无法确定、不易抉择的问题,需要大量事实研究结果来加以证实。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深入开展问题研究,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8]。四是深入田间地头,扮演好技术“服务员”角色。学校要积极鼓励动员教师进村入户现场指导,开通农技服务“专家-农民微信群”,技术指导农户培植特色产业,有效带动精准扶贫户直接受益,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五是聚焦生产难题,扮演好技能“推广员”角色。高职院校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应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要坚持“能训必训、应训尽训、育训结合”的社会服务理念,与市县联合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项目,为涉农企业举办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技术技能培训,有效促进涉农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根据农民自主创业就业需要,开展职业工种培训与鉴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六是强化党建扶贫,扮演好精神“讲解员”角色。高职院校应当发挥在人才培养与党建方面的能力优势,积极引导和帮助村级组织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扶贫产业链、合作社、生产小组上,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对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市场;引导和帮助村级组织带好队伍、致富。以驻村民心党建为抓手,以致富能手示范带动为载体,以激发贫困人员盼富的内生动力为目的,派出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派技术骨干担任乡镇科级副职,选派科技特派员,积极引进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寻找农产品销路,带领村民科学养殖种植,宣传国家政策方针,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转变观念,将他们“苦熬苦等”的思想转化成“苦干实干”的行动,把“我想富”的梦转成“我能富”的现实。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廉僖.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1):65-70.
  [3]张飏.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与路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
  [4]马树超,王伯庆.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5]陈新忠,李忠云,李芳芳,等.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35-139.
  [6]杨萍,田青,王一锋.民族地区职教扶贫的铜仁样本[N].中国教育报,2017-09-19(12).
  [7]戴鹏科.摆好“菌棒子” 丰富“菜篮子” 端稳“果盘子”[N].贵州民族报,2017-07-17(B2).
  [8]杨政水,邹序安,杨飏.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9(5):94-96.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解疫情下线上教学的认知差异对教师后续教学策略的影响,首先需要探究教师对当前在线教学的认知情况,其次掌握教师年龄、职称、学生反馈和课程的设置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分析教师行为的差异性,从而设计更加符合教师自身特点的网络教学策略模型。对上海高职高专院校疫情期间教师线上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95%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的难度高于或等于线下,有79.9%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的备课时
摘 要 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通过研究河南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情况,初步探明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存在缺乏政策制度保障,教育机构不够健全,发展力量比较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国家层面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要求,河南省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强化组织管理,确保经费投入,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受教育对象全员化,加强教师
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教技[2013]2号)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区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全国中职学生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建立保障系统运行和维护的长效机制;严格执
摘 要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国际最高水平的技能赛事,是检验世界各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对世界技能大赛10个举办国在近七届赛事中奖牌分布变化与特征的分析表明,我国已经处于世界技能大赛强国中的第二梯队。世界技能大赛对于各成员国尤其是举办国城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上海应以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通过专业布局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六大领域,社会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对接世界技能大赛相关项目,
摘 要 十年来,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迅速,立足国家重大战略,承担学历补偿、职业技能培训、文化素质教育等多种职能,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积极老龄化、服务社区治理、构建学习型社会良好氛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继续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存在国家层面立法滞后、管理体制不畅、经费投入不足、专业队伍匮乏、学习资源缺乏整合共享、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加快国家层面立法,完善管理体制机
青州翰林苏子臻在外为官,喜交文人雅士,闲暇之余,常邀当地名流品茗饮酒谈书论画。他尤其喜欢明末清初兖州画家梅涵的画,而梅涵以画钟馗捉鬼闻名遐迩。苏子臻经常临摹梅涵的画,几欲乱真。但细细观察,尚欠火候,神韵相差甚远,苏子臻自叹弗如。60岁那年,苏子臻告老还乡,崇尚丹青痴心不改,于青州城开一书画阁,不为稻梁,只为消遣娱乐。一时间骚客云集,吟诗作赋,丹青高手毕至,描山画水,小小书画阁藏龙卧虎。因此,蘇子臻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过去十年中,新疆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新疆仍然存在差距。  新疆经济较为落后,一方面与新疆现有的产业结构、行业分布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新疆劳动力资源现状有关。  2012年2月底,世界银行团队赴新疆实地考察,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达成合作意向。  世行团队采用“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促进结果的基准
摘 要 旅游类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办学机构,既是旅游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内生诉求,也是“一带一路”赋予旅游类高职院校的新使命。基于境外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准确把握旅游类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关键问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开展了境外办学实践探索:依托“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建旅游学院;根据需求设置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向衔接、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组建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关键词 “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职学校退役军人学生招收、培养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0年10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职学校退役军人学生招收、培养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围绕高职学校退役军人学生招收、培养与管理工作提出六大举措。一是精准设置招生专业。加强省级统筹;鼓励设置发挥退役军人优势的专业。二是全面落实招生考试政策。优化招生考试方式;落实相关考试政策。三是灵活确定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单
每个人都跟他相称的人交往  那是位于施帕列尔街的一座不起眼的三层楼房,原来是关押政治犯的旧式监狱,列宁曾在里面坐过牢。  新政权倾向于行政机构越简化越好,这个地方现在被简称羁押所。从前这里关押革命者、反抗专制制度的斗士,现在由于“政治原因”在这里关押各种各样的人:过去的“社会上层人物”(比如,彼得格勒童子军军长舒瓦洛夫伯爵),他旁边有个乡下来的男孩子,因偶然观看涅瓦河上的快艇,侦查人员发现他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