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开展课外活动是最受中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教育方式。中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愉悦身心,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认知社会,其情感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课外活动 现状 对策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因此,农村中小学很有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目前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忽视课外活动现象,其具体表现为活动计划无落实、活动时间无保证、活动开展无场地。再加上师资匮乏,器材缺少,以及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望子成龙心切;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教育评价机制偏重教学成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农村中小学课外活动开展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
1.農村中小学学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1 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不完善,缺乏,无落实。
调查发现65%的班级根本没有制定课外活动计划,任课教师的备课本中偶尔插几次课外活动名称,仅此而已,课外活动随意性大。有20%的班级尽管有课外活动计划,但很不完整,只是提纲式地罗列出活动名称、大致时间、步骤等,缺乏活动的目标、具体时间安排、过程安排等,造成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15%的班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出较为详尽的活动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即使如此,还是缺乏教师对整个活动的的调控策略及活动意外的预防措施,计划不够完善。还有10%的班级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
1. 2 教师素质偏低,专体育教师匮乏。
目前,农村中小学中,专业体育教师缺乏,现有的体育课教学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或其他课任教师担任。他们虽然工作态度踏实认真,但从事了二十多年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势,教育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认为只要学生考试拿高分就算自己任务完成了,把课外活动当成可有可无的事,不主动去组织。虽然有时他们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但带有明显的学科局限性,像诗歌朗诵会、猜谜语、对对联、讲故事等,其目的大多还是为了应付考试中的“实践活动”之类的题目;(如果考试不出这种题目,他们就会觉得白搭工夫,白举行了活动!)基于“安全”因素,活动也不出教室门。这类活动,很少能展现出学生的个性特长、自主性和创造性。有一部分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明白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愿意在学校、班级内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也有能力把活动搞好,但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有些学校甚至出现过教师因开展课外活动而受到批评的事情。久而久之,连年轻教师也不再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了。如此一来,整个学校一学期下来也没有开展什么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只有读书、听讲、写字、做题、考试这些内容。教师素质的低下,意识的偏差,使农村中小学课外活动徒有虚名而无实质内容,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1.3 活动器材缺乏,制约着活动开展。
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委会失去了财源,很多村因此不再向所在地中小学投入一分钱。“一费制”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使学校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上级经费划拨、地方财政支付的款项往往很难到位。学校仅靠少得可怜的杂费支出实在是杯水车薪。许多农村中小学活动场地小,活动器材没有或很少,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之用的器材、用具微乎其微,教师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开展活动。
1.4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制约课外活动的开展。
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事实如何呢?调查表明,本地区20所中小学超过这个标准的学校占100%.学生到校时间过早,在校时间过长,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长达9小时。每天排10节课的学校有15所,占75%.还有几所中小学“中午从早上开始”,因为他们7:20就开始上上午的课了,一天下来,学生在校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每天上那么多的课,几乎全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品德、自然、社会这些规定要考试的科目,体育、音乐、美术、微机每周只有两节课,甚至一节课、或没有。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之下,课外活动早已被遗忘,超长的作息时间只是被用来讲课、读书、搞题海战术。阳光体育活动只是留在上级检查或作报告、写总结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上,根本谈不上落实了。
1.5 师资匮乏,无法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按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配备每班1.5人,一所有6个教学班的中小学分配9名教师。一、二年级要包班,中高年级科目多,每位教师除语文、数学、理化、史地、必须担任一科外,还要兼任思想品德、社会、自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工作,调查发现最多一位教师连语文带其他科共担了七门课程,而最少的也有三四门课,平均每天要上五节课,有时一天会有七八节课,批改作业、备课白天根本干不完,就夜晚加班。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哪有精力和时间来研究和开展并不被重视的课外活动呢?
