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ta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几千年的瑰宝。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以及社会的发展,怎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是当今教育界所关心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与探究显得十分有必要,进行为未来的人才教育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
  要想对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以及认识社会的教育,就需要充分发挥小学生教材中的《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作用。把中华民族几千年底蕴的传统文化与《品德与社会》教材课程相结合,不仅仅能够令小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培养他们更加优秀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概述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自古至今的一种演变。在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中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可以令学生从小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培养,有效地增强小学生自身的修养。《品德与社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始至终的准则,实现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培养未来优秀的人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多样性,这就要求老师要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去完成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渗透
  《品德与社会》是综合性的一门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也可以提升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相结合,能够显著地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对于此,主要有以下的几点渗透方面。
  1.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创建
  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时候,老师需在进行优秀文化传授的同时,与《品德与社会》的教材相结合,不可对于教材内容进行过多的覆盖,要与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相吻合,要在繁多的传统文化类别中选择最为合适的素材,以此来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辅助,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社会认知的提升。比如,在四年级下册《共建绿色家园》的学习中,老师就可以把传统文化中的有关绿色家园的优秀文化理念意义与之相融合,可以先向传达绿色家园的意义,以及建立绿色美好对于生活的影响,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生态理念,进行植树造林、生态环保等都是对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老师能够进行其中一种的描述,通过演讲、图片或者视频等方法令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认识绿色家园对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因为小学生有着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性,如果只是用语言教学就会令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在进行课本内容之前,为小学生讲述一个与课程相关的小故事,如此一来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在上课前讲述《环卫工人》的小故事,充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环卫工人为保护环境事业做了很多的努力,在共建绿色家园的活动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给学生进行介绍的同时,带动学生的思考,令学生将其作为榜样,保证在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工作中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保护生态环境。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在传播中华文化的时候,老师可以对一些优秀的古代诗词进行引用,使其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载体,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在进行《家乡人的故事》这一课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讲述家乡人的故事,令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家乡人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老师还可多向学生讲述家乡人的劳动成果,强调一些平凡的劳动岗位上的劳动者依旧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就像农民粮食的丰收,为社会提供了粮食,并且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小学生在接受教学的时候,能够认识到在每个平凡的岗位上,都会有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学生为此而自豪,提升其民族自豪感。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的课程改革的实行,代表着旧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小学教学课程,如果只是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上止步不前,并不能在根本上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老师需要为学生打造一个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
  4.引用经典诗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诗词以及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只体现了诗人文客的才高八斗,同时还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风貌尽数地体现出来。在古代诗词之中,爱国之情、故乡眷恋之情都是古代诗人常见的表达的情感。老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时,可以将经典的、优秀的诗词引入到其教学之中,使得学生能够在优美的诗词当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韵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在进行“让我们来寻根”这一章的“为什么是母亲河”的学习过程中,就在课程中引入了古代诗词,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教材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向学生播放中华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的一些视频,然后在视频结束之后根据文章提出“由古至今众多诗词大家为这两条母亲河挥毫泼墨,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经典的诗词文藻,同学们能否说出与母亲河相关的诗句和大家分享?”然后学生会想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会有想到《送孟浩然至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老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氛围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想到的诗句,令学生在诗词之中体会长江与黄河的文化底蕴。
  5.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小学时期的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传统故事来取代以往的刻板生硬的灌输式教育,不仅令学生能够更加地集中,还可以把传统故事的思想内涵传达给他们。要想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和传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循下面的几个原则:首先,老师选择的传统故事最好是和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故事,保证可以帮助教学的实施;其次,讲述的故事最好是通俗易懂的,同时还具備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说才会有着更好地关注,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传统故事的内容必须是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在认知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一定文化素养,令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底蕴,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将中华优秀文化渗入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之中,确保学生全方位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韩艳.传统文化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渗透[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8(2):24.
  [2]杨光菊,林清国.“传统文化故事”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J].进展,2018(007).
其他文献
【摘要】在基于小组合作的实践中,本文作者通过在普通班中整合思维导图的教学实验,反思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总结经验。在初中低年级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思维导图的应用,重构小组合作模式,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探讨深化研学后教的改革。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研学后教;英语教学  由于现阶段大部分的中小学大多进行大班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存在一定差距,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必须把握准确
【摘要】高中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学科教学要培养的目标之一。语文老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探究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有效性的评级法标准,分析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实现知识与审美的共同提升,为高中语文老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作了系列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一直都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提
【摘要】美术课教学是贯穿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现在的儿童美术教育也在不断成熟与完善,社会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日渐清楚地认识到了美术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美术教育不只是让孩子掌握美术技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特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综合能力。创意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美术教师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育心理学,引导和培养孩子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描绘美的能力
【摘要】农村教育的改革关系到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重要语种,显得越来越重要,掌握好英语这一门重要的语言,能够有效促进我们跟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如何更好地帮助农村孩子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了解英语文化,已成为农村初中教育的重点之一,本文将通过阐述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所存在的弊端,进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伴有朗朗读书声的校园是美丽的、美好的、有味道的。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很容易理解作品内容,运用气息,朗读出作品的味道,但是对于小学生,要想理解得透彻,朗读得有感情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把书读好听?如何烹煮出校园的“读书味道”呢?这,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方法  笔者一直在小学低年级任教,自认为比较重视朗读的教学,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各项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关心热爱学生是每个班主任的天职。热爱学生,要求班主任竭尽全力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心教育学生。爱是连接老师与学生心灵的纽带,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体会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后进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还有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学科如何亮出自己的优势,呈现学科独特的魅力,这是对一线教师的挑战。我们要善于优化教学,让数学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对数学思考成为一种爱好。优秀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是形成能力、培养兴趣、增加数学情感的发源地和
宁夏西夏风情园坐落于贺兰山脚下,显得古朴而静谧,走进景区能感受到西夏王朝的历史氣息。游客可以看到笔画繁杂的西夏文字,欣赏西夏陶艺,或漫步在西夏建设特色的风情街、市井街、寨堡等。除此之外,还有气势恢宏的夏辽“河曲之战”实景表演,通过激烈的战争场面,再现西夏王朝的辉煌历史。
【摘要】孩子心思纯净,拥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往往拿起笔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画画了。他们会把自己身边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加工想象,再以非常兴奋的、眉飞色舞的甚至是边画边说的形式,把这种内心的想法跃然于纸上。孩子们这种挖空心思、极尽夸张、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过程,其实是非常痛快的。这种尽情展现自己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征服力绘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愉悦的
【摘要】“绘本”其学术名称原本为图画书,英文为picture book,绘本作为故事书,核心不在故事,而在故事背后的价值。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趣为先的原则,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发挥绘本情感教育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搭建表演平台,让即使语言储备量小的低年段学生一样能表演出精彩的故事。  【关键词】绘本阅读;任务驱动;以生为本;拓展实践;创新表演  一、背景介绍  本课是《典范英语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