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必须先积累材料。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在写作中“挥洒”自如。
1.留意观察、潜心捕捉。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各种感官细致入微地观察。如指导观赏菊花,通过视觉,赏形、色、态;通过嗅觉,闻花香;通过触觉,摸实体;通过味觉,尝滋味。当然,生活是单调的,只是因为设计而精彩。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助学生一臂之力,如安排学生设计节日活动,组织春天放风筝,雨天观蚯蚓……这些都能给予学生信心和力量。
2.广泛“狩猎”,求多求精。阅读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尽管那些很优美、生动。学生应该从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中,选择适合的内容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读作文书或许为写作提供了捷径,然而不应该是学生阅读的唯一内容。
3.勤动手笔,充实材料。文学大师巴金常备材料卡,到写书时“信手拈来”。学生应动手创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对观察、阅读过程中吸收到的语言材料有目的、有选择地摘抄。另外,记观察日记,通过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如此厚积,以待日后薄发。
二、勤于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基本途径
叶圣陶说过:“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在于实践中练习。”可见,学生要写好作文,必然要通过“操练”。
1.广开言路,以说促写。书面语言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的,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遣词造句到行文成篇,要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境界,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我们可以设计每日课前三分钟的学生讲演,内容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即兴的。时事见闻、特殊天气、偶发事件、假日时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主题。在作文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写,要首先让学生说,当学生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时,就能“笔力千钧任歙张”。
2.勤于练笔,形成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勤于练笔,非随心所欲,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规律,形成科学的训练方式。初学作文,我们可经常写段、写文章开头或结尾等,而不要急于“长篇大作”。当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以后,教师可布置每周一次小练笔,每月一次“大作”,假期一次社会调查……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自己观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写作中,这样对写作大有裨益。
三、及时反馈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手段
及时反馈学生写作信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或认识自己写作中的不足,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1.讲评作文,提高鉴赏能力。把学生的优秀作文交给全班学生共同赏析,既是对作者本人的激励,也是对全班学生作文能力的有力促进。讲评作文的方式很多,由教师或学生朗读,让全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也可定期把一部分好文章印发给学生,便于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激励其写作热情。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让全班学生共同修改一篇作文,运用电教媒体的视听性、交互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组织竞赛,展示教学成果。教师可组织全班、年级、全校学生竞赛,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能力。同时,对优秀作文进行指导,鼓励学生投稿,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作文一旦发表,将会在学生中间掀起习作狂潮。
3.面向全体,定期进行交流。教学的对象不是三五个优秀生,而是全体学生,所以,对于全班学生的作文,要定期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交流的形式可有短期性的,也要有长期性的。教师可在每一次作文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一次,如展览作文;也可在半期或期末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作文或素材库,自编作文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还可组织班委对本班学生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优秀作文进行编辑,配上教师或同学精辟的点评,配上精美的图画,做成作文集发给全班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每一次作文交流中得到点滴进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的是一份坚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融积累素材、勤奋写作、反馈信息于一炉,让学生练“一剂”写作的“良方”,钟情于未来写作之路。
(责编侯艳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必须先积累材料。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在写作中“挥洒”自如。
1.留意观察、潜心捕捉。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各种感官细致入微地观察。如指导观赏菊花,通过视觉,赏形、色、态;通过嗅觉,闻花香;通过触觉,摸实体;通过味觉,尝滋味。当然,生活是单调的,只是因为设计而精彩。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助学生一臂之力,如安排学生设计节日活动,组织春天放风筝,雨天观蚯蚓……这些都能给予学生信心和力量。
2.广泛“狩猎”,求多求精。阅读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尽管那些很优美、生动。学生应该从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中,选择适合的内容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读作文书或许为写作提供了捷径,然而不应该是学生阅读的唯一内容。
3.勤动手笔,充实材料。文学大师巴金常备材料卡,到写书时“信手拈来”。学生应动手创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对观察、阅读过程中吸收到的语言材料有目的、有选择地摘抄。另外,记观察日记,通过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如此厚积,以待日后薄发。
二、勤于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基本途径
叶圣陶说过:“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在于实践中练习。”可见,学生要写好作文,必然要通过“操练”。
1.广开言路,以说促写。书面语言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的,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遣词造句到行文成篇,要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境界,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我们可以设计每日课前三分钟的学生讲演,内容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即兴的。时事见闻、特殊天气、偶发事件、假日时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主题。在作文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写,要首先让学生说,当学生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时,就能“笔力千钧任歙张”。
2.勤于练笔,形成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勤于练笔,非随心所欲,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规律,形成科学的训练方式。初学作文,我们可经常写段、写文章开头或结尾等,而不要急于“长篇大作”。当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以后,教师可布置每周一次小练笔,每月一次“大作”,假期一次社会调查……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自己观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写作中,这样对写作大有裨益。
三、及时反馈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手段
及时反馈学生写作信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或认识自己写作中的不足,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1.讲评作文,提高鉴赏能力。把学生的优秀作文交给全班学生共同赏析,既是对作者本人的激励,也是对全班学生作文能力的有力促进。讲评作文的方式很多,由教师或学生朗读,让全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也可定期把一部分好文章印发给学生,便于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激励其写作热情。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让全班学生共同修改一篇作文,运用电教媒体的视听性、交互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组织竞赛,展示教学成果。教师可组织全班、年级、全校学生竞赛,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能力。同时,对优秀作文进行指导,鼓励学生投稿,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作文一旦发表,将会在学生中间掀起习作狂潮。
3.面向全体,定期进行交流。教学的对象不是三五个优秀生,而是全体学生,所以,对于全班学生的作文,要定期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交流的形式可有短期性的,也要有长期性的。教师可在每一次作文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一次,如展览作文;也可在半期或期末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作文或素材库,自编作文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还可组织班委对本班学生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优秀作文进行编辑,配上教师或同学精辟的点评,配上精美的图画,做成作文集发给全班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每一次作文交流中得到点滴进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的是一份坚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融积累素材、勤奋写作、反馈信息于一炉,让学生练“一剂”写作的“良方”,钟情于未来写作之路。
(责编侯艳星)