1.6 教育评价忽略课外活动。
“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会教不会教,学生分数高就是好老师。”这就是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惟分数论英雄让广大一线农村教师挖空心思提高学生分数。题海战术,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无数的题目做不完的卷子充斥在学生眼前,他们哪有时间去开展课外活动。有些学生想偷空搞个个人活动,都会被斥为“贪玩、不用功”。据媒体资料显示,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特长靠自己“挤”时间的现象不光是本地存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很普遍。个别想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下也放弃了,因为搞课外活动吃力不讨好,又不考试,到结业考试要是成绩差可就等着挨批评、被罚款甚至是末位淘汰。有谁愿去冒这样的风险呢? 2.农村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缺陷,我认为,要真正搞好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学校高度重视,在学期之初便着手制订全校性的课外活动计划。
比如,为使计划切实可行,我校在计划制订前广泛征求全校教师和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少教师和家长提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课外活动,如踢毽子、丢沙包、滚铁环、跳绳、跳马、打弹弓、转陀螺等游戏,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体育锻炼因素,而且几乎不用花钱,可以将这些传统游戏作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于是在学校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中,就包含了这些传统游戏。而具体到每个班级,也都能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联系本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长、爱好等制订出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班级课外活动计划。比如,我校的2011年秋期课外活动计划中,既有与科技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又有紧密联系学科学习的数学竞赛、猜谜语、诗朗诵活动,还有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而举行的棋类、球类、歌咏、绘画、书法活动,也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的主题班会、队会活动,甚至还有针对六、七年级男女生身体、心理发育特点的“三理”教育活动。每周一两次班级课外活动,每月两次校级课外活动,再加上学生双休日、节假日进行的小群体、个体课外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充实,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另外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努力拼搏,协助学校领导、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勤奋、踏实工作,干出成绩,争取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争取班主任和其他授课老师的支持。
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尤其课外体育活动,仅靠分管领导和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许多工作要靠班主任去实施、配合、检查、督促,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才能得到班主任有力的协助、配合和支持。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特别是体育运动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既增进了师生友谊,增强了学生体质,又丰富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2 积极宣传,争取支持与帮助。
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不能再将角色定位为“象牙塔”这样一个封闭的形象,而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须积极对外宣传,主动与家庭、社会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支持与帮助。学校还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向广大学生家长讲解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理念,让家长认识新课改,接受新课改,支持新课改,参与新课改。这样不仅改变了家长们过去只重视孩子智育,不支持孩子参与课外活动的观念和做法,而且使家长主动花钱为孩子买课外书、象棋、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画笔、乐器等活动器具,解决了学校课外活动器材缺乏的问题。
2.3 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提高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
为了促进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理化教研组……但课外活动的研究却一直没有进入“组”内。究其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学校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办出特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通过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通过互相交流和不断学习,认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观念、方法、能力上的不足,提高自己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惟其如此,课外活动才能走出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的误区,向高层次、高效率上发展。但在目前,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在这个方面都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落到实处尚需时日。
2.4 把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
虽然能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未必是为了得到肯定受到表扬和奖励,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没有恰当评价机制作保障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制订与课外活动计划相对应的评价制度很有必要。在北岳中心中小学的教师量化考核办法中,就明确将教师组织课外活动的内容、次数、取得的成效作为一项重要评价内容,赋以相应的分值。对学生的评价亦重视了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虽然这样的“办法”并非尽善尽美,还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事实证明,这样确使课外活动的开展有了制度保障,保护了师生开展课外活动的热情。
2.5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切活动的内动力之一。体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趣,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①课外和课内相结合;②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③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尤其要符合学生和生理和心理和特征。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④体育教师要注意加强保护和帮助,避免学生发生伤害事故。
2.6 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学校和上级领导要抓好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化、经常化得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体育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同时抓好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确立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和具体措施,经常组织开展基本功训练、教学观摩、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现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每位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体育教师仅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难胜任本职工作的,也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更难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所以体育教师要自觉、积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只有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和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课外活动 现状 对策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因此,农村中小学很有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目前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忽视课外活动现象,其具体表现为活动计划无落实、活动时间无保证、活动开展无场地。再加上师资匮乏,器材缺少,以及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望子成龙心切;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教育评价机制偏重教学成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农村中小学课外活动开展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
1.農村中小学学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1 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不完善,缺乏,无落实。
调查发现65%的班级根本没有制定课外活动计划,任课教师的备课本中偶尔插几次课外活动名称,仅此而已,课外活动随意性大。有20%的班级尽管有课外活动计划,但很不完整,只是提纲式地罗列出活动名称、大致时间、步骤等,缺乏活动的目标、具体时间安排、过程安排等,造成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15%的班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出较为详尽的活动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即使如此,还是缺乏教师对整个活动的的调控策略及活动意外的预防措施,计划不够完善。还有10%的班级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
1. 2 教师素质偏低,专体育教师匮乏。
目前,农村中小学中,专业体育教师缺乏,现有的体育课教学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或其他课任教师担任。他们虽然工作态度踏实认真,但从事了二十多年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势,教育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认为只要学生考试拿高分就算自己任务完成了,把课外活动当成可有可无的事,不主动去组织。虽然有时他们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但带有明显的学科局限性,像诗歌朗诵会、猜谜语、对对联、讲故事等,其目的大多还是为了应付考试中的“实践活动”之类的题目;(如果考试不出这种题目,他们就会觉得白搭工夫,白举行了活动!)基于“安全”因素,活动也不出教室门。这类活动,很少能展现出学生的个性特长、自主性和创造性。有一部分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明白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愿意在学校、班级内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也有能力把活动搞好,但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有些学校甚至出现过教师因开展课外活动而受到批评的事情。久而久之,连年轻教师也不再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了。如此一来,整个学校一学期下来也没有开展什么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只有读书、听讲、写字、做题、考试这些内容。教师素质的低下,意识的偏差,使农村中小学课外活动徒有虚名而无实质内容,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1.3 活动器材缺乏,制约着活动开展。
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委会失去了财源,很多村因此不再向所在地中小学投入一分钱。“一费制”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使学校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上级经费划拨、地方财政支付的款项往往很难到位。学校仅靠少得可怜的杂费支出实在是杯水车薪。许多农村中小学活动场地小,活动器材没有或很少,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之用的器材、用具微乎其微,教师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开展活动。
1.4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制约课外活动的开展。
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事实如何呢?调查表明,本地区20所中小学超过这个标准的学校占100%.学生到校时间过早,在校时间过长,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长达9小时。每天排10节课的学校有15所,占75%.还有几所中小学“中午从早上开始”,因为他们7:20就开始上上午的课了,一天下来,学生在校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每天上那么多的课,几乎全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品德、自然、社会这些规定要考试的科目,体育、音乐、美术、微机每周只有两节课,甚至一节课、或没有。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之下,课外活动早已被遗忘,超长的作息时间只是被用来讲课、读书、搞题海战术。阳光体育活动只是留在上级检查或作报告、写总结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上,根本谈不上落实了。
1.5 师资匮乏,无法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按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配备每班1.5人,一所有6个教学班的中小学分配9名教师。一、二年级要包班,中高年级科目多,每位教师除语文、数学、理化、史地、必须担任一科外,还要兼任思想品德、社会、自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工作,调查发现最多一位教师连语文带其他科共担了七门课程,而最少的也有三四门课,平均每天要上五节课,有时一天会有七八节课,批改作业、备课白天根本干不完,就夜晚加班。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哪有精力和时间来研究和开展并不被重视的课外活动呢?
1.6 教育评价忽略课外活动。
“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会教不会教,学生分数高就是好老师。”这就是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惟分数论英雄让广大一线农村教师挖空心思提高学生分数。题海战术,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无数的题目做不完的卷子充斥在学生眼前,他们哪有时间去开展课外活动。有些学生想偷空搞个个人活动,都会被斥为“贪玩、不用功”。据媒体资料显示,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特长靠自己“挤”时间的现象不光是本地存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很普遍。个别想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下也放弃了,因为搞课外活动吃力不讨好,又不考试,到结业考试要是成绩差可就等着挨批评、被罚款甚至是末位淘汰。有谁愿去冒这样的风险呢? 2.农村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缺陷,我认为,要真正搞好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学校高度重视,在学期之初便着手制订全校性的课外活动计划。
比如,为使计划切实可行,我校在计划制订前广泛征求全校教师和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少教师和家长提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课外活动,如踢毽子、丢沙包、滚铁环、跳绳、跳马、打弹弓、转陀螺等游戏,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体育锻炼因素,而且几乎不用花钱,可以将这些传统游戏作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于是在学校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中,就包含了这些传统游戏。而具体到每个班级,也都能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联系本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长、爱好等制订出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班级课外活动计划。比如,我校的2011年秋期课外活动计划中,既有与科技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又有紧密联系学科学习的数学竞赛、猜谜语、诗朗诵活动,还有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而举行的棋类、球类、歌咏、绘画、书法活动,也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的主题班会、队会活动,甚至还有针对六、七年级男女生身体、心理发育特点的“三理”教育活动。每周一两次班级课外活动,每月两次校级课外活动,再加上学生双休日、节假日进行的小群体、个体课外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充实,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另外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努力拼搏,协助学校领导、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勤奋、踏实工作,干出成绩,争取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争取班主任和其他授课老师的支持。
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尤其课外体育活动,仅靠分管领导和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许多工作要靠班主任去实施、配合、检查、督促,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才能得到班主任有力的协助、配合和支持。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特别是体育运动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既增进了师生友谊,增强了学生体质,又丰富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2 积极宣传,争取支持与帮助。
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不能再将角色定位为“象牙塔”这样一个封闭的形象,而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须积极对外宣传,主动与家庭、社会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支持与帮助。学校还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向广大学生家长讲解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理念,让家长认识新课改,接受新课改,支持新课改,参与新课改。这样不仅改变了家长们过去只重视孩子智育,不支持孩子参与课外活动的观念和做法,而且使家长主动花钱为孩子买课外书、象棋、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画笔、乐器等活动器具,解决了学校课外活动器材缺乏的问题。
2.3 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提高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
为了促进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理化教研组……但课外活动的研究却一直没有进入“组”内。究其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学校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办出特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通过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通过互相交流和不断学习,认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观念、方法、能力上的不足,提高自己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惟其如此,课外活动才能走出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的误区,向高层次、高效率上发展。但在目前,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在这个方面都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落到实处尚需时日。
2.4 把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
虽然能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未必是为了得到肯定受到表扬和奖励,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没有恰当评价机制作保障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制订与课外活动计划相对应的评价制度很有必要。在北岳中心中小学的教师量化考核办法中,就明确将教师组织课外活动的内容、次数、取得的成效作为一项重要评价内容,赋以相应的分值。对学生的评价亦重视了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虽然这样的“办法”并非尽善尽美,还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事实证明,这样确使课外活动的开展有了制度保障,保护了师生开展课外活动的热情。
2.5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切活动的内动力之一。体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趣,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①课外和课内相结合;②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③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尤其要符合学生和生理和心理和特征。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④体育教师要注意加强保护和帮助,避免学生发生伤害事故。
2.6 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学校和上级领导要抓好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化、经常化得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体育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同时抓好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确立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和具体措施,经常组织开展基本功训练、教学观摩、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现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每位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体育教师仅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难胜任本职工作的,也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更难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所以体育教师要自觉、积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只有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和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